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軋鋼廠的紀念堂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八零阿濤字數:3614更新時間:24/06/29 19:21:52
    “小濤,你有什麼補充的嗎?”

    陳宮說完,楊祐寧側頭看向楊小濤。

    楊小濤放下缸子,想了片刻。

    “我覺得質量問題必須重視,這關乎工廠的信譽問題。咱們不能只在醒目的地方刷標語,更要讓管理人員時長緊緊弦,讓工人不能放鬆。”

    “再者,這高壓鍋的說明書要儘快完成,我去車間看的時候,說明書還沒下發,這東西要配套使用,不能短缺了。”

    楊祐寧和陳宮俱都點頭,他們可是清楚,這東西搞不好就是個大號手榴彈,這要是出了人命,有說明書還好說,若是說明書都沒有,那可就有理說不清了。

    “小濤的建議很好,質量問題必須正視。我看咱們的工人要多培訓下,不然出現問題也發現不了。”

    楊小濤點頭,“車間會組建專門的質檢小組,同時負責職級考覈的同志也會幫忙,他們在質量的領域可是有話說的。”

    “好。這事就這麼定了。”

    楊祐寧照常拍板,隨即又拋出下一個話題。

    “我準備在咱廠裏建個紀念堂。”

    “紀念堂?”

    “紀念堂?”

    兩道聲音響起,三個人的目光都盯着楊祐寧。

    楊小濤想不明白搞這個幹嘛,這就是賣弄也不急着現在吧。

    楊祐寧將三人的驚訝表現看在眼裏,很是得意。

    這是他這次帶隊參觀軋鋼廠的時候突然想起的。

    要是有這麼個地方,一排排都是軋鋼廠取得的成績,讓人打眼一看就覺得,軋鋼廠牛氣。

    這可比自己說的口乾舌燥強多了。

    “咱們這些年取得了不少榮耀,成績,成就。更有許多被國家認可的產品,我就想着建立個紀念館,將這些東西放在裏面”

    隨着楊祐寧侃侃而談,楊小濤三人也領會了楊祐寧的意思。

    在楊小濤看來,這就是要形成軋鋼廠的企業文化啊。

    或許楊祐寧沒意識到這一層,但來自後世的996社畜,自然清楚這些東西就是給外人看的,同時也是用來給新員工忽悠的。

    至於真正體會到的企業文化,還不如漲一百塊錢來的實在。

    “我覺得可行。”

    陳宮開口表示同意,左右不過是見紀念堂,用不着費事,再說了確實需要將這些東西擺出來,不然年紀大了,有些東西容易忘。

    楊小濤沒有發表意見,只是點頭同意。

    見三人都同意,楊歐寧更來了興趣。

    “我打算將紀念堂分成三個區域,產品館,榮譽館,和光榮館。”

    “這產品館就是將咱們廠的產品放進去,我想就放最有紀念意義的第一輛,像什麼第一輛惠民壓水井了,紅星拖拉機了,還有友誼鍋,飛鷹鍋,這些將來都是咱們的政績啊。”

    “榮譽館,這就放咱們工廠獲得的榮譽,包括獎章,獎狀,錦旗,報紙等等。”

    “最後是光榮館,主要收錄對工廠做出卓著貢獻的人和事。”

    說到這裏,看了眼楊小濤,“小濤,到時候你的那些研究手冊,不用管有用的沒用的,都貢獻出來,怎麼說也是咱們廠的特色啊。”

    “我沒問題。”

    楊小濤說着,王國棟突然笑起來,“要是按照這麼個搞法,這光榮館得讓他佔一半去,這讓以後來參觀的人不都成看他的了?”

    “可不是,咱們這一弄,這小子想不出名都難啊。”

    陳宮也在一旁打趣着,楊小濤趕緊開口,“對對,我覺得選個一兩件就行,都弄上壓力太大了。”

    “你害怕壓力大?”

    “我是怕別人壓力大。”

    “呵呵~~”

    三人露出鄙夷的笑容,得了便宜還賣乖,要不是自己人,早就上去擂兩拳了。

    說了一會兒,楊小濤突然想起一件事,正好三人都在場,便開口說道,“有件事先前忘了,這次正好提一下。”

    “什麼事,你說說。”

    楊佑寧三人好奇,隨即問道。

    楊小濤點頭,隨即將自己想到的說出來,“上次咱們不是收到一封感謝信嘛,這麼長時間了,咱不得表示下?”

    “說實在的,咱們廠的高壓鍋之所以打出名氣,正是因爲”

    隨着楊小濤的講述,三人都是恍然大悟。

    這麼久了,也沒個回信,自是不妥。

    而且這次他們研製出了電高壓鍋,正好用的上。

    如此,才能加強雙方個關係啊。

    隨後陳宮更是想到什麼,目光和楊祐寧交織在一起,都看到這樣做背後隱藏的利益。

    “哈哈,小濤,你說得對,咱們軋鋼廠可是知恩圖報的人,這事啊,咱得趁早回。”

    王國棟大聲笑着,“我看這次,信就你來寫,反正你提出來的,字也寫的好,正好一事不勞二主啊。”

    楊小濤聽王國棟這麼說,只是笑着並沒有點頭。

    一旁楊佑寧和陳宮聽王國棟這麼說,眼神中都閃過一抹失望,他們在意這封信嗎?

    他們在意的是這背後的含義啊。

    當初友誼牌因爲這封‘感謝信’出名,成了軋鋼廠的招牌。

    而現在,他們要借一封回信,再次打響飛鷹的名氣。

    楊小濤看到楊祐寧兩人的臉色就清楚他們想的什麼。

    對於他們怎麼想的楊小濤不做評價,但對那羣守衛的戰士,他是真心的敬佩。

    也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爲他們帶去一點幫助,一點溫暖。

    “我覺得送一臺有些小家子氣了。”

    楊祐寧嚴肅說着,“要送也要送兩臺啊,畢竟,這可是雙方關係的見證。”

    陳宮反應快,立馬拍手交好。

    楊小濤看了眼楊祐寧,這傢伙真是敢想啊。

    至於王國棟還沒尋思過來,只是木訥的點頭。

    “小濤,國棟說的對,一事不勞二主,關於感謝信的事你來做。”

    “好,回去我就寫。”

    “老陳,這聯繫的事,還要你來。”

    “放心,這點事小事一樁。”

    “鍋的事,國棟你去,務必找最好的。”

    “好,那就這麼定了。”

    楊祐寧見衆人同意,便各自準備。

    回到辦公室,楊小濤就開始琢磨怎麼寫這封回信。

    婁曉娥見楊小濤在沉思也沒有打擾,小心的倒了杯水,便離開。

    楊小濤找了幾張紙打起草稿。

    先是在信中說明發生的情況,雖然這些事實對方很可能知道,但自己說出來就是誠意。

    尤其是他們的一封信拉開了軋鋼廠新的篇章,這件事就要感謝他們。

    其次要表明軋鋼廠的立場,對他們這些勇敢無畏戰士非常敬佩,好話要多說,恭維不能少。

    畢竟,說好話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

    那些聽不得好話的人,要麼是腦子有問題,要麼就是個別的。

    最後,表明軋鋼廠對戰士們的感謝,軍工一家親。

    “.願你們飛鷹一般的,翱翔在廣闊天地上,俯瞰大地,守護祖國的疆土。”

    再次刪刪改改,將一些隱晦拗口的詞語寫的直白一些,畢竟戰士們都喜歡直來直往,彎彎道道多了反而不美。

    最後確認無誤後,這才照抄在信紙上。

    中午過後,楊小濤拿着信紙找到楊祐寧,讓他看一眼。

    對於楊小濤的字楊祐寧看在眼裏,心理舒服着。

    就這手字,就是做領導的料。

    沒有修改,就按楊小濤的來,隨後兩人來到十車間,開始挑選作爲回禮的高壓鍋。

    陳宮覺得這次意義非凡,所以讓老郭搞點花樣,起碼要刻上代表紅星軋鋼廠的紅星。

    這裏說一下,自從得到那副大字後,楊祐寧就將其裱在辦公室裏,連帶着飛鷹高壓鍋的標誌也成了一個展翅的飛鷹。

    當然,這對於老郭這樣的手藝人來說小菜一碟,手下的人也認同這標誌。

    現在陳宮想着放上軋鋼廠的紅星標記,於是飛鷹下面又多了一顆五角星,還是被鷹爪連在一起的五角星。

    兩人來到車間看着如此標記都有些頭疼,只有陳宮和王國棟倆人看着好,樂呵呵的。

    楊小濤也不方便吐槽,反正就兩臺,其他的正常就行。

    而楊小濤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奇葩的設計,讓兩臺飛鷹成爲獨特的存在。

    多年以後,哈國的一個孩子,爲了給母治病,在網上販賣這口鍋,原本被老物件收藏家們批的狠的孩子就要收回的時候,卻被一個神祕買家以百萬人民幣的價格拍走。

    頓時間,網上一片譁然。

    而隨後,這段過往的歷史被翻出後,衆人才追悔莫及。

    那可是唯二的存在啊,至於買下來的人,肯定是用來當敲門磚了。

    畢竟,當年在軋鋼廠任職的人,現在都是一方赫赫大佬啊。

    確定高壓鍋沒有問題,說明書準備好,信封交給陳宮後,楊祐寧和楊小濤就不管這事,一切都由陳宮處理。

    四合院。

    大雨過後,陽光出來炙烤着泥濘的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快速蒸發,涼風一吹,冷颼颼的。

    院子裏泥水不少,家裏的孩子都被大人約束,沒事少出去,在家少喝水。

    賈張氏坐在門口板凳上,眼睛不時看向中院的垂花門,又側頭看着楊家屋檐下的兩袋子玉米。

    “沒良心的小畜生,這麼大的雨就讓淋着,這好天了也不知道拿出來曬曬,長毛了怎麼吃啊。”

    賈張氏嘟囔着,不知道的還以爲是關心楊家呢。

    “奶奶,媽什麼時候回來啊,我好餓。”

    小當抱着槐花在牀上玩耍,小小的年紀裏經歷的事情不少,也知道這家裏要靠誰。

    “餓也得忍着,等你媽回來買肉吃。”

    賈張氏說着,眼睛又看向垂花門。

    這早就過了飯點,肚子啊早就哼哧叫了,要不是爲了吃上肉,她早就拿窩窩頭墊乎了。

    捂着肚子又看了眼天。

    這雨停了大半天了,算算時間,秦淮茹也該回來了啊。

    這麼久了沒回來,難不成有什麼事?

    想到秦淮茹上了環,那做點事也不會有後患,她也不知道啊。

    賈張氏心裏頭就有種罵人的衝動,接着腦瓜子就跟針扎似的疼起來,連忙拿頭皮往門框上蹭蹭。

    “媽!”

    就在賈張氏撞門框的時候,小當突然喊起來,連忙看去,就發現秦淮茹一步步走進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