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工廠的變化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兇名赫赫字數:4499更新時間:24/06/30 23:04:45
    在青牙堡稍微呆了一段時間後。

    溫越便是到青牙堡周邊廠房去視察。

    從火藥廠一直視察到其他諸廠。

    比起之前的混亂,現在各廠不論是制度還是人員都是完善了不少,不會再有工匠缺失。

    溫越解救回來的近二十萬的百姓,加上這幾年涌入關外的難民和災民,其中至少有幾千工匠。

    這些工匠被統計出來後,按照各人所掌握的技術工種,紛紛送入青牙堡的各廠礦當中。

    只要錢糧一直保障,工匠人手不足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這次溫越來到火銃廠,主要是爲了燧發槍而來。

    前幾年的時間。

    袁詮臺曾經研製出了自發火銃,那時候軍中便有了幾百門自發火銃。

    相比於需要火繩點燃,還受困於天氣原因的火繩槍相比,自發火銃有着非常大的優勢。

    當然,自發火銃不是沒有毛病。

    燧石擊發的時候,有時候不能點燃火藥,啞火率不小,加上擊發燧石需要很大的力量,又不免影響射擊瞄準時候,手臂的抖動,再而影響射擊精度。

    而且自發火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缺點。

    便是扣動扳機的時候,總是會延遲射擊。

    射擊不動靶子,或是步卒還好。

    若是射擊移動的靶子,如騎兵,就需要預留出射擊延遲距離,這是非常困擾的。

    所以眼下的燧發火銃,綜合射擊精準度和造價方面,都比不上技術成熟的火繩槍。

    然而,溫越知道燧發火銃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哪怕現在問題再多,也是要大力發展。

    並且有了燧發火銃,也可以另外再考慮安裝刺刀,代替現有的長槍兵。

    當然,長槍兵一時之間是代替不掉的。

    現有的技術無法將刺刀的堅固性,造成和長槍那樣堅固。

    造鋼技術沒有突破前,造出來的刺刀或許碰到敵人的盔甲盾牌,就自己先折斷了,然後眼睜睜地被對方殺死。

    ……

    相比於前些年。

    建設在青牙堡周邊的廠子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是增加了不少。

    其中火銃廠的工匠人數增加近四百人,盔甲廠的工匠增加人數至三百多人。

    另外還建設了專門用來鑽孔火銃管的水力鑽牀兩百多座。

    一個月可鑽出火銃管,達到上千。

    而所需的人手不超過四十。

    節省出來的工匠可以打造火銃的其他部位,一個月可以生產火銃一千一百至一千兩百門。

    盔甲廠也是如此,水力鍛牀增加了六十多座,一個月也能打造出三百多副精良的盔甲。

    廠子的數量增加,規模增大,鐵料的需求也就要不免也要擴大。

    一千門火銃的熟鐵需求量,在四萬斤。

    三百副鐵甲的熟鐵需求量,爲三萬五千斤。

    另外打造其他鐵器,如長槍和刀盾等,也需要不少鐵料。

    如此下來,所需要的生鐵料是個天文數字。

    當然,是相比於眼下大明的生產技術而言。

    龐大的需求量,直接導致了石甕堡那邊的鐵礦日夜開工,礦工人數直接達到了上千人。

    又因爲大量使用火藥開採鐵礦,炸礦。

    讓火藥廠的工匠也在持續增加。

    其中負責採硝的高二長,也因此表現出衆,成爲了軍工科副科長之一。

    溫越爲此又在其他地方尋找了幾個鐵礦礦源。

    只是……現在的青牙軍,似乎是不缺盔甲和火銃的。

    青牙軍這些年所打造出來的盔甲,還不如這連番與建虜作戰,從他們手中奪取的盔甲數量多。

    戰鬥結束後,有輜重官統計,從建虜手中奪取的盔甲數量超過一萬,是青牙堡幾年打造的盔甲總數量兩倍還不止。

    雖然震驚這個結果。

    不過溫越並不打算停止對武器盔甲的打造和研製。

    畢竟沒有人會嫌棄自己手中的盔甲武器。

    原有的盔甲再運回山海關後,各盔甲廠和被服廠加班加點,正在將這些盔甲改制成大明官兵的樣式。

    ……

    火銃廠內。

    “朝廷撥下來魯密銃,本將記得有一千杆吧?”

    溫越在廠內巡視,看着旁邊正在努力幹活的工匠們,頭不回地朝旁邊問道。

    要說對工作的熱情,在整個關外,最高的就是這些工匠了。

    他們的錢財收入,是底薪加上獎金提成的方式,多勞多得。

    不過必須要保證質量,但凡某個地方出現了問題,就要被嚴懲。

    而不僅火銃,諸如盔甲,長槍,刀盾等,每一件武器上都有着各主事姓名,工匠姓名。

    一旦出了問題,直接找到具體人問責。

    這個辦法是大明定下來的,實施起來,沒人反對。

    只是在青牙堡這邊工匠熱情頗高的原因是,做到了有賞有罰,罰的嚴重,獎勵也高!

    “大人記得清楚,是有一千杆。”

    聽到溫越的問話,羅田森急忙躬身應道。

    溫越點頭,繼續道:“嗯,如果把這一千杆其中的五百魯密銃改成自發火銃,裝備軍中,可否能行?”

    在回到山海關後。

    溫越隨軍還帶回了,天啓帝賞賜下來的一千魯密銃以及一門紅夷大炮。

    除了火炮的質量能把關外。

    其餘大明工部生產的武器,向來是保質也不保量的,有時候質量不錯,有時候質量卻差的離譜。

    好在給予溫越這一千杆的魯密銃,只有幾十杆質量不行,其餘都是不錯。

    這可能主要是直接從工部發下來,不是從其他地方調配過來的。

    工部發下來的武器質量還是不錯的,其他地方的就算了。

    “將軍,五百杆魯密銃改造成自發火銃,下官這邊沒有問題,只是改造完畢之後,自發火銃啞火率會超過三成。”

    對於溫越說要將魯密銃改造成自發火銃,羅田森頗有擔憂:“而若是改造成現在我軍所使用的火銃,啞火率不超過一成,將軍真要改造成自發火銃嗎?”

    這自發火銃研究出來已經有不少時間了,但是不管怎麼研究,啞火率都是很難壓下去,還是很難比上現有的火繩槍。

    溫越道:“自生火銃乃是未來火銃之趨勢,現在雖然有着不少問題,但不可放棄,本將覺得還是要改造一部分,研製技術,逐漸完善。”

    羅田森擔憂。

    作爲軍工科科長的袁詮臺,卻是無比高興。

    從溫越的話中,他能聽出溫越的決心,知道他是個開明人士,能夠支持自己的研究。

    爲了研究最好的自發火銃。

    袁詮臺這些年收集了不少有關火銃的器冊,潛心研究了不少,覺得再給一些時間,足以讓自生火銃的啞火率降下去。

    這邊羅田森又試探問道:“大人,這朝廷撥下了這些魯密銃,可需要工匠進行仿製一二?”

    溫越沉吟了下。

    要說魯密銃的威力和射程還是不錯的。

    百步內可以射穿敵人的雙層重甲,甚至還能夠穿透身體。

    這比青牙軍現在所使用的火銃還厲害,青牙軍現在的火銃也不過,只能在七十步內射穿敵人身上重甲。

    未來的戰鬥,必然是火器的戰鬥。

    射擊的越遠,威力越大,自然是越佔優的。

    只是魯密銃的缺憾太大了。

    其全長有後世的兩米長,又是前膛裝彈,裝填很是不便。

    再就是槍身很沉重,對軍士的體力也是個考驗。

    在就是魯密銃的槍管,是雙層槍管,要一體打造,其中不能有焊接。

    所需要的技術和成本都是問題,打造起來,又費時間,又費物力。

    對溫越來說。

    青牙軍的武器最好是能夠大量生產,便宜實用的。

    魯密銃雖然精良,遠超現在裝備的火銃,但造價太貴,也不實用。

    “可以仿製一二,研究其中技術,但不必大量打造。”

    溫越又問道:“除此之外,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軍工科現在可否能夠打造火炮?”

    這涉及到技術問題。

    羅田森自覺退了一步,讓袁詮臺回答。

    袁詮臺想了一下,說道:“稟報將軍,現在軍工科打造弗朗機炮以及各種大小炮,如虎蹲炮等,都沒有問題。

    “只是想要打造紅衣大炮需要具體圖紙,直接按照現有紅衣大炮打造,恐會精密不周,有炸膛風險……”

    青牙軍迴歸後,從朝廷帶回來的紅衣大炮是八門三磅紅衣大炮,和兩門六磅紅衣大炮。

    這些火炮的質量都不錯。

    畢竟大明的火炮的打造,有着嚴格的圖紙。

    火炮長度多少,炮管多少,都有着嚴格標準。

    監管和工匠都無法從中牟利,以次充好,因此保證了大炮的質量。

    而作爲大明利器,火炮可以發下,工匠和圖紙卻是萬不能給。

    因此溫越想要打造火炮,苦於沒有圖紙。

    硬要打造火炮,質量堪憂。

    然而,紅衣大炮不得不造。

    若是之前溫越還是擔任,山海關總兵的話,十幾門大炮足以守住山海關。

    而朝廷命令下達,調走馬世龍和滿桂。

    寧遠城中許多的火炮都被馬世龍和滿桂以及祖大壽帶走了。

    剩餘的紅衣大炮也以擊發過度,難以堪用。

    其中技術人才孫元化,也跟着祖大壽走了。

    所以紅衣大炮不得不造,現在軍中的火炮遠不足用。

    固平之戰後,建虜必然會組建火器營,他們此次作戰繳獲了大量的火炮,又抓了不少的工匠,未來絕對會使用火炮,對付自己。

    自己必須得未雨綢繆。

    “嗯……那先打造一些弗朗機炮吧。”

    溫越緩緩道:“至於紅衣大炮先行研究,暫緩打造。”

    ……

    天啓年,十月初。

    不時有寒風大作,天氣慢慢轉寒。

    此時,在鎮國將軍府內。

    溫越穿着常服,案邊放着一盞熱茶。

    他的下首有着兩人。

    一人穿着青衫,身材矮胖;另外一人則身材高瘦,正在大聲說話,高談闊論。

    這兩人正是投靠溫越的葉芝西和宋潮。

    他們兩人自從六月後,就投入溫越麾下。

    不過當時,幕府八局正在擴建,溫越也在多地視察,他們兩人才華不顯。

    直到這些日子。

    溫越有了閒暇,他們兩人才找到機會,上門自薦。

    “將軍,治大國如小烹,將軍雖然只戰機關外一地,但也需要用治理大國方法。”

    說話的是葉芝西。

    “學生認爲,大人可以內修兵事,擴大屯田,外接人才,唯才是舉,學生這有一份萬言書,還請大人過目。”

    溫越和兩人對話一會,就知道兩人都是有才之人,便留在幕府聽用。

    而得到溫越的重視,葉芝西和宋潮都是格外興奮。

    特別是葉芝西。

    這些時日以來,他早就準備好了萬言書,就等着機會朝溫越獻上。

    護衛着溫越的謝不冬,從葉芝西的手上接過萬言書,遞給了溫越。

    溫越緩緩翻閱,細細看了起來。

    葉芝西說道:“學生之策,便是根據大人近月來所設下的八局所設想改來。先是修建橋路,再是建渠水利,進行屯田屯糧、種棉、牧畜、商運貿易往來。”

    “我關外之地,往年不以囤糧爲長,但經過大人這些年的作爲,清除外虜之威脅,加建水利,足以囤糧。”

    “另外還有煤礦鐵礦,海流貿易,雖有山地阻攔,但也足以興建農業,若是能打通西部,還可以大興畜牧。”

    葉芝西說的激動,幾乎像是手舞足蹈起來。

    “將軍救回十八萬的百姓,都可以轉爲軍戶,數千人我一屯堡,每屯堡相距五六十裏地,如此佈局,可以使田畝相接,互通有無,又可凝聚民心,乃是大策!

    “另外將軍又設下文化局,真乃放眼未來,佈局天下之舉!

    “所謂倉儲足才知廉恥,興文化,重民智,現在我關外人人可果腹,有衣穿,是當知禮義廉恥的時候了。”

    “再有文化局在天下各地,傳播思想,能讓民衆潛移默化知將軍之心。

    “如今亂世將到,北邊有建虜,南邊又起賊寇,國民人心惶恐。

    “將軍可等未來一機會,傳聖人教誨,以保家衛國爲號,再以平叛天下,擁護聖君爲聲,當能聚起萬民之心,共同跟隨將軍麾下。”

    “如此,我青牙軍可戰無不勝,所到之地,所有賊亂就地跪降,民衆簞壺提漿,歡迎將軍到來!”

    說完,葉芝西目光狂熱。

    停下手舞足蹈的動作,朝着溫越鄭重地行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