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委爲心腹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3280更新時間:24/06/29 15:50:11
    當其他人悉數退出後,李泰便先主動跟獨孤信講起了略陽郡中發生的事情。

    獨孤信在聽完之後,先是沉默片刻,然後便望着李泰感慨道:“伯山你並不偏執偏信,我對此倒是並不意外。但居然能夠強忍一時的意氣勃然,肯以維繫此邊情勢穩定爲先,真是讓我深感欣慰。

    區區一名桀驁氐酋,即便是當場捉殺又何足惋惜?但這楊靈總是宇文樂仁頗爲倚重的舊屬,若是因此小事疏遠彼此情誼總是可惜。

    立事須得精幹,馭人則需周全。伯山你的事才已有諸多表現,但也偶有盛氣凌人、讓人擔心恐怕未足周全。如今看來,這樣的雜想倒是多慮了,我也更加放心將此邊事情交付給你。”

    李泰聞言後不免一汗,看來這老丈人也頗擔心他來到秦州後可能會處理不好跟同僚之間的關係。

    這倒也難怪,彼此之間關係雖然日漸親近起來,但真正相處共事的時間卻不長。而李泰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圓滑的全無棱角的形象,獨孤信也就難免擔心他或許會管控不住自己的情緒。

    “丈人請放心罷,我雖然還未深知此間情勢,但也明白這裏諸族雜處、各有欲求,兼併雖易凝合卻難,凡所圖謀立事,多半仍在於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可因一己之勇健而結怨羣衆、自絕於人。”

    李泰又正色回答道,表示自己明白這當中的人情利害。

    獨孤信聽到這裏已是連連點頭,望着李泰不無讚賞道:“能見到這一層,已經不可謂淺識薄見了。此邊情勢之繁雜,已經是長年之積病。人心刁頑難馴、各自待時以動。

    而國中自王業西狩以來,一直疲於謀生,並無充足國力可以長用開邊,唯以二三能臣智者鎮守此邊、以期太平。所以此邊立事的根本便在於治人,以漢制漢、以胡制胡、漢胡互制,讓他們疲於爭鬥,才能鬥志消磨、無力對外。”

    這應該就是獨孤信治理隴右的核心方針,也的確是治理這種情勢複雜地區的妙招。

    本身西魏朝廷和霸府能夠給予的支持便極少,全憑鎮守者籌措力量以應對各種變數。隴邊又是漢胡雜處、適亂年久之地,想要單純憑着武力便將諸漢胡武裝震懾得全都俯首聽命那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強如晉陽霸府附近還存在着離石胡等寧折不彎的敵對勢力呢。

    但此邊諸類武裝有一個好處就是彼此間的仇怨遠遠超過了與外來者之間的矛盾,本就微薄的鄉土資源使得鄉土之間基於生存與發展的競爭遠比其他地區要激烈得多。讓他們和睦相處,可能神佛都做不到,可若讓他們彼此鬥爭,那簡直再簡單不過了。

    做一個置身爭鬥之外的裁判,可遠比親自下場同所有人一起競爭要超然從容得多。在鬥爭難分難解的時刻判定雙方誰贏誰輸,若再盡責一些還能幫忙打掃戰場。只要能夠執行到位,將糾紛矛盾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自可坐收漁翁之利。

    獨孤信坐鎮隴邊數年之久,期間雖然也有叛亂發生,但多數都沒有發展到失控的程度,整個隴右的局面還是穩中向上,可見對這一方針也是貫徹執行的很到位。

    不過這樣的管制方法看似舉重若輕,但其實也有一個無可避免的弊病,那就是讓鄉情鄉勢長久的陷於對峙內耗中,不利於區域的整體發展。

    若只是作爲一個政權的一部分還倒罷了,若本身便是一個割據勢力,那麼不需別人來攻,自己就會把自己給耗死。弄權過甚而恩義未洽,看似有術實則無道。

    歷史上獨孤信坐鎮隴邊多年,結果卻被宇文導輕鬆取代,拋開宇文泰的手段不說,獨孤信自身也並非沒有缺陷。那就是他雖然鎮此多年,但一直都沒能紮根下來,沒有建立起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其實關中的情勢糾紛之複雜較之隴右有過之而無不及,宇文泰卻能駕馭諸方、讓實力穩步提升,這固然是與他的權勢地位較之獨孤信更加超然出衆有關,但也必須得承認,宇文泰就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政治人物,其統御之能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北鎮武人。

    李泰當然不會將自己心中這些想法宣之於口,獨孤信跟他講這些也只是爲了告訴他在隴右做事的行事基調,而不是爲了徵詢聽取他的意見。哪怕是親密無間的兩口子,都不能隨便說“你不行”,更不要說翁婿之間了。

    “本來伯山你剛剛入鎮,應該先休息並將情勢瞭解一番再就桉授事。但今事情頗有危急,已經容不得再作拖延。”

    獨孤信講到這裏,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月中史寧任命消息入州,宇文仲和便擁衆據於州城不肯離去。爲恐他扇惑州人俱反境中,史寧已經引部先行,巡視州境安撫州人。

    雖然之前不乏州人致書投誠,但具體情況如何仍未可知。況且宇文仲和本就曾與瓜州鄧彥潛通,是否會窮極生奸、引吐谷渾入寇隴西,同樣不好判斷。

    無論情勢如何發展,總需防備周全,有備才可無患。現今諸事並舉,各處都乏才力任用,伯山你也同樣不暇閒坐,這裏幾樁須得加急辦理的事情,你想接手哪樁?”

    李泰對於這一次歷史上的涼州之亂只知梗概,細節上所知不多。他只記得獨孤信率領大軍進入涼州,然後便着令部下們羊攻州城,他自己則率衆從別處發起攻勢,很順利便將這場叛亂平定下來,並沒有釀生出更大的禍患。

    但見獨孤信神情嚴肅,而且還在擔心吐谷渾會否牽涉其中,他也不敢將此做等閒視之,想要爲此盡一份力,便接過獨孤信遞來的事簿認真瀏覽一番。

    這事簿上所記載的事情多是軍務,諸如走訪氐羌諸部徵募人馬、盤點防城武庫整裝備戰等等。

    事情雖然挺多,也都挺重要,但李泰翻看了一圈後發現真正適合自己的卻是沒有幾個,倒也不是他挑剔,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對人對事都不熟悉。

    隴右這裏又沒有一個規範具體的行事章程,一樣的事情交給不同的人去做,結果就有可能大不相同。

    諸如徵募氐羌人馬部曲,換了一個於諸胡部頗具威望的將領可能輕鬆就招取數千上萬,但李泰若去的話,可能就匹馬難得,實在是無臉可刷。

    李泰是個什麼情況,獨孤信當然明白,但仍遞給李泰這樣一份任務單,顯然不是爲了期待他能發揮主觀能動性選出一個貼合自己情況的任務。

    所以李泰在將這事簿瀏覽一番、將事情項目略作瞭解後,便也沒有再勞心糾結該要選擇什麼事做,而是直接拱手對獨孤信說道:“卑職雖然初來乍到,但也不懼任艱,全憑使君安排,一定不負所命!”

    獨孤信聽到這話後便又微笑起來,也沒有從他遞給李泰的事簿中選擇事情,而是拍拍他肩膀說道:“府中諸事繁忙,我也分身乏術,不便長留府中,人或入此難見,許多事情因此耽擱。

    伯山到來可謂大大緩解了我的困擾,你便代我留守府中,凡需即刻批覆之事,都由你在桉決斷,不能決者可以兼採衆計、或者使人書告於我。”

    李泰聞言後不免驚了一驚,連忙起身道:“如此重任,卑職恐不能當啊。此間人事我本就頗有陌生,定亂在即、事皆劇要,若是決斷有誤而累及大事則罪莫大焉,實在不敢擅掌樞機之重,願憑勇力充列下陣……”

    “人非生而知之,哪能事事瞭然於懷?但只要不失利弊的明鑑,事皆可斷。若是旁人,貿然託以留守事宜,我的確會擔心不能盡責。但伯山你並非不諳世事之類,之前履歷也是豐富宏大,相信你也必能勝任此間!”

    】

    獨孤信也站起身來,拍拍他肩膀鼓勵說道,並且眼神中泛起幾分深沉怪異之色,口中冷笑說道:“有人以爲我翁婿仍然情義短淺,多有邪計滋生之處。心懷不必盡付於言,我自將伯山你視作心腹,若有所需,事業、性命皆可託付於你!”

    儘管眼下談不上什麼生死存亡、性命相托的險惡情況,但聽到獨孤信如此表態後,李泰也是忍不住的心生感動,並非出於利弊而是基於感情的對獨孤信生出親近之感。

    這一話題翁婿兩個談過不止一次,雖然各有表態,但究竟有沒有完全消除了心中的芥蒂也是不好說。獨孤信這一次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完全不介意李泰作爲他的權位留守與備選,讓李泰既感動,同時也放下了心。

    李泰自知這樣的安排象徵意義要大過了實際意義,除了自己之外,獨孤信當然還得安排能力足夠同時又信得過的幕僚來輔助自己。

    於是他便也不再拘泥,直接點頭應聲道:“丈人既然將事付我,我一定竭盡所能不負所托!秦州事宜或不宏大於我,但也絕不會折損於我!”

    雖然說這一安排讓他肩上責任驟增,但他也並非沒有經歷過獨當一面,跟自己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三防城相比,隴右無非也就是人多了些、事多了些。

    他連皇帝位子都頗有圖謀,區區一個秦州留守也算不了什麼,唯一有點可惜的,就是如果留守秦州的話,這平定涼州的第一線功勞顯然是混不上了。

    不過跟執掌一大軍州的體驗經歷相比,這一點戰場上的功勳倒也算不了什麼,再說稍後向朝廷遞交功簿時,都是自家人在編寫,他想排在哪裏自然就能排在哪裏。蕭何雖不披甲上陣,論功也是勳臣第一啊。

    獨孤信眼見李泰不畏擔當,不由得也是笑逐顏開:“今夜且先早早休息,明日接手府務之後可就沒有閒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