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章 泉州(過渡章)
類別:
女生頻道
作者:
混亂不堪字數:4250更新時間:24/07/04 21:22:24
數日後,大船行至秀州!
「夫子,那就是大海嗎?」一個叫餘英的學子指着面前一望無際,碧藍如洗的茫茫大海興奮的問道,十個學生盡皆圍在甲板上,站在船舷邊上,眺望着越來越近的蔚藍大海。
「不錯!」王重道:「這便是大海!」
「何時到港口?」福建路山路崎區,王重便走水路,自金陵順江而下,直入大海,再自秀州至明州,一路順着海岸南下,直奔泉州而去。
朝廷在杭州、明州都設立了市舶司,專司海貿,在近海區域,早已摸索出了一條安穩順當的海上航線,北至登州,南抵南洋諸國,以大宋之瓷器、綢緞、茶葉等等物品與南洋諸國換取金銀、香料、以及珍貴的木料等,從中賺取差價,謀取暴利。
秀州便是後世的魔都,而明州便是寧波,秀州沿岸地區,設有多個鹽場,只是現如今的製鹽,卻不是將海水曬製成鹽,而是取滷水熬煎成鹽,工序繁複。
江浙、兩淮之地的鹽場多是如此。
「船老大說日落之前就能到寧海鎮,咱們今晚在寧海鎮暫歇一夜,明日日落之前,便能趕到明州定海縣。」回答王重的是王二喜。
王二喜走南闖北多年,雖沒有跑過海貿,但漕幫隨水而生,和海上的商隊沒少打交道。
大船入海之後,感受和在內河之中截然不同,海上風浪極大,好在王重等人在金陵時就已經換了能在海上航行的大船。
還沒走到寧海鎮,就有幾個學生出現了暈船的反應,好在有王重在,爲學生鍼灸按摩,再輔以湯藥,倒也勉強堅持下來了。
王重一路走一路停留,一路拜訪,拜帖送了一張又一張,拜禮送了一批又一批,爲的就是和沿途各個港口的主管官員們拉近關係。
尤其是杭州和明州市舶司的一應官員們,王重更是藉着嘉佑帝的聖旨,一一登門拜會,美名其曰自己是官場新人,向他們請教經驗,實則不過是打點疏通,主動結交。
等王重一行人趕到泉州時,已經是半月之後了,主要還是人情往來了耽擱了許多時間。
十月上旬都快走到尾聲了,王重一行人所乘的大船,也終於駛進了泉州灣。
泉州府衙,知州陳浚正在後堂小憩,陳鶴在泉州知州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兩年,來年就是三年一度的吏部考覈,卻不想在這個關頭,上任通判的母親卻忽然病故,大宋以仁孝治理天下,生母病故,便只能丁憂回家。
而今秋收已過,秋糧皆已入庫,只待清點完畢,便諸事皆休,可以好好歇上一歇了。
敲門聲忽然響起,打破了陳浚的清靜。
「明公!」來人是陳俊的師爺,也是幕僚,親信,平日裏替陳浚出謀劃策,
【穩定運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當不是被貶黜。」
「算了!」陳浚卻擺擺手,說道:「只希望不是個愣頭青吧!」
陳浚今年四十多歲,年近半百,爲官還算清廉,歷任多地,說句見多識廣也不爲過,在泉州知州的位置上已經呆了兩年,把泉州也打理的算是井井有條,最怕的就是來個年輕莽撞,不通人情世故的愣頭青,一根筋。
畢竟這種認死理的愣頭青還沒有經歷過現實的毒打,腦子裏頭總喜歡抱着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偏偏你和他還說不通,應付起來那叫一個麻煩。
遇上些不知變通,性子直的書呆子那倒是還好,可要是聰明點的,那才叫夠嗆。
陳浚也只能希望這位新來通判,是個好相與的了。
畢竟他這個知州,名爲整個泉州的一把手,通判說是他這個知州的副手,可實際上通判乃是朝廷專門爲了鉗制監督知州所設立的職位,有上書直奏之權,類似於是監軍、欽差大臣之類的。
不一會兒,陳浚在外堂接見王重。
「下官見過茂山公!」王重滿臉笑容,拱手躬身問禮。
「折煞我也!折煞我也!」陳浚立馬一副相見恨晚的模樣,扶着王重兩臂,言辭懇切:「早就聽聞新來的通判是位難得的俊彥,年紀輕輕便高中一甲頭名,狀元及第,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名不虛傳!」
「不過是一時運氣,僥倖入了官家的眼而已,如何比得上明公,兢兢業業數十載,爲朝廷,爲百姓,殫精竭慮,實乃下官之楷模!」
二人一陣商業互吹過後,哪裏還有半點初見的生疏,就差勾肩搭背邀着一塊兒去青樓裏吃花酒,摟行首花魁了!
二人之間的稱呼,也變成了「明公」和「子厚」!熟絡的好似久未見面的長輩和自家子侄重逢了一般。
「重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年紀又輕,沒什麼經驗,諸般政務,還得明公多多提點才是!」
「子厚少年英才,說什麼指點,咱們相互交流才是!」
又是一番商業互吹過後,陳浚難免問起東京的現狀,王重也沒有半點隱瞞。
「年初時,韓、蔡兩位大相公還帶着朝中諸公屢屢向官家建言,請官家過繼宗室子,立爲祭祀,不想剛剛入夏,蔡大相公就病倒了,我來之時,聽聞已經蔡大相公已經病入膏肓,每日昏迷的時間比醒的多,太醫們全都束手無策,只怕……」
陳浚極爲意外,又很是惋惜,最後嘆了口氣,無奈的道:「蔡大相公乃兩朝元老,國之肱股,爲國爲民操勞一生,實乃吾輩楷模!」
說着說着,似是情到深處,拱手衝着東京的方向遙敬了一禮。
王重道:「而今在東京的一衆宗室之中,以兗王和邕王的呼聲最高!」
陳浚不禁問道:「兗王強幹,邕王年長,不知子厚以爲官家會選擇哪位王爺?」
「若以嫡長論,母庸置疑,自然該是邕王,可若論賢明強幹,兗王在朝中素有賢名,自然是兗王的機會個更大一些。」
王重這個回答,和沒回答基本上沒有區別,因爲他說的這幾句話,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不等於是沒說嘛!
不過陳浚的臉上卻露出笑容,對於王重這個前程似錦的新科狀元忽然選擇外放爲官,也隱隱有了幾分猜測。
尤其還是泉州這等在大多數看來較爲偏遠貧瘠的東南之地。
陳浚搖了搖頭,笑着道:「儲君之位,乃國朝基石,但你我如今遠在泉州,也說不上話!」
王重拱手道:「明公所言極是,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我等既然遠在泉州,只需恪守本職,治理好泉州,使百姓生活安樂富足,便不負官家之厚恩,朝廷之厚祿了!」
朝廷以高
薪養廉,官員們的俸祿可都不低,各個季節還有相應的不同物質發放,夏天的冰,冬天的碳,還有糧食、布匹、衣裳等等,可謂是官員們的衣食住行全都考慮到了。
「子厚所言極是!」陳浚亦衝着王重拱手道。
「下官初到泉州,人生地不熟的,還得勞煩明公給下官講講泉州各縣的情況。」
「那我就給子厚講講!」陳浚喝了口酒,潤了潤嗓子,才道:「泉州的歷史我就不說了,相信子厚定然提前瞭解過了,如今泉州下轄南安、晉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七縣之地,其中晉江縣便是州治所在,也就是百姓口中的泉州城。
南安和晉江比鄰,相去不過數十裏,德化、永春、清溪三縣相去較遠……」
陳浚在泉州任上已有兩年,對泉州的情況不說瞭如指掌,但也掌握的七七八八了。
各縣的財賦、人口、道路士紳大族,商賈大戶,盤踞地方的大族。
還有各縣田地賦稅的大致狀況,陳浚都一五一十的說與王重。
有陳浚這麼一個泉州的一把手講解,可比王重着人四下打聽來的方便,陳浚又命人拿來一干文書,將前任通判的一干差事,細細的交接給王重。
通判作爲州府副職,與權知軍、州事共同處度理政事,「凡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籤書知施行。」名義上,輔左知州或知府,處理政務道,但各項公事,須通判連署方能生效。
此外,通判還被賦版予直接向皇帝奏報州府內,州府、縣兩級,一切官員情況的權力。
所部官有善否及職事修廢,得剌舉以聞。
兼有監察性質,號稱「監州」。
乃是真正的實權在握。
「不瞞明公,此番重南下泉州,除了接任通判之外,臨行前,官家還特意命重在泉州考察,設立鹽場,明公親看!」
王重請出嘉佑帝給的聖旨,陳浚看後,立馬表示,但有所需,他一定全力支持。
王重道:「鹽場之事,還需細細考察,仔細遴選合適之處,不知明公麾下可有對泉州沿海區域情況熟悉的人?」
陳浚道:「自然有!不過子厚初至泉州,一路舟車勞頓,還是先歇幾日,再處理這些公事!」
王重也很識趣,當即拱手道:「全聽明公吩咐!」
「哈哈哈!」陳浚道:「晚上我在丹碧樓設宴,爲子厚接風洗塵!」
「恭敬不如從命!」
是夜,丹碧樓,看着底下高臺之上,在柔和的絲竹管弦的映襯之下,翩翩起舞的曼妙佳人,看着在坐一衆同僚身邊,容貌嬌俏,正值二八年華的妙齡少女,如何還不知道丹碧樓是什麼地方。
知州陳浚坐在上首,王重走過去,拱手躬身禮道:「明公!」
「子厚來了!」陳浚臉上笑容更甚。
王重道:「在家中耽擱了片刻,來遲了,明公莫怪!」
「遲些便遲些,有什麼打緊,來來來,入座入座!」說話間,陳浚已經起身,走到王重身邊,拉着王重坐在他邊上。
陳浚一邊拉着王重吃酒看舞,一邊給王重介紹身邊的同僚,晉江和同安兩縣的知縣、縣丞、主簿等等一干官員。
轉眼數日,王重便在陳浚的幕僚帶領下,領着幾個書吏和捕快陪同,開始在泉州境內的海岸線逐一考察,先北上惠安,沿途考察,再從惠安一路南下,花了足足二十多天的時間,才考察完畢,回到泉州。
知道王重回來,陳浚親自迎接,過問考察之事。
王重拿出地圖,在泉州灣裏,圈了三個地方,又在惠安和同安兩縣各自圈了兩處。
「這麼多?」陳浚微微皺眉道。
王重解釋道:「這幾個是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方,而且我們這回詳細問過當地的居民了,這幾個地方的潮汛是最合適的。」
「既然子厚已經看定了,那咱們什麼時候開始?」
王重指着泉州灣裏,距離泉州城最近的一處地方道:「咱們這次要建的鹽場和其餘地方的鹽場不同,不過此事還得明公多多襄助才行。」
陳浚道:「那是自然!」
眼瞅着都快進臘月了,衙門忽然貼出告示,昭告鄉里,衙門欲興建鹽場,顧號召百姓做工,每日工錢十文,管兩餐飯食,泉州百姓,身家清白者皆可報名,年輕力壯者優先。
一般似這等朝廷差役之事,都是強行徵召壯丁,有些飯食被剋扣了,還要百姓自己貼錢,是這般還給百姓發工錢的,倒是從未見過。
黔首百姓,識字者不多,不過卻有也有那讀過書,識的字的秀才蒙童,站在告示旁爲衆人宣讀,也有那張貼告示的書吏、捕快將內容大聲告知一衆鄉民。
不過一日功夫,這消息就傳遍了晉江縣城左近的村寨。
起初百姓們自然不肯相信,可隨着好幾個託四下宣傳之後,便有人開始動心了,而今已近臘月,年關將近,又非農時,地裏的活並不多,百姓們自然要變着法的掙錢貼補家用。
有了一個便有第二個,只幾日功夫,便召了足足兩百人,來到王重選定的灘塗,在王重和王重的十個學生,衙門的書吏捕快們的指揮下,開始修建鹽場。
有王重這個通判親自在鹽場盯着,衙門裏的那些胥吏們自然不敢隨意剋扣這些百姓飯食,而且每日下工之後,工錢都是當天發放,十個銅板一個不少。
便是幫忙監工的學生和書吏捕快們,每人每日也有十個銅板的報酬。
拿到手的錢是實實在在的,每天的兩餐飯食,雖然沒有肉,但卻能見到油性,而且還都是乾飯,壯勞力們哪裏還有不賣力氣的。
泉州位處東南沿海,雖是冬月,但天氣卻並不算冷,至少和揚州比不算冷,更別說此時估計早已是大雪漫天,天地一片蒼茫,銀裝素裹的東京汴梁了
不過大半個月的功夫,鹽場的一干鹽池、屋棚、引水排水的渠道就都已挖掘完畢。
嘉佑六年的年關,就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