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8【越獄】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王梓鈞字數:3301更新時間:24/06/30 23:50:30
    長安,京兆府大牢。

    楊志已經餓得沒甚力氣了。

    他在旱災時領了差事,把來自江南的漕糧,從東京一路運到長安,交給京兆尹招募流民爲兵。

    船行至陝州地界,忽地天降暴雨。好不容易等到放晴,沒兩天又開始下暴雨,糧食卡在潼關附近無法動彈。

    隨即黃河之水猛漲,連糧帶船全部沖走。

    都不用誰來陷害他,按律當包賠糧食,賠不起就得刺配充軍。

    洪峯過後,楊志被押去長安交差。

    由於近日地方事務太多,根本沒人管他死活,扔進大牢審都不審。而且這裏糧價奇高,怎麼可能顧得上犯人?三天兩頭吃不上飯。

    陰暗牢房當中,全是餓得半死的犯人。

    一片死寂,無人說話,也沒有力氣說話。

    恍恍惚惚醒來,是被疼醒的,胃裏空空如也燒得慌。

    “轟!”

    忽地一聲巨響,整個大牢都在搖晃。

    正在吹牛聊天的獄卒,全部驚立而起,隨即大呼:“地龍翻身了,快逃去外邊!”

    所有犯人都被驚醒,惶恐不安的等待命運審判。

    又過一陣,再次劇烈搖晃,牢房直接被震塌一角。此地距離地震中心,足有三百公裏,但威力依舊足以震塌房屋,就連餘震都讓人惶恐不安。

    有犯人從缺口處逃跑,由於飢餓無力,幾乎是爬着走的。

    楊志用盡全身力氣大喊:“俺是開封殿前司大將,你們這樣逃出去也是死。去尋個物什,把牢房全部撬開,多救些兄弟一起走!”

    幾個正待逃出大牢的犯人,聽聞此言覺得有理,他們餓得都快走不動了,確實出去也是死路一條。

    這些傢伙四處搜尋,很快撿來一把手刀、幾根棍棒,都是那些獄卒驚慌遺落的。

    “噹噹當……”

    砍了半天,有氣無力,根本砍不斷門鎖。

    他們輪換着來,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

    隔壁有個犯人,無比虛弱的喊道:“削一根木針來,俺會開鎖……”

    “這位兄弟會開鎖快削木針,快削木針!”同監的犯人跟着一起喊。

    木棍邊緣被劈下一截小木片,然後用手刀繼續削木片。略成針型,拿去試了試,削得太粗插不進鎖孔。

    “磨,磨成針!”隔壁那犯人又說。

    於是又拿去牆壁上磨,磨得比縫衣針稍粗,給會開鎖的犯人送去。

    那犯人已經無法動彈,被同監扶着站起。整個人趴在木欄上,他手腕戴着木枷,手臂無法伸出去活動。

    於是,衆人把鐵鏈和銅鎖,都給他塞進來。

    木針插入鎖孔,只一秒鐘左右,銅鎖便應聲開啓。

    他被拖出牢房之後,先給同伴們打開手枷。

    到了明清兩代,由於冶鐵量大增,犯人一般戴鐵製鐐銬。宋代就要糊弄得多,地方官府爲了省錢,給犯人手上戴木枷雙腳則用繩索拴住。防止越獄只是其一,更大的作用是避免犯人打架。

    一間間牢房開啓,開鎖的開鎖,砍繩的砍繩。

    “轟!”

    又是一次餘震,有幾個獲得自由的犯人,竟然驚恐之餘直接就逃出去。

    楊志大喊:“快回來,結伴了一併走!”

    那幾個犯人充耳不聞,生怕再留片刻,整個大牢都會塌下來。

    好在獄卒也全跑了,齊刷刷奔往最寬闊的街道,他們連狹窄的街道都不敢多留。

    磨蹭幾十分鍾,楊志終於帶着囚犯出逃。

    還有牢房沒被打開,但已經無法營救,因爲會開鎖的犯人餓暈了……

    “莫再管這廝,活不成了!”一個犯人說。

    楊志卻說:“他爲俺這許多人開鎖,俺們出來了,怎能把他丟下?”

    “快餓死的人,你背得動嗎?”

    “背不動就拖着走!”

    還沒開始越獄呢,就已經出現分歧。

    誰也說不服誰,最後分成兩撥。

    只有十多人,願意跟着楊志,並把那開鎖的犯人帶走。

    其餘四十多人,都不再管開鎖犯人,還順走了手刀和棍棒,結伴衝出去尋找吃食。

    又耽擱一陣,楊志和同伴們,輪流架着開鎖者逃跑。他們的速度很慢,有人扶牆而出,有人一路爬行。

    從大牢逃到街上,竟然沒發現活人,諸多官吏和百姓,都去了城市中軸線的寬闊大街。

    “去府衙後門!”楊志說道。

    身邊的逃犯驚駭道:“還……還是尋個民房吧,去了府衙恐被抓住。”

    楊志說道:“地龍翻身,各處房屋都沒人,府衙跟民房一個樣。我們從牢裏逃出,反是離府衙最近,而且府衙後宅肯定有肉吃。”

    衆人將信將疑,麻着膽子去府衙的後門。

    門竟然是打開的,京兆尹的家屬避震時,慌得連門都不鎖上。

    分頭尋覓一陣,總算尋到了廚房。

    竟然有一鍋銀耳粥,炭火溫度還在,銀耳粥是熱着的,被震倒在地面灑了不少。

    弄碗分粥,狼吞虎嚥。

    楊志沒有自己先吃掐人中把昏迷者掐醒,讓這幫忙開鎖的傢伙填填肚子。

    已經有犯人把粥喝完,又去廚房尋找別的食物。

    楊志喊道:“餓得太久,別吃多了鬧肚子。弄些麻袋來,裝上糧食出城!對了,再去宅中尋些衣服,弄來梳篦好生打扮。尋尋馬廄在哪裏,且弄幾匹馬,或者一輛馬車來。”

    進了府衙後宅就有吃的,而且還無人看守,楊志的決策非常英明,其他犯人都願意聽他指揮。

    兩刻鐘之後,犯人們陸陸續續回來,而且都已經換上乾淨衣裳。

    他們弄來清水洗臉,互相幫着梳髻,隨即又戴上頭巾或帽冠。

    “哥哥貴姓?”一個犯人問道。

    楊志說道:“俺乃殿前司大將楊志,因洪水沖走官糧,被捉來長安進了大牢。”

    這身份報出,衆逃犯肅然起敬,紛紛稱呼他爲大哥、哥哥。

    殿前司大將,在文官眼裏不值一提,甚至就連高級吏員,都不把大將當回事兒。

    但畢竟是武官啊,對逃犯們來說,楊志已經算大人物。

    有個犯人當即跪下,雙手捧着一口寶刀:“楊大哥,這是俺在一間房裏尋到的。楊大哥既是殿前司大將,定然身手了得,配得上這把寶刀。”

    “俺就不客氣了。”楊志把寶刀系在腰間。

    忽然又有人回來,欣喜道:“有三匹馬,馬車也有!”

    楊志立即安排出城計劃,他先派兩個體力尚可,而且臉上沒刺字的逃犯,騎着馬向東西兩個方向打探。哪裏人少,就走那邊。

    南北兩邊肯定不能去,全城百姓多數都聚在中軸線的大街上。

    糧食、財貨搬一些上車,體力虛弱者也坐車裏。

    等打探消息的人回來,衆人立即出發。

    楊志和另一個逃犯騎馬開道,扮做權貴家的武裝隨從。又有六人,護衛在馬車前後。剩下的扮做車伕和貴人,全部坐在車上。

    中途又是一次餘震,嚇得馬兒差點發狂。

    此處遠離震中心,破壞力並不大,沿途只有少數房屋倒塌。

    城門口連個守城士兵都沒有,全都跑去了城郊空曠之處。

    楊志率領十多個逃犯,騎馬坐車大搖大擺離開,一直逃到十餘里外才停下休息。

    “楊大哥不愧是殿前司大將,竟曉得去府衙後宅,弄來許多糧食和財貨,還能坐着馬車逃離長安!”逃犯們佩服之至,發自內心的讚歎起來。

    這些人都是比較講義氣的,願意把開鎖者也帶走。

    那些沒義氣的逃犯,此刻不知哪裏去了,但多半沒有跟隨楊志混得好。

    “楊大哥有甚打算?”一個逃犯問道。

    不等楊志回答,另一人就說:“還能有甚打算?既是逃犯,就進山落草去,到終南山裏做土匪!”

    “俺家裏還有老孃呢。”

    “那你回家試試,怕不把伱老孃連累了。”

    “若是落草,須得再弄些兵器。”

    “半路上試試,看能不能搶幾個鄉下富戶。”

    “……”

    這些傢伙,你一言我一語,已經在討論搶劫計劃。

    楊志說道:“俺卻有個好去處。”

    “什麼好去處?”衆人紛紛詢問。

    楊志說道:“俺在漢中有個故人,他是有官身的貴人。去了那裏,還能給咱改名落籍,不用進山做賊寇。”

    “那頂好!”

    “俺們跟着楊大哥走!”

    逃犯們折道向南,中途尋個鄉下富戶搶劫。

    不是爲了搶財貨,而是想弄到一些武器。再不濟,一把菜刀也行,鋤頭、鐮刀也能做兵器。

    衆人捨棄馬車,只帶三匹馬進山,財貨糧食讓馬兒馱着,通過儻駱道往洋州行去。

    中途還遇到了山賊,楊志奮力廝殺,前後折了兩個兄弟而且多人帶着輕傷,終於穿過匪寇橫行的地帶。

    好不容易抵達洋州地界,楊志來到一個村落,詢問村中富戶:“俺們是元璋公的故人親隨,給大明村送些禮物,可知大明村怎走的?”

    聽說是朱國祥的朋友家人,富戶非常熱情:“順着漢水一直走,黃金峽那邊頗爲難行。你們一路在岸邊打聽,誰都曉得大明村在哪裏。”

    “多謝!”

    楊志抱拳致謝,帶人直往大明村行去。

    他們沿途打聽,果然人人都知曉。而且聽他們跟朱國祥有舊,都表現得極爲熱情,甚至還有富戶留他們吃飯。

    逃犯們極爲驚訝:“這元璋公好大的名望,個個都認得呢。”

    楊志笑道:“去了那邊,就不愁官府追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