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要到糧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兇名赫赫字數:4410更新時間:24/06/30 23:04:45
    福王深知本地軍隊的品性,知道靠本地軍隊是萬萬不行的。

    因此,當察覺到溫越將軍似有離去之意時,出於對個人安危及財富的擔憂,他急切地開口勸阻:“溫將軍,還請留步,有關貴軍的供給事宜,我們定能找到妥善之策。”

    他的視線隨即轉向兵備副使王長義與其同僚,神情嚴肅地問道:“依諸位高見,寡人該出資幾何爲宜?”

    溫越將軍的駐足令福王心頭大石落地,而王長義亦暗自慶幸。

    經過一番精打細算,他迴應道:“欲保障軍隊糧草無虞,整修城防,救助受難百姓,所需經費頗爲龐大。殿下,唯有撥付白銀二十萬兩,方可解燃眉之急。”

    “二十萬兩?!”

    聽到這個數字,福王驚愕不已,面部表情因震撼而顯得僵硬。

    他艱難地呼吸着,斷然拒絕:“如此鉅額款項,寡人實難承受。”

    說完,福王頓了頓,又與世子朱由崧交換了一個眼神後,緩緩開口:“寡人力所能及,僅能撥出十萬兩銀子中,其中的一半,即五萬兩,贈予溫將軍,另一半則分予洛陽衆守將。

    “據悉,洛陽鄉紳已承諾給予溫將軍五萬兩作爲獎賞,此事自當由他們履行。

    “至於其他不足之處,還需各位自行籌措。”

    總兵王宇少及其他將領聞言,面色都是難看,眼中流露出明顯的不滿情緒。

    溫越一人獨得五萬兩,而他們幾家合計才得同等數額,顯然待遇失衡。

    然而,儘管心中憤懣,他們卻難以直言抗議。

    畢竟他們的聯合兵力不及溫越與陳伏涌之半,戰力更不可同日而語。

    雖知現實如此,心中的妒火卻難以平息。

    王長義等人仍在斟酌間。

    前兵部尚書呂奇偉得知福王願意出資十萬兩,內心竊喜,隨即表態:“殿下寬心,老臣定會協調城中鄉紳豪族,確保溫將軍的賞額分毫不差。”

    溫越稍作思索後提出:“殿下,末將不求銀兩,願將其折換成米糧。

    “昔日於開封府,李巡撫曾允諾供應糧米二萬石。

    “如今,這五萬兩銀子,懇請折算爲糧米一萬石。”

    聞言,福王有些爲難,還是應下:“既然如此,寡人便撥付溫將軍一萬石米糧吧。”

    眼下洛陽城被闖軍圍困,物價飆升,每石糧米價值高達十幾兩銀子,甚至有價無市。

    五萬兩銀子兌換一萬石糧草,從賬面上看無疑是虧損巨大。

    然而,爲了穩固溫越之心,使其全心投入洛陽保衛戰。

    福王也只能忍痛割肉,慷慨解囊。

    溫越心中默默計算,李風弦之前承諾的兩萬石糧草即將兌現。

    但這筆交易背後還隱藏着尚未償還的數萬兩銀子債務。

    溫越瞥了一眼陳伏涌,後者對他的計劃表示認同。

    如今兩人攜手合作,共同進退,資源共享。

    溫越自然不會在獲取糧食補給時,忽略陳伏涌的需求。

    畢竟,陳伏涌在汝州戰役中獲得了好幾萬兩的金銀,財政狀況相對寬裕。

    私下裏,陳伏涌不禁感慨,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確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無論何時都能憑藉實力爭取到應有的權益。

    隨着糧餉問題的順利解決,王長義等人臉上洋溢着喜悅之情。

    而福王則顯得有些頹然,對於接下來的宴會並未投入太多熱情。

    待一切塵埃落定,溫越與衆人向福王辭行離開。

    崇禎二年臘月十二日,洛陽城,北關。

    北關,這座位於洛陽主城以北約二里處的堡壘,建於正德年間,周長約四里,城牆高達一丈六尺,設有四座城門及甕城,構築了近七百個雉堞,但未設馬面。

    原先由一位千總負責守衛,然而在溫越與陳伏涌率軍抵達後,原守軍歡欣鼓舞地撤回了主城。

    經過三日的駐紮,溫越與陳伏涌的部隊已在北關穩定下來。

    他們在洛陽城防體系中的任務不僅是固守北關,還要充當遊動兵力的核心,隨時準備馳援洛陽各處城門。

    陳伏涌麾下兩千步卒中,一千人參與洛陽城牆的防禦戰鬥。

    同時,溫越也派遣部分兵力和炮兵予以配合。

    最終,陳伏涌留下一千步卒堅守北關,與溫越的部分兵力共同擔負起守衛職責。

    而溫越的護衛隊及其騎兵、剩餘的新軍以及陳伏涌的家丁營則構成了機動預備力量。

    在洛陽城內王長義的官邸中,溫越已與各方達成共識,依託洛陽堅固城池消耗流賊,待敵疲憊之際,再由溫越的精銳部隊發起決定性的反擊,一舉蕩盡城外的流寇。

    王長義等人最初設想的是將敵人拒之於城池之外,然而面對溫越的堅定立場,他們不得不妥協。

    洛陽城內的守軍以及前來增援的開封部隊,都缺乏在城外進行野戰所需的勇氣與決心。

    即使是陳伏涌率領的部隊,在沒有溫越騎兵的保護下,同樣不敢貿然出城迎戰。

    但隨着溫越麾下的青牙軍加入戰鬥序列。

    洛陽城獲得了一支強大且靈活的機動打擊力量。

    這支部隊能夠在城內與城外協同作戰,對進攻的流寇實施雙重打擊,從而大大增強了城池的整體防御能力,同時也爲福王節省了大量的軍事開支。

    北關的四個城門均矗立着雄偉的城樓,飛檐斗拱,氣勢恢宏。

    城牆上佈設了大約三十多門火炮,其中多數爲中型佛朗機鐵炮,能發射重達三斤的炮彈,有效射程在一里左右或者更短。

    至於那些能夠發射五斤炮彈,射程可達一里以上的紅衣大炮,由於規格龐大,通常不會部署在城外關城的。

    對此,溫越並不感到擔憂,因爲他手中掌握着十門紅衣大炮,無需過分依賴其他火炮。

    他與負責防守洛陽城北門的總兵王宇少已達成共識。

    一旦發起攻擊,雙方將同步行動,從北關與北門兩個方向對流賊展開內外夾擊。

    此外,北關倉庫中儲備了相當數量的一窩蜂類的火器。

    溫越有意將其全部投入實戰。

    儘管這些火器的精確度相對較低,但由於其數量衆多,火力覆蓋範圍廣。

    對於缺乏防護裝備的流賊來說,具有極大的威脅。

    同時,使用這些火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己方火銃手的消耗。

    北門外不遠處,金水河靜靜流淌,如今已因嚴寒而凍結。

    河岸旁曾散佈着若干村落和民居,但因流賊即將壓境,這些村落已然人去樓空,村民們紛紛避難至洛陽城內。

    沿着金水河繼續向北延伸十數裏,地勢逐漸升高,直至巍峨連綿的邙山映入眼簾,其壯麗景象令人肅然起敬。

    作爲千年古都洛陽的一部分,邙山歷來被視爲古代帝王的安息之所。

    山上遍佈着衆多宮廟建築,其中包括上千座歷代帝王及重臣的陵墓羣。

    正當溫越眺望着邙山的時候。

    身旁的陳伏涌面色嚴肅,道:“溫將軍,依我看,流賊若是大舉進犯,其行營及輜重必設於邙山或澗山中。”

    溫越也是贊同。

    這洛陽城東,開闊無阻,缺乏天然屏障。

    城南同樣開闊,雖緊鄰洛水,即便水面結冰,通行仍顯不便。

    糧草輜重乃軍隊之命脈,流賊若欲攻陷洛陽,需維持十幾萬兵馬的日常補給。

    數量之巨不容小覷,一旦供應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他們必會選擇一處險峻之地儲存。

    考慮到流賊主力將從西側方向逼近。

    其糧草輜重極有可能囤積在洛陽西北兩處的邙山和澗山。

    陳伏涌的推測與溫越的想法高度一致。

    返回關內議事廳,衆多將領與參謀人員絡繹不絕地穿梭其間。

    在大廳中,數張寬闊的桌子,拼接成一張大型桌臺。

    上面擺放着一個精心製作的大沙盤。

    儘管沙盤自秦漢時期就已存在,但其準確性嚴重依賴於精確的地形地圖測量。

    若無詳盡的地理數據支撐,所制沙盤僅能流於形式,難以實用。

    而自抵達洛陽以來,溫越麾下的夜不收,已對洛陽周邊數十裏範圍內的地形,進行了細緻勘查。

    基於這些一手資料,成功打造出了一個極爲精細的沙盤模型。

    使得整個洛陽及其周邊的地形彷彿躍然在面前。

    首次目睹這座精心製作的沙盤時,陳伏涌不禁對其讚不絕口。

    作爲一名老將,他自然量很輕易就能洞悉沙盤所蘊含的戰略價值。

    陳伏涌凝視着邙山與澗山的位置,陷入深思。

    片刻後,他說道:“斷敵糧道乃是自古以來都是最狠辣的計策,倘若流賊真將糧草囤積於此二地,我們只需固守堅城,待其銳氣耗盡,便可趁夜發動突襲,一舉摧毀流賊糧草。

    “一旦失去糧草供應,敵軍勢必土崩瓦解,屆時我軍乘虛而入,定能一鼓作氣將其徹底消滅。”

    溫越同樣注視着這兩處地點,心中卻在醞釀另一番計劃。

    陳伏涌主張破壞流賊的糧草,而他則更傾向於奪獲。

    在饑荒之年,每粒米糧都彌足珍貴,若輕易焚燬,實屬浪費。

    如果能成功奪取這些糧草輜重,他將有更多策略可以施展。

    當然,陳伏涌他並不是不願奪獲這批糧食,只是以本地官兵的實力,或許只有毀糧這一辦法。

    而溫越對自己的青牙軍充滿信心。

    相信即使在奪取後,面臨敵軍反撲,也能堅守陣地,直至援軍過來。

    溫越迴應道:“你我所見略同,不過究竟流賊是否會在此二地存儲輜重糧草,還需等到他們真正到來方能揭曉。”

    陳伏涌爽朗一笑,道:“下次王兵備,再召集我等商議對策時,本將必定詳述這斷糧謀劃。”

    不過,溫越聞言後,卻沒露出笑容。

    他陳伏涌引到一旁,慎重地說:“陳軍門,關於這斷糧之計,我認爲不宜在王總兵、劉遊擊等人面前公開討論。”

    陳伏涌不解地問道:“爲何如此,溫將軍?”

    溫越語氣冰冷:“本將懷疑劉藝間、靈坮二人已與流賊勾結,意圖在敵軍來臨時打開城門投降。

    “根據我麾下的探到,他們與永安地區的賊匪往來頻繁,行跡可疑。

    “此外,王宇少貪婪無度,福王賜予的賞銀被他私吞大半,導致部下軍士怨氣漫天,軍心渙散,我等也需提防其麾下發生變故。”

    溫越深知歷史上洛陽城之所以失守,正是由於內部叛徒所致。

    因此,自抵達洛陽之日起,他就命令情報局嚴密監控其他將領的動向。

    目前收集到的情報顯示,劉藝間與靈坮投降敵人的嫌疑日益加重。

    福王好不容易慷慨解囊一次,撥出五萬兩銀子以激勵守城官兵,期望每位士兵至少能獲得五至十兩銀子的獎賞。

    然而,這筆款項在經過兵備使王長義、河南府知府康輝夢等官員的層層剋扣後。

    又被王宇少、劉藝間、靈坮等將領進一步侵吞。

    最終到達士兵手中的銀子寥寥無幾,甚至不足一兩。

    在洛陽物價飛漲的背景下,軍士們所得的微薄銀兩幾乎無法維持生計。

    爲了逃避責任,那些高級文官武將們將剋扣軍餉的責任推卸給福王,暗地裏說他是吝嗇至極。

    而這種做法不僅未能提升士氣,反而因爲糧餉被剋扣,使得軍士們的情緒更加低沉。

    與此同時,福王撥給溫越的糧草已經順利運抵。

    由於溫越的威望,負責押運的王府太監並未敢過分剋扣。

    儘管仍有一部分糧草由於各種理由被截留,但大頭還是交到了溫越手中。

    在前兵部尚書呂奇偉的積極斡旋下。

    洛陽城內的鄉紳富戶們也籌集了五萬兩銀子作爲犒賞金,贈予溫越。

    溫越與陳伏涌統率的聯軍共計七千餘人,按照人頭分配,每位軍士能得到四、五兩銀子。

    銀兩分給溫越和陳伏涌多些,尚可接受。

    然而,福王發下的一萬石糧食,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在當時洛陽高昂的物價環境下,這些糧食的價值,幾乎相當於十多萬銀錢。

    這讓王宇少等人的部下,對福王產生了強烈不滿,紛紛抱怨其偏心。

    連着陳伏涌也遭受了許多非議,直接被排擠在本地將領羣體之外。

    陳伏涌對此,又是憤怒,又是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