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爲人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武文弄沫字數:10961更新時間:24/07/19 09:09:35
    六點五十五分從一號院坐車出發,六點五十九分到的醫院樓下。

    過街道的時候因爲下班時間,所以耽誤了一分鐘。

    因爲顧寧在家習慣穿着寬鬆睡衣,爲了方便直接用棉被包裹了,被三人擡上的車。

    下車的時候有醫院護工幫忙,所以多一分鍾都沒耽誤。

    進產房的時間是七點零二分。

    記得這般清楚,是因爲李學武不停地看手上的時間。

    醫院離家近就是方便,雖然心裏有些慌,但所有的流程早都有所準備。

    所以從顧寧招呼李學武的那聲開始,李家便開始了全家總動員。

    生產包、棉被、啓動汽車,出門,到醫院,進產房,比上廁所的時間都快。

    醫院暫時只有李學武和韓建昆在,秦京茹留在家裏照顧李姝。

    電話就是她打給醫院的,也打給了四合院那邊。

    顧寧進產房前抓着李學武的手不放,最後是她們科室主任親自來了,這才鬆得手。

    外科主任、產科主任、麻醉科主任齊上陣,在門口與李學武相遇並沒有多說什麼,但對顧寧,他們並不需要下什麼保證。

    李學武更不需要爲這裏的醫療條件和專注所擔憂。

    七點十五分,醫院的副院長親自過來同李學武寒暄了幾句,表達了關心,也表達了善意。

    李學武很清楚對方的目的,一邊觀察着產房的動靜,一邊不失分寸地應付着這種客套。

    他並沒有多待,在母親劉茵同李雪和姬毓秀出現在樓梯口的時候,便主動離開。

    “什麼時候進去的?”

    劉茵有些着急地小跑着過來,對迎接上來的兒子便開始問詢着。

    目光是盯着產房的門,對於李學武的介紹,其實她也並沒有聽進去多少。

    李學武心裏擔心,但面上一直保持着鎮定,安排母親在長椅上坐下,又同李雪和姬毓秀說了幾句。

    “奶奶還要來呢,怕你們顧不上李姝,我說一會抱回去就是了”。

    “跟秦京茹在家呢”

    李學武坐在了母親身邊,他不坐下,劉茵也坐不住。

    “我正哄着她洗臉,進衛生間的時候還沒事,出來的時候就告訴我羊水破了”。

    “這哪有個準”

    劉茵手按着兒子的膝蓋,盼着產房的門,嘴裏有些絮叨着說道:“誰都沒敢說早點晚點,這個時間點算好的了”。

    她手指頭掐着算,點頭道:“不管怎麼說,沒趕到半夜裏就算我大孫兒成全你們”。

    “是,給我急的一腦門子汗”

    李學武笑了笑,作勢擦了腦門一下,剛剛見風已經幹了。

    不過這動作還是逗笑了李雪和姬毓秀,她們也是好奇地看着產房。

    大嫂生產的時候兩人都沒在家,也沒幫上忙。

    這是聽着電話了,趕緊的收拾東西,娘三個坐了沈國棟的車便往這邊來。

    “生完是在醫院住幾天?”

    劉茵好像突然想起來似的,問道:“房間定好了嗎?”

    “早準備好的,韓建昆回家取東西了”

    李學武解釋道:“醫院給安排的單間,自己用什麼準備什麼,大概住三到四天,看情況”。

    “是,是,是這麼個情況”

    劉茵點點頭,道:“單間好,省的鬧,一屋子人,誰都休息不好”。

    這麼說着,她示意了地上帶來的兜子,對李雪交代道:“這些送去房間吧……”

    “這是啥?”

    李學武按住了母親的手問道:“咋還拿東西來?”

    “是我的換洗衣服”

    劉茵解釋道:“等小寧生完孩子,你該忙忙你的,我跟在這陪護”。

    “不是都說好了嘛”

    李學武苦笑着攔住了母親,道:“離家這麼近,吃飯、照顧小寧都有秦京茹呢”。

    “她哪裏有經驗照顧產婦!”

    劉茵拍着兒子的手勸道:“這你就甭管了,當婆婆的要是不伺候兒媳婦兒,咋抱孩子?”

    “我跟小寧說過了,家裏還有大嫂需要照顧呢”

    李學武勸着母親道:“白天您有時間就過來,晚上再回去,夜裏秦京茹在這邊陪護”。

    “聽我說,媽”

    他按着母親的手說道:“一大家子人呢,缺了誰也不能缺了你,哪個孫子都重要”。

    “你這孩子!”

    劉茵急了,不滿道:“伺候生產跟鬧着玩呢?沒經營咋能行,夜裏翻身喂孩子的,沒明白人能行嘛!”

    “你快別說了,該幹啥幹啥去!”

    她擺了擺手,示意了李雪送行李,同時對兒子說道:“就是一樣重要,我才得來呢,不然成啥了”。

    “二哥,家裏吃飯不耽誤,晚上我們還回家呢”

    李雪勸道:“你也說了,就三四天的事,要不媽回家也惦記着”。

    “那也用不着這麼……”

    李學武無奈地笑着,道:“秦京茹早都準備陪護了,在家的時候也照顧孩子,經營上沒問題的”。

    “我信不着她”

    劉茵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兒子的解釋,有些任性地說道:“沒生過孩子的沒有發言權”。

    說完又對兒子叮囑道:“趕緊給你丈母孃打電話,她要是回來看護,我倒是不跟她爭搶”。

    這麼說着也是好笑,她知道親家在南方,不方便回來的,就是威脅兒子呢。

    李學武卻是點頭道:“是該給那邊去個電話,早就說了的,要回來看孩子”。

    “還真……!”

    劉茵見兒子站起身要去打電話,着實意外了。

    李學武還真不是跟母親嚇唬,到了值班室,用證件借了電話,打去了金陵。

    這個時候的長途電話接通全靠運氣,好在是李學武的運氣不錯。

    十分鐘沒到就接通了,丈母孃接的,問是不是生了。

    每次李學武主動給南邊掛電話都會被問這一句。

    顧寧是不會主動打電話的,李學武打電話問候的次數也不是太頻繁。

    所以聽見是李學武的聲音,丁鳳霞便緊張地問了。

    李學武則是緩了緩,這才講道:“媽,小寧剛進產房,您不用擔心,一切順利”。

    “哎呦!哎呦!”

    電話那頭的丁鳳霞也不知道是急的,還是高興的,話也說不出來,只嘆了兩句哎呦。

    之後便聽見她喊了服務員,去叫領導聽電話。

    交代完,這才又給李學武這邊問了顧寧生產的情況,問了醫院的安排。

    李學武不厭其煩一一做了彙報,從晚飯前開始講起,直到說了母親和妹妹等人都在門口等着。

    電話那邊傳來了顧海濤的聲音,很冷靜,告訴李學武他知道了,按計劃執行就行了。

    “是”

    李學武好笑地跟丈人對了話,差點喊出保證完成任務。

    翁婿兩個都是行伍之人,對兒女情長很矜持,但也很在意。

    電話那邊傳來了丈母孃埋怨的聲音,是說他兵帶多了,腦子僵化了,連閨女生孩子都要按計劃。

    顧海濤卻是知道女婿爲人的,不會將閨女置於危險境地,尤其是聽見女婿的彙報,都很好。

    他沒再問詢閨女的情況,反而是問了問李姝有沒有人照顧,是否需要什麼幫助。

    李學武將家裏的安排一一說了,也說了母親堅持來醫院看護的事。

    “辛苦親家了,都是爲了兒女”

    顧海濤在電話裏說道:“你媽去收拾衣服了,小胡去要最近的飛機票了”。

    “家裏一切都好,媽可以不用着急回來的”

    李學武主動勸說道:“您二老工作那麼忙,我和小寧比較擔心您的身體”。

    “是要回去的”

    顧海濤聽着女婿說完,這才說道:“我的身體還好,你們不用惦記,把你們的小日子過好,我和你媽是高興的”。

    說完,又解釋道:“月末我會進京開會,到時候再去家裏拜訪你父母,替我問候他們”。

    有了李姝後,李學武已經是一名父親,特別能理解丈人的心情。

    是關心自己閨女的,但不會給女婿壓力。

    對閨女關心的表達方式是關心女婿,關心女婿的家人,甚至對他的叮囑也是以一種平等隨和的方式。

    有人戲稱是女婿手握人質,在李學武看來,這真是一種無奈。

    未來李姝也會長大,結婚,生子,他也會成爲顧海濤一般的身份,做姥爺。

    所以要珍惜這種關心,更要理解這種關愛。

    在結束電話後,李學武又給韓殊主動打去了電話。

    顧、韓兩家本就關係親近,又因爲董文學與韓殊的結合,所以走動愈加緊密。

    董文學是顧海濤照顧長大的,對顧寧視若親妹,韓殊對顧寧也是關愛有加。

    自顧寧懷孕後,便經常來這邊探望。

    現在電話要打給直近親屬,不能忘了她,否則要遭埋怨。

    韓殊並沒有太過於驚訝,只是嘴裏說着好,同時問李學武車方不方便接她。

    李學武則是回答會安排司機去接她,叫她不要着急。

    出了值班室,在產房門口找到了韓建昆,秦京茹也在,李姝正在姬毓秀的懷裏。

    她有些認生,醫院裏的環境和氣味讓她愣愣的。

    直到見到爸爸,這才張開手要抱抱,剛剛媽媽的事嚇了她一跳。

    秦京茹說他們走後李姝便哭了一場,吵着要媽媽。

    尤其是看着被棉被裹着擡走的場景,小小的她就已經知道了害怕。

    也是連哄帶勸的,收拾了家裏,給她穿了厚厚的棉衣,又罩了厚大衣,抱着她走來了醫院。

    坐車到醫院四分鐘,走着來八分鍾,就是這麼近。

    李姝見着奶奶的時候哭了一場,這會兒見着爸爸又要掉眼淚。

    她見着大人們都望着產房的方向,就知道媽媽在裏面。

    小手摟着李學武的脖子,哭的好傷心,嘴裏呀呀地要着媽媽。

    李學武示意了韓建昆,抱着她往外走,一邊哄着,一邊交代去接韓殊的事。

    韓建昆隨李學武去過很多次了,自然知道在哪。

    等目送他下樓,李學武這邊哄勸着李姝,給她解釋媽媽爲啥要進醫院,又爲啥要在這等着。

    同時點了點她,說她出生的時候媽媽也是這樣的,他也是在外面等着了。

    在李學武第三次保證媽媽一會兒就出來的情況下,她這才止住了哭聲。

    李學武告訴她,媽媽生寶寶的時候不能聽見她哭,要着急的。

    李姝使勁癟兜着小嘴兒,滿眼的淚光,努力剋制自己不哭了。

    到產房門口的時候,劉茵要接過去抱,李姝也不願意,就摟着爸爸的脖子,更不用說李雪等了。

    李學武好笑又無奈,只能抱着,哄着,勸着,還得給做着保證。

    劉茵點着她的小手,說你媽媽老是管着你,你還要找她啊?

    “找~”

    李姝抿着小嘴,倔強地強調了一句,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李學武這個心疼啊。

    等韓殊帶着孩子到的時候,瞧見她這個模樣又是心疼的抱過去親了又親。

    董夢元不太理解生孩子咋回事,但知道這個時候得聽話,不然捱揍可疼。

    挨着師哥坐在椅子上,看着大人們說話,也看着大人們關注的產房方向。

    期間劉茵同秦京茹一起去了準備好的病房查看準備,暖瓶、尿盆、毛巾、水杯等等。

    已經伺候過一個兒媳婦了,還就是上個月,她是有經驗的。

    只是對顧寧,她更仔細些,謹慎些,說是都一樣,但二兒子分出來單過,自然要多心疼些。

    “哇——”

    八點半剛一過,產房那邊便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

    全家人剛剛還在說要通知誰,明天要去接李順等等。

    話音沒有落,啼哭聲已響起。

    劉茵激動的直攥拳頭,看着護士抱出來的孩子,趕緊湊上了前。

    “母子平安啊,李處長,六斤六兩”

    很顯然,護士也是認識李學武的,更知道三個大主任主持接生是意味着什麼。

    她們更知道產婦的身份,從同事的角度,從身份背景,語氣自然不同。

    “謝謝,辛苦了”

    他微笑着看了孩子,同時對護士道了謝。

    護士則是笑着客氣道:“不辛苦,挺順利的,您看看孩子,我得送他去嬰兒觀察室,還得觀察一段時間”。

    “好,謝謝”

    李學武看着母親懷裏熟睡中的嬰兒,親切地摸了摸他的小手。

    跟李唐一樣,生出來都是黑乎乎,醜巴巴的,只一個月,李唐已經有了嬰兒模樣。

    全家人都圍過來看了又看,瞅了又瞅,就連李姝都瞪着大眼睛看了看奶奶懷裏的小孩。

    等秦京茹隨着護士抱了孩子離開後,又有醫生出來給李學武交代,產婦一會兒就會出來,是直接送回病房的,需要人看護。

    劉茵心裏還惦記着孫子,這會兒卻反應過來,應了一聲便趕緊往病房走。

    李雪和姬毓秀則也是跟着去幫忙,怕母親一個人手忙腳亂的。

    其實所有的準備剛剛都已經過一遍了,但劉茵還是覺得不放心。

    有李學武在這邊等着顧寧,她放心,且趕緊收拾好病房才是需要的。

    “來,顧寧家屬”

    外科主任笑着招呼了李學武,逗他道:“我們顧寧可是辛苦了,您得好好補償給我們,給你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呢”。

    “謝謝張主任”

    李學武跟她認識的,沒少替顧寧維護關係,又是離家近。

    顧寧懷孕的這段時間對方也是沒少往家裏來探望,同時也算是上門觀察。

    醫不自醫,她來看看顧寧,也順便幫顧寧看看身體狀況。

    在家出來的時候,秦京茹打的那個電話便是給她的,也是她早就交代過的。

    有的時候人情維護全看用心,真上心的,你半夜打電話她都能在,不上心的,你用喇叭喊都喊不來。

    李學武維護顧寧的關係,並不是從丈人的身份,以及顧寧的角度出發,反而是以醫生家屬的身份,站在自己的角度與他們交往。

    即便是他本身的職務已經不低,但相比較,這種相處方式更被對方所接受。

    醫院裏顧寧的同事對他的印象很好,對顧寧的態度有很多改變和轉變。

    以前還有人要背後裏提及顧寧的性格和背景,但現在很少有人說叨,甚至醫院給顧寧提供了特殊的生產待遇。

    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李學武能主動做到,他們就能主動迴應,人與人不就是如此嘛。

    所以與其說醫院對顧寧的重視,倒不如說是對他們家這個關係的重視。

    顧寧和李學武這個家。

    玩笑是玩笑的,當顧寧躺在病牀上被推出來的那一刻,李學武的心情還是特別激動的。

    看着她疲憊的神情,頭髮因爲汗水糊在了臉上,目光裏都是累。

    “去病房吧,觀察一下,夜裏看護注意一下,應該就能下地的”

    在外科主任的介紹下,李學武又與產科主任和麻醉主任認識了。

    產科主任交代了幾句,同時也提醒李學武,夜裏有值班醫生,有問題隨時都可以叫人。

    李學武再次表達了感謝,在李姝的哭鬧聲中,歉意地笑了笑,隨着護士推着顧寧往病房走。

    李姝看着媽媽躺在牀上虛弱的樣子一下子忍不住就哭了起來,韓殊抱着她都不行,要找媽媽。

    顧寧聽見了她的聲音,努力睜開眼睛看了她,笑了。

    韓殊將李姝放在了顧寧身邊,這才算是哄好了她。

    就這樣,李姝坐在母親身邊,一起進的病房。

    這邊劉茵早就準備起好了,見着顧寧的病牀過來便迎了上來。

    小聲跟顧寧說了幾句,護着她進了病房。

    挪牀的時候,李學武一個人就把顧寧抱了起來,李雪和姬毓秀等人託着頭和腳。

    兩名護士整理了尿袋和監護設備,叮囑家屬做好看護清潔。

    劉茵端着溫水盆溼了毛巾,趕了李學武出去,同韓殊一起幫顧寧做了衛生。

    李學武站在門口,看着走廊裏燈光下的人生百態,心裏總算是落下了這塊石頭。

    ——

    “恭喜啊,李副主任”

    “李副主任記得擺酒”

    ……

    週四照常上班,但他有了兒子的消息不脛而走。

    也不知道這些人如何神通廣大知道了消息,又如何傳播的人盡皆知。

    反正只要是他見着的,都會同他道喜。

    李學武笑着迴應,又安排彭曉力給各科室分了喜糖。

    喜糖準備了很多份,包括醫院的、朋友的、親屬的、單位的等等。

    給醫院的謝禮同大嫂當時不同,因爲顧寧就是醫院裏的職工。

    尤其是身份所礙,不適合當面送禮,更不適合送重禮。

    李學武以家屬的身份,給顧寧的科室送了喜糖,又分別給三位主任送了謝禮。

    點到爲止,只要情面到了。

    給單位的則是比較直接,彭曉力和韓建昆抱着箱子分的,人人有份。

    喜糖不多,但就是個心意。

    說是喊他擺酒,可李學武並不會請客招待他們,這誰都知道。

    跟一般的幹部不同,李學武的年齡優勢,身份優勢,註定他這一生的招待僅僅限於結婚那次了。

    不收禮,不收錢,倒貼喜糖,怎麼可能不得到對方的祝福。

    只要母子平安,李學武真不稀罕熱鬧,尤其是怕給別人添麻煩。

    但人情世故是躲不開的,昨晚與母親商量要通知誰。

    顧寧還在醫院,所以能通知的只能是至近親屬。

    顧家在京城的直近親屬有,但跟顧寧親的少。

    不過李學武該通知的都打了電話,同時也解釋了丈母孃20號的飛機。

    講了母子平安,也講了顧寧的狀態,說了丈母孃的情況,很直白地告訴他們,要來可以在20號以後再來。

    有丈母孃在,招待他們也好方便,同時也給顧寧和孩子留出休養的時間。

    昨晚孩子便抱回來了,醫生只說黃疸有點高,其他都正常。

    其實黃疸高也正常,只要營養好,這項指標沒有不高的。

    一般會在十天到十五天恢復正常,可能會早,也可能會晚。

    解決的辦法就是烤燈,醫生既然都沒要求,自然就不會這麼做。

    顧寧則是半夜裏下的地,睡了一大覺之後有了些精氣神。

    李學武也是陪她着再次睡了,這才回的家。

    要忙着家裏的事,還要忙着單位的事,有了孩子以後,李學武更忙了。

    “哎,學武”

    中午吃飯的時候,景玉農叫住了他,提醒道:“營城那邊來電話,船舶製造設備到港了”。

    “從港城採購的那批?”

    李學武端着飯盒,點頭道:“夏總工就在鋼城,我聯繫他去營城,還得跟津門那邊打個招呼”。

    “應該如此,尤其是意商那邊”

    景玉農提醒他道:“兄弟單位之間合作都要顧忌細節,更遑論與外商合作了”。

    她點了點李學武,示意一起上樓,談起了國際賓館住着的那個旅行團。

    谷維潔和她一直都在同對方接觸,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談,一位外商一位外商的見。

    兩種分類方式,談話和討論的項目、方向、方式等都不同。

    同時處理十幾個項目的談判,她有點辛苦,同李學武說起,就是想讓他支援。

    “哦,對了,忘了恭喜你”

    上了二樓,景玉農笑着看向他說道:“聽說你當父親了是吧,壓力大不大?”

    “壓力都是您給的”

    李學武好笑道:“您說大就大,您說不大就不大”。

    他示意了包間,道:“要不您再找找別人,我好空出時間照顧家庭?”

    “我可不會給你隱私廢公的機會!”

    景玉農笑着說道:“你還年輕呢,往後這樣的興奮勁說不上得經歷幾次”。

    “不一定呢~”

    李學武無奈道:“我們夫妻準備響應號召,就生這麼一個算了”。

    “計劃生育?你可真行”

    景玉農好笑地看了看他,道:“你不會什麼都想進步,連生孩子這件事都要剋制自己吧?”

    “說笑的,得尊重我愛人的想法”

    李學武等她坐下後才坐下,解釋道:“她也有自己的事業,不能因爲孩子耽誤了她”。

    “我是男人,已經得到的夠多了,總得替她着想”。

    “行,可以,好男人”

    景玉農點點頭,道:“你愛人是醫生?好像聽你說過”。

    “我可沒跟你說過”

    李學武笑着看了她,道:“是醫生,就在我們家門口的醫院,外科”。

    “好職業,受尊重”

    景玉農點點頭,說道:“我上學那會兒也想當醫生來着,可沒條件”。

    “所以選擇了經濟?”

    李學武知道她讀的學校可是頂尖的,這會兒對方有可能在凡爾賽。

    景玉農看了看他,道:“那個時候不是你想幹什麼職業就學什麼之事”。

    她有些遺憾地說道:“是組織需要什麼,我們就要學什麼”。

    “挺偉大的”

    李學武點點頭,道:“我都沒機會表現自己的忠誠和偉大,因爲我沒上過大學”。

    “你都當爹了,能不能說點實話?”

    景玉農吃着飯,瞥了他說道:“你不是在鋼鐵學院上大學呢嘛,大學生了”。

    “別開玩笑了,哪能比啊”

    李學武苦笑道:“我那是趕鴨子上架,可不敢用大學生標籤自己,不敢當”。

    “真的假的?”

    景玉農狐疑地看了看他,道:“謙虛的過了啊!有點假了”。

    “是嘛?下次注意”

    李學武開了個玩笑,逗她笑了出來,隨後便開始談起與外商談判的事。

    依照他的判斷,與外商旅行團的接觸下來,遲遲沒有打開局面,可能跟局勢的變化和擔憂有關係。

    一方面是對方擔心內地不穩定,對合作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則是擔憂軋鋼廠的信譽問題,是否能完成合作。

    第一個問題李學武也在思考,同景玉農討論,要解決只能從合作方式上入手。

    讓對方出錢出設備不太容易,甚至會引起對方的警惕。

    即便是有吉利星公司的合作在前,但意商在國際貿易領域的信用也不是很高。

    尤其安德魯是在港城經營資本的,天然的被懷疑。

    再沒有其他範本可以參照,軋鋼廠也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誠心。

    吃也吃了,玩也玩了,外商也着急了。

    他們想合作,但又怕合作,進退兩難。

    這麼多外商聚在一起,勢必會私下裏討論和溝通,只要有一個對軋鋼廠的信譽表示懷疑,那其他人也會遲疑。

    沒辦法,軋鋼廠必須解決合作基礎,還得解決信用基礎。

    “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是必須的,這毋庸置疑”

    李學武強調道:“沒有這種先進優勢,如何完成目標訂單和市場化設定”。

    “如果不能提供這種優勢,咱們又何必同他們合作呢,直接賣產品好了!”

    “你的意思是,置換抵押?”

    景玉農皺眉問道:“可咱們沒有海外資產,你用什麼進行置換?”

    “所以要先解決信用問題”

    李學武敲了敲筷子,道:“就以東方時代銀行裏的存款做信用抵押,來構建對方的信任基礎”。

    “不是正在跟信用社談投資嘛,問問他們願不願意參與這個項目”。

    “你說的詳細點”

    景玉農飯也不吃了,看着他問道:“用信用社的資金運營這些項目?”

    “投資,資金是流動的”

    李學武手指轉了轉圈,解釋道:“我需要什麼,資金就會流向哪裏,替我做什麼”。

    “比如,東方時代銀行裏有咱們的錢嗎?”

    他好笑地看着景玉農說道:“不都是被五豐行拆借走了嘛”。

    “但是,賬目還在”

    李學武強調道:“信用也可與用投資來構建,對五豐行的拆借是投資,信用社的資金流入到軋鋼廠的項目也是投資”。

    “賬目是軋鋼廠的帳,錢是信用社的錢”

    他雙手一合,拍了一個巴掌道:“錢帳充裕,項目必成!”

    “你是在玩火啊”

    景玉農皺眉道:“如果港城那邊出了事,如果內地的項目做不成,你我砸鍋賣鐵也堵不上這個窟窿啊”。

    “別逗了,我們家就一口鍋,賣不了幾個錢,您別惦記了”

    李學武擺了擺手,道:“首先港城的資金是拆借,風險在五豐行的身上,你怕什麼?”

    “其次內地的項目有外商提供技術和設備,信用社提供資金,軋鋼廠提供人員和場地,這還能出事?”

    他敲了敲桌子,道:“退一萬步講,就是這些項目都出了事,可跟咱們有什麼關係?!”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啊!”

    李學武攤開手說道:“投資嘛,誰規定一定要穩賺不賠的,那不叫投資,那叫搶劫”。

    “……”

    景玉農有些無語地看着他,問道:“你以前也是這樣無恥的嗎?”

    “不,不是的”

    李學武吃了一口飯,道:“自從認識你之後……”

    “滾!”

    景玉農嗔了他一句,隨後敲了敲桌子,問道:“合作方式呢?”

    她追問道:“復刻造船廠模式?外商不認吧?”

    “綜合一下,區別對待”

    李學武正色道:“項目不同,外商不同,談判的基礎也是不同的”。

    “甚至對方所能提供的技術設備,以及訂單量的不同,也會影響到合作方式的判定”。

    他想了想,說道:“我給你個建議,你應該跟這些外商開誠佈公地談一談”。

    “就把咱們的實際情況撂在那,明確告訴他們,我們需要在技術和設備上保持領先優勢,否則沒得談”。

    “再有,內地對生產的態度始終如一,生產力和創造能力並不輸國外,這是我們的優勢”。

    “但這也是他們的優勢!”

    李學武提醒道:“以這一點爲核心,我們有勞動力,他們有成本優勢,合作才能共贏”。

    “不太容易啊~”

    景玉農拿起筷子,看着李學武問道:“你真不打算參加談判團隊?”

    “再說吧,我並不比你輕鬆多少”

    李學武苦笑道:“跟家庭沒關係,我的工作時間都奉獻給了軋鋼廠”。

    “聯合貿易要在年後完成最後一批大的採銷合約,我還在聯繫合作單位”。

    “不會是資金壓力吧?”

    景玉農問道:“項目資金沒着落,要從貿易項目中擠牛奶?”

    “您倒是想了,可貿易項目擠不出來牛奶,它是頭公牛”

    李學武好笑道:“只能耕地,您要擠,只能……”

    “滾!你可真損!”

    景玉農推了手裏的飯盒,道:“我吃飯呢!”

    ——

    丈母孃回來的這天,父親李順也回來了。

    醫院病房還是太小,裝不下太多的人,只能到李學武家裏坐。

    這兩天到醫院看望的只是家裏親戚,遠一點的吉城和羊城都是打了電話回來。

    二叔和三叔去年能回來還是託了李學武結婚的緣由,過年定是回不來的。

    吉城二嬸倒是說了,過些日子回來看老太太,也要看看孩子們。

    是的,李家第四代間隔一個月便得用們來形容了,李唐,李寧。

    這名字是李學武和顧寧早就偷偷定下來的。

    父母名字中各取一個,因爲他們家真的有可能只這麼一個了。

    李順滿心歡喜地從山上下來,直奔醫院而來,本打算給孫子取名的,沒想到他又遲到了。

    上次大兒子生孩子,他從山上下來的時候,李學文擅自做主定了大名,二兒子李學武怎麼說來着?

    好傢伙,等二兒子生孩子了,他再一次遭遇了同樣的套路。

    聽着顧寧的解釋,李順瞪了兒子,還得對兒媳婦兒點頭認同,說這個名字起的好。

    就是有一樣不好——不是他給起的!

    對於給大孫子起名字這個執念,李順雖然沒說,但對李學武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

    不過當着親家的面,他能說什麼,只能回頭找時間收拾兒子。

    顧家的親戚來了,基本上是看一眼,聊幾句,便去對面家裏坐坐。

    丁鳳霞是上午到的京城,腳不沾地地看了閨女,又得應付着親戚。

    李家這邊老一輩人丁單薄,來的親戚不多,倒是李學武的乾媽,王淑華來了。

    不說跟李家的關係,就是看在李學武對他們的尊重和關心,也得來看望看望。

    王淑華對顧寧和孩子是很親近的,即便顧寧跟她見面不多。

    她是真心關心李學武的,對於乾兒子有後,也是無比欣喜的。

    見到丁鳳霞,兩人聊了幾句,便就互相認識了。

    其實特別熟,是在紙面上,都是一個時間進城的,隊伍就那麼些。

    李學武下班的時候家裏還有客人在,母親和丈母孃都在家,招待着雙方的親戚。

    他笑着同親戚打了招呼,這些人他都認識,他們也都認識李學武。

    這一年親戚關係,人情世故,都是他在跑,他們不熟悉顧寧,但知道顧家的姑爺。

    送走客人,家裏才算是消停了下來,一家人坐在一起話說分別後的生活。

    丁鳳霞說了在金陵的生活,說了大兒媳也有身孕的事,還特別感念起親家李順來。

    劉茵則是介紹了家裏的情況,說着兒女的現狀,主要還是說李學武兩口子。

    秦京茹準備了一大桌子飯菜,又特別幫顧寧準備了一份。

    李學武讓父母和丈母孃等人先吃,自己則是拎着飯盒去了醫院。

    在醫院看護顧寧的是韓殊,她的班現在自由度高,也有時間,也有方便。

    李學武進屋的時候她正抱着孩子哄睡,顧寧則是躺在牀上打點滴。

    “老師,辛苦了啊~”

    “不辛苦,辛苦啥”

    韓殊笑了笑,將熟睡的孩子放在了嬰兒牀上。

    “瞧這小家夥睡的,多可愛”

    她示意了李學武,道:“看得出來像誰不?”

    “哪看得出來”

    李學武苦笑道:“我要說實話,對着鏡子都不好辨別,但我得說他要像我才英俊呢”。

    “哎呀~”

    韓殊笑着說道:“你可真自信啊”。

    “呵呵,您快過去吃飯吧”

    李學武將手裏的保溫桶放在了牀頭櫃上,對韓殊說道:“他們都等着您呢”。

    “等我幹啥啊,都是一家人”

    韓殊看了看孩子,道:“我喂小寧吧,你回去吃飯,一會再來替我”。

    “別了,我來”

    李學武推讓到:“您吃了飯就甭過來了,休息一會,我跟建昆說了,讓他送您和夢元回去”。

    “那成”

    韓殊對顧寧笑了笑,隨後對李學武問道:“真行啊?”

    “放心吧”

    李學武自信道:“這點事我還是做得來的”。

    送了韓殊離開,他回到病房,看了看睡熟的小孩,這才打開保溫桶,對顧寧說道:“紅豆薏米粥,一點都不油膩”。

    “嗯,你吃了嗎?”

    顧寧微微側頭看了看他,道:“下班後就過來了?”

    “跟家裏歇一會了”

    李學武笑了笑,盛了熱粥,道:“薏米消腫祛溼,緩解產後浮腫,紅豆緩解產後乏力,更解相思之苦”。

    他喂了顧寧道:“想我一整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