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幷州來的摺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吳九爺字數:2112更新時間:24/06/29 15:18:28
    胡人的使者大笑着,“你們中原人自詡禮儀之邦,我看也不過如此,哈哈哈!來日我草原鐵騎踏平大齊的時候,我看大齊皇帝,也不過是上了年紀的老頭罷了。”

    “放肆!既然你找死,那朕就送你一程。”李衛民震怒。

    士可忍,孰不可忍。

    已經到了氣頭上,也不管什麼禮儀之邦,當即命人將胡奴的使者拖了出去,斬首示衆。

    片刻之後,胡人使者的頭顱便被人裝進了一個盒子裏,太監端着這個盒子,小碎步跑了進來。

    端到了皇帝李衛民的面前。

    李衛民站在龍椅面前,俯視着盒子裏的人頭,“丟出去,給朕丟出去喂狗。”

    雖然砍了此人的人頭,但是,李衛民的心中餘怒未消。

    “你們看看,區區蠻夷,竟敢犯我大齊還大言不慚,朕泱泱大齊,沃野千里,還能受胡奴的欺負不成?”李衛民在龍椅面前來回踱步。

    可是眼下百官卻都紛紛縮着頭,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吭聲。

    “都啞巴了?平日裏不是喜歡吵嗎?喜歡說嗎?怎麼到了有正事的時候都裝啞巴了?朕丟了一州之地,你們不該想想該怎麼把幽州給奪回來嗎?”李衛民怒斥道。

    “陛下!”還是劉文瑾站了出來:“如今北方兵力空虛,實在難以與胡奴數十萬狼騎對抗,不如先暫避鋒芒……”

    “朕要避他鋒芒?”李衛民瞪大了眼睛,嚇得劉文瑾把話給咽了回去。

    李衛民死死的瞪着劉文瑾,劉文瑾低着頭,不敢與之對視。

    “你接着說!”

    良久良久,李衛民才重新開口,劉文瑾長舒了一口氣。

    只能硬着頭皮說道:“想要退幽州之敵,只能從南方調集兵馬,這需要一點時間,臣的意思是,先答應胡奴和談,以爭取我們調集兵馬的時間。”

    “幷州和冀州的兵馬,尚未動過,何來兵力空虛之說?”李衛民很固執的說道:“讓朕與胡奴和談,豈不是讓朕留下千古罵名,史書上都得寫着朕怯戰,割地求和,虧你還是朕的丞相,說得出這種話來。”

    “臣死罪!”劉文瑾趕緊跪了下去。

    “和談是絕對不會和談的,外族,想在中原之地肆虐,朕萬萬不會答應。”李衛民及其強硬的說道:“命令幷州冀州青州之兵馬,全力馳援幽州,不惜一切代價,在開春之前將胡奴趕出幽州。”

    “陛下英明!”百官齊聲說道。

    皇帝一聲令下,沒人敢不從。

    可是劉文瑾的臉色很難看,現在並不是兵馬的問題,而是國庫空虛,糧草調集極其困難。

    現在想調動三州的兵馬去支援幽州,談何容易?

    而且三州的刺史,又豈會輕易聽從皇帝的命令。

    將自己的家當全部壓上去。

    朝廷給刺史的權力太大了,在地方掌握軍政大權,這些兵馬就相當於是刺史的私兵,若是這些人,真的不聽皇帝的,皇帝又有何辦法呢?

    李衛民做的是國泰民安的大夢,若是這個命令下達下去,三州的刺史不給面子,整個大齊的平衡被戳破,紛爭一起,到時候胡奴之禍倒是小禍了。

    可是李衛民太過於固執了,劉文瑾根本勸說不了,若是再勸說幾句,怕是要人頭落地。

    所以只能忍了回去。

    但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退朝之後。

    李衛民很快就收到了來自幷州的摺子,而且還是加急送來的。

    看完摺子的內容之後,他便派人着急的攔住了還沒走出皇宮的劉文瑾。

    劉文瑾又匆匆的在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了皇帝的御書房。

    看得出來李衛民的臉色並不是很好看。

    “微臣叩見陛下!”劉文瑾跪下來行禮道。

    “起來吧!在這裏就不必多禮了。”李衛民皺緊着眉頭,對劉文瑾說道:“幷州送來的摺子,你看看吧。”

    劉文瑾心中疑惑,打開摺子看完之後卻是瞪大了眼睛。

    然後滿是震驚的問道:“蘇宏偉死了?這又是打哪裏說啊?”

    “郭通給的摺子,他要是不怕掉腦袋,應該不會騙朕。”李衛民捏着自己的鼻樑,有些痛苦的說道:“涼州的胡奴還未退去,刺史卻死了,你說說屋漏,偏逢連夜雨,朕應該如何是好啊?”

    “好事啊,陛下!”劉文瑾突然說道。

    “這喜從何來?”李衛民一頭霧水。

    涼州刺史,死了可不是一件小事。

    往壞的說,有可能會引起整個涼州的混亂,甚至有可能在引來胡奴的進攻,到時候涼州全境失守的話,那他又該如何是好呢?

    “陛下!蘇宏偉在涼州盤踞已久,勢力盤根錯節,這對於朝廷來說並不是好事,正好蘇宏偉死了,陛下可派心腹,去上任涼州刺史,便可剷除涼州當地的勢力,避免氏族做大,爲禍朝廷。”劉文瑾很含蓄的說道。

    直接一點就是,各地刺史在本地就是土皇帝,勢力威望,遠遠大於他這個皇帝。

    說白了,如今皇帝的實際掌控區,也不過是京都周邊,不到一州之際。

    李衛民也不是個傻子,他自然懂得劉文瑾的意思。

    以史爲鑑,各地氏族如果做大,肯定會影響到朝廷。

    甚至會引起叛亂。

    李衛民其實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可這是他祖輩留下來的難題,憑藉他根本處理不了。

    現在蘇宏偉死了,趁着涼州混亂,按照劉文瑾的辦法,真有可能剷除涼州的本土勢力。

    等到擊退胡奴,他便可趁勢對付其他地方的刺史。

    將權力全部收回朝廷。

    那時候大齊才是真正的大齊,他這個皇帝也才是真正的皇帝。

    “好,就按愛卿的意思去辦。”李衛民不動聲色的說道:“不過,你覺得這刺史的位置該派誰去好呢?”

    “陛下心中沒有人選嗎?”劉文瑾不敢直接說。

    他自然是想派自己的人去,到時候掌控涼州,那也是他自己的人。

    主動說出來的話,那意思就太明顯了。

    可正當劉文瑾打算旁敲側擊的時候,李衛民突然開口問道。

    “愛卿覺得張羽這個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