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兒臣請旨,重設檢校(求追讀,求月票,求推薦票!)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縱橫小秦王字數:2257更新時間:24/06/29 15:14:36
    隨即,胡惟庸便是翻開奏章,但自身的心思卻完全不在奏章上面。

    呂家畢竟是江南士族,可呂家所犯諸罪,不誅九族,就已經法外開恩,皇恩浩蕩了!

    但是現在這塊燙手山芋,卻是扔到了他胡惟庸的手中。

    這不就是逼着他胡惟庸對上江南士族?

    可胡惟庸又能有什麼辦法,若是不得罪江南士族,便是要得罪朱元璋?

    而得罪了江南士族,他胡惟庸還是右相國,但得罪了朱元璋,今日呂家之下場,便是他胡惟庸的下場。

    但同時,胡惟庸也是明白了朱元璋爲什麼將這塊燙手山芋,交到他手上了。

    一來,呂本早年歸附朱元璋,也算是從龍之臣。

    那即便是朱元璋想動手,也不能由朱元璋率先開口,畢竟不能寒了朝中臣子的心。

    二來,呂家謀害太子妃常清韻已經坐實,死罪更是已定,但這還是老朱的兒女親家。

    所以朱元璋也不能做的太絕,那這個惡人,應該由誰來當呢?

    只能是他胡惟庸。

    可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點,那便是朱元璋對他胡惟庸的信任。

    隨後,胡惟庸的嘴角,又是勾起一抹笑意。

    “啓奏陛下,江南呂家,罔顧聖恩,意圖加害太子妃爲實,悖逆倫常理爲先,動搖國本爲罪!其罪滔天,不可赦!”

    “所以老臣懇請陛下,下旨誅殺呂家九族,同時佈告天下,將江南呂家所犯惡行,公之於衆!以正視聽!”

    “至於側妃呂氏,出身江南,但卻門風不正,毫無廉恥,又意圖染指嫡裔,其罪唯誅。”

    “但念皇恩浩蕩,陛下憐憫之情,所以老臣請陛下將其賜死!”

    而等胡惟庸翻閱完奏章以後,便是“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方纔看向朱元璋道。

    特別是“江南”這兩個字,胡惟庸咬的極重,更是惹得江南文官一個個的面色鐵青。

    畢竟他們這羣文官又不是傻叉,又怎麼可能聽不明白胡惟庸的意思?

    看似句句在說呂家,實則暗指江南,這胡惟庸真是其心可誅!

    還有公示天下,以儆效尤,那這對於江南士族的聲望,更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還有什麼側妃呂氏,出身江南,但卻門風不正,毫無廉恥?

    可不僅僅是在罵呂氏了,而是將整座江南的姑娘全部罵了進去。

    所以胡惟庸真是要將江南士族,往死裏得罪!

    那經此一役後,江南士族就算是與呂家撇清關係,朱元璋也很難再信任江南了。

    而這對於江南,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畢竟此時的大明天下,即便是沒了江南士族,依舊可以有條不紊的轉動。

    所以一旦朱元璋因爲此事生出隔閡,江南士族不再受到重視,那走向沒落,便也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但江南士族的官員們,又能有什麼辦法?

    胡惟庸的話,完全是含沙射影,句句都在呂家,而非江南。

    而提起江南,也僅僅是因爲呂家出自江南。

    那若是以此爲藉口,開口抨擊胡惟庸,明顯屬於不智之舉。

    甚至還會引起朱元璋的猜忌。

    至於胡惟庸這哥們,完全就是通透的典型,做事絕不拖泥帶水。

    畢竟已經決定得罪江南士族了,那得罪的輕與得罪的重,又有什麼區別?

    江南士族還能因爲得罪的輕,從而不記胡惟庸的仇?

    別鬧了,士族大家,哪個不是利慾薰心之徒?

    怎麼可能會管你得罪的輕不輕,反正乾死他胡惟庸就是對的。

    所以胡惟庸心中一發狠,便是決定硬剛江南士族,畢竟誰的身後沒有靠山?

    而你江南的這三瓜倆棗,又豈能是淮西的對手?

    “自作聰明。”

    朱元璋冷冷的看向依舊叩首請旨的胡惟庸,心道。

    “允。”

    但瞬間,朱元璋臉上的陰鬱便是一掃而空,方纔看向胡惟庸點頭道:“那這件差事,便交由相國辦吧。”

    “臣一定不負陛下所託!”

    胡惟庸心中一凜,便又是連忙表忠心道。

    “以胡惟庸的性子,既然已經得罪了江南士族,就絕對不可能會讓江南士族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你們就盡情的狗咬狗吧,而也唯有這般,大明的攤丁入畝,才能更快實施。”

    念及此處,朱棡也是緩緩踏出一步,便是看向朱元璋拱手道:“陛下,兒臣有本請奏。”

    畢竟按照現階段的劇情發展,也該由他朱棡出場了。

    “奏。”

    朱元璋仍是擺手道。

    “回稟陛下,昨夜太子皇兄查明真相,兒臣便已經帶兵滅了呂家滿門,而呂家上下,不論老幼,全誅。”

    朱棡又是想了想,方纔看向朱元璋作揖道。

    話音落下,朱元璋便是將目光投向了朱標。

    “啓奏陛下,兒臣不知。”

    對於朱元璋投來的目光,朱標心中微微一嘆,便也是作揖道。

    至於朱標爲何嘆氣?

    這是因爲朱標本想自己背下,但朱棡卻不同意,說是他自有主張。

    而朱標也是拗不過朱棡,便是無奈同意。

    “呂家之罪已經落實,其罪可誅,但僅此一次,下不爲例。”

    對此,朱元璋佯裝沉思直至片刻後,方纔輕輕擺手。

    “謝陛下。”

    朱棡聞言,便是先行謝恩,但卻並未退回偏側,看來還有本奏。

    “胡相,既然呂已滅,你便不用再跑一趟了。”

    “然而,呂案雖結,背後之亂黨猶存,不可小覷。”

    “所以繼續深究其黨,務須根除弊,以正朝綱。”

    隨後,朱元璋又是看向胡惟庸輕聲道。

    雖然朱元璋沒弄明白,朱棡與朱標的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但今日胡惟庸必須與江南士族對上。

    “老臣領旨!”

    此言一出,胡惟庸眼中本來還升起的憂慮,瞬間化爲一抹喜色,方纔領旨道。

    畢竟剛剛朱棡開口,胡惟庸還以爲無法對上江南士族了。

    而這對於已經將江南士族得罪死的胡惟庸,可並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

    但現在好了,朱元璋果然對江南士族起了猜忌,並且將此事全權交由胡惟庸。

    那胡惟庸就可以正大光明對江南士族做文章了。

    “啓奏陛下,兒臣請旨,重設檢校,用以監察天下!”

    胡惟庸退回隊列以後,朱棡又是看向朱元璋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