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董杜原之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高粱河車神字數:2593更新時間:24/06/29 15:28:30
    大戰在即,楊巡做了許多準備,力求將董杜原的營壘打造的非常堅固,以對抗燕軍。

    而在叛軍已經完成移營,並且挖掘壕溝樹立起柵欄之後,高晃所領的騎兵實際上也無法單獨發動進攻。

    他手下騎兵是分別來自中軍和幽州、冀州的鎮戍軍,是大燕最爲精銳的鐵騎,北擊突厥,西擊吐谷渾,讓那些胡人聞風喪膽。

    但面對堅守不出,還在不斷完善加強防禦工事的叛軍營壘,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封鎖住對方的想要外逃竄的可能。

    騎兵攻營?沒有這麼幹的。

    而這也給了楊巡足夠充裕的時間用來修築營壘。

    五日後,徵東大將軍慕容定到了,一同而來的還有燕軍主力二十餘萬步騎,而輔國大將軍段義弘所領的後軍,因爲攜帶了大量輜重所以並沒有跟慕容定一起到達。

    高陽王慕容頜、鎮西將軍龐令勳以及先到一步的高晃,以及弘農太守張延儒,弘農宮監獨孤琦等一衆文武,全都立於宮門前迎接。

    一個身材高大的老人緩緩從輿車走下,身穿寶相紋錦袍,頭戴玉冠,身材微微有些發福,看起來並不像是個久經沙場的老將,反而像是個尋常的富家翁。

    “拜見大王。”

    衆人齊聲高呼,而後相繼跪倒拜見。

    這老者就是慕容定,六十有六,是唯一還經歷過慕容鮮卑入主中原各場大戰的宗室大將,威望極高。

    然後這位老王爺就當着衆人的面,走到高陽王慕容頜面前,一腳將起踹翻在地。

    慕容頜驚慌失措從地上爬起來,再度恭敬的跪好,隨後又是一腳。

    “你這不成器的狗才,險些壞了大事!”

    狼狽的慕容頜立即回話道:“大王恕罪。”

    跪在迎接隊伍後面的李元徽悄悄偷看了幾眼,暗道這老頭脾氣還真暴啊。

    “哼,如何處置你,是陛下的事,但我問你,今天之事,你可服氣?”

    “服氣,服氣,末將出師不利,險誤國事,大王如何處置末將都服氣。”

    “你雖然有敗軍之罪,到底還是把楊巡逆賊拖住了,沒讓他們流入關中,今日就暫且饒你,好了都起身吧...”

    隨着衆人站起身來,慕容定又問道:“那個是李元徽?”

    站在隊伍後面的李元徽還在感嘆這老頭脾氣真暴的時候,就聽到叫他的名字,立即出出列道:“小子李元徽,拜見大王。”

    慕容定看了一眼李元徽皺了皺眉,然後點了點頭。

    沒有什麼勉勵,好像還有點失望的意思,這眼神讓李元徽感覺有點莫名其妙。

    慕容定聽說臨陣射殺楊熙,挽回敗局的英雄少年也在弘農宮,就打算見一見。

    本以爲是個身材魁梧的武人,身高八尺,腰大十圍,如此猛將定然要好好提攜一番...卻沒想到是個俊俏郎君,這身材看着就很單薄...

    李元徽卻沒想到對面這老頭的想法,只是低下頭保持着很恭敬的姿態。

    慕容定雖然覺得李元徽不是預想中的猛將模板,卻也沒有爲難,揮手讓其退下。

    而後在衆人的擁簇下走入弘農宮內,飯都沒來及吃就立即開始商討軍情。

    八月二十五日,時間距離楊巡從黎陽起兵,不足兩個月,叛軍主力與回師的燕軍主力,在董杜原進行了決戰。

    因爲地形關係,燕軍未能將所有部隊全部投入作戰之中,但直接參戰的大軍也有十二萬衆。

    而叛軍方面,不足六萬人。

    慕容定本人坐鎮中軍,將戰事指揮權交給了前軍的高晃。

    高晃先是命令弓弩手以箭矢壓制叛軍大營,飛矢如蝗,如雨落在叛軍營中,給缺少甲冑的叛軍帶去不小的傷亡。

    隨後輔兵和民夫用推車運土,填平壕溝,給負責攻營的士兵鋪出一條道路。

    叛軍方面,箭矢在跟初時還能跟燕軍對射幾輪,不過幾輪之後箭矢幾乎就消耗殆盡了。

    到了中午,燕軍已經填平了幾段壕溝,隨後就是重裝步兵出擊。

    手持大斧的燕軍士卒,在盾牌的掩護下,瘋狂的砍伐着叛軍的木柵欄,而雙方的長槍兵這通過柵欄之間縫隙相互刺擊。

    勝負的天平,一點點的在朝着燕軍方向傾斜。

    楊巡立於陣中,卻幾乎什麼也做不了,只是望着搖搖欲墜的營壘發愣,對於身旁七弟楊善才勸說他遁逃的建議充耳不聞。

    李元徽身處後軍,統領着不到三百騎兵,本來是慕容頜從關中帶來的。幾乎是參戰部隊之中最後序列,基本上沒有功勞可立了。

    跟着幾個都尉席地而坐,鋪上一張行軍用的毛氈,直接鬥上了地主。

    前軍的鼓聲呼嘯聲,隔着十幾裏彷彿還能聽到些。

    戰事從天明時分,一直持續到中午,才有軍令傳來:前軍已經攻破對方的營壘,全部騎兵出動,從兩翼包抄,決不能讓叛軍主力流竄出去。

    騎上戰馬,李元徽與麾下三百餘騎,跟着鎮西將軍龐令勳的將旗後面尾隨,繞過中軍,迅速奔向叛軍側後方。

    此時,攻破營壘的燕軍和叛軍之間,已經成了一邊倒的追逃逐亡。

    失去營壘的叛軍已經潰不成軍,根本沒有跟官軍正面陣戰的能力,而兩邊的騎兵則不斷把試圖想東西兩個方向逃竄的叛軍攔截驅趕。

    而北面,只有黃河。

    戰場實在太大了,漫山遍野的都是官軍在追殺潰兵,而叛軍主將楊巡已經不見了蹤影。

    潰兵是在太多了,且跑的極爲分散,官軍的騎隊也只能不斷的分散。

    而龐令勳留給衆人的軍令是,“勿使楊賊走脫”

    也就是讓衆人盯緊了,不要讓楊巡走了。

    看到幾個都尉都躍躍欲試的表情,李元徽也十分開明的讓他們分成數隊,各處搜尋。

    誰不想當生擒楊巡?

    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李元徽到沒想着生擒楊巡,他可是聽說這楊巡極爲勇猛,是項羽在世。

    這等猛人,就留給有需要的人去對付吧,至於什麼功勞對他更是無所謂。

    所以就帶着剩下的兩隊騎兵很是隨意的逛着,遇到潰逃的叛軍,李元徽也開口阻止部下追殺,“追殺他們做什麼?能有什麼好處?一堆潰兵,現在找楊巡要緊,那可是大功一件...”

    麾下的兩個隊正覺得,有道理!

    於是乎,他們這百餘騎,基本上是刀不沾血,讓不少潰兵可以逃出生天。

    他對楊巡當然沒有絲毫興趣,只是不想殺人。

    這些叛軍大部分都活不下去的農民和船工,不然誰造反啊?

    楊巡起兵的時候還不到萬人,等他到了洛陽城下的時候,已經十萬衆了。

    人心啊。

    但有些時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李元徽帶着部下一直走到黃河邊上,河邊都是蘆葦蕩,卻突然見到西邊有一隊騎兵,正在追逐着兩個騎士向他這個方向奔來。

    西邊那隊騎兵,約有數十騎,看旗號就知道是燕軍精銳。

    而被追逐的兩人,雖然很是狼狽,但也絕不是易於之輩。他們身穿甲冑,手持長槊,都不是凡品。

    麾下的兩個隊正都不用李元徽吩咐就直接帶着人迎了上去,幫助友軍堵住了那兩人的去路。

    李元徽心下大感不妙,這兩人裏面,不會是楊巡吧?

    伱別過來啊,我真不想抓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