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老朱的憂慮,完全就是多慮了!(求追讀,求月票,求推薦票!)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縱橫小秦王字數:2225更新時間:24/06/29 15:14:36
    “這個胡惟庸,還有朱亮祖,真覺得咱不敢動他們不成!”

    待到侍衛退出殿外,朱元璋這才緩緩展開手中的密函。

    然而,僅是匆匆一閱,老朱的面色立時陰沉鐵青,更是怒不可遏地將密函擲於地上。

    而這也難怪老朱暴怒,畢竟這侍衛送來的這封密函,便是胡惟庸府上的錦衣衛呈上。

    特別是這其中所寫,也就是胡惟庸與朱亮祖的交談,完全是一字不漏。

    那這件事就顯得有些細思極恐了,畢竟以胡爲庸的聰明,自然明白他的府上必然有朱元璋的眼睛。

    那胡惟庸與朱亮祖的交談,必然也是極其隱祕,可縱然是這般,朱元璋的人依舊可以寫下這封密函。

    這便足以證明,老朱的人在胡惟庸的府上,也是絕對的心腹。

    不過這也難怪,這羣人從始至終都鬥不過老朱,畢竟你連自家心腹都沒弄明白,又怎麼可能鬥得過老朱?

    “的確是有夠放肆!”

    朱標也是看完密函以後,面色陰鬱道。

    甚至隱隱間,朱標也是對胡惟庸生起了一抹忌憚之意。

    畢竟胡惟庸的心思太過於縝密,已經完全沒有作爲臣子的覺悟,而這樣的作爲,擱在哪個皇帝眼裏,都是忍不了的大忌。

    咳咳......

    洪武副皇帝,那也是皇帝嘛。

    “可您現在還不能動他。”

    朱棡卻是直言不諱,輕輕搖頭。

    “爲何?”

    朱元璋與朱標皆是一愣,不明白朱棡的意思。

    畢竟胡惟庸都已經這般肆意妄爲了,爲什麼還不能動他?

    “因爲胡惟庸還有價值,而且他的價值還沒有榨乾之前,兒子不想動他。”

    “第一,江南呂家剛剛滅門,那此時若對胡惟庸採取行動,乃至廢除丞相制度,恐將引起朝臣惶恐,致使朝臣與您離心離德。”

    “第二,兒子之所以調用朱暹,就是想引出朱亮祖身後的胡惟庸,從而借其手壓制江南士族,使之相互打壓,兩敗俱傷,我們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朱棡沉吟少頃,嘴角方纔勾起一抹深意的笑容道。

    “可胡惟庸真會如你的意?而且以他的聰明,不難看出來吧?”朱標卻是皺眉道。

    畢竟胡惟庸的城府,簡直深不見底,所以應該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局,一個讓他胡惟庸與江南士族徹底走向對立的局。

    “當然能看得出來,可他又能如何?”

    “別忘了,他能坐上右丞相,還不是因爲我們的好伯伯,韓國公李善長。”

    “而如果沒有韓國公爲胡惟庸撐腰,胡惟庸在朝中就是無根之萍,那究竟孰輕孰重,我想胡惟庸拎得清楚吧?”

    朱棡淡淡一笑,對朱標的憂慮不以爲意,身子又是慵懶地倚在椅背上。

    “我明白了,縱然是胡惟庸不想徹底得罪江南士族,但韓國公也不會如了他的意,畢竟別人看不明白,韓國公又豈會看不明白?”

    “而且這並不是在針對常姐姐,而是在針對整座淮西,畢竟一旦讓江南士族得勢,那對於淮西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朱棡的話語落下,如同撥雲見日,讓朱標心中的疑惑,豁然開朗。

    常清韻在東宮最大的底氣,並不是因爲她是朱標的青梅竹馬,而是因爲她是鄂國公常遇春之女,身後更是隨老朱打天下的淮西勳貴。

    而就是因爲這一層身份,其中牽扯甚多,所以哪怕胡惟庸不想,胡惟庸身後的李善長,也不可能隨了胡惟庸的意。

    那胡惟庸的確可以成爲一柄好刀,從而徹底打壓江南士族的氣焰。

    “可是以你這個小子的性格,真的就只是爲了讓胡惟庸與江南士族兩敗俱傷?”

    不過朱元璋卻是眼眸微眯,語氣中帶着三分探究道。

    畢竟江南士族當前形勢,已經是岌岌可危,所以即使是不用胡惟庸,江南士族也是不足爲懼。

    然而,朱棡還是偏偏選中了胡惟庸,那這其中,絕對還有更深的意思。

    “老頭子,還得是您。”

    朱棡聞言,立刻豎起拇指道。

    “別拍馬屁,你究竟想幹什麼?”

    朱元璋卻不買賬,翻了個白眼,仍是追問道。

    “我想問問您。你讓大哥納呂氏爲側妃,是爲了什麼?”

    可面對老朱的詢問,朱棡卻是直接反問道。

    “當然是用來穩定江南士族。”

    朱元璋不假思索,坦然答道。

    “那穩定了麼?”

    朱棡又是意味深長的看向朱元璋道。

    “現在看來,並沒有。”

    朱元璋沉吟片刻,最終還是搖了搖頭道。

    起初,讓朱標納呂氏爲太子側妃,就是爲了穩定江南氏族,順便平衡朝中勢力。

    而且要是真的讓呂家害死常清韻,呂氏被扶正爲太子妃,那未來的朝廷局勢,便是會瞬間倒向江南士族。

    這老朱想想都覺得一陣後怕,畢竟自家的這些老兄弟,皆是出自於淮西。

    可你想想,若是未來的皇帝與淮西沒有半點關係,那老朱的這一班子的老兄弟,豈能服氣?

    所以爲了自家的後世子孫,老朱哪怕是不想做漢高祖,恐怕也得做一回了。

    可一個出自於江南士族的皇孫,那未來的大明朝堂上,豈不是江南士族一家獨大?

    那這天下,日後究竟是老朱家說了算,還是江南士族說了算?

    那就不能將江南士族斬盡殺絕?

    這老朱壓根都不用想,完全殺不絕。

    畢竟淮西勳貴以武將居多,而現在的大明乃是坐天下,並不是打天下了,所以還是要依靠這些文臣。

    除非老朱想要自毀長城,方纔能將江南士族斬盡殺絕,但這般做的後果,就會使大明徹底失去江南的民心。

    而且這天下的讀書人,如何殺的絕?

    特別是江南士族,他們的門生故吏,遍佈於江南、朝堂。

    所以哪怕真讓呂家得逞,老朱也還是不能對江南士族動手。

    思索之間,老朱又是嘆了口氣。

    但老朱純屬是多慮了,畢竟,待到後來的“空印案”爆發,盛怒之下的老朱一道聖旨頒下,數萬名官員因此受到株連,丟了性命。

    也是自那以後,大明朝的文官們從心底裏對朱元璋產生了畏懼,每日上朝無不戰戰兢兢,生怕稍有差池,便會步那些倒黴同僚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