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皇帝召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吳九爺字數:2352更新時間:24/06/29 15:18:28
    皋狼城。

    宋志羣癱坐在衙門的太師椅上,目光空洞的看着屋頂。

    整個人都麻木了。

    現在他該怎麼辦?晉陽城已經被胡奴圍了,皋狼城現在就剩下這幾千守軍,如何能擋得住兇狠的胡奴?

    據探馬來報,雁門郡的幾萬胡奴,已經朝着這邊進發。

    皋狼城的出路在哪裏?

    “大人!”

    一聲呼喚傳來。

    宋志羣的目光出現了一絲清明。

    “有消息了,是平川縣!”手下激動的說道:“胡奴王子鮮于勇,帶着五千精兵去了平川縣。”

    “情況怎麼樣?”宋志羣激動的問道。

    “五千人全部被殺,只有鮮于勇一個人逃回來了。”手下比宋志羣還激動。

    “哎呀!沒殺了鮮于勇,太可惜了。”宋志羣捶胸頓足。

    若是鮮于勇死了,或許還真的可以化解皋狼城的危機。

    “大人,雁門郡的邊境,還有將近兩萬胡奴,估計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們了,我們現在該怎麼辦?”手下擔憂的問道。

    “逃!皋狼城不要了,與其到時候城破被胡奴屠戮,還不如現在就走。”宋志羣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

    “可是大人,胡奴都是騎兵,如果我們走了,帶着那麼多百姓,胡奴要是追上來……”

    “能跑多少就跑多少,你記住,現在幷州已經無兵可用了,皋狼城就是一座孤城,我們只能想辦法自救。”宋志羣艱難的說道。

    跑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若是留下絕對是死路一條。

    “可是大人,郭大人那邊……”

    “出了任何事情我來負責,絕對不能讓百姓,因爲我們的決策,白白送命。”

    “是!”

    “記住,告訴百姓這是逃命,胡奴要來了,沒必要的東西,全部不要帶了。”

    命令一下,整個皋狼城都亂了。

    胡奴來了這四個字,就像是百姓的夢魘,這時候根本就不需要官府多說什麼。

    他們會自覺的開始逃命。

    所有百姓在官府的指揮下,開始西進。

    目標正是平川縣城。

    在宋志羣的心裏,平川縣才是皋狼全境百姓的活路。

    若是逃到幷州其他的城池,不過是延緩死亡,等胡奴殺過來,他們還是要死。

    在張羽的地界,張羽絕對有能力,給這些百姓足夠的庇護。

    不過短短一個時辰,密密麻麻的百姓就從西城門涌出,朝着平川縣的方向奔走而去。

    宋志羣站在城牆上,看着宛如長龍般的百姓隊伍。

    神色悲哀。

    “百姓因我的無能遭難,我愧對這些百姓啊!”宋志羣嘆了一口氣。

    “大人,您做的已經足夠多了,莫要再說這種話。”手下安慰道。

    “你不懂,棄城而逃將會把我刻在恥辱柱上,我這個郡守的仕途,也就到頭了。”宋志羣突然變得輕鬆起來。

    無官一身輕啊!

    若是真能活着逃到張羽的地界,只需一畝良田,他過着普通人的日子,也不是不可以。

    至少沒有太多的煩惱了。

    “大人!您若是投奔張大人……”

    “不要再說這種話了,今日我棄城而逃,有什麼臉面再當百姓的父母官?”宋志羣堅定的說道。

    手下只好住嘴,接着說道:“那大人,我們快啓程吧!”

    “不!等最後一個百姓離開皋狼城,我再走。”

    宋志羣儼然是帶着必死的心,來面對接下來的局面了。

    與此同時。

    晉陽城。

    城下火光衝天,屍橫遍野。

    負責指揮晉陽城之戰的是鮮于木林。

    已經整整五天了。

    晉陽城卻還是沒攻破,他們已經付出了數千人的傷亡。

    鮮于木林的臉色很難看,這種戰果,說出去都丟人。

    而城內的郭通,臉色比鮮于木林還要難看。

    城內守軍已經傷亡了將近七成,郭通不得已只能強行將城內的精壯拉到城牆上去,輔助守城。

    若是再無援軍,他們最多再堅持五天,晉陽城破,雞犬不留。

    郭通此刻臉上的悲痛懊悔都扭曲在一起,“郭通啊郭通,好好的局面,你利慾薰心,這盤棋,給你下成什麼樣子了?”

    “當初爲了那點財物,將張羽氣走,現在你要這些財物有什麼用?等胡奴破城,還不是便宜了胡奴?”

    “一舉失去了張羽的援軍,還有餘先生這個智囊,你真該死啊!”

    …………

    郭通瘋狂的自我譴責。

    可是時至今日,一切都已成定局,再自我譴責,都沒有用了。

    晉陽城城破在即。

    城破之日,就是他郭通的自裁之時。他絕對不容許自己接受胡奴的凌辱。

    翌日。

    京都。

    一隊太監,緩緩的開進了丞相府。

    “傳陛下口諭,召見張羽進宮覲見。”太監扯着嗓子喊道。

    張羽就這麼被人從屋裏叫了出來,然後拉到了太監的面前。

    “張大人,隨老奴走吧!”太監娘們唧唧的對張羽說道。

    “他第一次進宮,讓我一同前去吧!”劉文瑾出現在張羽的身側。

    “丞相大人,陛下只想見張大人,您還是忙自個的事情去吧!”太監不卑不亢的說道:“進了宮,一切有老奴招呼着,您不用擔心。”

    “那就有勞公公照顧了。”劉文瑾將一錠銀子塞到了太監的手裏。

    “明白,丞相大人放心。”

    說着,張羽就濛濛圈圈的跟着太監走出了相府。

    劉文瑾望着張羽的背影,滿臉的擔憂。

    不知道自己的安排,能否影響皇帝的決策。

    另一邊,皇帝的御書房內。

    “漢家旗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李衛民看着這首詩的筆墨,極其欣賞道:“好壯闊的一首詩啊!”

    “這當真是張羽所寫?”李衛民問道。

    “回稟陛下,這是張大人當着衆多文人士子的面寫的詩,建寧公主殿下也在場,題目還是殿下出的。”

    “好好好!”李衛民激動的說,“如此文采,說是我大齊第一文人,也不爲過啊!原來劉文瑾是看出了這塊璞玉,才這麼着急的將女兒嫁給了張羽。”

    雖然李衛民臉上笑眯眯的,但是誰也不敢確定,他此刻的心裏,在想什麼事情。

    片刻之後

    張羽被人帶到了御書房的門前。

    “張大人,陛下就在裏邊,您記着我剛剛跟您說的禮節,若是冒犯了陛下,可是要殺頭的。”太監囑咐道。

    “多謝!”張羽點了點頭。

    緩步走進了御書房。

    裏邊一股子檀香氣息,很安靜,雖然有侍女太監侍奉在一旁。

    但靜可聞針的氛圍,就宛如這裏沒有一個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