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葉向高的小心思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兇名赫赫字數:1997更新時間:24/06/30 23:04:45
紫禁城中。
御花園內。
朱由校正和魏忠賢在閒走着,近些日子的遼東之戰,讓朱由校難有做木工的心思,心中煩惱的很。
“大伴。”朱由校開口道:“你說溫越該如何賞賜可好,這幾日朝廷上下都在爭論個不休,實在煩惱。”
這幾日的朝會上,就有關溫越如何賞賜之事吵的紛紛不休,得到魏忠賢暗中授意的一些閹黨官員,鼓吹着溫越的戰功,要大力賞賜。
而作爲主流的東林黨以及其他浙黨、楚黨等,雖然平常意見也有所不和,但面對閹黨,槍口一致對外,堅決阻攔。
這讓朱由校十分爲難。
魏忠賢低眉順眼,一點也看不出他插手進了這事,道:“陛下,此乃朝廷之事,我不敢多言。”
朱由校說道:“你隨便說說吧,這錦衣衛和司禮監一樣,都是朕的親信,你但說無妨。”
魏忠賢道:“那我就說說了。”
朱由校道:“嗯,大膽的說。”
魏忠賢陪伴了朱由校許久,其實知道了朱由校心中的天平,只是這個天平的一邊還不夠重,在搖晃不定。
“陛下,我覺得這溫越需要獎賞,而且是要重重獎賞。”魏忠賢堅定道。
“哦?大伴,你爲什麼會這麼說?”朱由校問道。
“陛下,你想啊,錦衣衛是什麼,是陛下的親衛啊。”
魏忠賢一臉爲朱由校着想的樣子,道:“溫越立了功,就相當於給陛下您漲了臉面,若不重重獎賞,怎麼能夠顯出陛下您識人有明呢?
而且尤其是這個時候,兵部那些將領全部都受挫了,反而陛下您的親衛立了戰功,若不獎賞,怎麼能顯得陛下您威嚴聖明呢?”
老朱家從土木堡戰神以來,都有些好大喜功的。
聽到魏忠賢這麼說,朱由校臉上頓時露出欣喜,“嗯,說得不錯,看來朕是要該狠狠賞賜這溫越了。”
隨後朱由校又想了想,說道:“就賞他一個錦衣衛同知吧,讓他回來替朕管理南鎮撫司。”
魏忠賢一聽就驚了,急忙道:“萬萬不可,陛下。”
朱由校納悶道:“大伴,這有何不可?難不成讓溫越成爲錦衣衛指揮使,嗯,這也不是不行,雖然錦衣衛指揮使有人了,但爲了朕這霍去病,讓讓也可。”
魏忠賢道:“陛下,並不是溫越這官職不可,而是陛下您不可將溫越調回來啊。”
“大伴,這爲何不可,錦衣衛回朝述職乃是常事,而且首輔前日也和朕說過此事,如此忠勇之將若是調往鎮撫司,錦衣衛必然再次興起。”
朱由校皺眉,看向魏忠賢,近日那些大臣多和自己說魏忠賢的不是,難不成魏忠賢真有不忠,不願溫越回京,與他爭權奪利?
這個葉向高,孰不爲人子!
魏忠賢暗罵一聲,葉向高這個老狐狸打的好算盤,把溫越調回京城來,進入鎮撫司來和他作對。
因爲溫越身上有軍功,乃是紅人,一時間還動他不得。
嘿,若不是溫越之前就寫信給我,我說不定還真中葉向高這老狐狸的計策了,想着去對付溫越了。
面對朱由校審視的目光,魏忠賢不動聲色,說道:“陛下,我這是爲您考慮啊,溫越既然是您的霍去病,怎麼能藏刀入鞘,放在身邊不用,反而去用那些酒囊飯袋,這實爲天下人取笑啊。
而且放在遼東也更好,監察百官,若有邊關異動之事,可以快速朝陛下稟報,否則光靠那些邊關將領,廣寧之事極有可能會再次出現啊。”
“唔……魏大伴,你說的有些道理。”朱由校點點頭,思索了片刻:“按照你的意思,還是將溫越留在遼東?”
魏忠賢趕忙道:“陛下,這不是我的意思,而是該您下的決定啊。”
果然,這一句話說得朱由校龍顏大悅。
“大伴,說得不錯,這溫越該在哪,如何賞賜,都是朕決定的事情,怎麼能讓葉向高等人替我決定呢!”
朱由校大聲道:“朕決定了,就讓溫越留在遼東吧,至於賞賜嘛,留在遼東的話,再讓溫越成爲指揮使同知怕是不行了,那該賞賜些什麼好呢……”
見朱由校已經決定留溫越在遼東,魏忠賢暗暗擦了擦汗,緊繃的心稍微放鬆下來。
好險啊,差點就讓葉向高那些小人的計策得逞了。
嘿,也不知道這溫越該如何謝謝咱家呢。
這可是欠咱家大人情了啊,不過這小子也算忠心,嗯,高力士,鄭三寶,咱家努力努力,未必不能青史留名。
魏忠賢心裏美滋滋這麼想着,卻不知,未來他的確是青史留名了,但卻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遺臭萬年。
就在這時。
“陛下!”
有司禮監的太監快步靠近,雙手捧着一封奏章。
“這是遼東巡撫王化貞的八百裏加急奏章!”
魏忠賢心中一驚,難不成是溫越那小子被韃子給殺了,又或者是山海關出什麼事了?
他再一看,這司禮監的小太監端着綢盤的下方,用手暗暗使了一個手勢。
魏忠賢立即放下心來,心中大穩。
“王化貞的奏章?莫不是遼東那邊又出什麼事情了?”朱由校急道:“大伴,你快點念給我聽吧。”
朱由校年紀尚輕,不學無術,字都有些認不全,平日奏章都是交給魏忠賢來念給他聽的。
這也是日後楊漣抨擊魏忠賢,上書失敗的主要原因,奏章全讓魏忠賢來念,能扳倒魏忠賢才怪了。
魏忠賢拿起奏章,只是掃了簡單幾眼,便大喜道:“陛下,喜事啊,大大的喜事啊。”
“什麼喜事,快念,快念!”
“是。”
魏忠賢逐字逐句地念了出來:“罪臣王化貞上書,自青牙墩溫百戶……”
半個時辰後。
正在文淵閣的四大閣臣再次接到了司禮監小太監的傳話,讓他們齊聚文華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