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別情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貓疲字數:2613更新時間:24/06/29 16:45:35
    而在靠近皇城和北內之間的崇仁坊,諸多宮外宅間的一處私家園林,名爲居安堂的建築內,碧玉與羊脂玉編綴的簾幕背後,也有一個聽不出任何情緒和意味的聲音,在緩緩問道:

    “四輔,這麼說,你是親眼所見,他單手活活擲死了那只,數百斤的巨豬?”

    “小侄正是親眼所見。不敢相瞞,在場的還有沈家、衆人,也一同見證了。”專程被召喚而來的楊肅,卻是沉聲點頭道:“尤其是那位沈十娘,更是在受驚落馬之後,被他給救了一命。”

    “此外,小侄還所揣測,除了射術和武藝、天生神力之外,他應該還有其他未曾顯露的手段,”楊肅想了想,又繼續補充道:“號稱因亂走失的裴氏娘子,也是因他之故才得以歸還的。”

    “這麼說,這居然是個隱逸再也的奇人異士了?”簾後之人沉默了片刻之後,才緩緩開聲道:“所以裴氏才要如此籠絡和維護於他麼?甚至不惜籍朝會故,親自出面警告於夏家麼?”

    “小侄以爲,這位應該遠不止,市井民間的隱逸奇士那麼簡單。”楊肅在坐几上再度微微躬身道:“舅父明鑑,半年前流行於京城, 而令大理寺受彈劾的刑場詩文, 似乎也是由其所做的。”

    “但最初的變化,似乎源自上元夜當街喊出的悖逆之言。接下來,他就在臺獄中改換了身份,相繼在右徒坊之亂、灞橋市碎屍案、鬼市驚變等諸多事態當中, 多次現身和參與其間……”

    隨着楊肅退下。簾後之人卻輕輕嘆了一口氣。他怎麼不知道這位堂侄的心思呢?他其實一直很看好對方, 也有意作爲日後支撐家門的中堅來培養;只是他在女人的問題上不免免有些執迷了。

    以至於,在看似公允的言辭陳述之間, 隱隱都有了好惡的傾向性了。不過, 不要說是這位堂侄,自己曾經也曾經爲女人之事傷神和消沉。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才得以從當年之事走出來。

    自己曾是長安城乃至天下勳貴、外戚之中, 最爲幸運的人。但經過了那此上元夜之後,就變成了最大的笑話和悲劇人物。因此,哪怕日後重新娶妻生子,但是這件事情卻成了他心中一道坎。

    因此, 全家上下都在小心翼翼的避免觸犯這個忌諱;但沒有想到, 時隔多年之後, 又有人把這件事情給翻了出來, 並且找到了新的線索和方向, 這就不由令他無法坐視不理了。

    只可惜, 他暗中推動大理寺、御史臺和刑部所組成的小三司, 也實在太過廢物;以至於明明掌握了關鍵的線索, 卻是遲遲沒有更大的進展。或者說他們的心思, 就根本不在這件事情之上?

    反而是那個一度淪爲階下囚的江某人,居然還能一次次不折不撓, 在無關緊要邊角之處,重新挖掘出更多的內情。這不由令他略微警惕和懷疑, 難道除當年少數當事人外,其實還有人在暗中阻撓?

    因此, 他固然是明面上放棄了推動此事,但是在暗地裏也不免關注上了這位。想要知道他背後是否有, 刻意將其推出來站在臺面上的潛在勢力。但是事態的發展, 卻是越發的令他詫異起來。

    想到這裏,他不由再度重重嘆了一口氣。因爲他也隱約知道,當年是睿明太后堅持之下,才讓那位腹中孽子被生下來的。其目的, 也是想要從孩子身上,能夠找到一些幕後之人的蛛絲馬跡。

    結果未曾想到, 那位居然一舉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其中的女兒因爲長相酷似乃母幼時,也就罷了;但另一位兒子形貌上,同樣也是一副肖近皇家近支的長相,這就令人不免有些無可奈何了。

    雖然,自古有外甥像舅之說,但是如果要真的籍此深究下去;那就不免有些令人細思恐極了。而那時候的睿明太皇太后,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了,再受此事的刺激,越發顯出老態和時日無多。

    而被壓抑了許久的扶政三家,在西國、南海兩大公室的支持下,重新崛起之勢已然難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源自宗室和皇家內部,所爆發出來的醜聞,都將可能成爲授人以柄的突破口。

    因此,最後只能以風流隨性著稱,喜歡暗訪街市而處處留情, 留下一堆不知道真假龍脈在外的前前代天子,引咎提前退位讓國的權力更迭爲代價,才暫時將滿心怒火的睿明太后應付過去。

    因此,當睿明太皇太后在大明宮鳳仙殿內,就此仙逝的消息傳出之後,一切的追查都被叫停了下來;而讓位給了新舊更替的頭等大事;就算他身爲未來國舅之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警告。

    因爲,這也是一貫居於幕後那家人,爲數不多會重新站出來,代表天下海內羣藩、諸侯、屬國;弔祭這位保國百年的“女中堯舜”。當然了,“女中堯舜”的評價也不是那麼好生受的。

    代表了自內而外的極大壓力和輿情所向;在衆目所致的極度放大之下,稍有不慎就可能人設和風評崩壞;變成前朝以周代唐的天后武氏,或又是中宗朝的韋后亂政,女人天下之類的惡諡。

    所謂,當年他作爲預備的外戚,兼勳貴子弟中的一員,也曾經奉命覲見和隨侍過,那位無論如何老態龍鍾,卻始終眼神澄明的太皇太后。只是,私下裏的風評和口碑,就不算有多好了。

    因爲,在宗室皇族子弟眼中,這位老而彌堅的太皇太后,也實在太能活也太過專權,以至於熬死了孫子和曾孫。而在外朝眼中,這位太后就是新朝雅政之下,最爲頑固和保守的皇權堤壩。

    因此,睿明太皇太后保扶五代天子,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就顯得格外難能可貴;作爲代價就是本該成爲外戚的吳興沈氏,被一句誓言壓了好幾代人,不能出仕和受爵,只能治學和授業。

    而隔代親的真珠姬存在,則是那位太皇太后的晚年最後時光,爲數不多的慰藉和寄託;就像是看到了另一個無憂無慮,受盡世間寵愛到最後的自己一般。因此受到的打擊,也是格外嚴重。

    所以,在按照太皇太后遺願,別葬(泰興帝)元陵之側後;朝堂上就一致火速通過了,給沈氏加官進爵,乃至授藩封土於境外的決意;以“睿明”作爲太后賢明一生,功過是非的蓋棺定論。

    然後,在太皇太后身後所留下的,巨大政治遺產的博弈和角逐當中;他依仗着外戚和天子心腹的身份,逐漸掌握了皇城的內兵和眼線、財源之後,想要重啓調查,卻發現已是牽一發動全身了。

    再加上了,他爲了屏護天子和維繫皇權的政治需要,重新迎娶門當戶對的妻子並很快有了子嗣;就越發的束手束腳不能輕舉妄動了,因爲他必須顧及到自身家門,乃至妻子孃家的想法和立場。

    所以,這個隱隱的遺憾,就一直存留到了現在。雖然他早以爲自己,差不多該忘卻和放下了。然而, 重新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心底,本以爲癒合的陳年傷創,又被人撕開了。

    事實上,當年他未嘗沒有想要,要收養已經神智不清的那位,所留下來的女兒。因爲,據說這位長得酷似其母,對於他也多少是個慰藉。然而,按照太皇太后的最後遺命,這對兒女都憑空消失了。

    所以在時隔多年之後,他居然聽到私底下居然有人在調查真珠姬案相關的陳年舊事,並且還能夠僅憑舊事重演一般的上元夜,意外偶得的線索就接連有所取得進展,這就不由不令他多想了。

    難道,這一次會是自己多年的遺恨和憾事,得以有所報償的機會麼?想到這裏,他找來了自己的親信道“拿我的帖子去京兆府和大理寺,就說我想問問,遊仙觀縱火殺人案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