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營造新都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衣冠正倫字數:2632更新時間:24/07/24 03:28:10
長安皇城中,近日來由於唐王入朝的緣故,也是變得格外的熱鬧。尤其作爲唐王辦公和接待賓客場所的大丞相府,連日來更是人滿爲患。
長安城池逼仄、規劃也是雜亂不堪,這樣的印象並沒有因爲李泰來到這個時代越來越久而有所改觀或習慣,反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有點忍受不了,這也是他不怎麼樂意住在長安城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今年開年之後,他準備進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建長安城!
歷史上北周楊堅篡周立隋之後的第二年,便因長安城年久失修、諸多不便而下令在原長安城東南方向的龍首原上重建新城,新城被命名爲大興城,便是後世所熟知的隋唐長安城。
李泰當年第一次來到長安的時候,看到這一座城池便頗感失望,並在心裏萌生了要重建長安城的想法。不過那時候的他在關中都還沒有立足穩定,人微言輕,有這樣的想法也不過只是心中一個狂念罷了,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完成。
後來他的地位權勢扶搖直上,直至正式取代宇文泰成爲新的關中霸主,但那時的西魏政權新逢戰敗與大亂,民生凋敝,亟待休養生息,所以大規模的營建計劃也就只能押後。
如今幾年時間過去了,關中民生已經大爲恢復,西魏的國力也在過去的一年有了長足的進展,而且在和與北齊的戰事當中還俘獲和接收了許多的人員。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單丁獨口,很難進行編戶治理,但同時又是比較可觀的勞動力。
過去一年的征戰雖然然西魏消耗頗大,但所消耗的主要還是府庫物資,至於民間的資貨則仍處於一種沉寂存儲的狀態。儘管去年官府收購穀米撬動起了一部分,但仍有極大的潛力可待挖掘。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今府庫中仍然還存了大量的同治五銖錢,需要通過一些途徑流入到民間,從而進入市場進行交易。
總之,李泰在覈算過方方面面的條件之後,認爲現在正適合營建新的長安城,所以便將這件事情正式的在朝會中提議出來。
朝中羣臣聞聽此事後,頓時也都是反響熱烈,贊同聲不絕於耳。倒不是出於對唐王盲目的崇拜,而是長安城這居住環境真的是誰住誰知道。不能說讓人一點也忍不了,只能說如果有的選,絕對不會再選擇繼續留在長安。
皇帝在聽到這提議之後也是連連點頭同意,如今的這座長安長城不只在心理上、在空間物理上同樣給他以實實在在的壓迫感。
因爲長安本身是臨渭水而建,地處長安城最北面的皇城乾脆就臨着渭水。渭水作爲關中最重要的河流,兩岸土地多遭關中豪強們瓜分營建園墅,難免就要鑿渠引水以澆灌各自的土地,由此便造成了渭水河道變淺,每年水汛稍漲,渭水河道中的河水就有可能泛濫成災,而長安皇城便首當其衝。
儘管宇文泰和李泰都針對渭水這一情況進行過一番治理,但長安城依傍渭水太近、且本身地勢比較低窪的情況也難以更改,所以對於這一現象也是治標不治本。
也就是去年關中也遭受了一番旱情波及,渭水汛期極短,否則皇帝還得動不動就要冒着大雨登上高高的閣樓躲避渭水溢流的衝擊。
就連皇帝與一衆朝士們都有些受不了長安城的居住環境,可想而知城中百姓們必然忍受的更加辛苦,如果不是因爲這京畿戶口,怕是也忍不住要收拾家當準備跑路了。
所以李泰這提議在提出之後,很快便獲得了通過,進入了計劃籌備階段。而在這過程中,皇帝還特意來到大丞相府,向李泰表達了自己對於新都營建的一些建議。
“如今大勢所趨、天命所歸,朕自有知,今仍據此尊位,非爲貪戀虛榮,爲唐王守庫而已。來日新都營造,宮苑佈置,唐王但循所思、不必以我爲計。唯豈能於新都得此兩進一宅,爲河南縣公邸,使某居此安度餘生,則餘願足矣。”
講到這裏,皇帝又窺望一下李泰神情,旋即繼續小心解釋道:“所以求乞河南縣爲食邑所在,因念先君苦盼能夠重歸洛下。某雖無才但卻有福,能與唐王共成大事,故求寄祿食邑於河南,以告先君不必再以此爲憾!”
“陛下言與臣共成大事,此意甚佳。營造新都亦國之大事,來日城池落成,臣與陛下俱可於城中長居久安!”
李泰瞧着皇帝小心翼翼的模樣,便又笑着說道。
既然營建新都的決議通過,接下來就是正式的規劃選址與挑選營建新都的班底人員。
選址方面自然沒有什麼好說的,無論是長安周邊現實的地理環境,還是李泰自己的心意,龍首原南側都是不二之選。確定了新城地點所在之後,接下來便是具體的勘測劃定。
歷史上的長安城,雖然較之原本的漢魏長安城有所改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城池的發展,也顯露出來了諸多在築城之初的選址不合理性。
諸如作爲宮城所在的太極宮地勢便比較低窪潮熱,以至於需要另再擇址修建大明宮。多修一座宮殿不打緊,但大明宮那佈局位置實在是太凸出,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唐代中後期的政治局面走向。
而且由於大興城在規劃營建時過於強調天人感應的中正格局,城池規劃整體上就顯得比較呆板,功能性上相較隋煬帝時期營建的東都洛陽要遜色得多。
如今李泰準備營建長安城,這些被人踩過的坑自然也要有所避免,因此他在提出一個大概的思路之後,便着令相關的官員們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完善。
歷史上主持修建大興城的高熲眼下資歷和能力還不夠資格主持如此大規模的工事營造,而另一個宇文愷則乾脆就還是一個奶娃子,李泰自然要重新組建班底。
他以自己的堂兄李士操爲營建大使,起部尚書崔彥昇與司農卿薛善爲副使,另擇內外擅長營造諸事的官員組成一個上百人的規劃營造班子,其中不乏他的府員李孝勇、趙景之等人。
至於高熲個青瓜蛋子,他也給安排進了其中,雖然資格還不夠主持,但腿腳靈活、做個打雜的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也算是一番着重的培養。
當這班底組建完畢,衆人見到李泰所規劃的足有上百民坊、可以容納幾十萬人口的新城概念圖的時候,一時間都不免瞪大雙眼,有點接受不了。
他們早知唐王向來氣魄雄壯,但如此超前的規劃,還是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關鍵城池有沒有必要修建的這麼大?
這些人無疑還是小覷了天下重新統一之後所形成的大帝國能夠迸發出來的活力之大,而李泰對此則多有預料。
所以當衆人提出是否要削減一下新城的規模時,李泰想也不想便擺手拒絕了,雖然歷史上的長安城歷經隋唐兩代也並沒有完全的利用起來,但有沒有用且不說,關鍵得大!
他可以在別的細節方面根據實際情況而接受一些更改意見,但是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基本格局卻不能變,城坊也儘量不要縮減。
於是在他所提出的這個框架之下,衆營建人員們便開始埋頭細作規劃完善、並認真覈算營建這樣一座新都所需要的人工物料多少。
當然,李泰也明白如此大規模的新都營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強求短時間內完成,只是提出了一定要在規劃工期之內完成城池主體和主要功能區的建造。至於其他區域的營建,則就在之後按照實際的需求陸續的增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