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靖西將軍報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傲骨鐵心字數:2343更新時間:24/06/29 15:32:02
    武昌城。

    半個月來,湖廣總督張長庚着實叫民變鬧的焦頭爛額。

    民變原因是西山用役以來各地官府太過嚴苛,以致官逼民反。

    此中內情,身爲總督的張長庚自是一肚子數。

    但只要一日未剿平西山賊,無論是用兵還是用役亦或徵糧,他都是不能容下面有半點鬆懈的。

    哪怕百姓爲此妻離子散,民夫十出五歸。

    代價是大了些,但只要官軍能平了西山賊,天下便能就此太平,到時再寬政鬆律,民間自能得到恢復。

    所謂長痛不如短痛。

    爲了撲滅各地民變,也防民變於湖廣釀成大亂影響西山用兵,在張長庚調度下督標兩營相繼派出陸續剿平多地民變。

    亂民多爲民夫,民夫能有多少戰鬥力?

    官兵大力圍剿下,如今只剩一股以公鉉爲首的亂民。

    人數不少,地方報稱近萬。

    具體多少,張長庚也無從詳知。

    不過這股亂民已攪亂大冶、興國、通山等地,甚至波及鄰省江西,因而作爲湖廣總督,張長庚必須予以嚴剿,否則江西方面必會上書彈劾他湖廣“縱賊禍鄰”。

    民變規模再大一些的話,對武昌也會構成威脅。

    故昨日張長庚發文武昌、黃岡二府,除汛兵守備外多募鄉勇往討公鉉,另命在黃州剿賊的督標副將馬公明率部入大冶平定民亂。

    區區民亂,倒是無需行文前線調兵回剿。

    民變以外,也有好消息傳來。

    京師陸續有塘報來,說明朝宗藩曾監國的魯王朱以海於去年冬病死,另閩浙總督李率泰上報朝廷,稱鄭氏賊首鄭經因無法在大陸立足,已與洪旭等率殘餘明朝軍民自思明東渡臺灣。

    這表明“海賊”鄭氏集團已經放棄抗清事業,只想偏安一方。

    如此將大大減輕沿海地區軍事壓力。

    鄭氏集團海船甚多,沿海各省最怕的就是那鄭經哪天也學他爹鄭森“大船入江”,兵臨江寧。

    因此鄭氏集團東渡,無論海防還是江防,都能讓清廷鬆一口氣。

    導致鄭經放棄金廈前往臺灣的原因,除了金廈、南澳等彈丸之地無法爲其解決數十萬兵員、百姓及官員糧食物資供應外,就是隨着其父鄭森離世,大批鄭氏集團的文官武將陸續向清廷投降。

    去年被鄭經殺害的鄭泰之子鄭纘緒同其叔鄭鳴駿便率數百戰艦,上萬披甲士卒歸降大清,導致鄭氏集團實力進一步受損。

    鄭鳴駿、鄭纘緒降清後立時配合清軍,會同荷蘭艦隊猛攻金、廈,鄭經幾乎支撐不下去。

    靖南王耿繼茂、閩浙總督李率泰趁機遣人招撫。

    誰料鄭經對於清廷給出的歸降條件倒是沒有異議,就堅持一條——不削髮!

    而清廷則堅持鄭經部必須剃髮,如此和談就同當年一樣破裂。

    “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鄭氏父子明知天下大勢已歸我大清,人心更向我大清,偏是冥頑不靈,不肯順勢而爲唉,只可惜了那幾十萬渡海軍民。”

    說這話的是正在總督衙門等侯批文的道臺金冠三。

    金大人是有感而發,因爲覺得如今這髮式非常方便,不僅易於打理,還不用天天洗頭。

    省事方便,何以鄭家父子就迂腦子死犟的。

    張長庚笑了笑,提筆將金冠三的幾封公文給批了,爾後方道:“衣冠之爭不過腐儒迂見,只那鄭經不肯剃髮也未必是想真保衣冠,多半是仗着有臺灣可依,欲仿朝鮮、安南做我大清藩屬。”

    “制臺怕是說到他鄭經心中了。”

    金冠三起身爲總督大人斟茶。

    “這鄭經,我看不過一鼠目寸光小兒,沒什麼可慮的。”

    說到這,張長庚有感而發,“前冬緬甸之變,君亡臣死,天下已無明室,止海上猶存鄭逆一線,若鄭逆審時度勢擁魯藩爲帝,如此或能延明祚一些日子,西山賊人知曉此事也當能堅持,不致分崩離析,只鄭經小兒不但不肯擁魯,就連魯藩的宗祿都給停了,當真是可笑至極

    也是天助我大清,鄭經小兒不是做大事的料子,此次東渡不過苟延殘喘而矣,待西山用兵完畢,朝廷必遣水陸大軍攻臺,屆時倒要看這小兒是剃髮還是不剃髮。”

    言罷,露出一臉自信模樣。

    提到西山用兵,金冠三不由提起靖西大將軍穆裏瑪往前線督兵的事。

    其認爲三省聯軍共同發動攻勢,又有滿洲大兵督陣,戰事可能不會拖太久,快的話三四月份說不定就能見勝負了。

    畢竟茅麓山不過半縣之地,官軍兵力又是明賊十數倍之多,封鎖更是多達數年,那明賊早就強弩之末了。

    話音剛落,門房就歡天喜地來報:“稟總督大人,靖西大將軍遣滿洲參領拉哈達報捷!”

    “噢?!”

    張長庚和金冠三先是一怔,繼而均是大喜起身,前者迫不及待問門房:“可是西山大勝了!”

    “大勝,大勝!”

    門房臉上笑得跟一朵花似的,說拉哈達參領與報捷官兵已至西門。

    西山用兵,省內鬧民亂,爲防賊入省城,武昌城每日只開一門供百姓、商販出入。

    今日開的是南門。

    報捷的滿洲大兵到的是西門。

    “快,快備轎!”

    聞聽報捷滿洲大兵已到西門,張長庚喜的立時通知備轎,親自往城門聽那唱報。

    不是他這湖廣總督拉下臉給穆裏瑪這個靖西將軍捧場,實是制度使然。

    待一衆總督府人員簇擁總督大人的轎子至西門後,就見城外有上百名尖盔明甲的滿洲大兵正在等侯。

    爲首是一參領。

    報捷滿兵也是知曉規矩,靜靜等侯,並無不耐。

    “開門!”

    張長庚令營兵開門,伴隨城門開啓聲,城門赫然洞開。

    不待外面報捷大兵入城,張長庚已是激動道:“還不速速唱報!”

    不是真唱,而是揚聲報的意思。

    要從城門一路唱報到總督府,讓全城人都知道,都爲之歡喜。

    “大將軍報西山大捷,陣斬明賊上萬,生擒賊總兵王甲、張甲、胡甲、趙甲等二十一員,獲賊馬若幹匹,甲衣器械無數!”

    唱報聲中,一衆滿洲大兵騎着高頭大馬整齊有序進城,人人臉上皆是喜氣洋洋。

    未想剛進城,那唱報聲突然嘎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咆哮般的吼聲:“明軍進城了,明軍進城了!”

    然後便有數十騎猛的甩鞭向城中衝去,另數十騎突然拔刀砍向那幫正在歡喜的守門兵身上。

    張長庚尚未明白怎麼回事,身子就是一輕,竟是整個人被一滿洲大兵給夾到馬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