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3【不講武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王梓鈞字數:3650更新時間:24/06/30 23:50:30
    不管是堅守城池,還是結營對峙,都不能一味死守,因爲士氣會下降得很快。

    於是,平忠盛在對峙次日,就按規矩出去挑戰。

    平安時代之前和平安時代早期,由於存在對外戰爭,日本以軍陣作戰爲主。而且擁有一股中央軍,士兵需要定期訓練陣法,還大量存在弓弩,遠程火力決定戰鬥力。

    遷都平安京之後,由於承平日久,中央軍漸漸沒了。

    日本軍隊只在東北方,保留着少量軍團武裝。

    而廣大地區,則是以豪族武裝爲主。

    戰爭規模變小,甚至農兵都懶得徵召。往往是一個騎馬武士,帶着他的一羣郎黨出動,那場面跟社團火併差不多。經常以單挑決定勝敗,“一騎討”變得越來越流行。

    如果是上千人的對戰,也有非常嚴格的流程。

    首先,穿着大鎧的武士,騎馬對射弓箭,並不近戰廝殺。

    接着,大鎧武士派出自己的郎黨,也就是那些步戰武士,進行小規模的武士混戰。

    最後,雙方農兵衝上去,亂七八糟的一通對毆。

    大鎧武士只跟大鎧武士交手,他們不屑跟普通武士過招,甚至都懶得去砍殺那些農兵。

    如果你是一個農兵,竟然敢對大鎧武士動手,那你就是不講武德要受懲罰的。

    只見日軍的營寨大門開啓,平忠盛穿着大鎧最先出來,身後是一羣郎黨武士跟隨。再後面,又是一大羣大鎧武士,騎馬帶着各自的郎黨列陣。

    隨後才是一大羣農兵,排列成亂糟糟的隊形出戰。

    這種大鎧,跟日本戰國時的鎧甲還不太一樣。

    它在設計的時候,得遵循大鎧武士的戰鬥習慣。主要是爲了方便射箭和拔刀,防禦性全點在防射和防劈砍上。

    缺點一大堆,沉重且笨拙。

    穿上這玩意兒,甚至無法大幅度活動,只能射箭和拔刀劈砍,很難做出其他複雜動作。

    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唬人!

    越拉風越好越華麗越好,各個部位根據使用者的喜好,甚至添加很多毫無實戰作用的裝飾。

    它們是日本鎧甲裏的初代妖豔賤貨。

    此時此刻,平忠盛就穿着一件大鎧。

    頭盔上豎起兩支鹿角,其長度約爲平忠盛五分之一的身高。

    肩甲特別寬,而且以銅片連綴,金光燦燦能亮瞎狗眼。如此寬度的肩甲,除了增強防禦力之外,最大“功能”就是限制使用者的動作靈活性。

    甲裙也差不多,寬大重疊,武士穿上這玩意兒,大部分馬術動作都難以做出。

    笨拙沉重,上馬都困難。

    按照固定的對戰流程,平忠盛着甲騎馬奔出,前往明軍陣前要求比試箭術。

    明軍主帥必須出場,如果派其他人去,就是看不起平忠盛。

    即便是朱孝忠登場比試,雙方也只能拉弓對射,誰敢衝過來近戰就是不講武德。因爲大鎧武士都是有身份的,近戰廝殺難免死傷。就算沒有死傷,不小心墜馬也很難看啊。

    元盛一陣附耳嘀咕,講解日本的大戰規則。

    朱孝忠莞爾一笑,竟然真的親自騎馬對陣。但他用的是復合弓,平忠盛手裏是一把單體弓。

    雙方主帥衝出。

    平忠盛身後,跟着一羣郎黨步戰武士。

    朱孝忠身後,則是一羣燧發火槍手。

    奔出二十餘步,朱孝忠見對面的郎黨武士停下,也對身後的火槍手說:“你們在此掠陣!”

    雙方主帥繼續騎馬前進,到了一定距離,平忠盛彎弓搭箭,朱孝忠也跟着挽弓搭箭。

    彼此連射數箭,也有那麼兩三箭命中,但居然都無法成功破甲。

    別看日本大鎧笨重華麗,但那防禦力是真強,貴族武士非常惜命啊。

    朱孝忠乾脆繼續騎馬前衝,平忠盛不願丟面子,也接近了繼續射箭。

    正在觀戰的日本武士們,紛紛發出驚歎,感慨兩位主帥的神勇。平時大鎧武士對射,可不會隔得這麼近,稍不注意是真會射死人的。

    “咻”!

    一支鑿子頭的破甲箭,在朱孝忠騎馬衝鋒間,以十二三步的最佳騎射距離,以最大的威力命中平忠盛胸膛。

    平忠盛用單體弓射出的普通箭頭,同樣命中了朱孝忠,卻……無法破甲。

    平忠盛大駭,連忙勒馬轉向逃跑。

    爲他掠陣的郎黨武士,紛紛上前接應,拔刀持槍阻擋追過來的朱孝忠。

    接下來,就該是掠陣的郎黨武士混戰了。

    朱孝忠非常守規矩,竟然沒再追擊,而是騎馬離開火槍射擊面,讓自己身後的“火槍郎黨”們出手。

    一羣朱銘收養的孤兒臨時客串郎黨武士,紛紛舉起手中的燧發槍。

    平忠盛騎馬奔回,示意其他大鎧武士,帶着各自的郎黨武士上前。如果郎黨混戰失敗,這些大鎧武士也要上,跟明軍的“大鎧武士”繼續打。

    卻說,平忠盛的郎黨武士,舉刀持槍正在板載衝鋒。

    忽聽“砰砰砰”一陣響對面敵人陣中冒起煙霧。

    十多個衝鋒在前的郎黨武士,稀裏糊塗就倒下,其他人依舊在衝鋒,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第二排燧發槍手,接着扣動扳機。

    第三排燧發槍手……

    燧發槍三段擊之後,還在衝鋒的郎黨武士,只剩下寥寥幾人而已。

    他們終於發現不對勁,陸續扭頭查看,發現隊友全特麼倒了。

    “妖魔!是妖魔!”

    倖存的郎黨武士嚇得魂飛魄散,立即轉身變成反向衝鋒。

    那些燧發槍手,在他們眼裏全是妖怪,一羣會噴火吐煙的食人惡魔!

    平忠盛和其餘大鎧武士、郎黨武士,以及被拉來掠陣的農兵,見狀也全都驚恐不已,無法理解火槍這種沒見過的武器。

    “擊鼓!”

    “殺!”

    幾十個大明騎兵率先衝出,繼而一千甲士跟着衝鋒,留下一千甲士做預備隊。

    而日本大軍那邊,大鎧武士第一反應是逃,帶着自己的郎黨趕緊逃回營寨。

    平忠盛在兩側山嶺也佈置了軍隊,他呼喊道:“舉旗,擊鼓,三面夾擊,不準逃跑!”

    一些大鎧武士,願意聽從命令,帶着自己的郎黨去接戰。

    但更多大鎧武士,卻是加快逃跑腳步,不願跟噴火吐煙的敵人交手。

    這些逃跑之人,以沿途加入的武士團爲主。他們平時就不歸平忠盛管,只是礙於中央命令,又想着去搶劫財寶,所以才隨軍前來打仗。

    一旦出現意外,這些傢伙絕對不會拼命,而是想着怎麼保存自身實力。

    兩側山嶺上的武士和農兵,倒是要英勇許多。因爲他們是從側面殺來包夾,並非正面應對明軍,有一種先天的戰場心理優勢。

    朱孝忠已奔回陣中,帶着預備隊立於山谷,結陣應付兩側山嶺殺來的敵人。

    幾十個火槍手,也分別排列在兩側填彈。

    正面方向,日本軍隊已經亂做一團。少數試圖迎戰的大鎧武士,帶着郎黨召喚農兵。可農兵正遭到逃跑武士的衝擊,本就亂糟糟的陣型,被潰逃武士衝得更亂。

    大明騎兵率先衝近,全部發射破甲箭。

    而且,懶得去管防禦力奇高且笨拙的大鎧武士,專門射向那些防禦力更弱的郎黨武士。

    射完就橫掠而走,再挽弓射向另一個目標。

    一千大明甲士,列陣小跑前衝。

    他們的敵人,是一羣陣型混亂的大鎧武士和郎黨武士。

    以嚴陣對亂陣,以多數打少數,奮勇拼殺的武士們,瞬間就招架不住。

    特別是那些大鎧武士,從來沒遇到過這種場面。平時他們都跟身份對等的武士廝殺,頂多遇到郎黨武士圍攻,根本不可能被士兵潮淹沒。甚至遇到敵方農兵,他們都懶得出手,那會玷污自己的武士刀。

    此時此刻,他們卻被一羣大明士兵圍殺。

    這些大明士兵不講武德,居然以低賤的小兵身份,圍攻血統尊貴的大鎧武士。

    簡直是禮樂崩壞!

    都禮樂崩壞,還拼什麼命?大鎧武士嚇得紛紛策馬逃跑。

    他們一逃,麾下的郎黨武士就跟着逃。

    更後方的農兵,更是不願拼命,一股腦兒的倒衝營寨大門。

    寨門前踩踏而死無數,甚至連寨牆都被沖垮,守寨弓手只能胡亂射箭,然後射出一箭也跟着逃跑。

    兩側山嶺衝下的敵軍,隔老遠就遭到燧發槍射擊。

    可惜火槍手太少,只是把部分敵軍給嚇到。更多大鎧武士,帶着郎黨武士和農兵,不要命的包夾衝鋒過來。

    他們之所以這麼勇敢,是因爲明軍預備隊只有一千,而自身兵力是明軍的好幾倍。

    燧發槍手已撤回陣中,大明甲士列陣而戰。

    亂哄哄的敵軍衝上來,數量看似很多。可列陣森嚴的明軍,卻佔據局部兵力優勢,猶如殺戮機器般收割敵軍性命。

    兩三百年前的日本軍隊,也是懂得陣戰的,而且大量裝備弓弩。

    現在已經徹底退化,軍陣幾乎不練,弩也逐漸淘汰,只剩單體弓還存在於戰場。

    他們還得再等幾十年,在經歷源平合戰之後,才猛然意識到不對勁,從規模擴大的戰爭當中吸取教訓。

    到時候,陸續改良鎧甲,陸續改良戰法,終於變成像樣的軍隊。

    而那場源平合戰,雙方主角正是源爲義、平忠盛的子孫們。

    數千日本軍隊,圍攻一千大明甲士,久攻不下越打越慌。

    猛然有人發現,另一千大明甲士,已經追殺潰兵攻入營寨,正面戰場似乎日軍全面潰敗了。

    “快逃啊,唐人都是妖魔一黨!”

    圍攻明軍預備隊的日本將士,越來越多轉身逃跑。而且直接往山裏跑,不敢回他們的營寨。

    平忠盛騎馬一路狂奔,他的郎黨武士太靠前,此時已經全部戰死。

    他身後是鋪天蓋地的潰兵,明軍騎兵四處攔截,儘量逼迫更多農兵投降。

    直到此時,平忠盛都沒明白咋敗的。

    他根本沒想過今日決戰,只是按照固定戰爭流程,搞一搞大鎧武士對射,搞一搞郎黨武士混戰,甚至都沒打算投入農兵部隊。

    他還想着就這樣拖時間,拖到源爲義帶兵堵住敵人退路,把明軍夾在山谷裏四面圍攻呢。

    能有這種戰術思路,平忠盛已算此時日本的超一流軍事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