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8【寶馬進京】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王梓鈞字數:3256更新時間:24/06/30 23:50:30
    第853章 0848【寶馬進京】

    第853章 0848【寶馬進京】

    白勝來到上白村時,老白員外的遺體還未下葬。

    古人自有防止遺體腐爛的辦法,比如把冰塊放在旁邊降溫,用花椒等香料防腐防臭,用石灰拌糯米做乾燥劑,用布料裹屍減少與空氣接觸,甚至有條件的還用水銀來防腐。

    似乎停屍越久,葬禮就越風光。

    歷朝歷代,朝廷都提倡節葬,民間卻喜歡厚葬。

    宋仁宗時期的翰林學士宋祁,告誡兒子要爲自己節葬,具體做法爲:死後三日收斂,死後三月下葬。別管什麼陰陽風水,棺材使用雜木就行,不要陪葬貴重物品。墳只堆三尺高,墓地種五棵柏樹即可,別搞什麼石人、石獸的雕像。

    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宋祁是真想讓兒子薄葬自己。

    但即便是薄葬,也要停屍三月之久,這是嚴格遵守古禮的!

    普通人家,自然沒那個財力,一般在七日內下葬。甚至火葬越來越流行,官府屢禁不止——墨家和佛教才提倡火葬,這跟儒家的觀念不符,因此朝廷是反對火葬的。

    老白員外還活着的時候,就讓人給自己挖了個地窖,免得在夏季時死亡不利於停屍。

    地窖裏鋪了許多石灰防潮,棺材夾層也放了石灰拌糯米,還用花椒等香料來除味兒。每年冬天都藏冰於地窖,哪天他死了就用這些冰塊降溫。

    白勝對兩位孝子說:“陛下讓俺傳話,老員外的葬禮,厚葬節葬都可以,但不能陪葬金銀銅器。今後就算是皇室有人亡故,也不會陪葬金銀銅器。”

    白勝聲稱自己還有任務,帶着十幾個人悄悄跑去找寶馬。

    白崇彥說道:“有德之人,自當節葬。”

    西鄉縣令和主簿,也聞訊趕來再次拜祭。

    民間越是流行厚葬,大儒和君子就越提倡節葬。最典型的,便是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對冤家,他們都要求自己病故之後薄葬,並勸導士大夫和富商也薄葬。

    提倡厚葬者,說張耆以厚葬完軀、晏殊以薄葬碎骨,以此得出薄葬對死者不利的結論。

    張耆的墳墓陪葬了很多金銀珠寶,盜墓者只拿走財寶,並沒有破壞屍骨和棺材。

    白大郎已經在讓陶工重燒冥器,四品官的冥器可以使用方相(一種可以驅邪的神靈)。另外,鎮墓獸也可以多雕刻幾座。

    朱熹更是說,棺材裏最好一件世俗之物都不放。

    大儒們自然有其影響力,兩宋朝廷都有“喪葬令”。要求棺材裏不能放金銀珠寶,不準用石板建造墓室和棺槨。墓田面積,墳塋高度,石獸和冥器數量,都按官員品級有嚴格規定。

    這次追悼會,是用正四品官員的禮節來操辦。

    朱銘給老白員外追封四品官,主要就是爲了提高墓葬規格。

    這事兒在當時引起社會熱議,提倡節葬和提倡厚葬的吵起來。

    但只要是大儒,基本都提倡薄葬。

    白崇文和白崇彥兄弟倆,在墳墓旁邊搭了個窩棚,每晚輪流給亡父守喪。

    很快,舉行下葬儀式——距離老白員外病故,早就已經過了三十天,白勝在路上耽擱了許久。

    ……

    北宋時有個很著名的故事。

    晏殊的陪葬非常寒酸,就連金裹帶都是木胎的,外面刷了一層金粉而已。盜墓者氣得用屍骨泄憤,把晏殊的骸骨給劈成粉碎。

    白勝代表皇室前來弔唁,白崇文和白崇彥兄弟倆,重新搭建靈堂把棺材擡出來。

    晏殊和張耆葬得距離不遠,他們的墳墓先後被盜。

    按照記憶,白勝來到崖壁下方。

    他當時就在這下面等着,朱銘只帶着張廣道上山尋找天王甲。

    “你們幾個,就站在這裏,輪流揮舞旗幟,一刻也不能停。”白勝吩咐道。

    說罷,他親自帶着幾個士兵和工匠,沿着山崖繞向更遠處尋找緩坡。

    順着緩坡往上攀爬,估摸着方向行走。

    當晚在山裏過夜,次日繼續尋找。每走一段路程,白勝都用望遠鏡,朝着下方仔細觀察。

    終於,他看到了峭壁之下,正在持續舞動的旗幟。

    一路行來,全是各種植物,用刀不斷劈砍出通道,白勝終於看到一件奇物。

    寶馬車身,已被藤蔓爬滿,甚至堆滿了落葉,車子各處還長出雜草。

    白勝對麾下的士兵和工匠說:“你們都聽好了,陛下夜裏做夢,神靈指明了方向。這是神賜的寶物!誰要是敢透露半個字,不僅自己腦袋搬家,全家都要一起陪葬!”

    衆人連連稱是,心中畏懼不已。

    他們害怕從峭壁掉下去,把繩子綁在腰間,另一端又綁住樹木,開始清理藤蔓、落葉和雜草。

    折騰好半天,勉強能看清楚寶馬車的原樣。

    “爵爺,這東西是從山裏長出來的!”一個士兵喊道。

    白勝小心翼翼摸過去,發現寶馬的車屁股,死死嵌在巖壁之中,立即下令:“把石頭鑿開,把土塊挖開!”

    兩個石匠綁着繩子上前,足足折騰一下午,依舊沒把岩石完全鑿開。

    第三天,繼續施工。

    鑿着鑿着,站在車頂指揮的白勝,突然感覺腳下正在傾斜。

    白勝大呼:“快讓開,寶物要掉下去了!”

    卻是寶馬的車屁股失去固定物,整輛車都壓在一根樹杈上。樹杈生長得有點歪斜,車身失去平衡即將滑落。

    白勝吊着繩索往旁邊一跳,寶馬滑落樹杈撞到更下方的崖壁。

    車身連續翻滾幾次,又撞斷一顆小樹,繼而撞斷幾根樹枝,整個卡在山崖間的大樹內側。

    無奈之下,白勝只能帶着士兵和工匠,懸索摸下去把擋路的大樹砍掉。

    又折騰了兩天,寶馬車終於完全墜落。

    擋風玻璃完全被砸碎,後視鏡也撞落了一個,車身各處被撞得坑坑窪窪。

    工匠們試圖拆解,剛上手就開始抓瞎。

    這麼說吧,他們連車牌都不知道怎麼拆……

    白勝蹲在那裏糾結一陣,說道:“這種神物,不是凡俗工匠能拆的。用繩子拖去漢江邊上,吊上大船運回開封!”

    走漢中的幾條棧道肯定夠嗆,只能從漢江順流而下,然後再轉長江走運河。

    好消息是,一路都可以坐船。

    白勝本來還想着衣錦還鄉,在老家多住一陣,再去西鄉縣和洋縣耍耍。

    可寶馬車沒法拆,逗留越久越容易泄密。

    他把寶馬吊上船之後,甚至都不敢離開。就連給白崇彥告辭,都是派人去傳話,說祕密任務在身必須立即回京。

    有驚無險到了襄陽,白勝拿着皇帝手令,直接抽調漕軍和漕船。

    寶馬已經用防水布層層包裹,換了一艘更大的船後,他吃喝拉撒都跟車子在一起。

    沒辦法,白勝被嚇到了!

    他非常清楚,皇帝的天王甲,就是從車中取出的。而整輛寶馬車,也超出白勝的理解,他是真以爲這是神物。

    而且,白勝隱隱猜測,太上皇和皇帝,多半就是神仙下凡!

    走水路繞了一大圈,白勝總算回到開封,卻發現朝廷已經遷都了,只能繼續押送寶馬前往洛陽。

    坐船直入洛陽城,在皇城的左掖門外停靠。

    白勝對一路護送的漕兵說:“驅散此間百姓,沿街百步之內不準有人。街道兩側店鋪,全部關閉門窗,禁止任何人偷看。”

    他又對自己身邊的禁軍士兵說:“你去左掖門通報,告知陛下,寶物已取回,還沒有拆解。請陛下指示,該送進皇宮哪處?”

    一時間,雞飛狗跳。

    附近街道上的百姓全被驅離,所有沿街房屋都強行關閉門窗。

    每一座臨街房屋的門口,都站着漕兵警戒,大聲呵斥裏面的人不能偷看。

    不多時,朱銘和朱國祥陸續趕來。

    見到這種陣仗,朱銘哭笑不得,對白勝說:“用繩子拖進宮中,你們隨我來就是。”

    從左掖門進去,裏面全是中央辦公機構。

    反正寶馬被防水布包裹了幾層,朱銘並未繼續驅散官吏。

    各衙門官吏紛紛跑來看熱鬧,朱國祥呵斥道:“看什麼看?速速回去辦公!”

    很快,衙門外就沒人了,全都回到工作崗位。

    今天發生的事情非常詭異,許多官吏和百姓,都悄悄議論猜測那是什麼。

    後世之人,從史書上找不見隻言片語。

    但有很多文人筆記,都記錄了今日之事。甚至有個別官員,跟不同的朋友閒聊,得知“寶物”是從西鄉縣運來,沿途都有漕兵進行護送。白勝親自押解此物,中途都沒下過船。

    汽車拉到後宮的一處所在,父子倆圍在旁邊,讓所有人都離開。

    “怎麼搞?”朱國祥問。

    朱銘說道:“先挖一個地下室,把車子弄進去。然後再選一批工匠,把他們的家屬監視居住。每過一段時間,召集工匠進來拆解研究。那些芯片、電路板之類的,肯定研究不出來啥結果。但一些機械構造,卻能啓發工匠。”

    朱國祥點頭:“參與運輸寶馬的所有人員,全部予以獎賞,勒令他們不準亂說。”

    朱銘笑道:“能保密最好,但說了也沒啥,無非一件神物而已。”

    “芯片、電路板等過於超時代的東西,你是毀掉還是留下?”朱國祥問。

    朱銘搖頭:“還沒想清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