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農業、教育、軍事、經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吳九爺字數:2609更新時間:24/06/29 15:18:28
    宋志羣的政令,連夜從涼州傳出,短時間內覆蓋了周邊的郡縣。

    翌日。

    天都還沒開始發亮。

    涼州的百姓就已經從被窩裏爬出來了,初春時節,清晨帶着霧水。

    空氣依然有些涼氣。

    他們一個村子一個村子聚集在一起,在下層各級官員的指揮下,聚集在一起。

    現場記錄戶籍人口,現場重新分田地。

    武原郡百姓,基本都已經播種,但是涼州其他的郡縣,進度都稍慢一些。

    細化到村子,同時進行,分田的進度極快。

    只用了一天的時間,除去涼州偏遠地區,基本都已經分田完畢。

    一戶,一口一畝地,有的家庭,十幾口人,就分到了十幾畝農田。

    “這以後都是咱自家的地了,大人還免了咱三年的賦稅,真是青天大老爺啊!”

    “地裏產出的糧食,都是咱自家的,不用給任何人,以前是真的想都不敢想啊!”

    “是啊!等這批糧食成熟了,我要天天吃大碗的米飯,吃完一碗再吃一碗,吃到撐死爲止。”

    …………

    這一天,全涼州的百姓,都陷入了極其狂熱的狀態。

    分田了,以後的日子就有盼頭了。

    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以後都欺負不到他們了。

    這都是張大人的功勞。

    從這一天開始,誰要是敢當着涼州百姓的面,說張羽一句壞話,絕對會在剎那間,被唾沫淹死。

    任何敵人,敢侵入涼州境內,踐踏他們的土地,他們就敢拿着鋤頭,跟敵人拼命。

    中原人對種地的執念,是世界任何民族都無法理解。

    你不讓我種地,那我就狠狠的揍你一頓,把你揍服了,我再回來好好的種地。

    宋志羣的政令頃刻間就得到了整個涼州人百姓的擁護。

    執行起來,完全沒有任何的阻力。

    初步分好了農田之後,第二天,每家每戶留下來部分勞動力,進入自家的田地裏幹活。

    剩餘部分的人,都響應官府的號召,進入了開墾的環節。

    駐守各個地方的軍隊,也加入了開墾的環節。

    這農田要開墾出來,他們在戰場上立了軍功,才能分到更多的農田。

    所有人都鉚足了勁。

    遇山開山,遇坑填坑,遇林伐林…………

    工具不夠,就分批幹活,一批負責搬運,一批負責使用工具乾貨。

    爲了趕進度,許多百姓都是自備乾糧,中午只是吃點乾糧,喝點水,然後休息片刻就又開始幹活。

    一直到日落時分。

    已經伸手不見五指。

    在百姓之間巡視的宋志羣剛要讓百姓回去休息,沒想到百姓居然自發的打起了火把。

    將一片片山頭照亮,就這樣憑藉微弱的火光,繼續鉚足勁幹活。

    甚至那些白天在農田裏勞作的人,也加入了開墾的環節。

    在這一塊,所有的百姓都鉚足勁,真是一點都不覺得累。

    宋志羣看到百姓擁有如此的熱情,只能將到嘴邊的話,也咽了回去。

    晚上的時間,就等於百萬級別的百姓,投入了開墾環節。

    足足用了十天時間。

    涼州百姓,就硬生生給涼州增加了三百多萬畝農田。

    再加上修繕,開發水利等等流程,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

    原有的農田之中,稻穗已經長的鬱鬱蔥蔥。

    新開墾的農田也在各級官員的安排下,分到了百姓的手裏。

    基本已經達到了每戶每一口兩畝的水平。

    雖然這批農田播種的時間稍晚,但在原有農田收成之後,過一個月的時間,這部分糧食也可以收成起來。

    抓點緊,下半年還能再收成一波。

    過去半個月,整個涼州都陷入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所有的百姓,每天都懷揣着希望,睜開眼睛。

    然後進入田中,檢查自己的稻穗,細心的給稻田除草。

    自家產的肥料,合理的撒入農田之中,真正做到了有機無污染。

    武威,衙門。

    宋志羣親自查看,遞交上來最新的戶籍冊,以及農田的分屬情況。

    每家每戶,分得農田多少,農田地處何處,都有詳細的記錄。

    “再給本官查,此番分田之中,有無以權謀私的情況,一旦發現,都給本官嚴肅處理。”宋志羣嚴肅的對屬官說道。

    這一個月的時間,他也從基層提拔了許多有能力的官員。

    當然這些官員的名字,都要遞交給張羽,由張羽點頭之後,再由張羽二次考覈之後親自任命。

    宋志羣第一階段的述職文書,已經遞交到了張羽的手上。

    身在平川縣的張羽,看完宋志羣的述職書之後,不由得滿意點了點頭。

    用對人的重要性,在這一刻體現出來了。

    宋志羣的能力,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好。

    涼州目前的內政一塊,可以放心的交給宋志羣了。

    農業發展,穩步進行,目前進入平穩階段。

    張羽要做的,就是教育和軍事這一塊。

    之前在平川縣創辦的學堂,在葉善仙的管理下,已經有聲有色。

    學堂已經覆蓋了武原郡每個縣城。

    可只是縣城才有學堂,覆蓋的範圍還是太小了,老百姓的孩子,還是沒有機會,進入學堂讀書。

    張羽只能找到了葉善仙。

    來到了學堂外邊。

    可以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張羽對這種聲音,真的很懷念。

    這不是讀書聲,是涼州的未來之聲。

    “張大人!”

    進入學堂之後,學堂的先生立刻認出了張羽,此人正是張羽之前提拔的十六個人之一。

    “葉先生在哪?”張羽輕聲問道。

    “葉先生在給學生教書,我去叫葉先生。”這個先生一身儒裝,趕緊說道。

    “不急,讓葉先生教完書再說,我可以等。”張羽擺手道。

    “這……好吧!張大人這邊請。”這個先生做請勢,將張羽請到了一個書房內。

    書房內古色古香,放着很多竹簡,還有很多筆墨。

    “張大人稍等,葉先生一忙完,我就告知先生。”這個先生關好門,就退了出去。

    張羽坐在書房之內,百無聊賴。

    足足過了半個時辰。

    葉善仙才終於上完課,這麼大的年紀,臉上已經出現了一絲倦意。

    從學堂開辦至今,他都親力親爲,年輕人幹多久他就幹多久,一點都不示弱,雖然很多人勸過他要注意身體,但都被他呵斥了下去。

    那個先生來到葉善仙的身邊,輕聲說道:“葉老,張大人來了。”

    “什麼?”葉善仙一驚,“剛來?”

    “來了有半個時辰了。”

    “胡鬧,張大人來肯定是有要事,怎麼可以讓大人等着?”葉善仙呵斥道。

    “這是張大人的意思,他不忍心打斷你教書的時間。”

    “張大人真的是……速速帶我去見他。”

    “是!”

    在先生的攙扶下,葉善仙激動的走向那個書房。

    在書房門外,葉善仙就鄭重的行禮道:“葉善仙,求見張大人!”

    書房的門應聲打開了。

    張羽迎了出來,“先生辛苦了。”

    “教書人,乃是葉某的指責,不敢提辛苦。”葉善仙目光炯炯的看着張羽。

    “先生別在外邊站着,進來我們坐着聊!”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