第43章 與港督的第一次會面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美夢郎君字數:2301更新時間:24/07/01 00:09:17
    農曆新年過後不久,港督麥理浩以私人名義舉辦了一場酒會,遍邀香江各行業的頭面人物參加,劉元昊也接到了邀請。

    麥理浩1971年開始擔任港督,前些年劉元昊在低調發育時,他跟港督府除開公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來往,跟麥理浩也沒見過面。

    現在劉元昊已經成了香江商界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收到這樣的邀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現階段他對港府無欲無求,並沒有想從港府這裏得到什麼,之前就一直沒有主動與港府接觸。

    而有鑑於他之前將收購九龍倉的時間點選在了內地剛提出改革開放幾天後的做法,港督府這次恐怕也存了想要試探一下他傾向的想法。

    聯想到麥理浩即將在4月份訪問京城,劉元昊認爲這可能是麥理浩準備在出訪前探一探香江各行各業頭頭腦腦的底,看看這些人對於香江歸屬問題的看法。

    他雖然不介意表達出傾向性,但他的黃金戰略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最好還是不要在英國人面前表達出任何傾向的好。

    反正他有靈活的道德底線,在需要示人以弱的時候找自己的大腿抱一抱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所以在酒會上,他大部分時間都跟沈弼待在一起。

    他剛進九龍倉董事會時擠兌紐壁堅的事情現在成了兩人的談資,沈弼對他的一系列表現非常滿意。

    在他看來,正是有匯豐的支持,劉元昊才能成功的從怡和系手裏收購了九龍倉。

    這一事件也標誌着匯豐跟怡和的百年競爭出現了重大轉折,怡和被踢下神壇,匯豐成爲了香江新的王者。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他擔任匯豐大班時主導的,是可以在匯豐的發展史上被濃墨重彩記載的。

    人生在世,無非就是追求名利二字,以他香江財神爺的地位,想搞錢並不是難事,現在“名”這方面也補齊了短板,讓他覺得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峯,有一種在幕後用絲線控制着香江方方面面的感覺。

    因此他對劉元昊的態度非常好,帶着他在會場穿梭,主動給他介紹一些港府的英籍強力人士,比如財政司的夏鼎基爵士之類的。

    一些對劉元昊的傾向還有疑慮的英籍人士見他一直跟沈弼在一起,心中的疑慮大大減輕,他們可以不相信劉元昊,但沈弼肯定是值得他們信任的。

    而這也恰好是劉元昊想要達到的目的。

    又過了一會,沈弼見圍在麥理浩身邊的人散去了大半,就帶着他來到了麥理浩的面前。

    不吹不黑,麥理浩在擔任港督期間的表現,比他之前的幾任強了不是一星半點,他任內香江經濟增長的強勁表現是開埠以來所沒有的。

    在他的協助下,香江由原本以輕工業爲主導的經濟結構,逐步轉型爲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爲重心,一躍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

    他主導成立的廉政公署也極大的改善了香江的社會治安,爲香江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爲國際知名的金融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離任後,他還曾多次批評末代港督彭定康爲立法局引入的所謂民主改革。

    對比那些一心只想撈錢或者埋釘子的英國佬,這位顯然要好的多。

    不過劉元昊和他之間的分歧是不可調和的,即便他在任上做的再好也改變不了這一點,最多只能讓劉元昊在面對他時表面上稍微尊重一點。

    在沈弼爲雙方做完介紹之後,劉元昊先是禮貌的微微鞠了一躬,然後才開口招呼:

    “督憲,很榮幸見到您,您爲香江付出的一切值得每一個香江市民稱頌。”

    “香江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偉大的女王陛下庇佑,離不開睿智的不列顛政府指導,當然更離不開每一個香江市民的奉獻,尤其是像閣下這樣的青年俊彥,更是香江日後繁榮發展的基石。至於我本人,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已。”

    來之前就有所懷疑的劉元昊在心裏默默說了一聲“果然如此”,這老家夥嘴裏又是英女王又是英政府的,應該就是在摸底無疑了,不過他並不打算接腔。

    “督憲太謙虛了,您作爲香江任期最長的總督,對香江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

    “哈哈哈,多謝你的讚美,不知道你對香江今後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麥理浩見他沒有迴應自己的說法,於是再次試探。

    “我生在這裏,長在這裏,當然希望香江能發展的越來越好。我覺得香江可以朝亞洲金融中心的方向努力,爭取成爲全球金融市場中連接倫敦和紐約的關鍵一環。作爲東西方之間的橋樑,香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這是東京和新加坡不能比的。”

    劉元昊的這一說法非常新穎,話一出口就吸引了沈弼和麥理浩的注意力,也成功避開了麥理浩對他的試探。

    以中國的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任何拋開中國談全球經濟的課題都是僞命題,只不過改開之前的內地市場,西方國家想進但是進不了,改開之後才算是看到機會。

    而香江的特殊地位也因此凸顯出來,這才有了發展成爲全球貿易樞紐和金融中心的機會。

    兩人一番沉思,越想越覺得劉元昊的話有道理。

    尤其是沈弼,本身就是匯豐大班,如果香江能成爲亞洲金融中心,匯豐作爲香江的王者,地位必然會水漲船高。

    越想越興奮的沈弼拋開麥理浩,拉着劉元昊到一旁開始討論香江成爲亞洲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匯豐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應該怎麼定位自己,採取什麼樣的策略,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與匯豐成爲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大銀行相比,之前在與怡和的競爭中勝出已經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如果這件事謀劃成功了,那親自規劃這一切並奠定基礎的沈弼將成爲匯豐一百多年來最有影響力的大班,這事光是想一想就讓他激動不已。

    劉元昊知道匯豐的國際化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當然樂見其成,於是將前世匯豐的一些關鍵步驟點了出來,比如說匯豐的股權架構調整問題,比如說在英國和美國各收購一家本地銀行發展業務。

    匯豐在78年的時候就開始和美國海豐銀行接觸,想要收購這家全美排名第十七位的商業銀行,目前雙方還處於初步接觸階段。

    劉元昊擔任匯豐董事的時間還很短,按理說他暫時接觸不到這些信息,所以他的說法與匯豐的舉動不謀而合,也更堅定了沈弼收購海豐銀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