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顧曉霞的手工禮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羈中馬字數:4915更新時間:24/07/03 23:35:06
    李龍沒想到,賣個魚還有人把他記住了。

    “小夥子,你是不是冬天在這裏賣凍魚的那個?”

    李龍看着面前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笑着說道:

    “大姐,我冬天的確在這裏賣過魚。”

    “我說嘛,就覺得你面熟!你這魚不錯,當時我買了一條帶回去,我鄰居還說這魚指定不新鮮,結果化凍後,那魚是真不錯……伱今天這魚看着也挺好,來,給我稱兩塊錢的鯽魚!”

    “行,給你秤高高的啊!”李龍笑着說,“你是回頭客了,多送你一條——今天早上才逮的魚,活的,回去直接燉上,鮮得很!”李龍這邊準備了一些芨芨草,溼水之後韌性十足,看這大姐沒有盛魚的東西,就拿芨芨草把魚穿起來,窩成一個圈提着遞過去。

    “小夥子會做生意,趕明兒我還來買。”

    這大姐滿意的提着魚離開,其他圍觀的人開始稱魚。

    有些人還在打問魚的來歷,當李龍說是大海子的野生魚後,人羣中有知道的立刻開始科普:

    “那地方我知道,原來是溼地,就是一個天然水窪,長蘆葦,蚊子可多了,不過那裏的魚是真好……你看這鯽魚,頭尾都有點金黃,漂亮吧?一般的水庫裏的鯽魚顏色都是灰白,沒這漂亮,也沒這好吃——小夥子,給我稱兩……三塊錢的!”

    有了懂行的義務幫忙介紹科普,結果李龍帶來的近三十公斤鯽魚不到二十分鍾的時間,就只剩下十幾條小的。鯽魚的生命力就是旺盛,剩下的十幾條小的在盆裏爲數不多的水裏歡快的遊着。

    有人看鯽魚不大也不多之後,目光轉向盆裏的鯉魚和五道黑。

    這邊懂魚的比較多,最後剩下的是鰱魚——鰱魚肉細,其實做好了挺好吃,只是細刺太多,所以許多人不願意要。

    一個多小時後,李龍兜裏裝了四十九塊錢。這時候,太陽已經升了起來,兩個盆裏還剩下七八條小鯽魚,和一條七八百克的鰱魚。

    他看了看四周,沒有想買魚的人,便索性把兩個盆子裏的魚帶着污水倒在一個盆裏,端起盆子走到路邊的溝邊倒了下去。

    當他直起身子的那一瞬間,就感覺一股子風撲面而來,隨後就看着三個人衝進了溝裏,快速的撿拾那些魚。

    撿到白鰱的是一個穿着中山裝,看着還算體面中年男人,他得意的笑着,然後擡頭正對上了李龍的眼睛。

    那笑容當時就僵住了。

    李龍隱約記得這個人先前一直在圍觀的人羣中,只是從頭至尾都沒買。

    李龍面無表情的轉過頭,把尿素袋子摺好,把盆撂在一起放在後座上,然後用卡子卡住,推着自行車往老街裏走去。

    他記得老街裏好像有個奶茶館,這累了一早晨了,得犒勞一下自己的胃了。

    要了一碗奶茶,一個饢,那維吾爾族老闆用地道的河南普通話問:

    “老鄉,要奶皮子不?”

    “要啊。”李龍樂了,“多點兒。”

    “你還能喝慣帶奶皮子的奶茶?不錯不錯,來,饢是剛打好的。”

    “這饢不錯——果然是沒有一個熱饢能完整的回到家裏……”李龍笑着接過饢,掰成幾塊放在盤子裏,取一塊咬了一口。

    “你嘛,亞克西,說的很好啊!”那民族老闆笑着說,“會吃……”

    李龍知道他說的是自己把饢掰開吃的習慣——這是從哈里木那裏學到的。吃饢分開吃不吃獨食,有人需要的話給一塊,這是善良,是好習慣。

    一碗熱氣騰騰的奶茶端了上來,上面蓋着一層厚厚的奶皮子,聞着就香。

    奶皮子其實就是牛奶煮的過程中,上面結的那一層臘脂肪,被視爲牛奶的精華。但因爲是脂肪,有些人不一定喝得慣。

    喝完奶茶,吃完饢,李龍站起來付錢走人。奶茶一毛二,饢兩毛,倒是真不貴。

    這時候老街的人流量開始增大,來到這裏坐車的人多了起來,李龍小心翼翼的避開來來往往的行人,蹬着車子迎着陽光向着縣城那邊趕去。

    到了縣城百貨大樓,李龍下車上鎖,興沖沖的往賣收音機的櫃檯走去,看着櫃檯上還擺着有三臺收音機,他遞過錢和票,等售貨員拿來收音機,他一邊檢查一邊問道:

    “同志,這收音機你們還有貨吧?”

    “有的。”售貨員看出來他是先前買過收音機的人,說道,“庫房裏還有一些。”

    “那好。”李龍笑了,“明後天我再過來看看。”

    售貨員微笑着對李龍說:

    “歡迎隨時再來。”

    這售貨員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梳着兩條大辮子,圓臉,看着健康可愛。

    李龍又從她這裏買了兩盒二十節一號電池,和收音機盒子一起用綿線繩子捆起來,方便提拿。

    李龍走後,另外一個櫃檯的大姐開着玩笑:

    “喲,小劉,這人是誰啊你這麼熱心?”

    “王姐您說啥呢,這人我可不認識。”

    “不認識?我看你從來沒對哪個小夥子這麼客氣,是不是你對象?”

    “王姐真別胡說,我真的不認識。”

    “真不認識?那下次他來了我可要打聽打聽——我看他騎自行車來了,家世肯定不一般!”

    小劉沒說話,她不止一次看到李龍過來買東西,自行車、縫紉機、食品衣服鞋子之類的,這兩天又拿了兩臺收音機。

    這樣的人除了家裏不錯,還有可能就是倒買倒賣的,但小劉覺得李龍不像是後者。

    李龍騎自行車到了大院子,把收音機放進去,又檢查了一番,確定沒有人過來之後,鎖門騎上車子去了早市。

    現在已經不早了,早市攤子也沒剩下幾個了,他轉了一圈也沒找到賣豬娃子的,便往回而去。

    到了鄉中學的時候,李龍放慢了速度,透過樹林他隱約能看到顧曉霞的宿舍,似乎門開着。

    心裏在想着會不會看到對方的身影,就在這個時候,前面突然有人喊他:

    “李龍!”

    聽着這清脆的聲音,李龍笑了,前面學校門口那裏,顧曉霞正亭亭玉立的站在那裏。

    已經到了春天,換去了臃腫的衣,顧曉霞的身形像抽條的柳枝一樣長開了,李龍一邊往她那裏蹬着車子一邊想着,還是有些瘦了。

    有點肉才好。

    等車子到顧曉霞面前停了下來,她說道:

    “我猜這時候你應該快回來了。”說着右手從背手伸出來,手裏抓的是一個藍色的毛線紡織物,像帽子一樣,但是三角的。

    座包套!

    “你自行車天天在外面曬着,座包上面的皮子容易喬掉,把這個罩上,會好一些。”顧曉霞認真的說,“自行車金貴,要愛惜一些。”

    李龍下了車子,任由顧曉霞把毛線織的座包套套在座包上,大小剛合適。

    “我按王老師的自行車比劃着編的,還行吧?”

    “哪能說還行啊?應該是非常好!”李龍笑着說。

    被李龍誇了一下,顧曉霞有些羞澀,低頭兩手手指絞在一起,她小聲說道:

    “你不用天天來看我,有空的話,週末過來就行。那個……那天那個是教初二的,我和他沒關係……”

    “我相信你。”李龍微笑着說,“過段時間我要去山裏呆一段時間,你要照顧好自己。等走之前我再給你帶些東西來……”

    “不用不用!”顧曉霞一聽李龍要帶東西,急忙擡頭,有些着急的說:

    “就你上一次帶來的東西,我都得吃一個多月了。下月我們就發工資了,你不用給我帶東西,進山裏要照顧好自己,該帶的要帶全,不然的話到山裏可沒地方買去……”

    本來李龍是想着自己要進山了,叮囑着顧曉霞要照顧好自己,沒想到卻是被對方叮囑了一大堆,不過心裏暖暖的,感覺很不錯。

    這和大哥大嫂對自己的關心不同,同齡異性發自內心的關心自己,那還能代表什麼呢?

    學校裏響起了敲鐘的聲音,顧曉霞停住了嘴,扭頭看向學校,然後再轉過來對李龍說:

    “下課了,下一節有我的課,我得回去了,你……先回吧。”

    “你先回。”李龍指了指自行車,“我速度快。”

    “那……行。我走了。”顧曉霞猶豫了一下,轉身往學校裏走去,走了十幾米轉過頭來,看着李龍還在看她,臉紅了紅,又快速的轉過身去往學校走,再沒回頭。

    李龍一直看着顧曉霞的身影消失在辦公室那邊房子那裏,才蹬上車子往回走去。

    鄉中學距離小學接近一公里,到了小學的時候,李龍就聞到了一股子燒東西的味道。

    他騎着自行車進了小學,看到學校操場東面的荒地上,燒着一堆堆的火,一團團的人圍在那裏編擡把子。

    擡把子是北疆自五六十年代就開始用的人力工具。和擔架類似,兩邊兩根杆子,中間是用柳條編成的類似簸箕的。其實說白了就是把擔架中間的帆布換成了柳編的材質,向下彎曲一些,便於盛放東西。

    擡把子的作用非常的大,在畜力車和動力車還沒普及的時候,擡把子能擡煤、擡土、擡糧食等等。

    學校三年級以上每個班裏到春天都會編擡把、扎掃把,用一到兩年的。

    編擡把也是個技術活,要先挖一個淺坑,畢竟擡把子柳編的部分是要向下凹陷的,沒坑成不了形。還要把割來新鮮的柳條用火烤,使其變得有韌性,折彎了不會斷。

    做這些準備工作的時候,柳編的地方釘四個木楔子,把兩邊的擡把杆貼在木楔子外面放好,再在擡把杆平行的中間位置放幾根粗條子當支撐,選一些的柳條先編柳編最外邊的框架,接下來就像是編筐類似一樣一條條往裏編了。

    李龍找到李娟的時候,發現她正帶着四個男生兩個女生,在兩個坑邊上忙碌着。李娟的臉上黑一塊灰一塊,其他那些男生女生也都差不多,但他們編出來的擡把子明顯不行,柳編的部分小不說,還鬆鬆垮垮的,根本承受不了重量。

    “李娟,怎麼辦啊……今天編不完了……”有一個比李娟還矮半頭的小女生帶着哭腔抹了一把臉。

    “別急,我們再努力一下……”李娟的聲音充滿了疲憊,卻還在安慰着同學。

    “都怪林強,明明說好了今天編擡把子的,結果他不來,組裏就他會編!”另外一個男生在抱怨。

    李龍笑了,學生時代,也是充滿生機樂趣的,當然,小矛盾可以忽略。

    他放好車子加上鎖,走過去喊了一句:

    “娟!”

    李娟扭頭看到了李龍,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還沒編好?來,我看看。”李龍上一世也好久沒編了,但畢竟老底子還在,看着擡把子的情況,很快就找到了矛盾。幾個小孩的勁不大,所以這些柳條編的太鬆,這樣就承受不住力。

    還有一個大問題是柳條編的時候是要交錯的,這兩個擡把子有幾股子柳條都是並行的,類似順拐了,起不到經緯交錯受力的作用,自然也就廢了。

    “小事情,好了,你們來烤條子,剩下的交給我。”李龍把袖子挽起來,蹲在坑邊開始改造起來。有已經硬了的條了就直接抽條拿回去讓他們再烤。

    幾個學生有了大人在身邊,立刻就像有了主心骨,烤條子的烤條子,遞送的遞送,還有專門照顧火的,有在李龍邊上學習幫忙的。

    原本李娟他們這一組的進度是最後的,有了李龍的加入,很快就開始反超。

    李龍一開始上手也不是特別熟練,但勝在畢竟是大人,邏輯性啥的都有,上一世五十多歲之後,土地入了合作社,沒事也偶爾會編個小玩意兒啥的,對於編這種大東西,那自然很容易就上手了。

    兩個擡把子,很快編完,然後看時間還多,把先前他們編好的兩個擡把子拿過來又改造了加固了一下。

    幹完後,李龍手上臉上也沾了不少的灰。李娟樂滋滋的帶着人拿着擡把子去老師那裏報告。其實老師早就看到有大人過來幫忙,因此很快就通過了。

    “娟,下午還有課嗎?”李龍到操場邊的水渠那裏洗了手,回來問李娟。

    “沒有了,今天下午就是做工具。我們還用芨芨做了大掃把。”李娟有些自豪。

    “拿過來看看吧。”李龍暗歎了一口氣,繼續忙吧。學生做的大掃把通常看着都挺好,像那麼回事,但用起來,可能不到半個月就開始掉芨芨草——主要還是學生的力量不夠,沒辦法把芨芨草儘可能多的打入鐵箍子裏。

    後世芨芨草大掃把都是用鐵絲扎的,但在八十年代用的都是鐵箍。先把芨芨草塞到鐵箍裏,儘可能多塞,塞不動的時候,要用一種尖的工具——

    撅子,把撅子尖從芨芨草尾部打進去,然後從芨芨草頭那邊分開,找到撅子尖,拿一把芨芨草,一邊往後敲撅子一邊順着尖往裏塞芨芨草,這是個技術活,配合要好。等實在塞不動的時候,大掃把也就扎好了,然後用削尖的木棍當掃把杆,楔入到掃把尾部,再把大掃把頭上的芨芨草櫻子燒掉,完工。

    李龍看這掃把還像模像樣,外面還搞了一圈紅柳條,用線圍了一圈,這是防止比較乾脆的芨芨草斷掉,導致掃把的壽命過短。

    但只是晃了晃,就知道扎的有點鬆了,他要來工具,又讓李娟拿來芨芨草,蹲地上拔掉掃把幹,然後用撅子往掃把裏打,接下來就是加芨芨草。

    看着李龍把一小把一小把的芨芨草加了進去,整個大掃把明顯“粗壯”得多,這幾個學生眼睛裏頓時都露出崇拜的目光來。

    他們也是看過大人怎麼做大掃把的,但自己動手,做出來就不是那麼個樣子了。

    把這些都搞完,李龍很滿意的看着自己加工後的作品,應該能用很長時間吧。

    “小叔,你太厲害了!”李娟喊了一句,然後扭頭對旁邊一個小男孩說:

    “陳小兵,你還說你扎的沒問題,你看,這少了多少芨芨……”

    那個小男孩有些羞愧。

    李龍笑了笑說:“沒事的,你們是孩子嘛,等長大了就好了。現在能紮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娟,是不是可以放學了?放學了咱們就回吧。”

    “好,我去給老師說一聲,然後收拾書包!”李娟飛奔着跑走了。

    從今天開始起,每章就是四千節左右的大章了。基本情況是一天三章,也就是一萬兩千字,比原來內容多,如果發佈的有其他變化,基本上是會提前通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