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 相煎太急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衣冠正倫字數:2984更新時間:24/07/03 16:56:35
大帳中,幾名出城請降的齊軍將領俯首深拜於李泰面前,一再申明他們早有歸義投降之心,無奈爲城中主將韓祖念所阻,終於今日將韓祖念捆縛出降。
李泰一邊聽着這些人的講述,一邊微笑着安撫嘉勉一番,旋即便又讓人將那敵將韓祖念引入大帳中來。
韓祖念是被擡進帳中,手腳都被緊緊的捆縛起來,乍一望去彷彿一個糉子一般。李泰看到這一幕後也不免一樂,只看此人被捆成這個樣子,可見下手者心裏是多多少少帶了一點私人恩怨,並不是單純的爲了限制其行動。
韓祖念剛纔被張保洛嚇了一跳,旋即才又意識到自己已經淪爲了階下囚,只不過一時間還未習慣這一身份際遇的變化,接着便又被擡入了大帳中,因爲身軀仍被緊緊捆縛住,只能吃力的勉強活動脖頸擡起頭來,當見到端坐帳中一名雍容英武的戎裝之人,這才略顯遲疑的說道:“足下、足下便是魏國李大丞相?”
李泰聞言後微笑着點點頭,然後示意卒員入前給韓祖念鬆綁,同時口中沉聲道:“聽城中來投的幾位歸義之士進告,城中軍民多有尚義求附之心,唯獨韓某仍然頑固執惡,不肯出降。今既入我帳中,你又有何話可說?”
韓祖念被鬆綁之後,手腳仍有些麻痹疼痛,聽到這話後便瞥了兩眼那幾名部將,旋即便頓首作拜於帳中,口中則說道:“某雖不才,舊於本國亦頗有戎功。今據堅城以固守,本是有所憑恃,卻不料仍然不免處處受制,原來前與交戰者竟是李大丞相!
大丞相威名傳揚宇內、人皆久仰,吾國諸多名王大將皆飲恨李大丞相馬前,某竟爲大丞相所執,雖敗猶榮。身受王命守衛邊疆,自當奮勇死國、不畏強敵,方是本分。唯大丞相身攜天命,來罰頑愚,竟然不能趨迎來拜,確是有罪。懇請大丞相恤此無知愚昧之徒,仁義賜活!”
李泰本以爲按照這韓祖念之前的態度和做法,多多少少還會硬氣一些,卻不想開口又是滑跪,不免略感意外。
但這態度無疑讓他頗感滿意,於是便又笑語道:“韓將軍有此見識,倒也不可謂爲頑愚。但是抗拒至今,多害城人性命,的確是讓人惋惜。”
“罪徒慚愧,敬請大丞相賜罰!唯乞留此殘命,能爲大丞相效力抵罪!”
韓祖念見李泰的態度有所轉變,連忙又再作深拜,態度越發懇切的求活乞饒,旋即便又回望將他縛來請降的幾名部將說道:“罪徒雖然不才,但但也絕非全無感懷道義之念,欲出還念舊恩,難能痛下決斷。是以此諸徒卒雖然早露出降之兆,罪徒仍然未以爲罪,憐憫不殺,言雖誡之,實則縱之,才令此諸人得以行事。”
那幾名降將聽到這話後,臉色自是變得頗爲難看,不過他們也不好直接發聲反駁,表示根本沒有這麼一回事,於是只能悶聲附和。
李泰聽到這話後更是大樂,便也沒有再繼續刁難對方,擡手示意他起身入席對答,接着便問起其人所掌握的軍事機密。
韓祖念見性命似乎是保住了,心內自然暗暗鬆了一口氣,對於李泰的問題自然也都不敢隱瞞,忙不迭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都講述一番。
義寧郡當地自是沒有什麼好說的,兵力幾乎都聚集在義寧城中,隨着義寧城守軍請降,境內便再也沒有值得正視的抵抗力量。
但是自義寧城向北,經孤遠城東去便可抵達烏蘇。烏蘇即是古閼與,趙國名將趙奢曾經於此大破秦軍。烏蘇所在通於漳水,漳水穿太行山而出,便形成了滏口陘,故而烏蘇也是連接河北的重要通道。
同時烏蘇向北可循濁漳水、遼水等諸川谷穿越太行山西麓,與晉陽向聯繫。而這一條通道,也是在雀鼠谷、千里徑皆遭封堵之後,晉陽人馬能夠繞道經統軍川抵達晉州的一條路線,只不過路線蜿蜒曲折,非常的難以行走,若非萬不得已,很少會採用這一條路線。
自義寧城向南,可以翻越太嶽山餘脈發鳩山缺口東去,抵達上黨地區的屯留。而屯留便是長治盆地的腹心所在,也是大隊人馬由東入西、在進入綿長的山嶺道路之前重要的補給地。
韓祖念作爲義寧城守將,所交代的自然不只是這些最基本的地理訊息。他對於各處齊軍兵力佈置同樣所知不少,烏蘇鎮所安置的六鎮鎮民較之義寧還要更多一些,因此烏蘇同樣駐紮了數量不少的軍衆。
屯留方面則有萬餘人馬進駐,之前義寧城所增駐的人馬,便是從屯留方向派遣而來。北齊的平原王段韶,眼下則引兵暫駐於上黨,之所以還不率軍西進,則是因爲大軍糧草尚未籌備足量。
在將自己所瞭解的軍情講述一番之後,韓祖念仍自有些意猶未盡,稍作沉吟之後,便又主動獻策道:“烏蘇、屯留,雖然並處要地,但當下若論其孰重,則需是烏蘇。一則烏蘇北接晉陽,二則其地尚有二三坦途可循,舊者資糧轉進亦多循此。
此邊諸郡縣多處溝壑之間,雖然屯兵於此以便徵發,但因地形所限耕織不昌,郡縣府庫也並不豐儲。行軍多是過道,用兵則必仰轉濟。段韶等賊將皆深畏大丞相威名,不聚重兵則不敢輕進爭勝,一旦大軍推進,則糧草又是一憂。若能絕其烏蘇糧道,其軍必餒,破之不難!”
李泰對於韓祖念這一進計也頗爲認同,聞言後便微微頷首,旋即便又望着逐漸變得積極起來的韓祖念笑語道:“那麼依韓將軍所見,該當何計才能輕取烏蘇?”
“大丞相韜略無雙、用兵如神,凡所欲取,豈有不得?末將唯恃此鄉土著、熟知情勢,既得垂問,便斗膽進言一二,拙計不巧,唯大丞相以裁!”
韓祖念先是自謙表態,旋即才又繼續說道:“大丞相前以衆俘虜於城外示衆勸降,此計甚佳。義寧、烏蘇等諸境多舊六鎮鎮民,此衆徒卒特崇鄉義、愛好聚衆爲黨,刑令軍法尤其難制,鄉義親情特能感召……”
聽到韓祖念對六鎮鎮兵們的評價,李泰也不由得感覺這傢伙的確是有點東西的,將鎮兵們的習性總結的非常巧妙。這些鎮兵老實說的確是沒有什麼大義認知,但卻尤其熱衷於抱團。
不只在東魏、西魏的政治格局中頗有體現,像是早年爾朱榮與葛榮所率領的六鎮叛軍進行決戰的滏口之戰中,高歡直接在陣前便勸降收編數部豪酋。而之後的六鎮降人們對爾朱氏而言也成了燙手山芋,管又管不了,殺又殺不盡,到最後索性被爾朱兆當作燙手山芋拋給高歡。
韓祖念繼續說道:“末將前仍悖命據守之時,前後曾有亂命下達,便是受迫羣情難忤。而今既已投效大丞相,自然不敢有所隱瞞。若欲取烏蘇,亦將義寧軍民整編爲軍,其父老親屬留處後方,前部師旅必不敢叛。
烏蘇守軍亦多此邊將士親友,因見故舊來攻,必不力戰抗拒,屆時或伏精兵間於軍伍而襲殺敵衆,或時此間徒卒感召勸降……”
“大丞相,這萬萬不可啊!”
韓祖念話音未落,其他幾名降將便連忙叩拜在地,大聲勸阻道。
李泰看到這一幕,也不由得感嘆人心真是複雜。這韓祖念之前還在城中固守不肯出降,結果被部將綁了投降之後,態度轉變的比誰都快,現在又藉着獻策之際進獻這種絕戶計,必然也有要報復這些叛變將士的想法。
略作沉吟後,他便笑道:“此城軍民舉城降我,所爲無非感義求活。我若不能高義活之,更與賊主高氏何異?當下羣徒既然厭戰棄戈,我自不會再強驅赴陣,至於日後欲以武功而求上進,則是別話。”
韓祖念這計策或許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若說真能產生多大效果,那也不盡然。就連義寧城這裏之所以能夠勸降成功,主要原因應該也在於守軍兵力已經遭到了極大的削弱,而且後路孤遠城還被奪走。勸降只是輔助性的手段,卻並非決定性的因素。
幾名降將聽到這話後才頓時鬆了一口氣,旋即便又連連作拜道:“大丞相當真仁慈、當真高義,某等父老得恩賜活命,必對大丞相感激不盡!”
韓祖念聞言後先是一愣,旋即便也連忙深拜道:“大丞相胸襟宏闊、心性仁慈,當真令人欽佩仰慕!”
雖然並不安排這些降人將士們參與進攻烏蘇城,但李泰也並沒有讓他們閒着,在這些降將配合之下將城池接收過來之後,他當即便命人將韓祖念等幾名重要的將領送往晉州城下。烏蘇城用不着這些人去勸降,但晉州城的軍心用這些人去動搖一下也是惠而不費。
入駐義寧城之後,李泰便又傳令後方,以河東太守裴俠轉赴正平城鎮守汾曲,將韓果召來北上,於晉州城下再率領一萬人馬經統軍川東進義寧,讓其擔任下一步攻奪烏蘇城的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