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耶律大石再度擴張】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王梓鈞字數:3326更新時間:24/06/30 23:50:30
    以當時的社會影響力而論,宋代佛教以禪宗和天台宗爲主,剩下的皆可歸類爲“其他宗派”。

    禪宗除了跟儒家走得近之外,還發展得非常世俗化,把修行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他們可以跟士人談玄論道,也擅長跟老百姓講一些小故事。

    其他宗派之所以衰落,主要源於唐末滅佛和五代戰亂。

    連自家的佛經都找不齊,哪裏還能振興得起來?

    天台宗的中興,源於吳越王錢俶時期。他派人從高麗和日本尋求佛經,弄到天台宗的經書五百餘卷。

    如果只是這樣,那麼天台宗也就在吳越一帶興盛。

    此派真正的大興,反而源於內部分裂。

    那幾百部從海外尋回的佛經,一些是殘缺的,一些被修改過,甚至還有來歷不明的僞經。

    圍繞着佛經裏的爭議,天台宗的旁支四明系,向天台宗正統錢塘系發起論戰。最終,旁支贏得論戰變成正統,而正統則被斥爲異端。

    這還沒完,剛剛變成正統的四明系,再度分裂展開激烈論戰。

    足足論戰八十年,這就是佛門的山家、山外之爭!

    佛教的其他宗派,在日常吃瓜的同時,也對天台宗有了更多瞭解。他們悄悄吸收天台宗的理論,甚至有一些乾脆併入天台宗。

    ……

    秋天,山東那顆佛牙,已經被請回開封。

    兩顆佛牙在二京匯聚,迅速吸引來全國高僧。各宗派的高僧參拜佛牙,並且舉行各種佛會,大家輪流給信徒們講經。

    講着講着,就開始辯論。

    禪宗和天台宗互相爭辯,他們各自內部也在爭辯。

    禪宗有五家七宗各種流派,天台宗有山家、山外各派。他們自己就在鬧內訌,根本無法一致對外。

    佛門其他宗派,天天坐在旁邊看熱鬧。

    華嚴宗勉強能參與一下,這個宗派是北宋中期復興的。有一位叫淨源的高僧雲遊全國,蒐集、整理、註解華嚴宗經書,讓華嚴宗成爲宋代佛門第三大宗。

    華嚴宗吸收了禪宗法門,又跟天台宗交流頻繁。

    目前,佛教辯經大會的中心,已經徹底轉移到開封大相國寺。

    那裏的地盤足夠大,僧舍數量也足夠多。

    這一日,輪到天台宗內鬥,除了各派高僧做觀衆,還有無數善男信女跑來聆聽。

    山家派高僧侃侃而談,跟後山外派高僧辯得難分難解。

    前者屬於正統,得到北宋朝廷的大力支持。

    後者更加世俗化,並吸納了大量禪宗理論,甚至是吸納了儒道兩派思想。

    就在爭辯到最激烈的時候,從洛陽而來的皇帝行人,帶着一羣僧錄司官吏來到相國寺。

    辯論會戛然而止,無論僧俗都站起來聆聽聖旨。

    皇帝行人負手而立,笑着說:“爾等在此辯論有什麼意思?不如去西域弘揚佛法。”

    衆僧不解,忙問其意。

    皇帝行人說道:“遼國宗室耶律大石,在西域創建了西遼國。那裏盡是異族異教之人,百姓不沐聖人教化,也不知佛陀菩薩爲何物。耶律大石派人來求高僧與佛經,只要你們去了,就給你們建廟傳法,還讓異族孤兒給你們做徒弟。”

    一個高僧問:“那西遼國的疆域有多大?”

    皇帝行人也不太清楚,隨口瞎說道:“西遼疆土遼闊,約有半個大明那般。你們若是去弘揚佛法,可以引渡數千萬衆生,把相當於半個大明的異域變爲佛國!”

    聞得此言,許多高僧都激動起來。

    這是一場大功德啊!

    年僅三十多歲的慧遠禪師,第一個站出來說:“貧僧願往西域!”

    歷史上,慧遠禪師晚年收了個弟子,那位弟子在後世被尊稱爲濟公。他還收了個日本弟子,使得禪宗在日本大興。

    華嚴宗的妙觀法師說:“我已老邁,不堪遠行。師會,你去西域吧,在那裏傳播華嚴法門。”

    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僧人合十道:“弟子一定不負重託!”

    各個宗派,陸續確定主要人選,接下來還要挑選隨行僧人。

    僧錄司正笑道:“諸位不要憂心故土,你們去了西遼,隨時還可以回來。另外,你們還要在西遼,傳授異族學生聖賢之書。”

    越是高僧,越不會拒絕此事。

    足足選出近百位僧衆,年齡多在四十歲以下,畢竟年紀太大經不起折騰。

    洛陽、開封及周邊的寺廟,只要藏有雕版的,都開始瘋狂印佛經。

    次年春天,僧衆跟隨西遼使者啓程。

    他們帶着佛經四千餘卷、儒家書籍五千餘卷,用大木箱裝好坐船遠去。

    衆僧以爲的西域在高昌,根本不知道即將前往中亞。

    途經高昌之時,吐魯番和哈密的僧人,得知他們帶來四千卷佛經,紛紛請求衆僧稍作逗留,想謄抄一些自己沒見過的經書。

    他們抵達虎思斡耳朵(吉爾吉斯境內)時,才曉得耶律大石帶兵去打仗了。

    爲轉移國內矛盾,耶律大石親征西喀喇汗國!

    初夏之際,兩國在苦盞(塔吉克斯坦境內)爆發決戰。

    此時的西喀喇汗國國王,是塞爾柱蘇丹的外甥,即馬黑木二世。

    西遼大勝。

    馬黑木二世帶着殘兵,慌張逃回撒馬爾罕,並瘋狂募兵試圖死守都城。

    耶律大石卻沒有繼續追殺,而是選擇見好就收。他把費爾干納盆地設爲一府,讓心腹領軍駐守苦盞,同時賞賜那些異族將領。

    此戰之後,西喀喇汗國已被打殘,近半國土被耶律大石吞併。

    尤其是費爾干納盆地,那裏可是大糧倉,被耶律大石給牢牢掌控。

    馬黑木二世自然不甘失敗,連忙給爸爸……不對,是給舅舅桑賈爾寫信。他請舅舅趕緊來幫忙,如果塞爾柱再不派援軍,自己的國家遲早要完蛋。

    塞爾柱蘇丹桑賈爾在幹嘛?

    他在日常平叛當中。

    他最信任的屬國大將、花剌子模國王阿即思造反了。

    阿即思跟耶律大石,已私下達成合作。

    也就是耶律大石出兵西喀喇汗國,讓馬黑木二世無法出兵幫助桑賈爾。同時,西喀喇汗國南邊的那些屬國,也被堵住了最短行軍路線,無法出兵支援塞爾柱平叛——其實是在給那些屬國不出兵的藉口。

    同時,阿即思叛亂也吸引來火力,導致塞爾柱軍隊無法援救馬黑木二世。

    這兩人合作,可謂各取所需,把塞爾柱蘇丹給坑慘了。

    由於好幾個屬國無法參戰,塞爾柱軍隊竟然難以快速獲勝。

    西遼都佔據費爾干納盆地了,桑賈爾還在花剌子模繼續平叛,這場叛亂戰爭估計能持續一兩年。

    得知近百高僧抵達,耶律大石匆匆趕回虎思斡耳朵。

    蕭查剌阿不第一時間引他去圖書館,指着近萬卷書籍說:“陛下,臣從大明請來四千卷佛經、五千卷聖賢之書。”

    耶律大石驚訝道:“朱皇帝居然這麼大方?”

    蕭查剌阿不說:“朱皇帝非常慷慨,還對陛下讚歎有加,說英雄不論到哪裏都是英雄。”

    “他真這般說的?”耶律大石問道。

    “千真萬確,”蕭查剌阿不說道,“朱皇帝還承認大遼是炎黃族裔,亦爲華夏正統。他們……他們還在編修《遼史》,把大遼與宋國並爲正統。”

    耶律大石又喜又怒:“大遼還在,他憑什麼編修《遼史》?還有,爲何不是《遼書》?”

    蕭查剌阿不解釋道:“南北朝有一部《宋書》,因此明國把宋國史書命名爲《宋史》。並且朱皇帝還說,今後正統爲史、割據爲書。譬如那金國史書,就被命名爲《金書》。明國君臣,隱隱把我們稱作西遼。”

    “算了,他們愛怎麼稱就怎麼稱,誰讓我們失去了大遼故土?”

    耶律大石一聲嘆息:“也不曉得何時能殺回去。”

    蕭查剌阿不說道:“陛下,臣在明國仔細觀察。發現那裏君臣相得、政通人和,即便剛剛遭遇全國大災,也沒見到成羣流民乞食。陝西、河南之地,饑民在災後就回鄉了,而且免除本年賦稅,官府還在給饑民發放種子。如此大國,不易攻取,朱皇帝極得民心。”

    耶律大石沉默許久,感慨道:“朱皇帝胸懷博大,願贈我萬卷書籍,我又怎能恩將仇報?中國有此英主,我大遼想要收復故土,恐怕只能寄希望於子孫了。”

    蕭查剌阿不又說:“西夏去年也大旱,由於賑濟不利,好多饑民逃去明國。臣今春途經西夏,發現鄉野人丁不興,許多貴族都奴隸不足。有些奴隸是逃了,有些奴隸是死了。這不僅僅是因爲大災,還因爲對奴隸過於苛待。”

    “以前西夏奴隸死了,可以去宋國邊境劫掠補充。可明國建立之後,西夏人不敢再劫掠,導致奴隸越來越少。”

    西夏的鐵鷂子確實厲害,但真正的根基是擒生軍和撞令郎。

    擒生軍是西夏的基礎兵種,巔峯時有十萬之衆。他們擄走宋國邊民做奴隸,又從聽話的奴隸當中,遴選強壯者編爲撞令郎部隊。

    撞令郎雖是炮灰,但打起仗來也頗勇猛,而且每戰必衝鋒在前。

    如今,西夏已經有十年無法劫掠漢人爲奴,自然也不能從奴隸當中挑選炮灰。

    沒有漢人炮灰作爲前軍衝鋒,就只能由擒生軍頂在前面。

    擒生軍願意嗎?

    那些擒生軍油滑得很,來自西夏各個部落。他們如果損失慘重,草場或耕地會被鄰部侵佔。

    這種情況之下,擒生軍是優先保存實力,絕對不可能拼死奮戰。

    兩國交戰起來,恐怕西夏軍隊會潰得很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