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遇事自己多想想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玉劍仙泰隆字數:2354更新時間:24/06/29 15:42:16
李泰面色一滯,臉上出現迷茫之色:
“爲什麼?大哥真是仙佛不成?”
緊接着,李泰哽咽出聲:“憑什麼?憑什麼每次打我,我都沒理由討厭他,都沒辦法打回去?”
“想打就去打,阿耶又不會攔你。”
“他幫我,我還打他,那兒子還是人嗎?孔子教我以直報怨,沒教我以怨報德。”
李世民暗暗搖頭:“君子欺之以方!不想報復回去,就別去找揍,他現在誰都不怕。”
‘以道治國、以德服人,高明對老子好像有不一樣的理解,得找個時間和他談談。
算了,先讓稚奴去請教一下,順便試探一下他的氣量有沒有我想的那麼大。’
對於要不要廢了李承乾,李世民也很糾結,李承乾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已經超乎他的意料。
然而,雙方治國理念不同,他實在擔心李承乾變成第二個隋煬帝。
其實李世民純粹多慮,李承乾是準備用武力征服周邊,卻不會是現在。
他現在所做所爲都是爲改革大唐制度做準備,話語權如此、門閥士族如此、佛道兩教亦是如此。
就像均田制,所有人都知道其弊端,卻無人敢提出改變,那是因爲士族和佛道兩教。
還有府兵制、科舉制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都不是一句話就能改變的。
沒有政事處理,李承乾每天都過得很悠閒,每天釣釣魚、看看書、教教兒子。
直到這天李治到來,打破這平靜的日子。
“大哥,我請教你一件事。”
李承乾雙手捧着剛釣上來食指大的魚,咧着嘴笑:
“說吧!今日大哥高興,上下五千年、天文地理、諸子百家,大哥無一不說。”
“老子推崇以無爲治國,那無爲到底是何意?”
“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就是聖人從不多說廢話,都是直接讓敵人消失不見,這就是無爲。”
李治嘴角抽搐,有種想打人的衝動,深呼吸兩次平復心緒後才繼續開口:
“大哥,稚奴真心詢問,你就別耍我玩了!”
“行吧!”
李承乾輕輕將小魚放在水桶:
“王七,把這魚弄個水池養起來,敢偷吃的直接丟到糞池裏。”
“是!”
將小魚交給王七後,李承乾坐到李治對面笑着開口:
“無、名天地之始,整篇老子無爲分好幾種意思,你想問哪種?
哪怕知道什麼是無爲,我們也很難做到,這是人性。”
“好幾種意思?不是只有一種意思?”
“聖人處無爲之事,前面有高下相傾,這是一個意思,說的是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君王不可因愛惡而行事。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這又是一個意思,說的是朝廷制度,誰也看不見卻在無形中什麼都做到。
我無爲、人自化又一個意思,說的風氣,今日朝堂上下講究仁義禮智信,他日整個天下也會講究仁義禮智信,這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個道理。
所以,我才說你問的是哪種無爲?”
李治低頭沉思,他本只想看看李承乾是否會告訴他,如今李承乾的回答讓他不自覺開始思考無爲之意。
一刻鍾後,李治緩緩擡頭:“常使民無知無慾何解?”
“返璞歸真!”
李承乾淡淡出聲解釋:“桌面上茶碗原先只是一堆泥土,經過工匠的搓揉才變成碗。
可那也只是碗,若是變回泥土,經過自化,這些泥土就有可能成爲別的樣子,或肥沃土地或成爲城牆一部分。
就像一個身居高位的官員,若哪天被罷黜,你便可以隨意安排這個官員去何處,這時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因爲他已經失敗了!”
“我明白了!”
李治微微點頭:“大哥,伱上次說四哥要對褚遂良出手,這麼久一直沒有反應,是不是四哥已經放棄了?”
“已經動手了!”
“什麼意思?四哥明明什麼都沒做。”
李承乾端起茶碗喝了口:“你和舅舅沒發現而已,這局你輸了。
青雀有《括地誌》加持,在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和我們不同,他說一句話,比的上我們一百句。
你想要對抗青雀,也需要和青雀一樣,民間也得有人爲你說話。”
“布衣?”
李承乾沒有立刻回答,緩緩起身向外面走去,出了清風亭後才緩緩開口:
“稚奴,要自己學會思考,大哥已經給你提醒了。
若褚遂良被趕出長安後,你還是不知怎麼做,那天你再來問大哥。”
李治撇了撇嘴,小聲嘟囔:
“你提醒什麼了?從頭到尾都在說老子,還真是無爲,自己什麼都不做,讓我和四哥打生打死。”
忽然,李治神色一變:
‘不對!不是都說大哥喜武厭文,爲何大哥對老子如此瞭解?
大哥的以德服人、以道治國到底是什麼意思?
用德書打服別人,把敵國消滅掉;或者用內得於己、外得於人來讓別人信服,用朝廷制度來治國?
亦或者兩者皆有之?’
正如李承乾所講,李治已經敗了,在褚遂良寫下碑文之時就已經敗了。
此時褚遂良正手捧着碑文來到甘露殿:
“陛下,臣已經寫好碑文,請陛下過目。”
李世民接過碑文看了眼,讚歎不已:
“卿的書法越來越好,不僅有虞公的寬綽典雅,還有歐陽公的鋒利剛勁。
還有這篇文章,不比岑公差,就用這篇,相信高陽也會滿意,讓卿書寫碑文實在大才小用。”
“謝陛下誇獎,與岑學士相比,臣只是螢火之光。”
李世民擺了擺手:“何必妄自菲薄,岑公多少歲,你才幾歲,將來成就必然不比岑公差。
近日朝廷事務衆多,稚奴那邊一直沒空去教導。
剛好卿現在無事,就代我去教導晉王,他最近一直被各家經典問題所困擾。”
“臣明白,必不負陛下期待。”
李世民垂下頭看着手上奏抄,心中暗暗嘆息:
‘也不知是福是禍!’
褚遂良剛走沒多久,房玄齡邁着沉穩的步伐走了進來:
“陛下,糧草已經清點完畢,這是長安附近糧倉的具體數目。”
“不急!先放一旁。”
李世民拿起碑文遞給房玄齡:“這是褚大夫寫的,卿等會帶回給看看,若是可以直接交給高陽。”
房玄齡接過碑文後沒有打開看,而是一臉複雜看着李世民:
“陛下,真的就當什麼也不知道嗎?”
“我想不出辦法,卿也想不出辦法,只能這樣了!”
李世民長嘆一聲:“已經和高明談過,他說過只要我不下場,他們三兄弟都不會有事。”
“陛下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