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人心渙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王梓鈞字數:3567更新時間:24/06/30 23:50:30
    鴨綠江河口,兩岸稻田皆已收割完畢。

    早在高句麗時期,這裏就開始種植水稻了。

    折彥質、李成、趙立、耶律餘睹,帶着軍隊在保州一帶集結。

    他們麾下的部隊,要麼是山東賊寇出身,要麼是渡海帶走的各族,只有極少部分來自於本地。

    攏共也就兩萬餘,且大部分屬於駐防軍序列,野戰軍僅寥寥數千而已。

    駐防軍甚至需要帶着家屬種地,以此減少駐軍高麗的糧草消耗。

    但牛逼早已吹出去了一直聲稱有五萬精銳之師。

    這嚇得高麗君臣根本不敢反抗,也讓金兵不敢渡過鴨綠江南下。

    “接到的最新軍令,是炮擊婆速路城,陳兵鴨綠江南岸,多造空營恐嚇敵軍,”折彥質說道,“但不要輕易渡江北上,以牽制金國兵力爲目的,再遣一些精銳進山掃滅女真部落!”

    李成滿腦子想着立功,不甘道:“大戰在即,我們只是在此牽制?”

    折彥質說:“時機到了就能渡江攻城。不管怎麼樣,在各路大軍當中,我們這裏是最先開打的。”

    趙立請纓道:“俺帶兵去攻山!”

    “小心遭遇埋伏。”折彥質提醒道。

    接下來數日,鴨綠江南岸剛剛完成收割的稻田,屹立起一座又一座的軍營。

    許多營寨都是空的,用新鮮稻草捆紮草人,並且穿上明軍的衣服,還到處樹立着鮮明旗幟。

    害怕金國將領有望遠鏡,空營都設在靠後的位置,草人也只露出一丟丟衣物。

    按照完顏宗輔的計劃,是先用火攻偷襲明軍艦船。再派遣部隊去鴨綠江南岸山區,抽冷子出山劫掠大明百姓,搶劫、燒燬明軍新收穫的稻穀。

    爲此,還讓金兀術率領三千精銳過來。

    “不是說明軍艦船,隔三差五就深入鴨綠江嗎?我來這裏大半個月,一次明軍艦船都沒有見到。”金兀術質問。

    斜卯阿里猜測說:“明軍要大舉北上了,所以不再過來劫掠百姓。”

    金兀術坐船沿江巡視,不斷用望遠鏡觀察:“敵軍營寨綿延十餘里,還往南延伸數裏,恐怕有七八萬人之衆。”

    斜卯阿里說:“從高麗的平壤到保州,皆被明國給霸佔,各城都有許多駐軍。細作打聽到的消息,是總共駐紮了五萬人。眼前卻有七八萬,估計是明國又增兵了。”

    金兀術沉默不語。

    他在傍海道被李寶打怕了,對明軍的戰鬥力已經有心理陰影。

    如今,婆速路城的金兵約有兩萬,但大部分都屬於徵發民兵,真正的金國精銳還不到五千。

    七八萬明軍渡江殺來,這裏真能擋得住嗎?

    “緊急軍情!”

    一條快船從鴨綠江上游駛來。

    信使是從鴨綠江南岸山區來的,那裏羣山綿延,只住着零星的女真、渤海部落。他們連文字都不識,傳達軍情全靠口述。

    “好多敵人進山,鎮明寨沒了!”

    鎮明寨,是兩年前新建的軍寨。

    沒什麼像樣的駐軍,如果遇到危險,附近的女真人就聚在寨中禦敵。

    金兀術聽完軍情彙報,根本不敢分兵去救。

    他認爲這是明軍的調虎離山之計,一旦自己率軍過去,明軍必然趁機渡江攻城。

    仔細想了想,金兀術說:“把鴨綠江南岸的山中部落,全部遷徙至此。半個曷懶路也不要了,統門水(圖們江)、愛也窟河(圖們江上游主幹)以南,駐軍和百姓全部遷來這裏!”

    金兀術打算拼命。

    反正他也無法分兵去救援,乾脆放棄鴨綠江和圖們江以南全部地盤。那裏的所有軍隊和部落,全部弄到婆速路來防守。

    只要擊敗明軍,丟失多少領土都能奪回來。

    當然,山中部落不是想遷就能遷的。

    金兀術只能強行遷走主要地區的人口,而深山老林裏的部落根本就不會聽話。

    “嗚嗚嗚~~~”

    城頭號角聲響起,金兀術猛然一驚,連忙上岸騎馬趕回城池。

    只見百餘艘內河戰艦,已在婆速路城外的江面上。

    “轟轟轟轟!”

    炮聲猛然響起。

    沒有直接轟擊婆速路城,而是在向江心洲開炮。

    靉河流入鴨綠江的地方,沖積出成片的江心洲,把鴨綠江給一分爲二。北流最窄處不到200米,南流最窄處甚至只有幾十米。

    婆速路城在靉河口的西岸,又在江心洲修築城寨駐軍。

    明軍想要渡江攻打婆速路城,就必須先把江心洲給拿下。

    “轟轟轟轟!”

    又是一陣炮響,卻是明軍在鴨綠江南岸修築炮臺,朝着江心洲的金兵城寨轟擊。

    金兀術下令:“死守各處。把那些戰艦和火船,夜裏分批帶到靉河口,全部藏在後方的江心洲。明軍艦船若敢深入,就千舟齊發火攻敵船!”

    就靉河口那狹窄複雜的水道,一旦明軍艦隊過於深入,還真有可能被火攻打得全軍覆沒。

    金兀術又對親兵說:“你帶着我的手書,去遼陽請調三千精銳增援。就說明軍主力在此,而且剛剛收了稻穀,多半會渡江北上全力攻城!”

    金國在大明也有細作,但各處戰場都在調兵,根本搞不清楚哪裏才是明軍的主攻方向。

    或者說,都可以主攻。

    大明在高麗這邊的駐軍,算是戰鬥力相對“較弱”的,精銳只有韓世忠親自訓練的幾千人。

    包括宋江的舊部,以及宋江本人,也全都在這裏。

    相對較弱,並非真的就弱。

    李成和趙立,皆兇悍之輩。

    前者是流民帥出身,能跟士卒同吃同睡;後者是主動投軍報國的,打起仗來屬於拼命三郎,每次打完仗都是滿身帶傷。

    他們因爲資歷和戰績不足,麾下部隊才被編爲駐防軍,而且還是跑來高麗駐防。

    朱銘害怕他們心中不滿,又擔憂將士們生出怨氣,因此給了這些軍隊額外津貼,軍餉待遇只比野戰軍低一點點。

    還有耶律餘睹,麾下全是契丹人和奚人。他們失去了家園,又受盡金國盤剝,大家莽足了勁想要殺回去。

    金國民兵遇到這些部隊,只剩下被碾壓的份兒。

    不管怎麼講鴨綠江南岸的明軍陣勢,還真就像是出兵主力。嚇得金兀術呼喚增援,甚至捨棄大片領土,強行把那些軍隊和百姓遷來守城。

    ……

    這兩年,金國的一些宿將病死了。

    完顏婁室,今年初病死。

    完顏闍母,兩年前病死。

    他們麾下的精銳部隊,由各自的兒子繼承。

    此時此刻,完顏宗輔前來遼陽,親自坐鎮整個遼東戰場。

    各族豪帥也被調回家鄉,負責募兵作戰。這些豪帥以族兵爲核心力量,再徵召家鄉的百姓爲民兵,如此才能快速形成有效戰鬥力。

    曷蘇館城(蓋縣)。

    高彪麾下已聚集六千多兵,但真正的精銳只有兩千。

    “賢弟,打不得啊。”族兄高虎勸道。

    高彪怒道:“你我的族人,被南賊屠殺過半,難道你還想投降不成?”

    高虎說道:“明軍若是跨海而來,我辰州高氏首當其衝。族人已被屠戮過半,你想把剩下的族人也拉去送死嗎?”

    “鏘!”

    高彪拔刀而出,指着族兄說:“再敢言降,我認得兄長,手中兵刃卻不認得!”

    “唉!”高虎嘆息而去。

    前面我們說了,辰州高氏是金國三大高氏之一。

    而曷蘇館路,在遼國時就叫辰州。

    幾年前,趙立、耶律餘睹等人渡海。攻破曷蘇館城一把火燒光,又攻破高家鄔堡,把辰州高氏全給屠了。

    當時高彪帶着一些族人和鄉民,被完顏宗望遷徙到幽州。

    雖然高彪完美避過此難,但他的父母和兒子,全死在明軍手裏。甚至他的老婆和女兒都被強行改嫁給明軍將士。

    如今他的妻女,已爲明軍將士生下孩子了。

    他女兒甚至在石見城……

    滅門之仇,奪妻之恨,大丈夫怎能忍受?

    高彪在巡視軍營時,發現麾下士卒情緒低落。他把各級軍官召集起來,細數與明軍的仇怨,勸說衆人奮死殺敵。

    然而,軍官們依舊士氣不振。

    他們都參與過河北大戰,其中一些人,甚至被當做棄子留下斷後。

    他們當然痛恨明軍,因爲都有親人死於明軍之手。

    可他們同樣痛恨金國貴族,關鍵時候總讓他們去送死。

    這次大戰,明軍如果渡海而來,他們估計又要頂在前面。

    眼下這座城市,幾年前可是被燒光了的,高家鄔堡也被屠戮一空。真要拼死奮戰,就算金國獲勝,他們當中還能剩下多少人?

    “南賊來了!”

    高彪扭頭一瞧,卻見南邊升起狼煙。

    看來,明軍這次是先打復州。

    其實從復州到這裏,中間還有一個寧州。遼末戰亂之時,金國統治之初,寧州死得沒剩幾個人,直接被金國撤銷了建制,連縣一級行政區都沒保住。

    “速速點燃狼煙報信!”

    高彪喝令。

    沿途都有烽火臺,從海邊一直傳到遼陽。

    澄州收到消息之後,高景山立即下令聚兵。

    “叔父,劉萼可能會降。”高鬆說道。

    高景山說:“他老孃和幾個兄弟,要麼在遼陽,要麼在上京。劉萼若是降了,真就是個六親不認的。對了,你怎知道他要降?”

    劉氏族人和鄉民,被金國遷徙到湯池。

    但湯池是遼陽高氏的分基地,肥沃土地早就被高家佔了。劉萼帶人遷徙至此處處受高家壓制,更加堅定他降明的決心。

    高鬆說道:“我從長鬆島回來,一路觀察各族言行。路過湯池縣時,聽說高振派人徵糧,故意對劉萼遷來的人徵重稅,差點把劉氏族人給逼得當場作亂。”

    遼陽高氏,在湯池縣有十多萬畝地,其中五萬畝還是遼國皇帝賞賜的。

    雖然因爲農奴和佃戶不足,許多土地完全沒法耕種。但高家寧願將其拋荒,也不願拿出來分給劉氏。而且自己各種逃稅,爲了徵足稅額,就瘋狂盤剝近幾年遷來的外地人。

    明軍都快打過來了,渤海大族還在想法子少交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