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火器圖紙,設天字制造局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寒梅驚雪字數:2452更新時間:24/07/03 16:53:33
大婚時,夏皇后年僅十四歲,自然不可能掌管後宮。加上朱厚照搬入豹房,極是冷落皇后,沒有依託的夏皇后縱是想插手管事,也抵不過張太后一句話。
但現在不一樣了。
朱厚照不僅搬回了紫禁城,還招夏皇后侍寢了。
這不僅是睡一覺那麼簡單,落在宦官、宮女眼裏,是皇后得寵,在關鍵時刻,皇帝會站出來力挺皇后。
宦官、宮女也是有立場的,跟着備受冷落的皇后,這些人可能會將坤寧宮裏的每句話傳到慈寧宮,可若是跟着受寵的皇后,在皇帝與太后不和時,這些人很可能會想方設法將慈寧宮裏的每句話告訴坤寧宮的皇后。
夏皇后並不傻,朱厚照一聲招呼不打便將張鶴齡、張延齡投入詔獄,擺明了是不希望張太后干涉。現如今張太后屢屢插手,不惜“僞病”逼迫朱厚照退讓,朱厚照這次不甘心地退了,那下次呢?
只要張鶴齡、張延齡一日不死,只要他們繼續害民,遲早有一天會被朱厚照抓起來殺掉,到那時,掌控後宮的張太后會不會做出點出格的事?
朱厚照目光中透着幾分冷意。
扶弟魔是一種病,輕點好治,嚴重了,那就是傾盡所有,不惜代價,哪怕是自己吃苦受罪,家破人亡,也得讓弟弟吃好喝好過好。
張太后不在意百姓死活,不在意張鶴齡、張延齡吃了多少民脂民膏,不過問是非,只想讓他們好好的。
這樣的人,還是不要管後宮的好。
逼急了,哪天自己睡着了,一羣宮女靜悄悄跑過來往自己脖子上掛繩子,那可就慘了。這事歷史上不是沒發生過,嘉靖不就是那個倒黴的,所謂的壬寅宮變,拂曉驚魂……
雖說朱厚照不相信張太后會害自己,可無論如何,看看夏皇后,這都從小長到大了,手感——
呸!
夏皇后已經十九歲了,是時候收後宮之權,挑起樑子了。
這一晚,夏皇后在朱厚照的懷中睡去。
翌日罷朝。
朱厚照坐在文華殿,用一個時辰簡單看了看奏摺,並無大事奏報,多是彈劾之事,便安心下來繼續繪製火器圖紙,並旁註說明。
考慮到戚繼光還沒出世,拿出虎蹲炮也沒什麼專利糾紛,朱厚照乾脆連虎蹲炮的圖紙也繪了出來,似乎想到了什麼,擡起頭看向張永:“朕記得,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名爲戚景通。”
張永想了想,回道:“像是有這麼一人。”
朱厚照笑了起來:“讓兵部擬調令,將此人調任神機營提督。”
戚繼光是吧?
沒機會用你,還沒機會用你爹?
戚繼光的底子大部分都是戚景通親手打下的,戚景通有不錯的軍事指揮才能,歷史記錄了他提兵破劉賊及青州賊李琪戰功。而這裏的劉賊,指的就是劉六、劉七……
最重要的是,戚景通一生清廉,忠貞保國,從不巴結逢迎,任用私人,這樣的人有原則,也能堅持住原則。
眼下要重塑京軍,需要這種將官。
張永着人去吩咐。
繪製好火繩槍、佛郎機炮圖紙之後,朱厚照提筆,將火繩槍命名爲馬步槍,將佛郎機炮改爲威虜炮,至虎蹲炮的名字則保留了下來。
“命東官特勤局搬遷至原東廠官署,將豹房東官改爲京師天字制造局。自兵仗局、軍器局中抽調富有經驗、善火器製造的匠人,進入天字制造局,專司新火器製造事宜。另傳令順天府諸衛,調精良火器匠人入京。”
朱厚照將圖紙壓鎮在一旁,對張永下旨。
張永連忙答應。
朱厚照沉吟了下,追加了一句:“於國子監張貼公文,若有監生願入天字制造局爲火器之事者,給六品俸。”
張永驚訝地看着朱厚照,輕聲道:“萬歲爺,監生不太可能去當匠人吧……”
朱厚照微微皺眉。
士農工商。
這是四民,也是身份排序。
監生是讀書人,雖然還沒官職,但他們始終將自己歸爲士人,位居四民之首。
他們的目標就一個:考公上岸……
大明沒有限制考公年齡,國子監又管飯吃,他們不太可能“自甘墮落”放棄士人身份,成爲“工”的一類。
朱厚照思忖着,此時的國子監,倒還是有些厲害人物。
比如司業王瓚,他曾是自己的經筵講官,這是個以社稷蒼生爲念、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官員,敢揭露奸閹,斥責劉瑾擅權。還有“名滿士林”的徐禎卿,不過這傢伙似乎命不長,據歷史記載,他只活了三十三歲,病死在明年三月……
朱厚照嘴角動了動,擡了擡手:“興許有意外之喜,去辦吧。”
張永不認爲有什麼意外之喜。
朱厚照將圖紙摺疊,收入袖中存放,在天字制造局尚未建立起來之前,這些圖紙還是不要出世的好。
在天字制造局進入正軌,穩定局勢之後,再慢慢摸索燧發槍與紅夷大炮吧。
因爲皇莊、張氏田莊的田地連片,清丈起來很是便利,短短兩日便清丈出一萬兩千餘畝。
叢蘭上書,請旨安置京師流民與清丈田畝同步進行。
朱厚照欣然答應,安排官吏先行招撫在京拖家帶口的流民前往大興縣,並命大興縣官吏安置好流民。
楊廷和議請於大興縣發糧,引流民自主遷移,以減少官吏在招撫流民時貪拿搶要。
朱厚照悚然,招撫流民也能貪?
楊廷和點頭。
沒錯,朝廷分地、給糧,這是活命的好事,但官吏可能藉此要了人家的老婆、孩子。因爲官吏手握招撫的大權,招撫不招撫一句話的事,不會管人死活。
朱厚照總算清楚了,減少一個環節,可以少許多事。
既然這樣,那就於京師九門外設粥棚,並於大興縣發糧分地,讓百姓吃口飯再出發。
考慮到大興縣不可能容納太多流民,朱厚照乾脆命清丈司安排人手,在管莊太監的帶領下前往不同地方的皇莊,各設糧倉招撫與安置流民。
通過這種方式,長期滯留在北京城內外的六七萬流民終於開始向外遷移,拖家帶口,宛如丐幫的百姓成羣結隊地出現在出京的大道之上。
偶爾有兩三騎從路旁經過,流民也不驚慌。
十四歲的陳五動了動肩膀,將身後的揹簍擺正,看着一路南下的流民,臉色有些蒼白地看向一旁的中年人,疑惑地問道:“師父,國子監司業王瓚在書信裏不是說,京畿之地流民成盜,讓我們提防,可所見流民雖是困頓,卻並無亂象……”
郎中曉明手身背藥箱,手搖鈴鐺,看着流民安然南下,不由拉了一人詢問:“前往何處?”
“大興縣。”
“爲何?”
“官家給糧給地。”
“官家?”
“萬歲爺啊。”
“呃——”
曉明臉上浮現出一抹詫異,那個住在豹房裏逍遙快活,不管百姓死活的皇帝,竟給流民分地了?
地從何來?
曉明眺望着京城,微微眯了下眼,輕聲道:“走,去國子監問問王司業,京師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