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3 聞戰則喜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衣冠正倫字數:3029更新時間:24/06/29 15:50:11
荊州總管府中,當李泰看完了李遷哲和李顯兄弟兩人的奏報後,便也認真的思索起來。
之前雖然是他率部長驅直入的收復漢中,但是對於漢中後續的局勢變化卻是不怎麼清楚。
包括山南方面,雖然除了安康李氏之外,也安排了宇文虯和泉仲遵等坐鎮其地,但這些人既不屬於總管府嫡系,李泰也沒有對他們嚴加督令,都給予了極大的自主權。
畢竟他真正的經營重心還是在江漢之間,山南漢中更看重的還是其地域上的渠道功能,但是對於牢牢掌控其地軍政權力的需求並不算高,而且中外府也未必會樂見他把手伸得這麼長。
李遷哲兄弟倆作此奏報,老實說還是讓李泰比較意外的。尤其是主動提出讓總管府派遣官員入境整編那些蔭庇人衆的請求,更讓李泰頗感詫異。
眼下的他倒並不怎麼急迫的去限制這些地方豪強的勢力,因爲憑如今荊州總管府的行政力量還並不足以完全接手地方管理,軍政方面都仍需仰仗這些地方豪強。
畢竟李泰做大於東南才僅只數年而已,人才的積累和獲取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並不能說開個考場、安排幾場考試,合格的行政人才就都刷新出來了。
荊州總管府如今獲取人才的渠道,第一便是由朝廷或中外府進行委任,不過由於荊州總管府地位比較特殊,來自國中的任命只限定在總管府和州郡上佐這一級別,而且數量和頻次都較少,任命之前都要和總管府進行充分的溝通,極少會直接委任空降。
第二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徵辟,比如李泰門下這些門生故吏們,還有崔謙這樣的關東世族親戚舊交,以及之前主動依附而來的魯悉達等地方豪強,當然也包括戰俘降人當中智慧勇力之士。
第三那就是自己培養出來的,李泰之前在商原鄉里便培養了一批鄉人子弟,未必教給多麼高深的學問,主要的課程便是書法和算學,即便培養不出多麼高明的人才,但也都能勝任文書覈計等庶務吏術。
如今這一批商原子弟,便是總管府行政力量中的主力。他們雖不參與各項政令的討論與決策環節,但卻負責具體的管理執行。荊州總管府有着大量工商相關的文籍事務,也是因爲有着這樣一批成熟的文吏進行管理維持,才得以高效運作。
至於州郡官學,在當下階段而言,其實只是割開了一個鄉情秩序的口子,想要成批量的提供優質人才仍然需要常年的經營和耐心等待。
江漢地區作爲一個地理名詞,地域跨度是很大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民情、地理等各種元素,實際管理起來要比關中地區還要更加複雜。
再加上周邊形勢同樣錯綜複雜、瞬息萬變,如果真的一刀切、不允許區域自治,將所有的管理權都收歸總管府,那就等於將所有弊病與風險都收歸一身,沒有等到對手挑戰,自身就先內耗掛了。
如今李泰對於荊州總管府的治理思路,那就是在政治上確立荊州總管府的唯一權威,軍事上充分發揮地域間的制衡與互補,經濟上則就是不遺餘力的在沔北進行工商建設、從而推動形成一種虹吸效應,使得整個江漢地區的人事資源高速的向沔北地區彙集。
如今幾項工作都進行的非常順利,而且由於事務的高度集中化,也沒有超出荊州總管府的能力範疇。對於地方上的控制的確是有些薄弱,但是這些地方在軍事上和經濟上對總管府的依從度卻越來越多。
像是漢東地區不乏隨陸豪強們頻頻變現鄉土資產,前往沔北包地建廠。
一則是沔北相對而言要更加的安全,不說總管府強大的軍事基礎,單單李大將軍本身就是一個不敗金身。二來就是沔北的工商氛圍實在太好了,投資回報的週期也要比耕墾土地快速得多。
眼下雖然並不急於收回對於地方上的管理權,但是主動送上來的李泰也不會拒絕。而且如果山南情況確如李遷哲奏報中所言的話,這也的確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隱患,如果不妥善處理,很有可能會拖累到後續的伐蜀戰事。
略作沉吟後,李泰便召來總管府戶曹參軍崔彥昇、工曹趙景之,着令他們率領一隊府員前往金州,將滯留境中的四方遊食亡人儘快編籍然後造成工冊,再發付興州造船工坊安置任用。
興州的丹江口是如今荊州總管府水師造船大基地,而造船自然要用到大量的木材。無論秦嶺、武當山還是大巴山中,木料良材總是不乏,只是砍伐開採出來比較耗費人工。按照李泰的造船計劃,伐木工自是多多益善。
遊蕩在山南各地的,按照李氏兄弟所言多是從大巴山麓中游徙遣出的巴人蠻部。離開山野之後,他們並沒有固定的生活領地和謀生技能,興兵作亂是早晚的事。只不過眼下還沒有形成規模比較大的亂部,縱然略有騷亂,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
李泰雖然不會像蜀中的蕭紀一樣強徵這些人作爲其東出的炮灰,但也不能好酒好菜的招待着,就算拉到沔北來,他們也沒有工藝技能或者耕作經驗來養活自己,那就只能就近安置作爲伐木工。雖然也很辛苦,但是兩餐一宿還是能夠保證的。
按照如今西魏摩拳擦掌、對蜀中虎視眈眈的態勢,這些在漢中山南遊蕩的蠻部巴人們如果不肯順從李泰的安排去伐木,那麼多半是要淪落到如木料一般被魏軍給砍伐了。
李泰之前還盤算着如果中外府接納他對崔猷的舉薦,他就安排郭彥率領三千甲兵隨其赴任、爲其壯勢。現在看來三千甲兵還未必夠用,而且正如李遷哲所言,與其被動等待中外府通過,不如自己趁勢去爭取。
畢竟在以伐蜀爲大前提下,爲了維護漢中山南這一行軍大基地的穩定,他的行動縱然有些過激,那也是可以原諒的。
人的想法和慾望總會隨着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最開始的時候,李泰只是想趁着蜀中還未拿下做點蜀錦買賣,順便維持一下自己在隴右商道上的話語權。
但是隨着事態的發展,他卻發現自己能夠爭取更多,那自然也就沒有要放棄的道理。眼下他雖然仍然沒有要出征並坐鎮蜀中的想法,但卻可以在這場戰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在交待完崔彥昇等人後,李泰想了想之後便又讓人將賀若敦召來。
“郎主召僕入府,莫非是將大動干戈於江陵?”
賀若敦入堂之後,便眉飛色舞的向李泰作拜並詢問道。他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武人性子,聞戰則喜因爲有功可建,倒是沒有多少悲天憫人的情懷。
聽到賀若敦作此發問,李泰眉頭便微微一皺。就連關中都不乏伐蜀還是攻取江陵的議論,荊州總管府內此類議論聲當然更加的多,不少將領都把江陵當作了下一個軍事目標。
但是由於李泰一直都在加強與江陵人士的互動,除了發展內應之外,也是希望未來真正奪下江陵的時候,在江陵人士們心中不是一個惡貫滿盈的侵略者、而是一個新秩序的建立者,所以並不想將彼此之間氛圍搞得過於劍拔弩張,因此一直都禁制將領們在公開場合討論這一話題。
其他的將領倒是都很聽命,就算有什麼攻略江陵的想法,也都是私下裏向大將軍進行彙報。但是賀若敦這傢伙,管住他的嘴簡直比要了他的命還要難,自然不理會這禁口令,每每在公開場合高談闊論。
“休得胡說!我與江陵正情誼和洽,豈有擅動兵戈之想!你若再因此口舌滋事,休怪我重加責罰!”
李泰也很想維持一個禮賢下士、寬厚包容的上位者形象,但是見到賀若敦後不免就要破功,這傢伙能力如果是九十分,就因爲長了這張嘴起碼得扯上八十五分的後腿,那是真的很難頂。
之所以還能容忍這個只有正五分的低能小渣渣,那自然是因爲他那個能力一百分、破嘴減九十的兒子賀若弼。
不過賀若弼屬於是還能救一救的情況,這小子出生於大統十年,如今也已經到了啓蒙的年紀。雖然說遺傳上是改不了,但若認真教一教的話,興許還能把那破嘴從負九十見到四五十的程度。
李泰雖然有點頂不順賀若敦,但也不想把他打發回家去教兒子,一早便交代他將賀若弼送去龍原學館,算算也已經到了蒙學大班了,跟高熲那些同學們混,總比跟着他老子耳濡目染要強。
賀若敦雖然口無遮攔,但在面對李泰這個郎主的時候還是頗知敬畏的,眼見李泰瞪眼呵斥,忙不迭垂首連連說道:“僕不敢、不敢,郎主請息怒!無論郎主召授何事,僕莫敢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