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玉陽觀

類別:玄幻奇幻 作者:荒鬥字數:3821更新時間:24/06/29 14:29:27
    顧玉成與楊家衆人來到玉符劍冢前,顧玉成直覺得渾身溫熱,心跳漸快,順着感性,便望向劍冢一處,明明什麼也不可見,卻總覺得目的地就在目光所不及的背後。

    楊皇矣看着顧玉成的樣子,出口感嘆道“顧兄是要收穫一把寶劍了。”

    顧玉成不知所以“不知楊兄如何看出?”

    楊皇矣同樣看向顧玉成看着的方向,微微搖頭“我對這劍冢毫無感應,顧兄卻能明確方向。這大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吧。——來劍冢都是求劍,而顧兄卻是對劍冢有感應。”

    楊皇矣語氣之中,頗爲羨慕。

    畢竟像顧玉成這種直接感應到劍冢的情況,幾乎等於白得一柄寶劍,楊皇矣怎能不羨豔。

    顧玉成卻不是很樂觀,攥着馬轡,轉身說道“這劍冢似乎另有玄機,我本千般不願意進,但現在我能感覺這劍冢對我竟釋放了好感。實在是讓我……”

    楊皇矣身後的楊四方受不了了,上前喊道“喂喂喂!我說你在金墉樓下那麼英姿勃發,我還以爲你是個快意恩仇的大丈夫呢!結果現在對這麼個劍冢就畏手畏腳起來,也忒慫了!”

    顧玉成聞言倒也不氣,淡淡笑道“我有重要的地方要去,在沒有完成那件事之前,對於任何未知的事情,我都不會輕信。”

    楊皇矣也覺得顧玉成有些過於謹慎,開口安慰道“顧兄擔心事出反常,但事已臨頭…”

    顧玉成笑着打斷道“豈有逡巡而不前的理由?楊兄說的是。

    世上的眼前事大多沒有十全把握。現在的我,難道還要再猶豫不決?”

    於是顧玉成翻身下馬,向楊皇矣一抱拳,謝道“這幾日多謝楊兄照顧。我入這劍冢後,恐怕一時也出不來,楊兄等人不如直接離去。”

    楊皇矣聞言立刻皺着眉反問道“大丈夫一個唾沫一個釘,吐出去的話怎能出爾反爾?——我說了要等顧兄一晚上,就絕對會等。”

    顧玉成心頭一暖,也不推辭,接着說道“那我也不推辭。這掠陣就還給楊兄了。”

    楊皇矣神色微抖,旋即一臉果決“此等寶馬,送與顧兄又如何!”

    顧玉成笑着擺手道“楊兄當真送我?”

    楊皇矣毫不猶豫“自然!這可是我說的!”

    顧玉成聞言大笑“好好好!南三省一行,最大收穫怕是交了楊兄這樣的兄弟!——只不過這寶馬我卻不能受。”

    楊皇矣聞言不悅,顧玉成連忙真摯的解釋道“哎,楊兄且聽我說,我日後所行之地兇險,掠陣若隨我去,恐將害了它。

    楊兄若真看得起我,便領回去,代我餵養掠陣。玉成他日若解開心結,便去安隴拜見楊兄。若身死其中,也是無牽無掛了。”

    楊皇矣心頭一顫“如此兇險之地,帶上掠陣,多少更安全些。”

    顧玉成聞言大笑,擺擺手道“我顧玉成雖畏葸尋常淺灘,但若真面臨生死大浪,也不懼凜然直面!”

    說罷,顧玉成懇求道“楊兄能等我一晚,我已經不勝感激。就不要再推辭了。”

    楊皇矣聞言,無奈道“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矯情了。”隨之掏出一塊通靈玉遞與顧玉成“這是我的通靈玉,顧兄若在劍冢內遇到困境,叫我一聲即可。”

    顧玉成收下,轉頭對王之韋說道“我進去後,之韋你不用擔心,那怕遇到困難,以我的本領,縱然會花費一些時間,也能出來。”

    想了想,顧玉成取出一塊靈玉,以古靈力浸染,隨後遞給王之韋“若我困在劍冢內,我就直接震碎這靈玉,之韋你也就不用等我了。”

    王之韋很是爲難的收下靈玉。

    楊皇矣見狀,直接開口道“顧兄若不放心王兄,可令王兄隨我等先去書劍之盟,待我等回了安隴,再派商隊護送王兄去。”

    顧玉成稍微猶豫起來。

    王之韋也不甘空賺人便宜,微微抗拒道“且等明日

    看看顧大哥能不能出來吧。”

    顧玉成有些猶豫,王之韋神情卻很堅決。

    楊皇矣見狀,安慰道“顧兄先進去吧!”

    顧玉成聞言,只得謝道“好!那我就先進去了。”說完,轉身直入劍冢。

    劍冢外楊家衆人,依山谷駐紮,取出乾糧,分給王之韋一份。

    天色漸晚,王之韋睡不着,嚼着乾糧,望着升起的篝火,心事重重。

    “顧大哥無論在哪裏,都能受他人尊敬、重視。這是因爲顧大哥的爲人品格。

    自己的尊嚴,只有自己能樹立。

    若顧大哥明日不出來……那就跟隨楊家離開?——那我豈不是,豈不是寄人籬下?若是無他法可行也就算了,可爲了方便就寄人籬下……我王之韋也做不到啊。”

    王之韋長長嘆氣道“若俗……”

    想到李若俗的面容,王之韋心中一顫,旋即橫下心來“我跟着顧大哥,也是因顧大哥曾言會介紹一個擅長刺殺劍道的人給我。顧大哥仁至義盡,我豈能一直受其恩澤。若顧大哥一直不出來,我便進那劍冢!”

    想通後,王之韋起身,向山谷外走去。

    誰知卻逢遇楊皇矣與楊四方。

    二人並排在前,交談着。

    “大哥,你也太看得起那顧玉成了!他才悟道一星,有什麼本事,讓大哥如此重視。”楊四方有些不滿“謝家都已經到玉陽觀了。大哥你反而多等他一晚上,還一副依依不捨的樣子。而且還把掠陣送給他了。而且還……”

    楊皇矣被楊四方吵鬧得頭痛,皺着眉頭擺手道“停停停。別再還什麼還什麼了。以修爲來算,顧玉成確實不足以引起我的重視。但與人結交,豈能只看修爲。

    韓信未將,一日難飽。張儀行貧,徒遭污衊。蘇秦無名,父嫂皆嫌。秦帝未冠,嫪呂欺壓。高歡走卒,懸鞭墜撻。

    人未得志之時,皆看着平平無奇,然風雨驟落,灌滿人間時,誰是泥鰍,誰是游龍,至時一眼便知!

    顧兄爲人,放在古時,也封得上萬戶侯了!”

    楊四方聞言,哼哼不語,顯然是不服氣。

    王之韋落在後方,冥冥受點,心中透徹起來。

    此時楊皇矣也覺察到了身後的王之韋。

    一回頭,王之韋便磊落大方的走上前,微微笑道“趕巧在此相見,看來無眠的,不止我一人。這幾日,承蒙楊大哥照顧了。”

    楊皇矣面上笑道“應該的。”

    王之韋於是繼續開口道“若是明日顧師兄還未出來,楊大哥先行即可。我再等幾日,也好與顧大哥有個照應。”

    楊皇矣有些驚訝,未想到一直不出頭的王之韋竟有如此魄力,開口問道“之韋你一人…?”

    王之韋搖搖頭“沒事。我是劍修,顧大哥若真的有事,我也可以入劍冢看看。”

    楊皇矣依舊有些顧慮。

    王之韋笑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顧大哥照顧我良久,我豈能空受恩澤。楊大哥不必在意。”

    楊皇矣點點頭,感慨頗多。

    王之韋於是告別楊皇矣,回去修煉了。

    這時楊四方湊了上來“咦咦,這王之韋怎麼也如此率性而爲了?真沒想到啊。”

    楊皇矣也讚歎道“果然,明君不養無用臣子,英雄不伴昏碌之人。”

    楊四方白了一眼楊皇矣。轉頭便走了。

    楊皇矣看了一眼,多少有些無奈。

    一夜無事。

    清晨,顧玉成未出來。

    楊皇矣左右徘徊,竟有些不想走。

    楊四方催促多次,楊皇矣這才看向王之韋,王之韋將掠陣與自己所駕之馬牽到楊皇矣面前“麻煩楊大哥了。”

    楊皇矣點點頭,將有些不情願的掠陣牽過來,對王之

    韋說道“王兄保重。——待顧兄出來,別忘了讓他來領掠陣,我會一直等着。”

    王之韋點點頭“放心,我會的。”

    楊皇矣這才率着衆人前行,向着玉陽觀出發。

    路上,楊四方還想說什麼,直接被楊皇矣瞪了回去。

    約莫半日,楊家衆人便來到傳送陣,向着玉陽觀所在乾元路而去。

    很快,楊家等人便再次從陣法內出來。來到了乾元路。

    與其他路不同,這次楊家衆人竟直接傳送到了一處叢山前。

    繼續趕路,入山林深入,看見一座最大的山。比山,便是玉陽觀所在之地。

    楊四方看着鍾靈疏秀的山川,不僅感嘆道“這玉陽觀周圍景色還真秀麗。”

    楊皇矣點點頭“自然,玉陽觀算得上少有的不涉世俗的宗門了。”

    楊四方又唱反調,問道“那她怎麼還舉辦書劍會盟,不還是……哎呀!”

    楊皇矣狠狠彈了一下楊四方腦袋“你就不能不跟你哥唱反調。”

    楊四方頓時如狐狸受了委屈般哼唧起來,滿是敵意的看向楊皇矣。

    正當兄妹二人鬧着時,山上便下來了兩名戴冠女子。

    兩名女子俏生生如素蓮未吐,純稚而青澀。一舉一止,天然真實,清廖動人。

    恍然間,竟令人有幾絲失語。

    “原來是楊家的居士來了。我師父今早還說楊家人馬上就到呢。”一小女子當先笑着上前來。

    “師伯還說,有緣受點者三人,今朝就來了……”另一小女子,觀望道“止來了二人呢。妙持。”

    妙持淡然笑道“許是師父算錯了。——也是有過的事情。”

    妙淨聞言,頓時有些得意,左右張揚起來。

    妙持見狀,制止道“妙淨,不要鬧,我們帶居士上山。師父和居士們還等着呢。”

    妙淨聞言,只能不樂意的退下,由妙持領着衆人上山。

    山路鋪石,砌作石階,平平無奇。

    草木蔥蔥。及至半山腰,便見一山門。

    山門後並無一物。竟只有一門框。

    楊四方見狀很是好奇的問道“妙!——女冠女冠,這扇門是什麼啊?”

    妙淨回頭笑道“過了門,你就知道嘍。”

    楊四方於是好奇的往上擠着,很快來到門後。

    旦見門後,左右刻着這樣一句話:

    “人道未修”,“安問仙道?”

    楊四方一震,頗爲感觸。

    妙持上前解釋道“欲拜入玉陽觀,踏第一步石階,便爲辭塵之意。第一石階也被叫作辭石。

    而這半山腰的門,則是在問每一個入觀的人,有沒有修全人道?有沒有記得人道?若爲人之道尚未修全、尚不記得,安敢問仙道?”

    楊皇矣沉思再三,緩緩說道“大氣。”

    妙持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楊四方卻接着問道“什麼叫修全人道?什麼是記得人道啊?”

    妙淨搶先回道“修全人道,即盡善盡仁,凡諸如未盡孝,作惡未償,立誓未踐者,即人道不全。凡欲一心辭去爲人之德,不念蒼生苦難,不救黎民憂愁,即爲忘人道也。”

    “修道,而不絕正氣。這樣才能修出一個道來。”妙淨一口氣說完,頗爲得意。

    楊家衆人聞言,皆心中慨然。

    衆人繼續前行,終於來到玉陽觀觀前。

    旦見門前左右各刻着一行模糊的字。

    仔細看去,正是:

    “人道承黎民之命”

    “乾坤育長生之性”

    門楣之上,書着遒勁有力、鸞翔鳳翥的四大字——“自在道中”。

    玉陽觀,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