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 班師回朝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衣冠正倫字數:2654更新時間:24/07/24 03:28:10
第1195章 班師回朝
“下官司馬消難,參見大王!多謝大王高義收留、垂恩庇護,下官一家性命才得保全!”
金墉城中,司馬消難登堂入拜,李泰也總算是見到了這個引發了今次大戰的北齊叛臣、高仲密第二。
司馬消難身材高大、面貌看起來也比較儒雅端正,看來能夠成爲高歡的女婿也並非只是因爲乃是司馬子如的兒子,自身的素質也有着一定的加成。
饒是李泰因爲心知司馬消難本性如何,對其乏甚期待,當真正看到對方的時候,心中也沒有什麼惡感。
他擡手示意侍員入前將司馬消難攙扶起來,口中笑語說道:“滎陽公無需多禮,公攜衆來投,使我國得有討賊良機,此番戰事大勝,公亦居功頗偉。今與公相會此城,令我追憶舊與高太保慷慨舉義的舊事。此番徵師凱旋,歸朝之後我一定要爲兩位引見,你兩位想必多有意趣相投的言語要聊。”
“下官巧任故邑,功勳事蹟實在未敢攀比大王與高太保,但得引爲門下賓客,便已不勝榮幸!”
司馬消難聞言後又連忙欠身說道,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對於接下來在西魏的宦途前程充滿了期待。
暫且不說眼前這位已經尊爲霸府首領的唐王,就之前以虎牢城投奔西魏的高仲密都已經成了太保,自己的待遇想必也不會太差。
畢竟高仲密那番投奔虎頭蛇灰,不只沒能給西魏帶來什麼好處,反而給其帶來一場損失慘重的大敗。可是他這一番投靠西魏,卻是憑着一己之力扭轉了東西之間的強弱對比形勢,給世道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李泰倒是不知道司馬消難心裏這些沒啥逼數的想法,對於此人他也並不打算如何重用,如果能安分守己的話,倒也可以留在朝中給個虛榮職位做個富貴閒人,至於說執掌什麼實權、外任封疆大吏,則就着實有點想多了。
在會見了司馬消難之後,李泰又接見了許多部將和河洛之間的豪強酋首們,並將河洛之間的人事局面稍作安排。
此番河洛盡爲西魏所有,可以說是自從孝武帝西逃以來西魏方面所達成的最好的局面。儘管獨孤信也曾一度收復了洛陽,但卻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而且控制和影響力也沒有在整個河洛地區都完全鋪開。
此番西魏卻是實實在在的收復河洛,不只是河橋以南,就連北面的河內郡也已經在掌握之中,單單這一項成果,就令人欣慰不已。
洛陽作爲北魏舊都,對西魏是有着特殊意義的,就連北魏數代先王都埋葬於此。儘管眼下李泰的聲望已經是如日中天,隨時都可取代西魏,使得這一層法禮意義有所削弱,但是在整體的戰略上,佔據河洛對於接下來的東西對抗也是十分的重要。
不過李泰暫時並不打算將霸府中心轉移到河洛來,畢竟這裏久經戰亂,生產秩序與規模還亟待恢復與發展。而霸府的軍事組織卻需要一個比較成熟的體系來維持運作,一旦轉移到河洛地區,會極大的拖慢區域內的民生恢復。
他自己也並不方便久鎮河洛,於是便以大將軍韓雄爲司州總管坐鎮於此,並將二弟李超留爲司州長史,負責此間各種民生政治。
之前西魏處於弱勢的時候,豫西諸路豪強對於維持此間局面出了很大的力氣,而他們各自在鄉里也都積累了深厚的影響力。
但是由於未來河洛地區必定是要成爲一個新的政治和軍事中心,也並不適合安排太多武宗豪強們留守鄉里,所以除了韓雄之外,其他的豫西諸將李泰都沒有安排任職於河洛,而是將他們任命爲霸府直領的府兵督將,其麾下軍士也要參與授田,成爲諸府軍士,不必再像之前那樣遊走山野,居無定所。
河洛雖然已經收復,但還需要保證足夠的武裝力量駐守,用於防備北齊,並且繼續向河南地區進行滲透發展。
於是李泰接下來便在伊洛之間巡視挑選,劃定各個地點用於建立驃騎府。新建的驃騎府便不再像之前在關中和山南那樣,動輒數千軍士,規模大大收縮,卒員削減到千人左右,在伊洛河谷與沿河岸邊先期設置二十座驃騎府,養軍規模維持在三萬人左右。
眼下河洛方面的物資給養主要仰仗山南地區進行供給,如果諸軍太多難免就會造成更大的壓力。等到未來此間民生恢復過來,便可以考量進一步增加駐兵規模。
河洛之間民生凋零,之前北齊統治這裏的時候,歷任刺史督將也都更加重視軍事上的投入與管理,至於民生百業則就不怎麼關注。
以至於眼下西魏接掌此間後,擁有着天中美譽的河洛地區在籍民戶共同不過只有幾千戶而已,尚且不如關中一大郡!這樣的數字顯然是不合理的,想必是存在着衆多的脫籍民衆與遊食難民,由此也可見戰爭給這一片天地所造成的摧殘。
想要恢復民生,首先自然是要恢復籍民數量。因此對於接下來司州總管府的工作重點,李泰給予的指示就是在建立驃騎府等軍事組織的同時,一定要認真檢括人口,增加籍民數量。沒有足夠的人口,做什麼事情都必將事倍功半、困難重重。
同時他也指出,儘管蠻人也是需要括戶整編的對象,但是一定要限制其規模。而且無論在任何地方,漢蠻比例一定要有所控制,漢人需要佔據絕對的優勢。只有通過這樣的社會結構與人口比例,才能維持對蠻人的同化,避免他們抱團抗拒政令、不願接受開化管理。
至於民生經濟的恢復,自然也是要將墾荒耕織作爲首要任務,衣食能夠自給自足,才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其他的產業。
在李泰安排部署各項任務的時候,時間也在飛快流逝,很快便過去了十幾天,北齊方面所許諾的降人家屬們也陸續送入境中。
儘管這並不是西魏第一次要求北齊引送人員,但當那些降人們知曉自己得享這一份待遇的時候,一時間也都不免喜極而泣,尤其當見到他們的親人們源源不斷的被渡船送到南岸來的時候,更不乏人激動的涕淚橫流,拉着親人們又哭又喊,旋即便向着金墉城方向連連叩拜謝恩。
亂世之中,生離死別都是尋常,這些降人們爲了活命而選擇投降的時候,心中也多有反覆的掙扎,不只是擔心自此以後便與親人永別,更擔心留在北齊境內的親人們或會因此而遭到連累。所以在投降之後,儘管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卻一直都是憂心忡忡、滿懷愧疚,心裏積累了極大的壓力。
他們也想不到唐王如此仁義,並沒有因爲他們只是身份卑賤的營卒便完全忽略了他們的訴求,反而還爲他們將親人從北齊那裏討要過來,使他們得以團聚於此,難免感激涕零。
“大王仁義爲懷、恤愛庶衆,得此真心相待,比任何的管制凝合都要更加有效,這些降人們經此之後,必也人心可用,河洛安治未遠!”
隨同唐王一起出巡的韓雄等一衆將領們看到這一幕幕親人重逢的感人畫面,一時間也都滿懷感慨的說道。
李泰聞言後便也嘆息道:“克敵制勝、一統六合,或還需要仰仗天時地利諸種。但存人恤衆、安民達治,臨民用術,用心則可。爲善之心,人皆有之,力所能及,應當爭爲循吏。一人之懶惰懈怠,而使萬衆寒餒嚎啕,雖死何惜!你等諸位身當臨民之任,亦應以此自警。”
衆人聽到這話後,也都紛紛點頭應是,並表示來日大王再臨此境,河洛必然不會再是如今這一副荒亂破敗的景象。
隨着此間諸事暫時告一段落,李泰便匯同諸軍,正式的班師回朝,結束了這一次的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