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還能回得去嗎?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好酸的楊梅字數:2090更新時間:24/07/01 00:02:14
    孟長青回到縣衙,看那三頭牛正系在衙門外的石樁上吃草料。

    “孟大人。”李亭抱拳行禮,“這是羅江縣勻出來的牛,路上趕了幾天,到的有些晚了。”

    孟長青看看牛,又看看李亭,最終道:“辛苦你們了,若無要緊事,進去喝杯茶吧。”

    八方聽這話,立刻先行一步準備茶水。

    孟長青領着李亭等人進前衙偏廳時,八方剛好提着熱茶上來。

    李亭捧過八方遞來的茶盞,“勞煩張兄弟。”

    “不勞煩。”八方笑着放下一小筐糜子餅,“我們縣裏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只有這些餅,暫且填填肚子吧。”

    “已經很好了,在涼州府我們吃的也是這些。”李亭說罷抓過餅吃起來,其他衙役見狀也跟着吃。

    到底是在別家衙門,又是帶着差事來的,李亭幾口吞掉一塊餅後說起正事來,“孟大人,外面那三頭牛,是孫通判向羅江縣借來的。”

    李亭斟酌用句,“羅江縣的丁大人囑咐,這三頭牛是分別從三家富戶家中借出,最多只能給您用半年。

    請您手下的農戶,務必在半年之中好好餵養。”

    孟長青蓋在寬大袖口下的手,忍不住扣了扣手指,“多謝通判大人和丁大人爲我北山縣這通忙碌。

    我必然派人照看好它們。”

    “如此,那我們就先回去覆命了。”李亭站起來要走,孟長青卻叫住他,“李捕頭走了那麼遠的路,再歇歇吧。”

    李亭看得出對方有話要說,猶豫之後重新坐了下去。

    “李捕頭是涼州人嗎?”孟長青從閒話開始扯。

    “是,但孟大人也知道,大梁收回涼州也沒有多少年,在我記憶中,我是八九歲時隨父母遷到涼州來的。

    我依稀記得,來涼州之前家裏從未吃過一頓飽飯,那時不管地裏收成有多好,反正百姓們手裏沒多少糧食,只聽父母說糧食都被朝廷收去了。

    我那時就想,長大了一定要去朝廷做事。”李亭說到這裏打趣自身道:“可惜我不是唸書的料,還好學了些拳腳功夫,機緣巧合做了官府衙役。”

    孟長青接道:“人各有出路,李捕頭如今也是達成所願了。”

    李亭點頭,“正是啊。”

    “多虧各位辛苦這一趟,想必你們是天不亮就出了涼州城。”孟長青說,“正是解我燃眉之急,我北山縣良田少,春種之後還是要接着開荒,有這三頭牛能幫不少忙。

    只是……”孟長青停頓後才說:“到底是羅江縣的牛,半年後要還。李捕頭在涼州城多年,同樣的事情,我還想向你打聽打聽,何處能弄來牛?小牛犢也行。”

    李亭說:“孟大人,不瞞您說,整個涼州的耕牛都緊缺,到哪裏都不可能弄來牛,就我們牽來的這三頭,都是孫通判用了人情的。

    至於小牛犢,跟您說句實話,絕大多數是剛出生就被人定下了。”

    孟長青點頭,“看來我還是對涼州所知甚少啊。”

    “大人,不是您所知甚少,只是北山縣如今剛剛立縣,府衙沒有銀兩,有些事情光憑人情是沒用的。”

    “原來如此。”孟長青微笑道,“多謝李捕頭點撥。”

    李亭欠身,“不敢不敢。”

    “何來的不敢,我要多謝你告訴我實情。”孟長青說,“我北山縣如今欠着涼州府一屁股債,確實沒錢,只是我還有些私產,不知涼州牛價如何,有何人能幫忙牽線買牛。”

    “大人要自己出錢買牛。”李亭說,“如此,我回涼州府後立刻派人出去打聽,一定儘早給您回信。”

    “多謝李捕頭。”孟長青站起身拱手道:“再次多謝各位一路辛勞把牛牽來,往後再有這樣的事,只需派人傳信來,我會派人去取。”

    說話間,李亭等人起身衝着孟長青還禮,“告辭了。”

    孟長青讓八方將人送出去。

    李亭等人前腳剛走,楊正就進來了,“孟大人,牛已經牽到偏院,且派專人照看了。”

    “楊大哥有心了。”

    “我該做的。”楊正看孟長青表情凝重,問道:“大人有什麼煩心事?”

    孟長青有意放鬆眉頭,“煩來煩去,不過是爲錢糧。”

    楊正開口道:“世上最難的事,就是從無到有,大人目前正處在其中,自是覺得處處艱難。”

    “不是我。”孟長青糾正,“是北山縣正在其中。”

    世上的艱難有許多種,但如今北山縣的艱難卻有可解之法。

    一是付出全部的努力,二是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孟長青肯努力,但是她怕等待。

    等北山縣經濟好轉、步入正軌,再少說也要五年。

    朝堂局勢瞬息萬變,她真的在這小小縣城待滿五年,還能回到京城嗎?

    楊正開解道:“我們已經把最兇險的一關過了,如今至少沒有燕人和捷丸來犯,接下來不過是種地的事。”

    孟長青跟着笑道:“對,不過是種地的事。如今稷米已經種下,往後就邊開荒邊種,可有人來借豆種?”

    “有。”楊正說,“咱們賒種,既不要利錢又不要他們加倍奉還,不少人都來借了,特別是羅家村的。”

    “有借才好。”孟長青前幾天去了一趟涼州府,問衛方耘借豆種和薯種,卻從衛方耘處得知,涼州府還從來沒有種過紅薯,自然也沒有薯種。

    最近這十來年,南方海事興盛,百姓們常常組建海上商隊,跟海外邦國貿易。

    因此,常常帶回些稀奇種子。

    像是紅薯、玉米之類正是幾年前被民間商隊帶回來的。

    其中,紅薯雖然流入時間短,但在京城已經廣泛種植。

    孟長青曾跟太子以及太傅提議,紅薯耐旱耐貧瘠,玉米種植時間短、收成高,兩樣都該向全國推廣種植。

    誰能想到幾年過去,已經在京城外農莊上隨處可見的紅薯,卻還沒有流傳到涼州。

    孟長青得知此事後,當即給宮中寫了第二封信,還是交由楚沐風書寫信封,傳回京城。

    算算日子,就算那信走得再慢,也該到宮中了。

    最近我的狀態特別差,爲了不讓質量持續下滑,所以不得不慢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