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只要工具人夠多,新車就可以夠牛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愛喝紅茶的兔子字數:4444更新時間:24/06/29 16:24:45
如何在網上把話題熱度給持續下去,曹陽絕對是比誰都更加有話語權。
星辰汽車想要走高端路線,肯定是需要各種各樣的曝光。
所以隔三差五的搞點自家的新聞出去,沒有什麼壞處。
不管是星辰1號對標寶馬730,還是變速箱準備使用8AT,這些消息雖然不全是曹陽主動放出去的。
但是網上曝光之後,他卻是沒有安排人去壓制。
甚至汽車之家還會跟風的曝光更進一步的一些消息。
這麼一來,星辰汽車算是被不少網友給記住了。
不過,曹陽自己這段時間卻是非常忙碌。
公司招募了一堆的工具人,在星辰1號的開發工作上面,自然也要出點成績出來。
動力總成、底盤、車身、內裝、外裝、電子電器等幾個設計部門,曹陽都是親自參與了一部分的零件開發。
“曹總,新車如果一定要用空氣懸架,那麼前副車架最好就是使用雙叉臂式結構,後副車架選用五連桿獨立懸架。”
“這種情況下,才能適應空氣懸架的需要。”
“否則像是麥弗遜結構,由於彈簧減振支柱與轉向節爲剛性連接,前懸架彈簧長度的變化會直接導致前輪外傾角隨之改變。”
“又因爲下臂劃出的軌跡是一個圓弧,前輪傾角隨彈簧長度的變化是非線性的。”
“由於前懸架所常用的彈簧減振一體結構,在麥弗遜結構中需彈簧負擔一部分側向應力,這對於嬌貴的空氣彈簧增加了可靠性隱患。”
“而在彈簧減振器僅承擔縱向力的雙叉臂結構中,空氣彈簧的處境自然會好得多。”
“並且由於有上下叉臂的存在,且叉臂與轉向節爲活動連接,前輪傾角的變化依然更線性可控,通常幅度也更小。”
荀啓作爲底盤部的部長,專業素養是毋庸置疑的。
你讓他創新性的去開發一個零件,他可能不一定做的非常好。
但是按部就班的工作,或者說明一些理論的話,那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曹陽給星辰1號的懸架只是定了一個前後都必須獨立懸架的要求,但卻是要求使用空氣彈簧。
所以荀啓需要給曹陽說明一下底盤整體設計的邏輯。
之前各個零件的技術要求已經根據行業的要求進行了初版的設定,現在就要開始落實到具體的每一個零件上了。
原本大家覺得設定每個零件的要求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
但是現在開始設計零件的時候,卻是發現還有許多更難的事情在後面等着呢。
整個華夏,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家廠家具備空氣彈簧的生產實力,曹陽又不想從國外進口,被人宰一刀,這麼一來,底盤部這邊荀啓的壓力就大了。
“空氣彈簧賦予了車身高度、離地間隙和彈簧剛度的可調節特性。”
“同時可以尋求更優秀的剛度曲線、濾振表現等等。”
“通過改變氣囊內的空氣量,可以實現車身高度的升降可調。”
“這對星辰1號的豪華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既然要使用空氣彈簧,就必須配備前雙叉臂獨立懸架,後五連桿獨立懸架,那就按照這個方向去設計。”
“這兩種懸架,雖然不是市場上主流的車型使用的,但是寶馬、奔馳他們還是有不少車型選擇了類似的結構。”
“底盤部就按照寶馬730的結構來先設計,後面再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教。”
“至於空氣彈簧,我直接帶幾個設計師一起去開發。”
有些零件怎麼設計,曹陽不會去干涉。
但是一些關鍵的零件,關係到了整個車型的商品性,那是一定要上的。
空氣彈簧就是其中的一點。
“相比普通鋼製彈簧,空氣彈簧不存在機械摩擦導致的噪聲,空氣自振頻率不隨載荷增加而變化的特性,對於提高NVH表現也更加友好。”
“如果星辰1號真的要搭載空氣彈簧,對提高車型的豪華感來說,確實是很有好處。”
“曹總,您放心,前後獨立懸架方面,我一定不掉鏈子。”
荀啓看到曹陽把最難的空氣彈簧開發工作攬過去了,自然要趕緊出來表態。
要不然什麼工作都做不好,要你幹什麼?
“懸架的開發,相關參數的調整非常的關鍵,如果其中碰到什麼問題,及時的上報。”
招募了那麼多的工具人,活肯定是要安排下去的。
大家把第一版本的零件開發出來,曹陽再提出一些改進意見的話,就正常很多了。
要不然什麼東西都是曹陽自己拿出圖紙出來,不現實不說,也顯得很奇怪。
……
“曹總,從軟件模擬的數據來看,這個空調系統的製冷效果比電裝和法雷奧的類似產品相比,要強了至少兩成,跟京濱的空調比起來,更是強了一半。”
“我覺得完全可以按照這個圖紙,讓南山汽車零部件那邊開始進行樣件的試作了。”
星辰汽車內裝部,彭長宜對着電腦,給站在自己身後的曹陽說明空調系統的設計方案。
雖然各個車企在宣傳自己的車型的時候,很少會拿空調說事。
但是開過車的都知道,如果大熱天的時候空調製冷效果不好的話,那是非常讓人不爽的。
像是羊城本田的雅閣,雖然消費者對它的評價很高,覺得外觀和配置都跟國際市場接軌了。
但是在空調的製冷效果方面,汽車之家的論壇上面卻是有非常多的吐槽。
另外一個跟製冷效果相提並論的就是噪音了。
特別是高速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噪音大。
星辰汽車要做的是豪華車,空調製冷效果自然是不能成爲讓人詬病的對象。
要不然上市前期做了再多的努力,後期都很容易把口碑給敗壞掉。
“這個空調壓縮機的相關技術,記得及時去註冊專利。”
“我們這套制冷系統的效果好,最關鍵的就是空調壓縮機的性能足夠好。”
曹陽這一次是把後世電裝提供給雷克薩斯的空調主機技術給“開發”了出來,跟現在行業內的量產產品比起來,效果自然是槓槓的。
其實汽車的制冷系統的運行原理很簡單,與家用空調不無二致。
製冷依靠的製冷劑,也就是四氟乙烷的形態變化,在變化過程中吸熱而降低蒸發器的溫度。
壓縮機啓動驅動製冷劑流動,製冷劑被推到冷凝器降溫,隨即到乾燥罐和膨脹閥的位置變成液態。
當四氟乙烷變成液態之後則會進入低壓部分,液態製冷劑進入蒸發器,蒸發器的溫度肯定是高於零度,而四氟乙烷的沸點是﹣26.2℃。
很顯然,蒸發器的溫度是遠超過製冷劑沸點的。
此時,製冷劑就會以吸收蒸發器熱能的方式瞬間沸騰,蒸發器則會因熱能流失而降溫。
最後由風機將熱空氣吹過低溫蒸發器,蒸發器吸收空氣溫度創造出“冷風”,這是製冷的流程。
可以說,這個原理一點也不複雜,隨便一個零部件企業都能搞明白。
甚至冷凝器以及膨脹閥、管路等零件,技術門檻也不高,不少華夏企業都能生產。
但是空調壓縮機的話,那就是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做好很難了。
這一次星辰1號的制冷系統效果好,就是因爲空調壓縮機足夠厲害。
“曹總您放心,法務部現在有幾十號人,專職負責給各個研發部門去註冊專利。”
“我們不僅在國內註冊專利,在美利堅、東瀛、高麗、歐盟等處也都有註冊專利。”
“越是重要的零件,越是會儘可能的去註冊更多的專利,形成專利壁壘。”
“今後其他零部件巨頭如果敢告我們侵犯了他們的專利,我們也能很快就找出一些對方侵犯我們專利的證據,讓大家不敢輕易的再拿專利來對付我們公司。”
彭長宜顯然對曹陽的一些做事風格和要求有專門的研究。
星辰汽車要把大部分的核心零件抓在自己手中,不可能一點都不侵犯別人的專利。
哪怕不是那麼明顯,人家要跟你打官司的話,肯定能夠找到一點把柄。
而星辰汽車採取的對策就是自己也註冊足夠多的專利,到時候要打官司就來一個大鍋燴。
我是被告,我也是原告。
大家耗着唄。
……
“曹總,星辰汽車研究院現在已經有超過1000名研發人員了,是不是可以暫時控制一下招聘節奏?”
劉友梅這段時間也是忙的一塌糊塗。
南山集團一直處於快速發展之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的旺盛。
這就需要人事部不斷地展開社會招聘,甚至跟獵頭合作去招募一些人才。
這每週都有幾十號甚至上百號的人入職,讓劉友梅也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壓力。
“一個汽車公司的研究院,只有1000人夠幹什麼?”
“你去看看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大衆汽車、豐田汽車的研究中心,有哪個是少於一萬人的?”
“雖然短期內我們不需要跟他們比,但是至少要有兩千名研發人員,才能滿足我們的設計需求。”
“各個系統的零部件研發、測試,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你們大膽的去挖人就是了。”
雖然最近已經因爲挖人的事情被不少公司的老總給投訴了,但是曹陽並沒有打算收手。
像是春城汽車和西風汽車這些公司的研發中心,倒是養了不少人,但也沒見他們出什麼像樣的成果。
自己要是能夠把其中一部分有實力的人才給利用起來,也算是爲華夏汽車行業的發展做貢獻了。
汽車強國,單純的靠生產汽車,肯定是沒有辦法強國的。
需要從各個零件到設備,全方位的努力,才有可能真正的實現強國。
就像是南山特殊鋼、南山軸承、南山半導體事業部等領域的努力,最終會影響到各行各業,從而讓整個華夏的實業都能上一個臺階。
當然了,這個過程肯定是很漫長的。
畢竟南山只是一家企業,放在一個國家來看,是非常渺小的。
……
“王總,我最近留意了一下,南山集團今年的專利註冊數量,是整個嶺南省當中最多的。”
“就連華威今年的專利註冊數量,都比不上他們。”
“這跟他們最近兩年大範圍的擴張研發人員的數量,應該是有很大關係的。”
“據說整個南山集團,從事研發的工程技術人員,已經超過5000人了。”
“我覺得公司是不是也需要考慮一下擴充研發人員的數量?”
樑傳慶今年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除了F6車型之外,他們也在同時開發兩款新車型,其中一款再過幾個月就可以上市了。
剩下一款明年也可以上市。
但是在開發的過程當中,卻是碰到了各種各樣的難題。
所以他一直都想要擴大研發人員的規模。
只是他也知道比亞迪的整體利潤率不是特別的高,現在的研發人員數量也不算小了。
如果繼續擴充的話,肯定是要有充分的理由。
南山集團大量註冊的專利,現在是給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藉口。
“在南山出現之前,華威是我見過的國內最重視研發工作的企業。”
“我也是知道研發工作很重要,但是研發和產出必須要有直接的聯繫,要不然我們公司是沒有辦法一直支撐大量的研發投入的。”
“現在的研發人員數量已經不少了,如果第二款新車型也能成功,我同意你再招三百人。”
比亞迪的汽車,許多零部件都是從南山集團等供應商處購買的。
在車型的研發上面,需要的人員數量自然就沒有那麼多。
就像是開發變速箱,如果你要自己搞,那麼至少要有一兩百人的開發團隊,才有可能搞出點東西出來。
但是如果你直接購買變速箱的話,那麼有個十來號人負責產品測試和匹配就夠了。
這也是爲什麼現階段國內自主品牌的研發人員數量,普遍都不多的原因。
從整車外觀到各個零部件,真正自己設計的就沒有幾個。
哪裏需要那麼多的研發人員?
賣一輛車也就是掙個一兩千塊錢,哪裏有那麼豐厚的利潤去支撐大量的研發投入?
但是你沒有足夠的研發投入,又怎麼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