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官報發往全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檸檬大叔字數:2205更新時間:24/06/29 17:34:33
    官報社之內,方經天喜氣洋洋,他這個管財務的,總算可以挺直腰板了。

    之前三期報紙,賣出的錢都不夠發工資的,這次杜衡的目標是發往全國,而且已經印出了這麼多報紙,他相信杜蘅的計劃一定可以實施。

    “社長,這次準備印多少份?”

    “其他各州郡的情況,我現在尚不清楚,先摸摸底,等驛站把數據傳上來再說,不夠了再加印。”

    報紙這種東西,可以加印,但印多了賣不出去,那就只能淪爲廢紙。

    初步推測,金陵城內,這一期報紙至少能賣千份,每份四百文錢,那就是四百貫。

    “要不要派人將報紙送給各個驛站?”

    “這種事讓兵部派人來做,咱們哪有這麼多人手?”

    杜蘅囑咐了幾句,又去了一趟兵部,親自找到了兵部尚書秦漢武。

    秦漢武請他到了後堂說話,命人上茶。

    “永嘉那邊可有消息傳來嗎?”杜蘅端茶喝了一口,問道。

    “永嘉山多,那些暴民都躲進了山林之中,雖然只有千人,但剿匪也着實不易。”

    杜蘅察言觀色,感覺秦漢武是想藉機搞點軍費,千人規模的農民起義,說小自然不小,但說大其實不大,官兵努力一點,把幾個首領給抓了,起義軍不攻自破。

    畢竟都是一羣被逼急了的農民,沒有多少戰鬥力的。

    話是這麼說了,但兵部這些年被剋扣的厲害,太平了二十幾年,朝堂百官都以爲用不着這些將士了,所以軍餉能省就省,該給的軍糧都會被人昧了良心私吞。

    秦漢武心中有氣,或者派去支援的將領心中有氣,他們很有可能消極剿匪,只等朝廷把錢給夠了。

    “下官此番前來,是告知尚書一個好消息。”

    秦漢武微微一笑:“這是要啓用我們驛站系統了?”

    “正是。”

    “好啊,久旱逢甘霖,杜侍郎,我代表這些當兵的謝謝你,沒有錢糧,又要叫他們賣命,難啊!”

    秦漢武嘆了口氣,說道:“吃不飽穿不暖,要拿軍規去約束他們,是約束不了的,你們家三代行伍,應該是知道的,朝廷不給當兵的發吃的,他們就只能去搶百姓的口糧了。”

    “當兵的餓着肚子,他們就沒法專心訓練,咱們大梁的軍隊現在戰鬥力越來越差,真怕有一天北齊打過江來啊!而且各軍之中,出現了不少兵痞,經常敲詐勒索百姓,軍法處置了不少,但仍舊屢犯不止。”

    “我一對他們上管的將領問責,那些將領就給我哭窮,該給的餉該給的糧都沒有給,將領哪有威望?管急了,軍中還會出現譁變。你出使契丹那會兒,昭武軍的副將就是被底下的士兵殺了。”

    “還有西北邊軍,也是由於沒有糧餉,去年一營的官兵乾脆落草爲寇,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才平定了下來,否則他們打家劫舍,對地方危害多大啊?”

    杜蘅點了點頭:“秦尚書說的是。”

    “子芳啊,你算是雪中送炭了,只要有了錢,士兵才能安心訓練。這次你準備發多少份報紙?”

    “我來就是爲了此事,各地市場我現在心裏沒數,所以還要請各驛站幫忙做個統計,哪個縣哪個郡賣出多少報紙,把數據彙總下來,我才能做到心裏有數,下次再刊印的時候,就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這個你放心,你不說,我們兵部也會記錄。”

    “今天學子都跑到官報社門口買報紙了,畢竟皇城所在,多有不便,我想將金陵驛館開闢一處,作爲賣報之所,而且各地驛站的報紙,都有金陵驛館發出,秦尚書,你覺得呢?”

    “這都沒什麼問題,我派人陪你走一趟。”

    “多謝。”杜蘅起身拱了拱手。

    隨即兵部派了一個官員,隨着杜蘅去了一趟官報社,把報紙運到了金陵驛館。

    驛館從旁邊開了一道角門,裏面準備一個小小的院落,作爲官報發貨點和出售點,並且張榜公告。

    於是京城的百姓,都跑去驛館角門買報紙。

    同時金陵驛站會派驛卒將報紙從去周邊的驛站,一站一站,傳遍全國。

    杜家現在作爲小印刷廠,在馮青梔的帶領下,家中的僕人都在緊鑼密鼓的印刷。

    ……

    又過一日,楊敢和夏世蓮看着一車一車的報紙,被送去了金陵驛館,心裏五味雜陳。

    “粗略估計,應該有兩萬份了吧?”夏世蓮弱弱的開口,“那就是八百萬錢,八千貫了。”

    話剛說完,又一車的報紙送了過來。

    報社的官吏和驛館的官吏一起負責,同時驛館這邊會陸續的派人將報紙傳出京城,交給下一個驛站。

    “這一次的報紙賣完,估計官報社的虧空就填上了。”

    楊敢悔的腸子都青了,但他依舊嘴硬:“這次是他趕巧了,碰到永嘉之亂這種話題,要不然他這些報紙平常哪有這麼多人買?”

    “是是是,別看他印這麼多,實際未必賣得出去。”夏世蓮討好的說。

    “他以爲京城有那麼多人買,別的郡縣就有那麼多人買嗎?等到賣不出去的時候,有他哭的時候,白白浪費了這許多成本。”

    一邊說着,一邊悻悻的走了。

    戶部那邊,也得到了消息。

    後堂之中,陳尚書沉吟了良久,他也在後悔啊,當初爲什麼沒投官報?

    鬼知道他會跟兵部合作,把報紙賣到全國各地啊!

    “尚書,你找我?”戶部左侍郎蔡玉龍進了後堂行禮。

    陳尚書指了指座位,讓他坐下,說道:“官報社那邊的情況,你都聽說了吧?”

    “嗯,兵部那邊的驛站已經啓動了。”

    “從昨天到今天,聽說已經三萬份了,這得多少錢啊!”

    蔡玉龍笑道:“印了這麼多,未必能賣出去吧?”

    “大梁三百個郡,一個郡下轄數個縣,三萬份分攤出去,一個郡只要一百份就夠了。就算百姓不買這些官報,那些衙門的官吏能不買嗎?”

    “也沒有強制要求要買啊。”蔡玉龍皺了皺眉,“若是公文,也不必收錢,那就是報紙而已。”

    “報紙雖是報紙,但說的是朝堂政事,那些地方官吏,是不是也想第一時間知道朝堂的風雲變幻?什麼渠道最快?看官報啊!”

    蔡玉龍呆若木雞,當初官報只被人當成是民間小報一般,誰也看不上,是爲了給舊黨一些官員澄清,才被搬上了檯面。

    誰也看不好,現在卻被杜蘅搞出了這麼大的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