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狂笑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玉劍仙泰隆字數:2418更新時間:24/06/29 15:42:16
長孫無忌明顯不認可李承乾的話,沒有繼續再問,慢慢起身向李承乾行禮:
“今日多謝太子殿下,臣不會讓你失望。”
“拜託舅舅了!”
李承乾也沒想過長孫無忌會信,他是失敗者,失敗者沒有資格讓人相信。
若不是幾句話保住侯君集和杜荷的性命,他們兩個也不會信李承乾。
“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長孫無忌離開東宮後,李承乾興奮的笑聲傳遍四周:
“交趾!交趾!稚奴,你是我唯一的光!”
中國糧倉就那麼幾個,現在東北還沒回來,內蒙還沒開發,只剩下湖廣之地,關中平原,天府之國等地。
原先李承乾是想拉攏李恪這個安州都督,畢竟他所管轄的地方就是後世湖北安陸,也就是明嘉靖皇帝登基之前的封地。
如今有了交趾這地方,他不用再爲前期計劃所需要的錢糧擔心。
最重要,有了交趾郡他便有了退路,哪怕最後登不上皇位,他也有資本起兵。
而另一邊長孫無忌正想要去見李治,半路上卻得到李世民的召見。
剛到甘露殿,李世民的一句話讓長孫無忌驚駭不已。
“無忌,佛道兩教可以利用,不能影響到朝局,這裏面的度你們要把握好。”
“臣明白。”
李世民打開奏抄,漫不經心的開口:
“高明跟你說了什麼?”
長孫無忌沒有隱瞞,一五一十說出:
“太子並無輕視陛下之意,望陛下明鑑。”
“他沒說錯,我還不至於認不清自己。
明年出征,並州府兵的武器和撫卹由幷州都督府出,以稚奴的名義!”
長孫無忌陡然擡起頭,眼中難掩駭然之色:
“陛下,這……”
話還沒說完,便被李世民擡手打斷:
“稚奴需要歷練,他既是幷州都督,先把幷州政務處理好。
修書一事我也會給稚奴機會,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他自己。
就像高明說的那樣,這一切都是時勢所逼,他不怪你,我也不會怪你。”
長孫無忌恭恭敬敬跪倒在地:“臣不會忘記妹妹,永遠不會辜負大唐。”
“我信伱,褚遂良不在長安,你回去讓長孫衝暫代褚遂良的職位。”
“是!”
長孫無忌站在李治一邊,李世民知道,長孫無忌也知道李世民知道。
因此,長孫無忌一直有所顧忌,沒有徹底放手,才一直被李泰壓制住。
李世民今天這些話,就等於告訴長孫無忌,放手去做,太子之位能者居之。
‘軍心?’
李世民望着長孫無忌離開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高明一直想要軍權,爲何要讓稚奴去收攏軍心?
還有交趾,這地方屬嶺南道,離長安太遠,除了給自己留退路,沒有任何用處。
退路?’
忽然,李世民眼中精光閃過,嘴裏喃喃自語:
“或許是說給我聽的!”
李承乾並沒有這麼想,他只是純粹想讓李治知道還有軍心這條路,爲以後做準備。
就像當初與李世民談論佛道兩教,也是如此,他相信以李治的聰慧,定然能明白跟李泰搶奪文人之心是搶不過的。
原身也曾試着從文人方面入手,可是哪怕有太原王氏,貞觀宰相王珪之子王敬直相助,他一樣不是對手。
沒辦法,誰叫李泰這人實在有才,他所表現出來的爲人處世,才叫有古君子之風。
而李承乾爲人,那就是卑鄙無恥下流的小人。
自從李祐去服役後,清風亭少了個釣魚佬,李承乾又變得暴躁:
“王七,跟你說了多少遍,餌料不要倒那麼多,你想氣死我然後繼承我的魚竿?”
王七嘴角微微抽搐:“太子殿下,湖裏沒魚了,都被齊王撈上來吃完了。”
話音剛落,兩條魚從湖面躍出,在空中甩了甩尾巴後再次鑽進湖水。
“……”
看到這一幕,李承乾微微頷首:
“是我誤會你,原來是湖裏沒魚了,明日再去買些魚回來,要買那種傻里傻氣的魚。”
“是!”
“今天不釣了,太常寺那邊有傳來消息嗎?”
“有,早上李太常已經去文學館了,談的如何目前不得而知。”
“能等一個月才過去,足以說明李淳風是個聰明人。
岳丈舉薦的人快到長安了,你去把弘文館的牌匾換掉,換成以德斧人,以後岳丈舉薦的人都住在裏面。
記住了,是斧頭的斧,別寫錯了!”
“啊?太子殿下,這樣好嗎?”
“不好嗎?”
“好!你是太子,你說了算!”
王七本以爲自己已經麻木,沒想到李承乾比他想的還要跳脫:
“我還以爲以德服人,是用德書揍服別人。”
“孤陋寡聞,我還有以理鋸人,你要不要試試!”
“不不不,小人不想試!”
與此同時,李淳風在文學館等了一個時辰後,終於見到了李泰。
“讓李太常等這麼長時間,實在過意不去,還請李太常見諒。”
“不敢!魏王公務繁忙,臣等一等沒關係。”
“那就好,那就好!”
李泰圓嘟嘟臉蛋露出憨厚的笑容:
“不知李太常找我何事?”
“原先太子讓我在弘文館講學,順便與弘文館學子探討天文地理,使晉書能夠快點完成。
如今弘文館學子都在文學館,臣想跟魏王借幾個人幫忙,讓臣儘快修完晉書。”
李泰目露思索之色:“我記得李太常修的是《天文》《律歷》《五行》三志,這你該找蕭嶼蕭特進。
這樣,我明天讓蕭特進去太常寺找你,需要什麼你就找他,蘭陵蕭氏的藏書還是挺多。”
“多謝殿下!”
“不急!”
李泰擺了擺手:“你既然曾在弘文館講學,又能編修史書,想來學識沒問題。
不知你對道家學說瞭解多少?”
“臣在道觀中長大,家父是道士,對道家學說也算粗通。”
李泰一臉驚喜:“李太常,能否留在文學館講講道家學說?
你也知道,文學館學子衆多,不過大多學的都是儒家之學,道家學說不甚精通。”
李淳風面露難色:“臣要編修晉書,若魏王殿下不嫌棄,臣每旬可來文學館一次。”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駟馬難追。”
李淳風心中忍不住對李泰升起憐憫之心,如此天真怎麼能鬥得過太子。
在李泰看來,能編修史書的每個都是才學淵博之士,而且這人還是弘文館講師,定然知道修書之事。
“李太常,你在弘文館可曾參與修書?也就是大哥所說的那部曠世鉅作。”
“東宮還在做準備,並未開始修書,按照原計劃,臣是負責道、陰陽兩家。
如今弘文館已經解散,想來修書一事也與太子無關,殿下是準備編修這部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