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七章 終結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貓疲字數:4057更新時間:24/06/29 16:45:35
當然了,最後石畢安還是屈服了;畢竟,他卻不過情面受人所託是一回事;但是要是惹火燒身,乃至殃及主家就是另一回事了。雖然國朝對於諸侯、外藩自有法度,非叛亂、謀逆故不得興兵犯境。
但是他卻不能拿自己的身家前程,乃至侍奉的君候家安危去賭;畢竟,如今天下紛紛不休,朝廷的風向也似乎發生了變化。若是這位“妖異討捕”堅持要去烏樑泊,又有誰人能夠真正的阻止得了?
難道靠君候家的一護兩衛,還是從屬藩部的控弦子弟?他也並不覺得烏樑候的門第,會比深受前代天子寵眷的燕山王府,更加遮奢、煊赫和權勢熏天;但凡這位主動前往烏樑泊,那怕什麼都不做。
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信號和態度,代表烏樑候一門出了問題,乃至捲入重大是非和干係;到時候,不用這位“活太歲”動手,自然會有人動了異樣的心思,乃至羅織罪過和錯失,那真是萬死莫辭。
畢竟,烏樑候一族世代據有這三山一湖的水草豐美之地;與周邊的其他諸侯外藩,也不都是能夠保持和睦的。其中因爲邊界上的水源、草地和牧羣,沒少發生過抵寤和齷齪,也並非沒藉助過外力。
畢竟,作爲金山周邊的諸侯之一,他無法確保底下人就毫無勾連。真要被翻出來,問責罰金、消減爵位和家業還是小事;最怕宗藩、藩務兩院一紙合議,將烏樑候拆成數個分家;那才是真正禍事。
這也正是他主動領命前來,在此迎接和招待這位的初衷。於是在短暫休息的別帳中,“龍兆夫人的託請?”江畋略顯詫異道:“這位又是什麼來頭,居然能請動和支使得了,一位諸侯家的內宰?”
然而,按照對方的說法,這位龍兆夫人乃是出身肅州大族龍氏,在北庭當地頗具威望和名聲的一位人物;因爲持家有方而教養出色、資助勸學,得到了朝廷的旌表和加封,授予兆山郡夫人的誥命。
就此成爲北庭地方的外命婦之首,更與許多藩家、諸侯的門第,有各種各樣的姻親關係;就連當代的烏樑候母親,都是出自她膝下教養出來子侄輩,因此每逢年節慶生時,都要恭敬稱之爲姆夫人。
“那麼,就是這位龍兆夫人,親自交代你,要恪盡地主之誼,讓我在此多停留一陣子麼?”然而江畋聽到這裏,卻冷不防反問到:然而石畢安卻苦笑應道:“姆夫人年事已高,這些年少有露面。”
“通常都是經由侍奉起居的那位玉小娘子,代爲傳話和行走而已,此番也自然不會例外。”“那麼……下一步就該死無對證了。”下一刻,江畋就搖頭嘆息道:“你信不信,回頭這位就不在了。”
“什麼!”石畢安不由難掩駭然做色道:然而,當他倉促結束了草原上的飲宴,帶着暫時不做追究的承諾;趕到了兆州州城時;卻意外得到消息,玉小娘子與人私奔了,姆夫人因此臥病在牀多日。
與此同時,穿過烏樑候領地的江畋也有更重要的事情。因爲他再度接到了令狐小慕的隔空傳訊。自北庭都護府的兵曹參軍事畏罪自殺,並且燒燬了管理的檔牘庫之後,北庭都護府也再度陷入混亂。
作爲北庭都護府官屬第三資序的六曹之首,兵曹參軍事品階雖然不高,卻是都護府內掌管具體戎務的要害部門;其暗通賊寇的危害性和破壞力,也遠超過安西都護府內,已經暴露的那位營田副使。
更糟糕的是,由此造成了上下信任危機,和對都護府權威的嚴重損害。在此之前損失的西州、伊州兩路討伐軍,衆多陣亡將士的身份認定和後續撫卹、燒埋支給,覆滅番號的重建和器械兵員補充。
都是要經過作爲日常管理機構的兵曹;在主官留書自殺之後,兵曹大量的下屬官吏,也因此被視爲不可信對象,被停職和集中軟禁起來,進入審查和問詢環節。這又影響到地方軍隊的維持和運作;
更雪上加霜的是,現任的三位北庭副都護之一,也是負責金山以南區域,提攜那位兵曹參軍事的副都護虞山;以識人不明、辜負國恩之過,封存印信引咎去職,並將自己押入襤車,進京待罪去了。
而他這一番騷操作實在是太過順溜,以至於江畋加緊南下抵達庭州時,押解他的襤車都已經快馬加鞭的抵達涼州了。但是,由此留下來的一堆爛攤子,卻是進一步加劇了,北庭都護府理所的混亂。
事實上,他的這麼一番操作,就連朝廷方面也驚到了;一方面下令涼州府方面將其就地逮捕,監禁起來聽後處置;一方面,督促正在北海流域,巡查北狩成果的另一位副都護,立刻南下接手職責。
沒錯,按照朝廷在北庭都護府的規劃,是以金山、燕然山、唐努山等羣山爲分野,分爲南北兩部的副都護轄區;然後,又別設以爲巡查草原的副都護,定期接受沿途的諸侯外藩的申訴和調停裁定。
因此,三位副都護的職責,也是可以定期相互輪替的;通常情況下,又以常駐南部庭州治所的副都護爲尊。然而,這次隨着朝廷情況通報的飛訊,一起到來的還有一份政事堂正式留檔的短期授命。
就是,在朝廷指派的那位副都護到達之前,授意江畋暫代北庭都護府理所——庭州的一應事務;以爲結束這場既是“駭人聽聞”,又“荒誕不禁”的混亂局面;果斷履行巡道御史職分的一應舉措。
這就讓江畋有些匪夷所思了。他自覺是來查辦酌金劫奪大案,順帶消滅一些肆虐西域、西北各地的妖變;怎麼就最後反而變成了,暫時代理一方政務的局面呢?這一刻他差點就忍不住想念兩句詩:
“苟以……”“原神的時代,已經結……”“安西、北庭,沒有祕密……”
當然,相對天山以南擁有大片農耕區,夾雜在草原、大漠之間的安西都護府;天山以北的北庭都護府,則是以大片草原和間雜的山地爲主。因此,安西的州縣化比例甚高,官府勢力壓過藩家一頭。
囊括大量草原和部分西域諸侯外藩的北庭都護府,無疑面對的局面要更加的複雜一些;但是具體操作的事情,也反而會簡單一些。而江畋此番前來的隨員,還有來自御史臺、三司院、通政司的人。
雖然剿平妖亂和賊寇派不上用場,但在後方的清算和整頓,那些隱藏在舊賬中的陳年積弊;乃至是受命維持糧道和組織物資轉運,還是發揮了不少用處;除卻個別鍍金的,大多數還是能做事的人。
其中既有精通刑名,也有監察經驗豐富的,或是善於稽覈賬目,整理財計的;或是善於溝通協調上下的。因此這次江畋受命暫代其責,暫時維持北庭都護府理所的局面;就被層層分派給他們代勞。
事實上,就在江畋進入庭州的金滿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所有的混亂和停擺、無序都瞬間消失了;然後,隨着一波波信使的奔走在外,北庭十一州、十七處守捉、數十座軍城相繼迴應;
緊接着,以距離較近的烏樑候爲首,北庭南域的六姓諸侯和三十一家外藩;也相繼派人道賀平賊之功,並送來犒勞和助軍的錢帛、畜羣;其中還夾雜着若干求助的信使,卻是境內發生了獸潮妖變。
此外,通過清算兵曹及其牽連人等;幾乎把都護府本衙的從屬官吏,清空了一小半;也連帶揭出不少其他部門,諸如倉曹、胄曹的大小虧空;但出乎意料的是,無論庭州還是都護本衙都未曾停擺。
反而行事效率還有所提升,甚至通過抄家補上了一部分虧空;又藉助諸侯、藩家的進獻和捐助,連之前出兵的撫卹與補助,都給分派到位了。由此可見北庭安逸多年,其中陳年積弊是如何嚴重了。
但是那位走馬赴任的副都護,卻一直在路上蹉跎和盤桓着,持續到下個月都未曾抵達。反而是坐鎮金滿城的江畋,像模像樣的排兵佈陣、發號施令,平定了好幾次“萬里沙”殘黨導致的地方騷動,
但在各方都變相撇清干係,或是主動切割干係之後,這也不過是“萬里沙”及其殘黨,最後的迴光返照和垂死掙扎。在此期間最先落網的,就是五路判官之一的花判官,被令狐小慕帶隊一路追擊。
最後堵在了一所名不見經傳的道館裏,連同扮成的女冠男寵,被麻痹性的蛛絲一起放倒;她的出身來歷也因此大白於天下,卻是一位安西城傍藩部的酋首之女;因爲婚姻不協而失手殺夫假死從賊。
然後,一邊以金錢女色招納和聚攬本部健兒,架空弄死身爲酋長的兄弟;又通過手下馴養的俊美少年/男寵,暗中籠絡和結交了不少,高門大族、官宦富家、諸侯藩屬的女眷、乃至是有誥身的命婦。
因此,當她落網消息傳出之後,想方設法要她閉嘴的刺客,被收買下毒的獄卒;被守株待兔的令狐小慕,一口氣捉住了七八批。並因此成爲她與利害關係的當事人家,私下進行交涉的把柄和籌碼。
緊接着,是五路判官中地盤最大,勢力也最爲鬆散的白判官;他原本是來自青唐大都護府的蕃將,因爲與護送的藩家姬妾私通事發;乾脆暴起發難劫殺藩家一門,裹挾了一部分部下逃亡西域爲盜。
他則是在張自勉的追索之下,接連損失了最後的部曲、物資,隻身亡命逃入大鹽澤中,在乾渴交加之下喝了許多滷水,又被太陽活活曬死的。因此,最後被帶回來的,只是一具風乾醃肉般的屍體。
然後,是被騎着異馬的藩騎子弟,追逐和驅趕到荒灘戈壁之間,坐騎和托馬都被活活累死、嚇死;最終走投無路的紅判官,也是來自天竺自稱婆羅門後裔的瑜伽體術高手,被反水的部下割筋獻出。
因此,除了早早就下落不明的月尊,已經許多未曾露面的日尊;萬里沙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五路判官已去其四,只剩一位銷聲匿跡的黃判官;各有特殊隱藏身份的八方使者,也只剩三位有待追索;
也許日後還會有新的沙盜、馬賊團體,在這條匯聚這東西方財富的商路上出現;但是缺少了身居高位的內應和地方強梁的配合,想要再形成“萬里沙”那般,盤踞日久的巨型羣盜集團幾乎不可能。
他甚至還有餘力出手過一次,應邀填平了庭州附近,一處移動的流沙區域;消滅其中威脅商旅和牧羣的異蟲羣,將大如車廂的蟲母活捉出來,展示在金滿城內。另一方面,通過拷打所獲“星尊”;
江畋重新找了一點線索,就是他在私下面見和聽取“日尊”指示;曾經聽到有人稱“日尊”爲“羲和主”“大日君”。這一刻,一直雲遮霧繞深藏幕後的黑手“九曜”,也再度浮現出了冰山一角。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好消息,就是修養了一個月的樑大使,身體也逐漸穩定下來,並且在意識清醒的期間,又想起了一些事情來。主要是關於前任夏國大使的傳聞;比如這位在京長達三十年之久。
卻沒有成家也未嘗畜養姬妾,而是浪蕩招搖於花叢中,與當時多位閨閣名媛、宗室女眷,有着牽扯不清的關係;但是,卻意外深得尚且在世的堯舜太后欣賞,有事沒事都會召見他,屢屢厚加優待。
而作爲他在京多年的經驗心得,以及對後任者的鼓勵和感謝;還給現任的樑大使留下了一本,刪改過的私人日誌。此外,作爲在外的使臣,是有專門記載起居錄的,雖然這份記錄照例被攜帶回國。
但是,當年負責記錄的最後一位郎官,卻還依舊留在京城之中。因爲,這位記事郎在前任大使臨行前,就意外生了一場大病;等到養好身體已經是數年之後,他也就放棄回國,決定留在長安養老。
作爲使館專屬的記事郎,都是頭腦靈活而博聞強記之選;如果他還沒有老的開始糊塗和健忘,江畋自然也可以從他口中,獲得當年一些的記錄。因此,江畋辭別出來之後,就隔空聯繫了清奇園內。
就見負責照看和監護“走地雞”的軍士,主動上前彙報到:“官長,那只雕雛,開始大片的掉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