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雜交水稻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吳九爺字數:2279更新時間:24/06/29 15:18:28
    “已有的農田,都已經開始陸續播種,但是目前平川縣境內的農田,數量不夠,很多百姓都在等着新開墾的農田,才能進行播種。”秦良臉色凝重的說道。

    “這樣不行,我答應了百姓,每個人都有田種的。”張羽同樣凝重。

    原本農田是夠的,但是宋志羣送來了二十多萬百姓,壓力就有點大了。

    張羽沉思了一下,“那就讓武原郡,所有士兵,配合還沒有分配到農田的百姓,一起全力開墾,在短時間內,開墾出儘可能多的良田,剩下的百姓再想辦法安置。”

    “是!”秦良點了點頭。

    “今日,叫先生來,我是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與先生說。”張羽嚴肅道:“先生且請坐。”

    “不不不,我這一身污穢……”

    “坐!先生大義,這哪是污穢,是天大的功德,沾染此地,那也是此地的福分。”張羽堅持道。

    秦良感動的無以言表。

    他在張羽的身上,真的能找到共鳴,一心爲了百姓的衣食住行而努力,是那麼的純粹。

    兩人坐下之後,秦良正襟危坐。

    “現階段,百姓一畝良田的產量不過一石有餘,實在是太少了,我今日是想與先生商議,如何提高畝產量。”

    一旦有餘,說到底就是一百多斤。

    現代糧食產量已經達到了畝產四百多公斤,也就是將近一千斤。

    國士袁老研究的雜交水稻,甚至可以達到畝產千斤的程度。

    將近十倍的差距。

    若是這個時代,能夠研究出雜交水稻,那將是劃時代的。

    而且雜交水稻的操作,並不算太難,只需要不斷的用優秀的種株去雜交,留下優秀的性狀。

    這需要時間,以及對基因雜交的基礎理論。

    秦良聽到這個話題,也是一驚,“主公,全天下的糧食,產量皆是如此,若是碰上極端天氣,就連畝產一石都做不到,如何才能提高產量?還有主公想提高到何種程度?”

    “畝產十石以上。”

    “啊?”秦良臉色震驚。

    一石九十多斤,十石就是九百多斤。

    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這如何能做到?難道主公真的會仙術?”秦良真的是異常的震驚。

    “是智慧!”張羽語重心長道。

    前世的華夏,若不是出了袁老這個天縱之才,安能養活十幾億人?

    袁老就是華夏的國運,毋庸置疑。

    袁老千古啊!

    在袁老研究出雜交水稻之前,很多人都覺得是天方夜譚。

    但,最艱難的路袁老都走過了,張羽對雜交水稻,還是有點研究的。

    他儘可能的將這方面的知識,教給秦良,讓他去走這條路。

    花點時間,一定可以將這條路走通的。

    哪怕是研究出畝產兩百斤,三百斤的稻種,那也是劃時代的。

    “先生,水稻其實是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顯性性狀就是……”

    張羽不厭其煩的慢慢解釋,從生物學的角度,讓秦良重新認識水稻。

    說到激動之處,張羽甚至拿出了紙筆,在上面畫圖,講授遺傳分裂的知識。

    以及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遺傳概率。

    這在前世,都是初中和高中學的基礎知識。

    但秦良是這個時代的人,聽到這些知識,簡直覺得是天書。

    根本不敢置信,植物的繁育生長,是靠着一個看不見的所謂的細胞和其中的遺傳物質,去變化的。

    秦良就像是一個飢渴的海綿,在張羽的身上,瘋狂的汲取着植物遺傳方面的知識。

    兩人從白天,交流到了深夜。

    一本本原本空白的書本,都被秦良寫滿了各種知識點。

    張羽就是讓秦良先記錄下來,哪怕不懂也沒關係。

    以後再從實踐之中,去慢慢的理解其中的原理。

    而且,張羽想給秦良手搓一個顯微鏡,不知道秦良看到植物細胞的時候,是什麼表情。

    兩人進入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一直到第二天,太陽都開始冒頭的時候,兩人的肚子像是約好了一樣,同時發出了咕咕的聲音。

    主僕兩人,相視一笑。

    “不知不覺,居然已經過去這麼久了。”秦良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是啊!來人!準備飯菜,我要與先生飽餐一頓。”張羽命令道。

    兩人並肩而走,來到餐桌前坐下。

    秦良好奇的問道:“主公,您這些智慧,是從何處習得,我真的聞所未聞啊!”

    張羽眼中閃過一抹追憶,前世的記憶,好像越來越模糊了,就像是一場夢。

    “算是做了一場數十年的夢,在夢裏習得。”張羽感慨道。

    “那主公當真是天選之人,上天降下的氣運啊!”秦良激動的說道。

    若是張羽的辦法真的奏效,僅憑涼州之地,便可讓整個大齊的百姓不用捱餓。

    這什麼概念?

    只要百姓吃飽,不用爲糧食發愁,社會的經濟文化就會進入高速發展。

    乃是盛世之兆啊。

    秦良彷彿看到了張羽的宏願,心中激盪無比。

    遇到如此明主,他豈能不死心塌地?

    草草的吃了一頓飯之後。

    兩人再次進入了傳授知識的階段,這麼多東西,沒有個幾天的高強度傳授,根本不可能說完的。

    而在衙門之外,趙小義已經帶着全郡兵馬,以及百姓,進入了高強度的開墾農田的環節。

    遇山開山,如今武原郡的人口基數已經上來了,數十萬百姓進入高強度的勞作,那效率極其恐怖。

    另一邊。

    武威。

    宋志羣終於趕到了武威城。

    這是他平生第一次踏入這座城池,有種極其陌生的感覺。

    “下官,恭迎宋大人!”

    一羣陌生的面孔,出現在他的馬車面前。

    “先去衙門,把涼州全境的戶籍冊,以及在冊的農田數量,都準備好給我。”宋志羣在馬車裏,緩緩的說道。

    張羽給了他這個一會,定然要摩拳擦掌,大幹一場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先將現有的農田,分到本地戶籍的百姓手中,進行春耕。

    剩下的百姓,要盡全力進行開墾農田,張羽要已經承諾了,當地的兵馬,只要是與農業生產有關,會全力配合他。

    有了如此的生力軍。

    再加上百姓想要農田的慾望,開墾速度,將是史無前例的。

    “大人,到了!”

    馬車緩緩停下,外邊傳來了官員的提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