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大戰前夕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兇名赫赫字數:4865更新時間:24/07/20 17:16:18
    嶽託對豪格沒說什麼,但皇太極卻是緊皺起了眉頭。

    時代已經變了。

    如果豪格繼續這樣下去,何時能夠成熟起來?

    他的良苦用心,將來是否會化爲泡影?

    好在這時,大臣英額岱站了出來,說道:“臣認爲成親王的建議是明智的。

    “這錦州的戰事,我們必須謹慎行事。

    “明軍數量衆多,且士氣高昂,我們不能急於求戰,否則一旦遭遇挫折,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奴才認爲,還是應該圍繞松山展開戰鬥,利用山勢的險要進行防守,逐步消耗明軍的銳氣。

    “等到他們的糧草耗盡,我們便有機會挫敗他們的攻勢,勝利在手。”

    皇太極頷首,深知英額岱的才幹,尤其是在財政管理和外交斡旋方面,他的能力尤爲突出。

    英額岱曾數次奉命出訪朝鮮,每一次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確保了後方無憂。

    此次朝鮮派遣萬餘士卒助陣,並提供了大量物資支援,亦是英額岱不懈努力的結果。

    鑑於英額岱的卓越才能,皇太極特意任命他負責統籌此次戰役的財政事宜。

    此刻,英額岱的建議恰如其分地體現了穩健的戰略思維。

    皇太極對此讚賞有加,稱讚道:“英額岱勤勉盡責,思慮周全,也是羣臣楷模。”

    接着,皇太極的視線轉向了正紅旗領袖代善。

    代善一直保持沉默,讓皇太極心中不免生出幾分忌憚。

    儘管代善已隱退多年,事情全託給兒子嶽託所爲。

    但他功勳卓著,在八旗貴族中享有極高的聲望和地位。

    好在現明軍乃是清國大敵,衆人上下一心,代善表面上也顯得恭順,自稱爲臣。

    不過,皇太極始終未能完全放下心中的戒備。

    此刻,皇太極轉向他,詢問道:“禮親王,你乃旗中老將,也說說,這明軍的到來後,我們該如何應對?”

    代善清了清嗓子,緩緩道:“拙子之前所說並無不妥,我們的八旗大軍分別駐紮在峯路山、黃土嶺等地。

    “這就如同幾把巨大的鐵鉗,牢牢鎖住了通往錦州的要道,阻斷了明軍的援救之路。

    “又在各個山頭挖掘了壕溝,築起了石牆,依託這些堅固的防禦工事,必將削弱不少明軍的戰鬥力。

    “此外,又備有大軍在明軍士氣低落之時,渡過女兒河,直取杏山堡,切斷明軍的補給線。

    “野戰乃是我們清國擅長之事,一旦明軍士氣崩潰,便可趁勢發起總攻,一舉取得勝利,陛下千秋偉業,便可成也。”

    代善的話語贏得了在場大臣們的廣泛認同。

    他們紛紛表示,面對數量衆多的明軍,採取持久戰的策略更爲穩妥。

    通過環繞松山佈防,等待明軍糧草耗盡,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皇太極靜靜地聆聽,心中早已有了決斷。

    就在此時,有報傳來,說明軍主力已經抵達,正在鬆山堡附近集結。

    頓時,大廳內氣氛緊張起來。

    皇太極冷哼一聲,冷聲道:“終於來了!諸位愛卿,隨朕一同前去看上一二!”

    ……

    在山城的巔峯之上,皇太極等匆匆聚集。

    此處選址巧妙,視野開闊,鬆山堡與杏山堡盡收眼底。

    驕陽似火,熱浪翻滾。

    遠方的景象彷彿在水汽中搖曳,模糊不清。

    衆人凝視南方,只見一片浩瀚的人羣,如同緩慢流淌的河流,正逐漸接近。

    明軍的裝束以紅色爲主,與鬆山堡周圍的丘陵相映成趣。

    陽光的照射下,明軍宛若波光閃爍的湖面或海洋,一波接一波地涌動。

    皇太極等都是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傳聞中的明軍威勢,都是耳聽。

    如今親眼所見,方知其真實無比。

    這次的明軍,確實與以往不同!

    就連一向傲慢的豪格,此刻也沉默無言。

    他目不轉睛地望着,隨後緊咬牙關,面露兇狠之色。

    在明軍前方,是一羣疾馳的哨探與夜不收。

    他們的身影短暫吸引了山城上的目光。

    不過,皇太極等的視線又被那龐大的軍陣所吸引。

    可以看出,明軍以整齊的步伐前進。

    他們由無數大小不一的陣列組成。

    騎兵衝鋒在前,步兵緊隨其後,隨着戰鼓有序前行。

    放眼望去,紅色的盔甲、無數的長矛和火槍,以及密佈的旗幟,延伸至天際的盡頭,真是壯觀!

    隨着明軍的逐漸逼近。

    劇烈的馬蹄聲和腳步聲,彷彿穿透了空氣。

    傳到了山城之上,震撼着每一個人的心。

    突然間,皇太極的眼神凝聚起來.

    他的目光鎖定在一片飄揚的海洋般旗號之中。

    在那裏,幾面高高豎立在大車上的大纛旗,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猶如羣鳥中的鳳凰,獨樹一幟。

    他伸手一招,一支千里鏡即刻遞到他的手中。

    雖然溫越對千里鏡多方嚴格管制,但還是不可避免地落了幾支到了皇太極手中。

    得到千里鏡後,皇太極深知這是軍事上的重要利器。

    於是立即派遣工匠進行仿製,並從大明境內祕密搜尋。

    然而,由於技術人才稀缺,又是嚴格控制。

    因此製造和蒐集的數量並不多。

    這些珍貴的千里鏡,最終都被當作貴重的禮物,用於賞賜。

    此刻,皇太極手持千里鏡,遠眺明軍陣地。

    其他擁有千里鏡的人也紛紛效仿,一同聚焦於明軍的陣營。

    透過千里鏡,皇太極清晰地看到。

    明軍中有幾桿並排矗立的巨大大纛旗。

    這些大纛旗均安放在大車之上,由強健的馬匹牽引。

    在大纛旗之後,是一排排的大鼓車,鼓手們正用力敲擊着鼓面。

    隨着那震撼人心的鼓點,全軍隨之有序前進。

    難怪這次明軍的陣型顯得特別不同,原來是得益於這些大纛車與鼓車的助力。

    皇太極的目光更是緊緊盯住一面巨大的浪濤日月旗。

    即便沒有之前的哨探報告。

    單憑直覺,他也知道那就是溫越的帥旗。

    溫越這個人總是能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的大纛旗一出現,就給人一種激情澎湃的感覺。

    就像他的青牙軍一樣,與衆不同。

    皇太極的雙眼透露出冰冷的光芒。

    溫越,乃是這場大戰中的最大對手。

    不僅皇太極,山城上所有手持千里鏡的人,都紛紛將視線集中在了溫越的大纛旗上。

    每個人都是咬牙切齒,都想立刻將溫越給碎屍萬段!

    過了許久,皇太極深深嘆息一聲,道:“這次明軍真與以往截然不同!”

    他的心情異常複雜。

    自從天啓六年後,明朝就開始大規模練兵。

    顯然,如今他們的軍隊戰鬥力有了顯著提升。

    相比之下,自己的清國雖有心,但困於財力。

    ……

    當天,明軍抵達鬆山堡。

    隨後,大軍開始在鬆山堡周邊紮營。

    鬆山堡位於一處低窪地帶。

    原本在其東面十里的黃土嶺,以及東南幾裏遠的松山山地,都是理想的紮營地點。

    然而,這些地方目前已被清軍佔據。

    他們建立了堅固的營寨,彼此間形成了緊密的支援體系。

    之前先鋒部隊,發起攻擊,試圖奪取。

    但均未能成功,反而損失了一些兵力。

    於是決定暫時停止進攻,在鬆山堡外紮營,等待主力部隊的到來。

    隨着大軍的集結。

    按照之前在杏山堡定下的戰略規劃。

    明軍的步兵和騎兵在鬆山堡與峯路山之間,以及鬆山堡的東、西、北三個方向紮營。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環繞鬆山堡的防禦營地。

    明軍紮營完畢後,陣營顯得威武雄壯。

    這讓山城上的皇太極不得不佩服。

    明軍的陣營佈置嚴謹有序,毫無破綻。

    與己方一樣,這次明軍也是集結了強大的力量前來。

    果然是關乎國運之戰!

    在午後陽光的炙烤下,大明的將領們並未選擇歇息.

    而是頂着炎炎烈日,在衛士的簇擁下,冒險接近峯路山一帶,意圖窺探清軍的部署。

    溫越將軍手持望遠鏡,凝視着峯路山及其周邊地區。

    觀察的結果,讓他不禁暗自讚歎。

    自努爾哈赤時代以來,八旗軍在行軍狩獵中,冬季築柵,夏季挖壕,對於構築防禦工事有着獨到的見解。

    而此戰,他們更是將這一技能發揮到了極致。

    儘管青牙軍夜不收已經提供了相應的情報。

    不過,親眼看到了清軍所挖掘的壕溝,溫越仍然感到佩服。

    這些壕溝不僅設有木樁,樁上系有繩索,繩索上掛着鈴鐺,鈴鐺旁還配備了警戒犬。

    每一條防線都佈置得極爲周密。

    而明軍在紮營之後。

    也在營地周圍挖掘了深深的壕溝,並豎起了堅固的木柵欄。

    鬆山堡與峯路山之間,山上山下旗幟林立,瀰漫着濃烈的戰爭氣息。

    這日,除了雙方的哨探偶爾外出窺探,彼此追逐之外,整體並無大事發生。

    雙方都在爲即將到來的大戰,做着緊張的準備。

    隨着夜幕的緩緩降臨。

    兩軍的士兵們都開始點燃篝火,準備晚餐。

    在明軍的各個營地中,大量的輜重兵在忙碌着。

    他們挑着水桶,去取水。

    雖然鬆山堡附近沒有明顯的河流。

    不過,由於地處低窪,地下水資源相對豐富。

    只要深入挖掘水井,便能取得所需的水源。

    然而,這隨着時間的推移,光靠着水井,十幾萬大軍的飲水問題還是難題。

    因此必須設法佔領臨近的河流地帶,以確保長期的供水。

    在人聲鼎沸、馬蹄聲交織的喧囂中,各地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

    除了那些忙着挑水做飯的身影。

    還有一支支龐大的車隊,源源不斷地從杏山堡等地向鬆山大營輸送着糧食。

    前線的糧草需求巨大,每日所需的糧食數量堪稱天文數字。

    因此,從南至北的道路上,運糧的民夫和各輜重營的軍士連續不斷,忙碌不已。

    在這些運糧隊伍中,也有青牙軍輜重營的士兵們。

    根據軍中的安排,他們一部分負責守衛長嶺山。

    另一部分則承擔起運送糧草和其他物資的任務。

    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先將糧草運送到長嶺山,然後再逐步往松山大營。

    溫越靜靜地站立着,目光所及之處,各軍營先是熱鬧非凡。

    但隨着黃昏的腳步漸近,各營開始鳴金吹角,夜間的巡邏、口令、燈火以及明暗信號逐一確定。

    逐漸,各營安靜下來,只剩下不時傳來的梆鼓聲。

    再後,各營的懸掛燈籠一一點亮。

    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雙方的營寨內都閃爍着星星點點的燈光。

    隨着夜色的加深,這些燈光顯得愈發通明。

    從鬆山堡周邊延伸至峯路山上,形成了一片璀璨的燈海,這讓溫越有些恍然,似乎彷彿穿越時空,置身於後世。

    看着這一片燈籠火海,溫越面無表情。

    他的思緒似乎飄渺不定,讓人難以捉摸。

    在他身後,護衛主將兼中軍官鍾陽眺。

    白虎營大將祖季,玄武營大將趙率教,炮軍營大將王鉤,騎軍營大將高嚴,哨探營大將熊一揚,同樣靜靜站着。

    只有輜重營大將孫截散,此時身在長嶺山,卻沒有隨在溫越身旁。

    在各位營將的身後,還有好些千總們,也同樣神情肅穆地站立着,隨着溫越的目光一同遠眺。

    看着溫越眺望遠處,似乎在沉思。

    謝不冬按捺不住好奇心,向溫越問道:“大將軍,您在想什麼呢?”

    溫越回過頭,微微一笑,說道:“我突然想起了蘇子的那首《赤壁賦》一句話。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在這廣闊的天地間,人文歷史變遷無常,可山川河流、宇宙星辰卻是永恆不變的。

    “相比之下,我等激戰於此,豈不是可悲可笑?”

    謝不冬呆了一呆:“大將軍的話真是深奧,真是難以理解。”

    這時,趙率教微笑道:“大將軍所言極是,但蘇子不也說了,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正是因爲生命的短暫,變化無常,因此我等激戰於此,才是不會虛度此生。”

    “哈哈哈哈!”

    溫越哈哈大笑,道:“趙兄弟說得不錯,我等來到這世上,定然要絕不虛度此生!”

    說着,溫越看向衆人,笑問道:“爾等有什麼理想,可有說說?”

    王鉤沉思後,第一個開口道:“末將沒什麼想法,只希望能造出最強最大之炮,能轟擊數十裏。”

    高嚴道:“末將想有十萬鐵騎,南征北戰,縱橫馳騁,天下無敵手。”

    熊一揚則道:“聽聞明國之外還有他地,面積是我大明幾倍有餘,因此,末將希望麾下的夜不收們,能夠哨探這些地方,各處角落,無所不至。”

    鍾陽眺沉聲道:“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謝不冬突然叫道:“末將什麼都不願想,只願永遠跟在大將軍身後!”

    “哈哈,這誰不願也?”

    此言一出,衆人一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