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兵進城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傲骨鐵心字數:3325更新時間:24/06/29 15:32:02
江陵縣是荊州府城倚郭,即府治所在。
常言道前生作惡,知縣倚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
不管是在省會當知府,還是在府城當知縣,這官都不好當。
原因無它,就是頭上頂着個“惡婆婆”。
大小事做不了主,還得天天應付“惡婆婆”,省城、府城所在各方勢力關係錯綜複雜,稍不留神就會得罪人,因而只要有半點選擇餘地,是個官都不會當倚郭官。
哪怕在吏部侯着補缺,也不願上任。
現任江陵知縣鄭本玉是順治十五年漢榜賜同進士出身,當時名次排三甲114名。
三甲一共174名。
這個成績不好不壞,所以吏部將其派到荊州府治所在的江陵當知縣,實際是很不錯的安排。
畢竟,府治所在一般都是上等縣,縱是頭上頂着個“婆婆”,辦事沒多少權力,但弄點油水是沒問題的。
正常程序安排的話,鄭本玉八成是派到偏遠地區當知縣。
幾年甭想挪窩的那種。
碰到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地方,他這縣太爺都得時刻擔心自個的腦袋會不會叫刁民給摘了。
畢竟,大清剛剛平定明朝江山,各地匪患依舊嚴重。
因此,鄭知縣對現在這份工作還是很滿意的,就任三年以來也沒少撈錢。
但這個滿意度隨着朝廷在荊州設滿城後就開始不斷下降。
滿城,可不是單單將府城劃一半,而是這城中硬生生多出兩萬多老太爺來。
那駐防八旗甭管是旗丁還是家眷,都是鄭本玉這個知縣得罪不起的存在,甚至連那幫旗人的阿哈奴才,他鄭知縣都得賠着小心。
因爲他根本不知道人家背後站着的是誰。
原本頭上只有個知府婆婆,現在卻是多了上萬個婆婆出來,再孝順的媳婦也頂不住。
說句難聽點的,那滿城出來的韃子隨便哪一個都能騎在他這倚郭知縣頭上拉屎拉尿,而他這個知縣不僅不能生氣,還得擠出笑臉供着,要不然甭說這官了,腦袋保得保不住都是問題。
怕得罪八旗大兵還是其次,最主要的就是害怕八旗大兵在城裏惹事生非,那樣一來他這個倚郭知縣麻煩就大了。
苦主們第一個要找的衙門就是他江陵知縣衙門。
秉公處置,知府大人都不敢,況他這個知縣。
不秉公處置苦主們肯定不依,屆時上告起來,上面可不管你有沒有能力秉公處置,只會罵你不會做事,不能將“麻煩”第一時間就地解決,反而把矛盾往上交,你這不是成心給上面上眼藥麼。
輕則革職,重則辦你。
因而打八旗大兵入駐之後,鄭本玉就天天求菩薩告爺爺的,希望老天爺保佑接下來的兩年任期內旗人大爺們千萬別惹事。
真要惹事也別傷人,更別殺人,那樣的話使點銀子補償總能把事給平了。
但要傷了人、殺了人,就不是銀子能解決的事了。
府城這地方,人多眼雜,在任的、退休的,有頭有臉的人實在太多,一個解決不好就會掀起對衙門不利的輿論。
如此也會導致他鄭知縣風評不佳,影響仕途。
可偏是怕什麼,它就來什麼!
昨日旗兵和營兵在草市泰山廟鬥毆以致旗兵七死,營兵一死的消息傳到縣衙後,鄭本玉當場就嚇的面無人色。
因爲兩邊都是他得罪不起的存在!
一邊是兇名滿天下的八旗大兵,一邊則是剛剛歸降的悍匪,他能管得了誰?
好在綠營那邊去找了知府衙門,壓根沒經過他這知縣衙門,這讓鄭本玉鬆了口氣,一點也沒有因爲綠營瞧不起自己感到不滿,反而沾沾自喜,認爲自己是吉人自有天相。
壓力給到知府大人了,知縣大人倒是想瞧出好戲。
沒想到這一夜剛過,滿城的八旗大兵就出來報復殺人,致百姓死傷上百人,綠營的兵氣不過跟八旗大打出手,這讓準備瞧一出好戲的鄭知縣當場就給嚇癱瘓。
事情鬧這麼大,哪裏還有他置身事外的可能!
八旗兵贏了,肯定會說綠營造反,然後在荊州城上演不封刀的把戲。
綠營贏了,他不造反也造反啊!
哪有綠旗打主子八旗的道理。
所以,這事鄭本玉想袖手旁觀都不行,驚慌之下便去府衙準備同知府大人商議,半路接到消息知府大人叫一幫綠營兵請去界門了。
按說這時鄭本玉這個倚郭知縣也應該去界門,好同知府一起盡力協助調解旗漢雙方矛盾,不使事態激化。
然而更要命的事傳出來了。
欽差大臣莫洛被綠營兵給打死了!
這下子真就完了。
鄭本玉哆嗦半天後急令轎伕趕緊回縣衙,他不管了,什麼都不管了,趕緊回去收拾細軟先出城再說。
因爲他已經預見荊州城屍山血海的場景。
不想半路又被一夥人給攔住了。
是城中八大行會的主事聯名請知縣大人前去議事。
鄭本玉知道八大行會請自己過去肯定和眼下旗漢衝突一事有關,真心是不想去,因爲他去了也沒用。
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欽差被殺一事,註定荊州城將掀起一場暴風雨。
然而行會的人卻怎麼也不肯讓知縣大人離開,甚至在知縣大人的怒斥下直接換了轎伕把人給擡到了會議地點。
行會的人爲何如此無視縣太爺?
原因是行會雖是民間自發組織的行會,但衙門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行會,甚至連斷案都得依照行會制定的行規來斷。
平日衙門徵商稅、採辦什麼的,也都是由行會來辦。
總之,離了這些行會,縣衙大小事根本運轉不了。
且行會主事都是城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後臺背景沒有哪個會小於知縣,如此一來,沒事的時候大夥尊你一聲縣太爺,有事的時候未必就那麼客氣了。
被強行擡到行會議事所在米糧總鋪的鄭知縣無奈硬着頭皮下轎,上到二樓後發現除了八大行會的頭頭腦腦,府城有影響的人物基本都在。
大抵就是荊州城的精英全在。
通常這種規模的精英聚集,必定是知府大人出場才對。
問題知府大人叫營兵帶走了,所以衆人一商量就把鄭本玉這個倚郭知縣請過來。
看到知縣大人過來,衆人趕緊上前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來。
聽的鄭知縣眉頭竟漸漸舒緩下來。
原來八大行會主事和城中士紳大戶們都認爲事情不能再繼續惡化下去,尤其不能讓滿城的八旗大兵同王都統的綠營兵打起來,那樣不管誰勝誰敗,倒黴的都是城中百姓。
而他們這些有家有產的更是亂兵洗劫的首要目標,單要是家中錢財被搶就算了,怕就怕亂兵紅了眼亂殺人。
因此在鄭本玉沒來前,這些人就商議出了一個可行辦法。
就是由行會出面收斂死難者屍體,救助傷者,另外集資給予死傷者一定補償,同時準備兩筆錢,一筆送荊州將軍巴布爾,一筆送綠營總兵王都統。
再準備一些犒軍酒肉送旗兵和營兵,以求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另外還有人提議從大牢中提一些死刑犯出來,就說人是他們殺的,以此作爲交待。
要不然這荊州城怕是再也沒有安寧了。
請鄭本玉這個知縣來,就是請他出面去同巴將軍和王都統說的。
“只要巴將軍同王都統能約束部卒,再多錢我們也願給!”
“對,大夥銀子不夠,就發動百姓捐資!”
“鄭大人若能爲城中百姓出面,事後我等願爲大人建生祠!”
“”
一衆行會主事和有頭有臉的士紳將希望都寄託在了鄭知縣身上。
鄭本玉此時也是滿血復活,腿不抖了,心不跳了,神也不慌了,當下就差拍胸口表示作爲江陵父母官,此等大事他義不容辭。
正欲就細節方面,就是衆人願意出多少錢消災時,樓梯卻傳來“咚咚”的急促腳步聲,繼而有個夥計探出腦袋一臉驚慌的朝自家老爺喊了聲:“老爺,出事了,出大事了!”
織錦行的豐主事聽了自家夥計叫喊,趕緊箭步上前喝道:“何三,出什麼事了!”
“老爺,兵,兵進城了!”
何三是一路快跑過來報訊的,因跑得急喘不上氣,一手按着左腿,一手扶着樓梯在那直喘粗氣。
“什麼兵?”
米糧行的秦主事也叫吃了一驚,但還算鎮定,問豐主事家的夥計進城的兵是打綠旗的營兵還是打黃、紅、白、色的八旗兵。
“綠旗,綠旗,打沙市來的!好多人,黑壓壓的,說是要屠滿城殺韃子!”
何三一口氣說完,累的癱坐在樓梯口。
屠滿城殺韃子?!
樓內衆人聽了這話都是臉色大變,隱約聽到外面有什麼動靜,有人忙推開窗朝外面望去,繼而失聲道:“兵,好多兵!”
衆人聞言如潮水般不約而同涌向窗戶,視線內所見讓他們都是瞬間噤聲。
遠處大街上一支長長的隊伍正向着滿城方向快速挺進。
黑壓壓的從頭都看不到尾。
更遠的公安門、安瀾門,同樣有長長的隊伍向城中挺進。
東北方向的天空,更是烏雲壓頂。
呆呆看着進城隊伍的鄭知縣,都能聽到自己“撲通撲通”的心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