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又要出戰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兇名赫赫字數:4913更新時間:24/06/30 23:04:45
    周洛祥在聽說"“專利”的概念之後,驚訝了好一陣子。

    但他在和羅田森等工匠交談後,確定了這事的真假。

    最後做出了決定,願意傳授自己的鑄炮技術,並且親自動手教授工匠們製作紅夷炮的方法,這樣可以換取子孫後代數十年的利益。

    其實,溫越有着足夠的威望,去強制要求工匠們公開他們的技術。

    但溫越並不打算這樣做。

    他認爲給予每個人直接的利益,更能提升他們的工作熱情。

    自願而非被迫地分享技術,會給工匠們造成消極影響,連着生產力也無法增加。

    因此,在火炮廠內,包括羅田森在內的近百名工匠成爲了周洛祥的學生。

    這一百多名工匠都專注於學習紅夷炮的鑄造技術。

    儘管周洛祥對佛狼機火炮也有不錯的研究,但溫越讓周洛祥目前就傳授衆人紅夷炮的打造方法。

    相比於弗朗機炮,紅衣大炮具有更遠的射程優勢,這對於對抗建虜來說非常重要。

    不然建虜那邊有了紅衣大炮,己方還是射程短的弗朗機炮。

    這戰鬥就完全可以不用打了。

    去年年末的時候,周洛祥帶領工匠們完成了三十門紅衣大炮的鑄造。

    幾個月後,火炮打造完畢。

    但由於採用了泥模法,最終只有五門達到了合格的標準。

    而這個合格率在明末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了。

    接着,他又嘗試了溫越所說,新穎的鐵模法,再次鑄造了十門火炮,現在剛好鑄造完畢。

    恰好溫越過來,便一起去勘驗結果。

    在寬敞的火炮廠場地中,十門新鑄成的三磅紅夷大炮被運了過來。

    在衆人的目光下。

    幾名工匠先將其中一門紅衣大炮拖到中心位置,往裏面裝滿火藥,並引出了長長的點火繩。

    隨後又有一名工匠,用火摺子小心地點燃了點火繩。

    然後,他們急忙撒開丫子就跑。

    只是過了五秒鐘。

    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以及劇烈的濃煙瀰漫開來。

    只見那座重型火炮,在火藥的崩裂下,騰空而起,然後猛烈摔在地面上。

    看這門紅衣大炮似乎完好無損的樣子。

    周洛祥的臉上出現激動之色,對溫越恭敬道:“請將軍勘驗。”

    衆人都跟着溫越走過去。

    那門火炮已經被工匠們擡到一個高臺上。

    周洛祥又戴好眼鏡,在火炮上下打量,認真地檢查炮身是否有損傷或炸裂的地方。

    不久,他臉上露出了欣喜,對溫越行禮道:“將軍,使用鐵模法鑄造火炮已然完善,此炮已沒炸膛之憂。”

    周圍的人羣一片歡呼,隨即齊聲請求溫越爲其命名。

    溫越臉上也是藏不住的笑容,說道:“那就叫它‘青牙炮’吧。”

    這是首次使用鐵模法製造的火炮,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所以溫越不捨吝嗇直接以青牙堡的名字命名。

    等着所有火炮經過檢驗。

    最後,會在炮身上刻錄銘文,標明重量、火藥量、鉛彈重量、可用的封閉羣子彈數量。

    以及工匠和檢驗官員的名字,覆蓋炮衣後即可正式入庫。

    檢驗完畢後,最後十門紅衣大炮中,有四門火炮達到標準。

    這樣的合格率相當出色。

    在場的所有人都爲此歡笑不已,如此高的成炮律,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一致認爲這是鐵模法的作用。

    “將軍所言以黃鐵打造火炮,現已成功,將軍所說的另外一種以熟鐵打造火炮之法,小人也會儘快研習實驗。”

    這批火炮的成功,讓周洛祥對溫越所說的話,信心倍增。

    此時,他又提起另外一種打造火炮的方法。

    去年的時候。

    溫越在提及鐵模法之後,曾隨意談及用熟鐵打造火炮。

    使用生鐵製作火炮雖然成本較低,但是會導致火炮異常笨重,例如紅夷十二磅炮的重量高達四千斤。

    現在明軍裝備的六磅紅衣大炮,也有常用在三千斤的,這對軍隊機動性極爲不利。

    根據溫越在後世看到過的有關資料。

    其實紅衣大炮也能用熟鐵製成。

    雖然熟鐵無法直接澆築成型,但可以通過加熱鍛打的方式,使其逐漸旋轉形成圓形炮管。

    這種方法製成的火炮不僅重量減輕了一半,而且壁薄膛寬,不會擔心炸膛問題,還能容納更大的炮彈。

    相比之下,生鐵鑄造的火炮內部常有許多氣孔和粗糙表面,難以打磨平整,導致裝填速度慢。

    熟鐵打造的火炮還有另外一個好處,便是內膛極其光滑,大大加快了炮彈的裝填速度。

    當然,鐵模法鑄成的火炮,儘管內膛也同樣光滑。

    但在輕便性和靈活性方面,仍然不及熟鐵炮。

    溫越點頭道:“好,周主事,你儘管研習打造,不必擔憂成本損耗。”

    ……

    “預備射擊!”

    離開火炮廠後,溫越又來到了炮兵訓練場。

    看見溫越親自到場檢閱,王鉤顯得格外振奮。

    他威風凜凜傳下命令,讓所有火炮瞄準遠處設置的目標。

    在王鉤面前排列的是二十門紅夷大炮。

    包括六門六磅紅衣大炮和十四門三磅紅衣大炮。

    而隨着新鑄成的四門三磅紅衣大炮加入隊伍,王鉤的千總炮兵隊,就擁有紅衣大炮二十四門。

    這些火炮整齊劃一地排列開來,它們巨大的炮口不斷調整方向。

    而在觀測手面前,擺放着一架光鮮亮麗的炮鏡。

    沒有,就是炮鏡。

    數月之前,青牙軍中已經開始配備炮鏡和千里鏡。

    這兩種工具都需要用到透明無色鏡片。

    儘管此時的無色玻璃價格昂貴,但它並非稀奇物品。

    在北京城,朝廷就有專門的玻璃工廠。

    然而,這個時代生產的無色玻璃難免會有一些氣泡。

    儘管溫越也知道該如何消除氣泡。

    而眼下手頭上缺乏相應的工匠,也缺少生產玻璃的興趣。

    玻璃這種東西,放在盛世或許能賣個高價格。

    可在亂世,根本換不了多少米糧。

    青牙軍中,製造炮鏡和千里鏡的鏡片,是用水晶作爲玻璃的替代品。

    在明末的士紳階層中,水晶是一種相對常見的東西。

    江蘇東海出產的天然無色水晶,可以在大明許多城市購得。

    關鍵的不是原料本身。

    問題在於鏡片的設計和加工過程中所需的精湛工藝和光學知識,這在當時的明朝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

    好在,具備這些專業知識的人才雖然稀缺,但也並非完全不存在。

    他們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區。

    而當情報司前往江南蒐集相關農書的時候,也發現了幾位擅長此項技藝的人才。

    在經過不惜重金邀請後,這些人已經來到了山海關,爲溫越效力。

    和周洛祥一樣,在受到專利制度的誘惑後。

    這些人也帶來了一些徒弟,成功製造出一批炮鏡和千里鏡。

    眼下,溫越手持一根千里鏡,正在朝發射的火炮處觀看。

    他手上的千里鏡,是金色的外表,製作精細,可以根據需要,伸縮調節觀測距離。

    由於首批產出的千里鏡數量有限。

    青牙軍中僅有溫越和祖柏、趙率教幾人配備了。

    其他人現在也只還有羨慕的份。

    但預計在未來幾年裏。

    每個軍官都將可以獲得自己的千里鏡。

    王鉤也在使用千里鏡進行觀察。

    有着大量的實彈射擊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射表,再加上炮鏡。

    觀測手在不斷地提供準確的瞄準參數,火炮手們則訓練有素,快速地調整火炮。

    溫越透過千里鏡向前望去。

    聽着觀測手報出的一連串複雜的專業術語,都是他不太熟悉術語。

    因爲他所學習的是西方數學,與化學傳統數學是兩個方面,有着顯著差異。

    不過溫越並沒有去強求麾下的火炮手們改變。

    畢竟去重構一套全新的數學體系,難度太大,尤其是兩者在運算符號上的巨大差異,並非簡單替換幾個數字就能解決。

    再者,西方的數學就現在而言,並不比華夏傳統的數學厲害到哪去。

    如果現在使用阿拉伯數字進行賬目記錄。

    爲了避免篡改,還需要再用大寫漢字數字記錄一次,這樣反而增加了工作的複雜度。

    阿拉伯數字在某些計算方面的效率,也不如中國的珠算。

    基於此,溫越覺得沒有必要去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

    突然硬改數學體系,既不符合現實情況,也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

    “調整完畢,調整完畢……”

    各個炮位前的伍長們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如同交響樂的序曲,預示着即將到來的猛烈炮火。

    青牙軍的火炮千總編制嚴謹,每十人組成一個伍,共同負責一門火炮的操作。

    這個隊伍中,觀測手負責測量目標距離,瞄準手精確調整炮口方向,幾名裝填手和彈藥手則快速地將火藥和炮彈送入炮膛,而馭手則控制着馬拉火炮的行進。

    伍長則是整個隊伍的指揮者,負責指揮和協調。

    在每一伍中,配備了一門馬拉火炮和一輛彈藥馬車,以確保在戰場上能夠迅速移動和補充彈藥。

    五伍組成一甲,四甲構成一個把隊。

    理論上一個把隊擁有二十門紅夷大炮,一個千總則有八十門紅衣大炮。

    然而,王鉤的千總炮隊,目前寒暄許多。

    只有二十門紅夷大炮,編制只有一個把隊。

    “開火!”

    王鉤一聲令下,訓練場瞬間沸騰起來。

    震耳欲聾的炮聲響起,一道道火光從炮口中噴薄而出,閃亮了整個場內。

    炮彈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弧線,準確地擊中一個個標靶,發出轟鳴的爆炸。

    “刷膛!”

    火炮射擊完畢後,炮兵們迅速行動起來。

    一個裝填手用炮刷快速地清理炮膛,另一人迅速填入火藥,還有一人將炮彈放入炮膛。

    整個過程迅速而有序。

    溫越看着這一切,心中不禁暗自點頭。

    這樣的分工合作效率提高不少。

    經過持續的嚴格訓練,不惜損耗地實彈射擊。

    王鉤的千總炮隊早已經掌握了紅夷大炮的瞄準和施放技術。

    此外,對於火炮的火藥的配方軍工廠那邊也進行了改進。

    保持火炮裝藥量與炮彈重量在一比二的比例。

    這意味着火炮能夠連續發射更多的炮彈,無需立即散熱。

    過去,連續發射三次炮彈後就必須進行散熱。

    但現在已經可以連續發射五次,射程也有所增加。

    如果能夠進一步提升到一比三的比例,不僅可以減少火炮射擊時候造成的熱量,還能提高射擊頻率,更能顯著減少火炮炸膛的風險。

    “繼續射擊!”

    王鉤再次喝令道。

    炮彈再次劃破天際,發出尖銳的呼嘯聲。

    齊射演練後,又進行了單門火炮的射擊訓練。

    聲勢又是一陣響亮。

    對於有關新炮手的訓練。

    除了原有的青牙軍炮手外手把手教導外,王鉤還積極招募了商行帳房等算術人才。

    這些人的加入,極大地提高了青牙軍新炮手的培養速度。

    看着炮手們一次次精準地摧毀目標,溫越的滿意透於言表。

    軍工炮業,終於迎來了發展的時刻!

    ……

    溫越騎在馬上,沿着寬敞的大道,往山海關回去。

    沿途所見,新的屯堡村落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百姓們正忙碌着各自的生活。

    當他的儀仗隊伍經過時,百姓們的臉上瞬間綻放出驚喜之色,在很遠處,就向他歡呼致意:“將軍,將軍……”

    溫越面帶微笑,不斷揮手迴應,向他們抱拳拱手。

    當他經過一個屯堡時,那裏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原來是百姓們在慶祝屯外新建的學堂正式落成。

    看着百姓們滿臉喜悅、歡聲笑語的樣子,溫越感到由衷的欣慰。

    處在關內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可他憑藉自身的力量,讓關外的軍民得以安定地生活,這讓他感到自己來到大明,至少是做出了一點功績吧?

    可惜,好日子並不長久。

    崇禎二年,十月十日。

    溫越接到了朝廷派來的命令,命令他即刻領兵入關剿匪。

    對於這突來的命令,溫越並沒有意外。

    早在年初的時候。

    洪承疇、曹文詔等人,便領着朝廷的命令,在山西等地剿滅流寇。

    可能是因爲溫越的蝴蝶翅膀煽動的太大了。

    原本後金入關是在崇禎二年時候才發生的事情,可在天啓六年的時候就發生了。他

    這就導致北邊戰亂,災民難民不斷南下,涌入了山西諸多地方。

    又遭遇了幾年大旱。

    山西諸多地方的百姓,更是民不聊生。

    這直接導致了崇禎年初的流寇規模,比歷史上的還要龐大。

    這洪承疇、曹文詔等人,在山西剿滅流寇是不少。

    卻也導致了剩餘的流寇見勢不妙,竟然流竄進了河南一帶。

    朝廷着急,不得已之下,也顧不得什麼。

    河南乃是中原的心腹一帶,決不能有失。

    故此,便直接命令關外的溫越,領着天下一等一的青牙軍,迅速剿滅流竄的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