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1 宣揚家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2951更新時間:24/06/29 15:50:11
    元季海歸家之後,腦海中還在思忖着太子所交代的事情,等到夫人返回之後,便講起了這件事情。

    “李伯山這個少年,我今天淺共接觸一番,的確是名不虛傳,頗有值得誇獎之處,怪不得太子殿下對他欣賞有加,意欲招納於東宮!”

    回想今日同行一程的情景,元季海對李泰的評價同樣不低,並又對自家夫人笑語道:“夫人常常遺憾關西頗少親友往來戶內、暢話情義,今故門中有這樣一位出色後進,若常召見於庭內,可以大慰情懷啊!”

    王妃李稚華聽到這話,便也微笑頷首道:“大王今才知親戶之中有此少類俊才,已經是見事頗晚了。這小子伯山,妾前在丞相邸中已經有見,人物遠勝於他父兄諸員。那時婚禮事繁、不暇細話,事後分離於兩處,更不方便相見,原來他已經入了京?”

    之前大行臺嫁女時,馮翊王妃作爲禁中女官便前往輔助禮事,也見到李泰這個族中少輩深受時流欣賞追捧的情景,心裏自是頗感自豪的。

    不過她也並非榮養閒庭的貴婦人,仍在禁中擔任內傅女官,需要出入於宮闈,日常的交際便就需要小心謹慎,故而也一直沒有機會共這個晚輩相見交談。

    此時聽到丈夫說李泰也來到長安,並且深得太子賞識,王妃自是頗感與有榮焉,心裏便盤算着抽個時間要在家中邀請一下李泰。

    元季海對此自是連連點頭附和,將廳中奴婢們屏退之後,才又對王妃正色說道:“觀太子殿下神態言狀,似乎不止是想將李伯山召闢於東宮那麼簡單。

    太子殿下年齒、志氣漸壯,思慮也更加的深刻周全,常常憂於至貴門庭卻所幸失類,不足彰顯帝宗擇偶之清高標準啊!

    伯山他名門賢嗣、英俊少年,自非人間俗流女子能夠匹配。若得與皇家結成情盟,無疑是給人間增添佳話。”

    王妃聽到這一番話,神態之間也略有意動,但很快便搖頭嘆息道:“這樣一通算計,倒是不宜言之過早。雖說是一蔓瓜葛的親屬,但畢竟從未長久相處,彼此心懷並不相知,只憑一己的私意強爲他人設想,哪怕自以爲是真情流露,但也難免咄咄逼人。”

    元季海聞言後卻仍笑道:“說說又何妨,況且這種天大喜事本就別人羨慕難求,這小子能入此情緣謀劃之內,也是多仰門中親長的情義恩澤。更何況如今關西舍此之外,還有哪家配偶能讓他表裏增光?太子殿下既然將此情懷吐露於我,本就是情理應當的事情,我自當盡力促成這一樁良緣。”

    李稚華卻並不像丈夫那樣樂觀,稍作沉吟後便又皺眉說道:“妾當然也希望親中少類能幸於帝宗,使我家門更加光彩。但今世道並不稱治,許多事情言則情理應當,其實但卻不然,許多順從悖逆皆不符合人心願望……”

    元季海聽到這裏,臉色已經變得有些不好看,沉聲說道:“這麼說,夫人是覺得這未必是一樁良緣?人間正氣難道已經衰弱到屈尊難求……”

    “妾言非此意,大王應知,又何必作此忿應?正氣逢衰,並非相對言事之人的罪過,人間際遇大失從容,分寸之內的偏差便可分途興衰生死。際遇之內的取捨,得稱時宜才是最佳,迂腐故計未見得能有益彼此。”

    李稚華見丈夫仍在固執己見、甚至還有些惱羞成怒,深吸一口氣後便鄭重說道:“這小子伯山,西投以來並不悽悽惶惶的急切拜訪故交親長、懇求庇護,而是安於自己的處境認真經營。可見他是一個極富主見、並不攀求僥倖之人,只要自己心裏已經有了主張,便不會再受人情雜言的蠱惑更改,擾之過甚,反會生怨。”

    元季海對自家夫人還是很尊重的,聽到這裏也覺得他方纔的忿念有點沒道理,但還是忍不住皺眉說道:“太子畢竟將事告我,對此期許頗深。我如果不能幫忙辦妥,於太子處總是有些交待。不如還是將李伯山請來,將此事情簡略告知,他要作何迴應,只聽不勸。”

    李稚華聞言後又搖搖頭,嘆息說道:“太子殿下狀似巧智多謀,但其實常常會有輕躁失算。伯山他並不是在野的賢遺,也並非敵國的逆士,太子若真有意召訪,能無途徑可循?

    大王自非選司長官,如果只因我家這一層親誼便作強令爭取,這也根本不算是爲社稷攫賢良、爲宗家擇佳偶。大王實在不必因此介懷憂困,或許不久之後,太子便先將此事拋於腦後。”

    元季海聽到這話也不由得點點頭,對夫人的看法頗感認同。太子將事情託付給他,本就是想循求一個人情上的方便,可若從心裏就正視此事、正視那個李伯山的話,自然會有更端莊的態度與做法。

    夫妻兩人商討一番,決定只當沒有太子託付這件事,但還是要邀請李泰入邸來做客,沒有必要爲了一些雜情而疏遠自家門戶之內的親誼。

    李泰在弔唁完畢離開王盟家後,心裏還因爲太子對他的態度而有點忐忑,本不打算繼續在長安逗留。

    雖然說太子提議要在京五品以上爲王盟設帳路祭,但他本就不是在職京中的官員,就算不設也不謂失禮。這次前來長安,本就是私下裏跟獨孤信同行,現在事情已經做完了,當然也是去留隨意。

    不過當馮翊王家的邀請送入莊中的時候,他倒也不敢怠慢,當即便着莊人準備一些禮貨、隨他前往拜訪。

    單憑馮翊王元季海,自是沒有這麼大的面子,李泰要不要應付,還是得看自己心情。但是對他姑奶奶馮翊王妃李稚華,終究還是得表示出足夠的尊敬。

    之前的他於世道之內還寂寂無名,又忙於生計或職事,不來拜訪還算是情有可原,可現在人家長輩都親自發出邀請了,若還視而不見的話,那就有點說不過去,甚至可能直接影響他在關西所有的人情交際。

    畢竟是李衝的閨女啊,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當李泰來到城中馮翊王府門前時,早有戶中幾個子弟站在門前迎接,分別是馮翊王世子元亨、去年還在商原被李泰揍過的元儉,以及另一個與李泰同齡且一樣出身隴西李氏的少年,名字叫做李禮成。

    這樣的待遇足見對李泰的重視,元家兄弟輩分上還算李泰的長輩,身爲元氏宗親,官爵自然也比李泰更高。至於這個李禮成,同樣也是李衝一脈的隴西李氏嫡系後人。

    李泰不敢託大,遠遠的便翻身下馬向三人走來。而那三人也得了戶中親長叮囑,同樣也不輕狂任性,彼此距離還有幾丈便擡臂作揖笑語道:“久聞李大都督時譽賢聲,今日榮幸能於戶接待。”

    李泰自是連連表態不敢當,門前寒暄幾句,便在三人陪伴引領下直往宅中行去,趨行入堂後向着堂上端坐的馮翊王妃李稚華莊重作拜道:“戶下少愚拜見恩長,前者勞困於事、拙短於情,至今才來拜見,懇請王妃見諒恕罪!”

    “伯山不必多禮,唉,我且喚你小字吧。我跟阿磐,已經不算是初見,前在華州臺府吉禮中時,已經見到阿磐你那卓然風采了。不過那時阿磐獨處羣衆爭望的風光之中,恐是未見樓上不常相見的親長。”

    馮翊王妃一臉和煦笑容望着李泰,擡手示意他免禮入席,待見與李泰並席而坐相形見絀的戶中幾個兒郎,又忍不住感慨說道:“怪不得阿磐能得羣衆欣賞,實在是秀出於同儕,讓人無從忽略啊!往常或礙於情事不能常常相見,但今既已得入堂中,暇時一定要常常來訪!”

    李泰聞言後連忙點頭應是,同時也忍不住打量這姑奶奶兩眼,心情不免有點古怪。

    大家族裏的輩分的確是挺讓人無語的一件事情,他曾祖李承乃是戶中最長,李衝則是同輩之中最幼,眼前這姑奶奶又是李衝最小的閨女,如今年齡還不算太大,但儼然已經是隴西李氏他們這一支輩分最長的了。

    李泰雖然常常是以隴西李氏關中大家長自詡,但其實這份自我認知也實在水的很,除了他自己,只怕就連堂中那堂弟李禮成都不咋認可他。

    “今日召阿磐你來見,也有一事要囑你。我家於關西雖然人勢不壯,但也不謂全無聲跡。近日王太傅喪禮,諸家都需要設帳路祭,我家自然也不可缺席。我本意孝諧當道設帳,但既然阿磐你已入京,此事該當你來主持!”

    王妃先對李泰笑語說道,然後又指着另一席中、神態有些不自然的李禮成說道:“孝諧你也不要怨我厚此薄彼,各家聲勢壯否,俱由此類人情公事體現出來。若無足以鎮場不怯的族人當道宣勢,即便祖蔭再厚,人也不會重你於當下!有這樣一位人才聲勢都不怯見羣衆的兄長照拂,是你的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