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西河沃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2877更新時間:24/06/29 15:50:11
    一場對抗拉練以這種比較戲劇化的方式結束了,對於落敗衆人的懲罰,李泰也早已經有所決定,直接將這些參與鬥毆的人員發配馬營負責飼餵並訓練戰馬,並且由李雅這個老馬伕負責監工。

    接下來李泰一行在澄城防留宿一夜,第二天便率領一衆親衛繼續北行。在途徑洛川防的時候他也並沒有停留,而是繼續北行直往庫利川流域而去。

    之前李泰經營三防城的時候,曾經修建了一條運河將洛水河流向東引流,與黃河支流庫利川勾連起來,通過人力在陝北地區創造出一片宜耕宜居的地方,大體相當於後世延安市南面的南泥灣。由於此時的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狀況還比較良好,因此這一片區域實際上要比南泥灣更寬闊一些。

    原本三防城之一的黑水防城便設立在這區域之內,但在之後又被改設爲西河郡。西河郡所在便是李泰陝北諸類經營的核心所在,尤其是庫利川一線的屯田區域,更是如今陝北最大也最重要的耕墾中心。

    獨孤賓等西河郡官員一早便等候在庫利川上游,待到唐公一行抵達後,當即便引領唐公向西河郡城而去,沿途也在介紹如今西河郡的發展情況。

    「如今郡內籍民五千餘戶,屯丁一萬六千餘衆,在耕之田一萬五千餘頃……」

    一個地方民生經濟如何,最重要的指標便是有多少土地和人口,所以獨孤賓等人奏報的時候也將相關數據重點介紹。

    西河郡並不是面積遼闊的大型郡治,當年只是從東夏州和北華州之間劃出的一條狹長地帶,只是庫利川流域沿線這一段範圍。

    當李泰聽到西河郡一郡之內墾田便已經達到如此數字的時候,不免也是滿意的點點頭。當年他就任綏州刺史而調離三防城,那時的屯墾工作才起步不久,雖然也已經燒荒開墾出幾千頃土地,但卻多是粗耕薄墾,收成有限。

    如今數年時間過去,當年貧瘠的荒地都已經成了收成可觀的熟田,雖然也跟氣候整體轉暖變得更宜耕作有關,但最重要的自然還是此間官吏們的有效管理和屯民們的辛勤耕作。

    一萬五千多頃土地放在整個西魏政權或許不太起眼,但是放在西河郡這一郡之內,基本上就是已經將境內宜耕的荒地充分開墾出來。

    儘管如今的陝北在李泰的事業版圖中已經不佔核心地位,但這裏卻是他執掌地方軍政大權、發展自己勢力的一個,心內自然也擁有着非凡的感情,樂見此鄉人事發展欣欣向榮。

    初秋時節農事正忙,田野間不乏躬身勞作的農人,當見到如此大隊人馬行過鄉野時,也都不免直起身來好奇張望。

    而當得知乃是當朝執政的唐公入鄉巡察的時候,便不乏農人從田地中奔行至道左,遠遠便作禮拜歡迎,不乏人口中還高聲呼喊道:「小民大統舊年受胡賊擄劫,萬幸爲唐公搭救,落戶郡內,才得成家。唐公搭救再造之恩,永世不忘……」

    類似的呼喊聲此起彼伏,也將李泰的思緒拉回了大統舊年,那時的他親自率隊掃蕩一衆稽胡部落,解救了許多被稽胡所擄掠奴役的漢胡羣衆,也使得此鄉的耕墾開發有了人力加入。

    不知不覺已經過去數年,如今的他固然是勢位雄大,而這些被解救出來的鄉人們也都安居樂業,瞧他們臉上那由衷的感激與發自肺腑的笑容,可知生活較之當年也已經有了巨大的改善。

    衆三衛兒郎們隨行在後,看到唐公行走在田間地頭親切的與那些農人們寒暄互動,心內也都頗生感觸。

    他們自然知曉唐公在關中民望崇高,就連他們這些親兵侍衛們都因此被愛屋及烏的受到諸多誇讚。

    而他們往日所知的卻只有唐公那諸種煊赫武功,卻不清楚唐公早年名位未顯時便已經做了許多救人益世的仁義之舉,如今聽到那些

    農人們神情激動的描述當年故事,一時間唐公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又變得更加高大且豐滿。

    如今在鄉野勞作的並不只有籍民與屯丁,還有許多從別處來此租耕土地的豪強鄉士。

    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發展已經頗爲成熟,比較重要的標誌便是鄉土資源尤其是土地這一基礎的生產資料基本上都已經被瓜分殆盡。就連李泰要在關中推行府兵授田,都要從原有的鄉土秩序中收集土地並擴大墾荒規模,一般人想要擴耕增產那自然是更加的難上加難。

    之前的陝北一片胡荒,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就連當地百姓都流離失所,對於其他地方的民衆自然更加沒有吸引力。

    可是隨着李泰全力打擊境內稽胡流寇,並且積極發展水利建設,各種客觀條件得以改善之後,使得此境漸漸變得宜居起來,吸引力那就大大增強。

    雖然許多人都有安土重遷的想法,不願意離開家鄉遠徙他方,可是當留在鄉里連發展和生存都成了一個大問題,當然也就會有人選擇背井離鄉、另覓出路。

    所以過往多年也陸陸續續有民衆遷徙至此,通過獎勵耕墾的政令在這裏辛勤墾荒勞作,獲得一片土地,在這裏落地生根。

    不過這裏流入最多的還是各方的商賈,雖然商賈多以牟利爲本心,但他們的到來也實實在在的給西河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之前李泰奏施開中法,將食鹽專賣制度與邊防結合起來以完善邊防。此策深得宇文泰的稱許,因此哪怕日後李泰已經離開了陝北,這一政策也一直都在推行。

    諸方商賈因鹽利所驅來到西河郡墾荒種田,種出的糧食就近輸往夏州、綏州等邊防地區以換取鹽引。正是因爲有了這些商賈的加入,才讓西河郡的農耕發展有了今日局面,否則單憑行政層面的推動,西河郡境內的荒地也難以得到如此快速和充分的開發。

    不只是西河郡,陝北其他州郡也出現了許多受開中法吸引而來的墾荒團體,所生產出來的糧食不只可以供給邊防以換取鹽引,還可以與當地諸胡部族進行買賣交換,若非運輸方式和運輸成本的限制,甚至都可以向關中返輸一部分。

    除了郡府的官吏彙報之外,獨孤賓還召集了一些境內從事開中商貿的商賈來向唐公彙報相關事情的發展現狀。

    這些商賈們大多是河東人士,畢竟河東的鹽池是主要的食鹽供給地,河東人也習慣了因鹽謀利,換了其他地方的民衆即便是有足夠的資本,也未必就有這樣的認識,或者因爲並不熟悉鹽業而不敢輕易涉足。

    就在這些商賈們入前見禮的時候,李泰竟從當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那便是南樑名將柳仲禮。

    柳仲禮弓着腰站在人羣中,樣貌較之往年要蒼老得多,低眉順眼的模樣,看起來完全讓人聯想不到此人竟是當年南朝叱吒風雲、屈指可數的大將。

    「罪民柳仲禮,叩見唐公!」

    柳仲禮也注意到李泰盯着他的眼神,在其他人都見禮完畢之後,便又深拜下去。周圍其他羣衆有些並不知柳仲禮過往,見狀後還目露好奇之色,有的人則就不免神情一變,沒想到他們當中還隱藏着這樣一個人物。

    「於此相見,真是讓人意外。柳侯請免禮,若因前塵故事、不必復言罪過,若是歸國之後另有別情,我倒想聽一聽你因何致罪?」

    李泰見到柳仲禮的確是有些意外,但還不至於直接問罪其人。

    他本身對柳仲禮倒是沒有什麼仇恨,當年也只是彼此立場和利益不同引發的衝突,後來公審打擊等一系列的懲治也都是出於實際的需求,倒也不是刻意針對其人。

    而且話說回來,他當年能在山南發展的那麼順利,也是因爲柳仲禮這些傢伙在救援建康城的過程中瞎

    胡鬧,致使侯景禍亂作大,才給他帶來了絕佳的擴張機會。當然,李泰也是不會因此對柳仲禮表達什麼感謝的。

    柳仲禮聽到李泰這麼說,心內先是暗暗鬆了一口氣,但也並不敢直接起身,而是繼續深跪在地,向唐公稟告他進入西魏以來的經歷種種:「罪民舊年於漢東罪犯忤逆唐公,幸在唐公仁義、擒而未殺,之後入朝,又爲故安定公所恕,放歸故鄉,後則爲故中山公所闢……」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