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還有細作】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王梓鈞字數:3566更新時間:24/06/30 23:50:30
    “他們要從甕城進去!”王政驚呼。

    高景山說:“已別無選擇,跟着衝甕城。是死是活在此一舉!”

    兩族精銳不顧別處輕騎,紛紛追隨着號角聲聚集,然後衝向逃往甕城的女真輕騎。

    “叛軍靠近了再射箭!”

    完顏宗賢下令。

    他把親兵和數百女真佈置在此,絕對不能讓兩族騎兵衝過甕城。

    只要把增援的輕騎迎進城,城內的混亂很好解決。

    而在半刻鐘前,距離甕城數百米的城牆上,兩個軍官快步奔向他們的上司。

    “可是哪裏又有叛亂?”漢將虞堯臣問。

    兩個軍官齊刷刷舉槍,對準虞堯臣的胸膛。

    虞堯臣的親兵愣了一下,隨即舉起兵器對準兩人。

    “我們是大明皇帝派來的,”其中一個軍官說道,“城內有我們數十個細作,虞將軍覺得女真還能贏嗎?”

    當然是扯淡,城內就三個細作。

    這兩位此時能在遼陽,而且擔任基層軍官,絕非是什麼偶然。

    爲了防止渤海大族煽動軍隊叛亂,被調來遼陽守城的各族軍隊,以前要麼是被抓來的奴隸,要麼就是沒有跟腳的流民。

    而石元公派出的上百個細作,跟隨金人一起東遷,全都屬於沒有跟腳的流民。並且身體相對健壯,很容易被徵募補充兵額,甚至在擴編時升爲軍官。

    至於這個漢將虞堯臣,則是虞仲文的次子。

    虞仲文是武州寧遠人(山西神池縣),考中進士在遼國做官。還做了翰林學士,給遼國皇帝講經,幫遼國皇帝起草詔書。

    天祚帝敗逃,金兵攻陷燕京。虞仲文隨左企弓一起降金,然後一起被判將張覺殺死。

    左家人丁興旺,而且族人還遷去遼東,自然繼續受到金國重用。

    虞家就倒黴得多後人的官都不是很大。

    正因爲虞家沒有根基,虞堯臣才被派來編練新軍,組建一支忠於金國的漢人部隊。

    虞堯臣看着眼前這兩個軍官,他甚至還記得兩人的名字。一個叫房勇,一個叫吳伯桂,是他親手從流民中挑出來,並且親手提拔爲軍官的!

    吳伯桂說:“虞將軍,叛金投明吧。虞家只是降金文臣,並沒有隨軍南下過,你還是虞家第一個武人。像你這種情況,一旦投明立功,必然獲得重用。跟女真貴族聯姻的渤海望族都反金了,你一個遼國漢人還等什麼?你的家鄉,恐已被大明攻佔,說不定你在山西的族人都已降了。”

    房勇則是對周圍漢兵說道:“大明皇帝提百萬雄兵,已經攻佔了澄州,這兩天就會殺過來。你們難道要跟着女真陪葬?”

    三年前,這些漢兵還是流民,他們對金國有啥忠誠度可言?

    被房勇這麼一恐嚇,又看向混亂的城內,一個個都收起兵器,不再指着兩位大明細作。

    房勇繼續說:“我家死得只剩四口人,南奔大明很快就過上好日子,在河北分到八十畝地。而且三年免稅、兩年賦稅減半,家裏的糧食吃都吃不完。你們想不想過這種日子?”

    能分得土地,還減免賦稅,糧食多得吃都吃不完?

    這些漢人士兵,聽得兩眼發光。

    就連虞堯臣的親兵都說:“相公,要不還是投明吧。”

    虞堯臣看着自己麾下的士卒,他似乎已經沒有選擇,而且虞家確實沒必要死忠金國。

    虞氏一族遠在晉北,族人並未遷徙到遼東,族人也沒做啥大官。

    而且,虞氏並未參與攻宋,跟南邊的漢人沒有血仇。

    “吳伯……吳兄弟,你帶着自己的兵,舉起火把搖動呼喊,再鳴金擊鼓吸引城外友軍,”虞堯臣安排道,“其餘將士,隨我去攻佔城門!”

    這股漢軍沒有攻打甕城,而是去攻佔甕城側方幾百米的普通城門。

    “咚咚咚咚!”

    “噹噹噹噹!”

    又是擊鼓,又是鳴金,這麼古怪的聲音,把女真兵和渤海兵都吸引到了。

    正在追着女真輕騎,想要衝進甕城的王政,都已經衝得快接近護城河了。他聽到聲音扭頭望去,卻見十多個火把在城頭揮舞,連忙勒馬減速親自吹號角。

    渤海騎兵們,紛紛朝着那處城門奔去。

    “漢兵叛了!”

    甕城方向的女真兵驚呼。

    “快走,從東門突圍!”完顏宗賢慌張下令。

    黃頭室韋已經造反,現在漢兵也造反,女真兵根本不可能取勝再不逃跑全得死在遼陽。

    完顏宗賢的親兵吹響軍號,一個個朝着東門驚慌逃竄。

    女真族的人口太少,一直打勝仗自然不怕。各族士兵跟着他們搶劫,升官發財都很開心。

    可前幾年連番敗績,精銳損失慘重,而且人口銳減,又搶不到戰利品,各族哪還會跟他們齊心?

    牆倒衆人推!

    古今中外歷來如此,強者才能生存的遼東更是如此。

    當初遼國統治一百多年,早已被視爲北方正統。可女真崛起,打了幾次大勝仗,遼東豪族們就紛紛投靠,完全不念及遼主的恩遇之情。

    現在不過是在重演當年故事,遼東人自有他們的生存之道。

    卻說女真兵落荒而逃,王政衝進城內追殺一陣,連忙打聽自己族人的下落。

    然後,他看到遍地屍體,就連家中男童也沒了。只剩下年輕婦人和女童,那些年老色衰的女人亦被殺死。

    尋到族中長輩的屍體,王政噗通跪下,久久說不出話來。

    高景山也看到遍地屍體,他沒有跪地自責,而是轉身望着金國上京的方向。

    反倒是其他大族,那些族人全都屁事兒沒有。

    半夜,完顏宗輔率領女真主力,終於日夜兼程趕回遼陽。

    他們人困馬乏,身上只帶着幾天的口糧,面前卻是已經改換旗幟的堅城。

    ……

    鴨綠江北,婆速路城。

    明軍步騎還在坐船,完顏宗輔的信使已經趕來。

    信使見到金兀術連忙遞上密信。

    金兀術拆信只讀了幾行,就已經臉色劇變。

    渤海各族叛亂,曷蘇館城棄守,完顏宗輔讓他帶兵返回遼陽,因爲婆速路這邊肯定要被夾攻。

    再不走,就別想走了!

    金兀術召集衆將,也不說明情況,直接下令:“收拾糧草輜重,今晚半夜撤軍回遼陽。”

    當日下午時分,張憲帶着三千先頭部隊,乘船在鴨綠江口北岸登陸,距離婆速路城大約四十裏。

    他一邊用戰車構築陣地,一邊派人去通知保州的折彥質,讓折彥質明天早晨攻打江心洲。後天上午,等後續兵力抵達,兩路大軍就能夾擊婆速路城。

    折彥質收到消息,麾下衆將都興奮不已。

    他們早就做好準備,甚至等不及明日攻島,傍晚時分就直接出兵。

    “轟轟轟轟!”

    內河艦船與岸邊陣地一起發炮,對着江心洲的金兵寨堡一通亂轟。

    金兀術本來打算半夜撤軍,此時已經把糧草裝車。爲了麻痹對岸的明軍,江心洲的部隊沒撤。

    江心洲上的金兵,這些日子一直惶恐不安。聽說今夜能夠撤走,全都放鬆下來,只等着時間一點點過去。

    明軍突然發難,把島上金兵打得措手不及。

    在火炮的掩護下,李成、趙立、耶律餘睹三將,各自率部從三面殺向江心洲。

    寨堡裏的金兵,第一反應是逃跑!

    主力今晚半夜就撤憑啥他們留下來拼死抵抗?

    趙立是最先率兵登島的,他本以爲是一場惡戰,結果發現金兵在驚慌逃竄。

    “兒郎們,隨我殺!”趙立嘶聲呼喊。

    李成害怕趙立把功勞搶完,焦急催促:“擊鼓,擊鼓,全軍登島!”

    梁山好漢們還在當兵的,大部分都被打散了混編。

    宋江麾下只剩李逵,這兩人跳上岸衝得飛快。

    尤其是宋江,他可不像《水滸傳》裏那般窩囊。這廝就是個奸猾悍匪,在大明做了幾年低級將領,兇悍之氣少了幾分,卻是變得更加沉穩狡猾。

    “莫要被友軍搶功,直衝敵將的旗幟!”宋江快步奔跑,完全不顧陣型。

    江心洲的北岸有許多小船,潰逃金兵紛紛往船上擠,甚至互相推搡着被擠下水。

    “轟轟轟!”

    內河艦船已經駛過來,對着江面就是一陣炮擊,繼而仗着船體更大直接衝撞。

    還沒上船的金兵,見已經無法渡河回城,被迫聚在岸邊轉身迎敵。

    “射箭!”

    駐紮高麗的明軍,弓箭手並不多,這玩意兒需要長期訓練,因此大部分都是裝備強弩。

    那些無路可逃的金兵,似乎還想結陣廝殺,弩手們紛紛停下腳步,朝着前方的人堆裏射擊。

    趙立已經率兵跟東側金兵交戰,一追一逃之下,雙方都沒有陣型可言。但金兵早就心驚膽戰,明軍卻是士氣如虹,戰鬥完全一邊倒,有些金兵乾脆跳江逃跑。

    不僅僅是士氣問題!

    江心洲上的金兵,都想着半夜撤軍呢,他們的盔甲並未穿上,而是拆解了疊好準備運走。

    金兵連盔甲都沒穿,一輪弩箭下去就死傷一片!

    金兀術站在婆速路城樓,用望遠鏡觀察戰鬥,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

    戰鬥很快結束,因爲還沒死的金兵,居然成片成片跪地投降。

    “俺俘虜了一個敵將!”

    宋江歡呼雀躍,手裏舉着一口鑌鐵寶刀,能用這玩意兒的肯定不是小兵。

    在南岸坐鎮的折彥質,慢悠悠乘船來到江心洲。

    他命令將士去佔領寨堡,把俘虜押回保州看管,又叫來一個親兵:“伱去給張將軍報信,就說江心洲已然拿下。不管是明日攻城,還是後天再攻城,我這裏隨時都可以配合。”

    心情舒爽的折彥質,次日上午就破口大罵:“金賊都是軟蛋,給我追殺!”

    婆速路城,已經空了。

    金兵半夜全部北撤,經後世的鳳城市方向,走山中通道逃往遼陽。

    沿途還故意扔下輜重擋路,以遲滯明軍的追擊速度。

    甚至派兵去兩側山坡,砍倒樹木順坡滾下去,把狹窄崎嶇的山路給堵住。

    折彥質越追越氣,時間都浪費在清理障礙物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