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信與不信,都是自然(求收藏,求追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小魚蝦字數:2244更新時間:24/06/29 20:40:31
    蕭鶴,目前是專業型碩士一年級,從八月份進科室開始管牀,滿打滿算到現在,還不足三個半月。

    與擇期手術的患者及家屬的‘對線’,已頗爲熟稔,但與急診患者、家屬的交涉能力,還沒什麼經驗。

    蕭鶴的身板,放在人羣裏,已經不算消瘦,可一米七五的幹豆條,在骨科醫生堆裏,就真是個小個子,方子業都比他至少壯一個圈。

    這會兒不說瑟瑟發抖,但也有些無奈地對圍着他的衆人解釋着:“我能理解你們的着急,但目前,我們科室的上級醫師,都在做手術和跑急會診。”

    “你們能不能再稍微等一會兒?”

    “我們也是急診啊,總得講究一個先來後到吧?”蕭鶴的解釋,完全沒什麼效果。

    方子業不是來看戲的,因此沒讓蕭鶴再爲難,就把口罩往上一拉,沉聲道:“蕭鶴,這邊怎麼回事啊?不是說科室裏來了兩個急診病人嗎?”

    聽到方子業說話,蕭鶴趕忙轉過頭來,滿臉都是喜色。

    下意識喊道:“方師兄,急診病人就在這裏。”

    五個人也應聲轉頭而來,看到方子業身着手術室裏的無菌手術衣,走路的步履沉穩,倒是先消停了一下。

    方子業走近看後,發現了兩個病人是一男一女,男的是三十多歲的青年,陪人應該是他的朋友,兩人都在上下掃量方子業。

    女患者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姨,陪人應該是她老公和孩子,但具體是什麼身份,暫時尚待商榷。

    “醫生,是我先來的。”那阿姨左手託着右手的手肘,搶先一步迴應。

    儘管不是醫務工作從業者,但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綠衣服是做手術時穿的,不會穿戴胸牌,方子業應該是一個上級醫師,至少比這裏的值班醫生更爲靠譜。

    “你們好,我叫方子業,剛接診過你們的金醫生,目前在急診科遇到一個大創傷的急會診,暫時走不開,所以委託先我回病房,幫忙你們先處理一下。”

    “你們兩個,是誰先來的?檢查做完了吧?”方子業走到人羣前後,聲色很自如地一問後,就略顯老氣橫秋地坐在了電腦前。

    方子業知道,這樣的急診,伱不要解釋那麼多,能處理的情況下,就直接與他們對話問題,這樣才能儘量安撫患者的情緒。

    婦女還沒講話,她的女兒便問:“醫生,你是金醫生的上級嗎?”

    同時目光閃爍,彷彿是在衡量方子業與金宏洲的年紀大小。

    “金醫生是我上級,不過關節脫位手法復位術,相對比較簡單,沒有必要一定是上級醫師來處理。”

    “你病歷號是多少?”方子業再次跳過,這麼問。

    先診斷,確定診斷後,再評估手法復位的適應徵,這是接診程序。確定能夠手法復位,那麼再談治療。

    “你應該還是個學生吧?”婦女的老公,冷不丁丟了一句。

    聽到病人家屬這麼講,蕭鶴幫了一嘴:“這是我師兄,也是比我更有經驗的。”

    “你是個學生處理什麼,金醫生呢?你們科室裏的上級呢?”

    “這麼大個醫院,派你這個學生來接診病人啊?”病人的老公確定方子業身份後,便有了底氣似的,開始質問。

    方子業則回說:“目前是骨科年會期間,我們骨科大部分的教授,都去開學術會議了,這是醫院審批過的。”

    “其餘上級,都在手術室,暫時走不開。金醫生在急會診,阿姨,如果您特別着急的話,我可以先給您看一下。”

    “如果您願意等一會兒,那我先給這位大哥看一下,您在這裏大吵大鬧是沒用的,我們科室的急會診值班,就是金醫生值班,但急診也有一個輕重緩急。”

    “像您這樣關節脫位啊,屬於是亞急診,希望你們能理解一下……”

    方子業把話說明白了,別說是教授們不在,教授們在,你們這樣的小case(病例),他們也不會出面處理,你們還是要等,更別提是現在走不開的情況。

    而聽到方子業這麼講,估計身後的兩個青年,還有其他事情,便問:“大姐,你們先給方醫生看不?如果你們不看的話,要不我先來?”

    說話的青年就是患者,他啊,其實心裏想的是,這裏好歹是頂級的三甲醫院,即便再怎麼走不開,醫院也不會派出來不靠譜的醫生。

    學生就學生嘛,碩士的師兄,再怎麼不濟,也至少是資深碩士了,甚至可能是博士,脫位本就不難,被處理一下也無不可。

    婦女夫妻二人以及她們的女兒都沒再說話,彷彿是默認了青年插隊。

    青年報了一下自己二維碼上的病歷號後,方子業就查到了他的X線平片。

    關節脫位,是需要通過閱片、查體來診斷的。

    不過查體,金宏洲已經提前做過,充分懷疑了脫位,方子業無需對金宏洲已經做過的查體再進行糾正,只需要閱片確診,並予以評估是否符合手法復位即可。

    肱骨頭從肩關節窩內脫出,是典型的肩關節前脫位。

    細細地看了四十多秒,方子業就對蕭鶴說:“蕭鶴,你去打印一個關節脫位手法復位術的操作知情同意書。”

    緊接着看向青年,再結合蕭鶴擺出來的金宏洲寫的急診病歷,道:“老哥,你這個情況,是典型的肩關節前脫位,首選的治療就是手法復位,但手法復位這個東西,存在一定成功率。”

    “一般的成功率是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多次手法復位嘗試不成功的話,可能就需要手術復位。”

    “你想手法復位試一下不?”

    “能復位上去嗎?”青年反問方子業。

    方子業則是一邊從蕭鶴的胸口前接過筆,在急診病歷上添加了X線檢查的閱片結果,並補了一句,建議患者行手法復位術治療,必要時行手術復位。復位後前臂吊帶固定。

    “手法復位上去了就上去了,沒上去的話,就可能需要等上級或者是手法復位,但好歹是一個嘗試。”

    “任何事情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如果是百分之百的機率,那肯定是騙你的。”方子業一邊寫,一邊看向他,耐心解釋。

    雖然方子業也很想通過操作來獲得學識點,而且爲了這個機會,已經是把手法復位術加點到了3級,但方子業仍然不敢跳躍程序,爲了操作而說大話。

    爲了操作而說大話,這不是小錯誤,這是腦迴路和智商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認知。

    患者不管信不信任自己,都情有可原,也是自然。

    青年猶豫了半分鐘,看到方子業波瀾不驚,也不慌亂,更不着急,還是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