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體驗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我就是紅字數:4728更新時間:24/06/30 23:03:58
    吃完了午飯,各自休息了一會兒,徐容便來到了女生宿舍樓下,站在花壇前,一邊等着小張同學,一邊腦子裏思考着和她有關的事兒。

    小張同學沒做穆晚秋的小傳,也沒有寫創作筆記。

    她對規定情境的探究、對行適應選擇乃至於形體和心理的關聯性,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

    小張同學的戲感並不算差,行動的適應性這塊基本合格,經幾場排戲,徐容就看出了端倪,可是她在角色的情感創造上,基本上處於本能狀態。

    至於更進一步的以形體和語言來體現角色,反而好了一點。

    因爲天賦使然。

    若是天賦爆炸的,如周訊那種,自然怎麼來都行,甚至行動的適應性選擇上也沒必要投入太多精力,當她構造了心象,剩下的靠本能演就完事兒了。

    但周訊只有一個。

    到了此時,他也明白了學校招生時看臉的原因,浮躁的大環境下,沒幾個學生會認真鑽研理論和技巧,而這種情況下,外形上更加出挑的,機會相對的也更多一些。

    另外一方面,大環境影響的也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老師。

    學校的老師,七成的都沒有實踐經驗,但是卻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員。

    就像先前老師講的心象構造,他當初爲了找到適合的方法,學習的時候參考了許多資料,如於是芝的《焦菊隱先生的“心象”學說》、《我演程瘋子》、劉長春的《茶館的舞臺藝術》中收錄的藍天野創造秦仲義的過程、李仁堂的《生活、技巧雜談》、呂恩的《我和蘩漪》、鄭榕的《扮演常四爺的一點體會》以及王尚信的《我演雷軍長》等等,在翻了這些資料之後,他同時對照着相關的影像資料進行分析比較。

    最終綜合了一套自己用來比較順手的方法。

    相比較之下,課堂上講的內容極爲淺顯,只是講了一些相對籠統的理論。

    這還僅僅只是表演上較爲基礎的心象構造方面。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塑造完整的心象,只能寄希望於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把缺失的理論給補上。

    中戲出身的同行,說起學生時代,最記憶猶深且深惡痛絕的,就一件事兒,排戲。

    四大大學,排四年戲。

    而北電的學生,最咬牙切齒的,則是拖堂加課。

    而由此產生的結果也是極爲明顯的。

    “徐老師。”

    某一刻,小張同學蹦蹦跳跳的打斷了他的思考。

    令徐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三個舍友也跟着過來了。

    他瞧着跟着小張同身後尾隨似的楊蜜三人,問道:“你們,又湊巧了?”

    小張同學雙手插在口袋裏,搖了搖頭道:“不是的,徐老師,她們想給咱們搭戲,我看啦,好幾場戲都得人幫忙走位置的。”

    徐容瞥了她一眼,沒拆穿她的謊言。

    在幾分鐘之前,宿舍當中。

    當小張同學麻溜地穿好了衣服,收拾妥當之後準備出發之時,瞧着同樣穿戴整齊的三個室友,疑惑地問道:“下午沒課啊,你們要出去逛街嗎?”

    袁珊珊上來摟住了小張同學的肩膀,問道:“曉斐,你說平時我對你怎麼樣?”

    “挺好的啊。”

    “那這樣,你男朋友能不能分享分享?”

    “不行!”小張同學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哪怕她明明知道珊珊是在開玩笑,可是對她,她相當的不放心,因爲這傢伙大一開學的時候就老在宿舍感嘆“徐容好帥啊!”之類的話。

    袁珊珊苦着臉,道:“好吧,我承認,你家徐老師很厲害,今天中午的時候老師不是還說了嘛,有機會了讓我們跟跟他練習練習,曉斐,幫幫忙,帶上我們吧?”

    楊蜜補充道:“而且你們排戲也要有人幫忙搭詞啊。”

    小張同學只猶豫了一下,就點了點頭,誰讓她們誇徐老師厲害了呢。

    徐容隱約地猜到了點袁珊珊三人的想法,也沒拒絕,表演要是那麼好學,也就不能稱之爲一門技術了。

    到了練習室,排練了一場戲之後,徐容沒再繼續,而是講起了排練需要注意的事項,道:“於一個演員而言,是最重要是適應的行動,只有行動精確,角色才顯得合理,記住,不是正確,是精確,這是心象轉化爲形象的最簡單的方法。”

    焦竣豔盤着腿坐在一邊,問到:“徐...老師,我有個疑問,爲什麼很多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的人可以成爲好演員。”

    徐容望着一臉納悶的焦竣豔,嘴脣蠕動了幾下,才苦笑着道:“這個比較復雜。”

    他停頓了好一會兒,直接無視了她詢問的眼神,對着小張同學道:“心理到形體的基本線索確定之後,就要認真感受行動的準確性,怎麼確定準確性呢?從自己身上找到某一個部分,放大它,就像你剛纔排的那場戲,你面對我名義上的妻子,你會生氣,然後會翻白眼,會不忿,語氣帶刺。”

    “胡說,我沒有!”小張同學立刻稍顯心虛地道。

    剛纔配合他倆搭戲的,是楊蜜。

    楊蜜笑着,道:“曉斐,你臉怎麼紅啦?”

    小張同學耳根泛着紅,梗着脖子說道:“胡說,我沒有!”

    “哈哈。”

    徐容笑着就要伸手揉她的腦袋,卻不妨她貓着腰躲開了:“徐老師,不要啦。”

    當着舍友的面,她還有點不太好意思。

    焦竣豔不好打斷的,小張同學卻是沒那麼多的顧忌,道:“徐老師,竣豔說的那個我也很奇怪噢,爲什麼呀?”

    “什麼?”

    “就是爲什麼很多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的人可以成爲好演員。”

    焦竣豔的話,徐容可以無視糊弄,但是小張同學的問題,他卻沒法不回答,無聲地嘆了口氣道:“天賦。”

    “當然,你們幾個的戲感都特好,比我的強的多,天賦好的,吃天賦,天賦不好的,像我這樣的,只能老老實實地學技巧。”

    練習室裏突然安靜了下來,徐容未成名時,沒人說過他天賦不好,或許有人說過,但是她們未曾聽聞。

    在徐容成名之後,無論學校的老師,還是業界的同行,對他的評價多是“天賦好,業務水平高”之類的話。

    瞧着四人信你有鬼的神情,徐容也不爭辯,道:“排練的目的除了要調整行動的正確性,還是加深對角色行動的目的的認識和感受的渠道,以此激起行動的衝動和慾望,也就是角色的行爲動機,這是角色的內部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有時候認知到,卻難以放大的情況下,我偶爾會用方法派的替換法,但是建議不要常用,這種方法比放大自身的某一部分更簡便,但是某些時候,對自身的精神...不太友好。”

    小張同學立刻反駁道:“可是老師之前說過情緒準備和行動引導可以調同時進行的?”

    “是,當然可以,就像呂恩老師塑造蘩漪這個角色時,下樓前的行動,她的行爲動機先於行動,但,這是天賦。”

    “她可以這麼做的前提是,她創造好了內外部的規定情境,找到了蘩漪那種不可抑制的要去見周萍的行爲動機,基本上感受到了角色敢愛敢恨、無所顧忌的內外部特徵。”

    “恩格斯曾經說過,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還表現在怎麼樣做,也就是說,我們一定找到符合角色性格特徵的適應方式,也就是我所說的精確行動。”

    “可是什麼程度才是最恰當的適應方式呢?”

    徐容見小張同學聽懂了,道:“有一個經典案例,1986年英國國家話劇院上映的《哈姆雷特》,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員在演到裝瘋之後,見到俄菲利婭那場戲,他很愛她,但是他知道有人在暗地裏監視着他,他不能對俄菲利婭說出埋藏在自己心中的愛和他的苦衷,於是他選擇的適應方式是一方面在嘴裏說着侮辱她的詞句,而另一方面,他所有的形體動作都是在想辦法接近她,去拉她的手、擁抱、親吻,這樣的適應方式下,那些監視他的人認爲他真的瘋了,而觀衆呢,則是不僅能夠看到,而且能夠感受到他對她的愛。”

    “另外還有藍馬老師在《三八線上》中扮演的軍官參加和平談判的那一段,於是芝老師在《洋麻將》扮演的魏勒最後輸牌的那一段,都是對應了角色的性格特徵。”

    見四人越來越犯迷糊的臉,徐容笑着搖了搖頭,道:“我說段戲,你們設想一下,假如你在大街上遇到一個向你乞討的乞丐,你會怎麼做?”

    徐容見四人似乎都不敢回答自己,衝着楊蜜和袁珊珊道:“楊蜜你來演乞丐,等會兒跟珊珊說大爺你行行好,然後珊珊你給她錢,臺詞隨意發揮,你們倆演一下。”

    楊蜜瞪大了眼鏡,伸手指着自己的鼻子:“爲什麼是我演乞丐?”

    “因爲你拍的戲多啊,演起來比較像。”

    “好吧。”楊蜜直覺徐容出發點有問題,可是對方的理由又讓她覺着似乎有點道理。

    小張同學轉過頭,瞧了瞧徐容,先是眉頭皺了皺,可是又很快地撫平了。

    她相信徐老師應該不是故意的。

    嗯,肯定不是。

    “開始吧。”

    楊蜜坐在地上,等袁珊珊經過她身邊,她低聲道:“小姐您行行好吧。”

    袁珊珊直接從口袋裏摸出了一張鈔票遞到了楊蜜手裏:“買點吃的去吧。”

    “哈哈。”

    “徐老師,怎麼樣?”

    徐容沒回答袁珊珊,而是轉頭看向小張同學和焦竣豔,問道:“你們覺得剛纔她們倆的適應方式怎麼樣?”

    見小張同學和焦竣豔倆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卻都不言語,徐容無奈地笑了下:“沒事兒,不用怕破壞了宿舍團結。”

    小張同學皺着眉頭想了想,道:“我感覺挺好的。”

    徐容撓了撓頭,道:“那我來一次,楊蜜,你跟我搭戲。”

    “好。”

    “先生您行行好吧。”

    徐容眉頭先是皺了下,而後才從口袋中掏出了錢包,拉開了,把手伸進去,摸了兩下,最終,拿出了一個最小的硬幣,輕輕地放到了楊蜜的手中。

    袁珊珊看着徐容跟自己先前變化不大的表演,問道:“這很平常的啊?”

    徐容笑着道:“對啊,這很平常。”

    “拿出錢包裏最小的硬幣,才是一個普通人行動的適應方式。”

    “這是即興嗎?”楊蜜說着,不着痕跡地的將袁珊珊的票子和徐容給她的硬幣塞進了口袋裏。

    徐容搖了搖頭,道:“這是正常反應,如果你想看即興,可以去看看莫里哀的喜劇《僞君子》的第三幕,答丟爾夫調戲奧爾恭夫人被當場揭穿那場戲,那才是即興的名場面。”

    “即興,我個人認爲是對演員的一種補償,對嚴肅對待角色和認真鑽研的補償。”

    楊蜜聽到徐容舉的例子,人傻了,好半晌,才訥訥道:“徐老師,你什麼時候看的這些?”

    “這些不都是很基礎的東西嗎?”徐容反問道。

    “...”

    “哈哈哈。”

    小張同學不合時宜地笑了,儘管她同樣沒看過,但是此時彷彿就像她看過似的。

    焦竣豔身子稍微端正了一點,問道:“情緒也是嗎?比方哭戲,要怎麼適應?”

    “情緒創造的話,我記得康芝林先生總結過一句話,‘別人哭的是淚,演員哭的是戲’,哭戲並不是讓你真的哭,我們演員創造的情緒體驗絕對不應該是自然狀態下的情感,情永遠是爲戲服務的,我們的情緒應該是角色在特定環境刺激下的情緒體驗,目的是爲了凸顯角色,另外還要考慮觀衆的接受程度,你演的時候,自己哭美了,體驗的很真實,但是沒讓觀衆感到同情、難過,就是失敗的。”

    “總而言之,情緒應當是一種虛構的或者虛假的,從過去儲存的各種各樣的情緒記憶中,找到一種適合角色的情緒基礎,這一塊你們可以看看胡宗溫老師創作《雷雨》時的心得。”

    焦竣豔接着問道:“那既然情緒是假的,又怎麼讓觀衆感到真實呢?”

    “這個比較復雜。”徐容想了想,“有一種比較錯誤的認知是,認爲演員無論塑造什麼類型的角色,都要努力喜歡上這個角色,我認爲這是一種荒謬的表演方式。”

    “表達的過程中,有兩種體驗,一種是情感,一種是情緒,情感是一種穩定、長期的態度,情緒則是一種規定情境下應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對待角色,要從自身出發,比如演一個壞人,要對這個角色保持真實的情感和真實的情緒,情感上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情緒是特定情境下刺激的真實反饋,我打個比方,比如小張調皮,我打她,這個過程裏的情感和情緒是不同的,情感上,我喜歡她,但是情緒上,她的某些行爲令我生氣,這是兩種相反的體驗,但是呈現出來是什麼呢?我會打她身上肉比較厚的地方或者會刻意控制力氣,從這些方面,你就能感受我的真實情感和真實情緒。”

    “那要看你怎麼打了...”

    徐容皺着眉頭看着嘀咕的焦竣豔,總感覺,她不對勁。

    “可是反過來如果我討厭一個角色,那豈不是就是演不好了?”楊蜜瞪了焦竣豔一眼,趕忙轉移了話題。

    “反過來也是一樣,如果你情感上討厭一個角色,你也希望別人,也就是觀衆討厭這個角色,那麼在表演過程中,會本能的致力於創造真實的情緒體驗,讓觀衆深刻的感受這個角色的討厭、可恨之處,如果你喜歡一個壞人,情緒體驗可能就會跑偏,比如你不認爲角色的行爲卑鄙,那麼你的表達上就不會表現出可憎的一面,落到觀衆眼裏,也就沒那麼可惡。”

    “這種情感和情緒相反的體驗稍微有點難,咱們塑造角色的時候,爲了保證真實的情感和真實的情緒,尤其是真實情緒,要設身處地、觸景生情,設,就是假設面對角色所處情境,觸,就是有意識的、主動的去感受規定情境,通過行動的引導,接受刺激,產生真實的情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