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人盡敵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2534更新時間:24/06/29 15:50:11
    對於西魏而言,伐蜀絕對是一件大事,而宇文泰對李泰所說的話也已經超出了禮賢下士、請教計策的程度了。

    李泰也從這當中聽出了大行臺的潛臺詞:伐蜀這件事一定要進行下去,你這裏要能促成此事,只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中外府也都會答應下來。

    略作沉吟後,李泰便對宇文泰說道:“主上如此青睞信重,實在讓臣受寵若驚。古來用兵,豈因一時之屈伸而論定成敗!如今復論伐蜀,不只是有益邦家的大計,也是一雪前恥的圖謀,臣若有計可陳,絕不敢敝帚自珍,必與府內諸公極盡智巧,以策萬全!”

    “好、好,那我便洗耳恭聽伯山稍後有何妙計可陳!”

    宇文泰聽到李泰已經領悟到他的意思,於是便連連拍手叫好,臉上的笑容越發的濃厚,心中也不由得充滿了期待。

    因有李泰這樣一個重量級人物參議此事,因此這一次的會議宇文泰便也召來更多人員參會,陸通、長孫儉等府中心腹要員悉數列席,王悅等之前參加第一次伐蜀戰事者也都被招至,還有達奚武等參與收復漢中的將領們,數算下來文武足有二十餘人。

    這些人員分事各處,並不全都聽事府中,單單把他們盡數召集起來,便用了足足一個多時辰。

    等到人員到齊之後,會議便正式開始。宇文泰並沒有直接將話題引到伐蜀上面,而是笑着讓李泰先簡略的進行一下述職。

    於是李泰便也揀着一些荊州的軍政事務略作彙報,總之就是七分報喜、三分報憂,總結起來就是荊州本身發展態勢良好,但若要大規模的回補中外府則就仍然力有未逮。

    當然這些內容也是他怎麼說、大家就怎麼聽,硬要較真的話,只會弄得彼此都尷尬。對於中外府而言,不需要做太大的人事投入,東南方面便能局勢穩定,並且還不失策應諸方的能力,已經是非常讓人滿意的了。

    李泰這一番述職完畢,表明了荊州總管府當下並沒有繼續發動大戰的能力和規劃,也從側面否定了趁勢進攻江陵的想法。

    在場諸如王悅等幾名關中人士在聽完李泰這一番陳述後,臉上都流露出明顯的失望之色,很顯然這有點不符合他們的預期。

    見李泰並沒有繼續爭取和包攬對外擴張的機會,宇文泰也是頗感欣慰,望着李泰笑語說道:“荊鎮近年諸項創舉可謂有目共睹,李大將軍不只是當世名將,更是海內良牧!有其鎮守東南,朝廷無憂,我亦無憂!”

    在將李泰狠狠誇獎一番後,宇文泰旋即便又說道:“蜀中地處南面邊陲,李大將軍治地亦與接壤,更兼熟知樑國人事。此番樑國武陵王擅爲篡計,大失其國人時望,一亂方定,一亂又生,此方人地多艱,實在是讓人垂憐,如今國中多議出兵伐罪救之,李大將軍又意下如何?”

    “樑家引狼入室、同室操戈,江南士民同悲一調、求生不能。天下仁勇之士,無不急欲救之,前者樑王入附、主上納之,正是秉承道義胸懷,江南士民亦多感恩。今者謀救蜀中人地,亦是廣施仁念,應承天德!”

    聽到大行臺這一問話,李泰便正色回答說道。

    噗哧……

    李泰這裏話音剛落,堂中頓時響起一個不和諧的聲音,衆人紛紛循聲望去,旋即便見同爲大將軍的達奚武正自掩嘴竊笑。

    達奚武聽到李泰說的冠冕唐皇,沒忍住便笑出聲,此時見到衆人都向他往來,一時間也是尷尬不已,連忙伸手到案下用力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旋即便板起臉來微微頷首,表示對李泰發言的認同。

    李泰見狀後便忍不住白了這貨一眼,雖然幹的就是趁火打劫的勾當,但也必須要給行爲尋找一個基於道義的說辭,如此才能彰顯團伙的正義性。就連梁山好漢都是替天行道,咱們怎麼就不是弔民伐罪了?

    拋開達奚武這一打岔不說,宇文泰又望着李泰發問道:“前者國中亦有圖謀,但卻並不順利,今李大將軍歸府,不知可有良策以教在座諸位?”

    “臣又豈敢稱教!無非一人計短,衆人計長,且以一己之見略作陳述以供諸位斧正。”

    李泰聞言後便站起身來,面向衆人繼續說道:“蜀地之所以易守難攻、論者稱畏,首在四圍閉塞、道阻且長,多有雄關險塞分部四周,地勢之雄,天下無出其右!”

    衆人聞言後也都紛紛點頭,蜀道艱難乃是衆所周知,雖然說這一點也是老生常談,但只要談論蜀中攻略,那就繞不開這一點。李泰功勳卓著,許多國中老將都大有不及,他們也都想聽聽其人對此有何應對良策。

    “古之兵家吳子曾言‘在德不在險’,君不修德,人盡敵國!蜀道雖險,仍然遜於人心……”

    聽到這裏,衆人便明白了李泰接下來要講什麼,曾在蜀中吃過虧的王悅也不惜自曝其醜,起身發言道:“前者入蜀,便是受其境中舉義豪傑招引,但結果卻仍……”

    衆人聽到這話後也都一邊點頭,一邊望向李泰,想要看看他對此有什麼解釋。

    “一粒粟自然不足充飢,但請問諸位,是否可以當餐?”

    聽到李泰這反問,衆人也都不由得笑了起來,而李泰則繼續說道:“樑武陵王居蜀十數載,雖然未有桀紂之暴,但也絕無舜禹之德,貿然稱制,乃是自絕於天人。蜀中雖然未通王化,但也絕對不乏明義之士,知其難久,必覓所投!”

    套話說完之後,李泰便開始講到具體的人事:“武陵王雖言貴胄,性本吝嗇,薄於恩賞,難免羣下離心。尤其仇池諸氐更加難得其懷,前者楊法琛舉義來附便是一證。另有楊乾運等方隅豪酋雖然爲其力守北門,但卻仍然不爲心腹,求而不得,怨氣橫生……”

    “伯山此言當真?”

    聽到李泰此言,宇文泰便忍不住開口發問道,之前他安排王悅等入蜀援救策應楊法琛,便是遭到楊乾運爲首的氐人勢力圍堵困擾才失敗,如今聽到李泰說楊乾運也是一個可以拉攏的對象,心中自然驚詫不已,想要再加確定。

    李泰近來同蜀中做的都是幾萬匹蜀錦的大買賣,對於蜀中人事糾紛當然也並不陌生,聽到宇文泰問話,當即便將這些具體的人事講述一番。

    武陵王蕭紀坐鎮蜀中多年也算是頗有功績,蜀中軍政方面都獲得了可觀的發展。但政治經濟還好說,軍事方面就比較敏感了。

    蜀中本無重兵,武陵王想要發展軍事,也如宇文泰一般最主要的手段便是拉攏羈縻境內的方隅豪強。氐人楊氏便是其中一支非常可觀的武裝力量,楊乾運、楊法琛等皆是氐人豪酋。但因軍事力量過於出衆,氐人的政治地位反而不高,武陵王雖然對其有所倚用,但卻不肯將之委以重任。

    若是南樑未亂,這些氐人自然也都不敢喧鬧滋擾,大體上還能維持恭順態度。可今南樑國中已經是紛亂不堪,這些有實力的豪酋們自然是蠢蠢欲動。

    諸如之前舉兵的楊法琛便是求任官職不得而舉兵爲亂,不再聽從武陵王的號令。而發兵平定的楊乾運也同樣面臨這一情況,本以爲憑此功事可以大獲封授,但結果只是不疼不癢的嘉獎。

    雖然去年戰敗退出後中外府也進行過一系列的總結覆盤,但對蜀中人事的瞭解卻遠比不上與蜀中利益往來頻繁的李泰,此時聽到李泰的講述,也都不免大生茅塞頓開之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