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六章 半導體衰退週期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解剖老師字數:2033更新時間:24/06/29 13:59:46
    「魏總,馬上組織專家進行鑑定,通過鑑定後,立馬申請公司發明專利,在鵬交所發布公告,申請公司股票恢復交易。」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第三輪衰退週期,這輪衰退週期從2001年第一季度開始,由於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破裂,市場對電腦、服務器、程控交換機和路由器等產品的需求驟降,產品供過於求,大量積壓,公司破產,經濟下滑,美國GDP陷入負增長,美國感冒,全球打噴嚏,半導體產業陷入衰退週期。

    「好的,孫總!」

    鄧國輝院士擔任國家光刻機專家組主任委員,歐陽明院士、副陳偉長院士和夏季常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專家組鑑定只是走程序。

    1999年,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也從互聯網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受益,市場對電腦、程控交換機、服務器、路由器等網絡設備的需求高速增長,芯片廠家購買先進的光刻機和半導體設備,開足馬力,日夜生產,滿足市場的需求,光刻機和半導體產業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隨着納斯達克網絡科技股泡沫的破裂,需求減少,產品積壓,市場從繁榮走向衰退……

    去年5月,孫董事長在GCA董事會宣佈了四條應對衰退週期的決定,從2000年第三季度開始,生產部門除完成訂單外,將停止生產,除享受帶薪休假外,停工期間,生產部門的管理層和普通員工降薪50,回家休息,共渡難關。

    納斯達克網絡科技股泡沫破裂是導火索,光刻機產業遇到193nm波長的世界級難題只是誘因之一。

    今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大減30,富士通、東芝、NEC等公司宣佈裁員,降成本,減少出貨量。

    由於芯片產能過剩,產品供過於求,價格下跌,銷售額隨之下跌,Intel、IBM、IT、ADM、HP自有的晶圓廠陷入虧損……

    降價30的GCA和Nikon上半年沒有賣出一條90n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

    GCA正在向臺積電推銷90nm光刻機,ASML向三星推銷90nm光刻機,Canon和SVG生產的90nm光刻機也沒有銷路。

    由於全球光刻機產業被193nm波長的世界性難題卡住了,無法突破90nm製程工藝,Intel第八代CPU的研製也被迫停止。2000年11月,採用90m製程工藝的Pentium4上市。

    Pentium4屬於Intel推出的第七代CPU。

    比肩Pentium4的AthlonXP(速龍XP)已研發成功,AMD宣佈,將於10月上市。

    前世,ASML推出65nm製程工藝的浸沒式光刻機後,Intel才推出第八代CPU、Core2Duo,AMD才推出比肩Core2Duo的AthlonX2(速龍X2)。

    這也是國智CPU研究所追趕Intel和AMD的良機,不然很難追上。

    即使遭遇半導體衰退週期,90nm光刻機沒有銷路,也不準出口中國市場,孫健再有錢也買不到90nm光刻機。

    BSEC光刻機研究院研制成功的90nm光刻機是爲了生產GZCX4準備的,按照9個月的建設周期,到2002年6月可以實現量產。

    陳永清院士率領國智CPU研究所臺式機CPU研發部的600多名研發人員,投資4億元,從2000年8月就開始研發GZCX4,設計採用4重獨立總線結構,內部集成4000萬個晶體管,運行速度爲15GHz,最大存儲容量爲4TB,採用90nm製程工藝。

    孫健當時告訴陳永清,由於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PGCA半導體公司到2001年底也不可能有一條90nm製程工

    藝的半導體生產線,建議增加2億元研發經費,參照Pentium4,GZCX4內部改成集成4800萬個晶體管,運行速度16GHz,最大存儲容量8TB,採用90nm製程工藝,趕超Pentium4。

    GZCX4如今還處在研發階段。

    一旦發布公告,京城半導體公司(BSEC)研制成功90n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對美日主導的全球光刻機產業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全球半導體產業跌至低谷之後,接下來的13年就是繁榮週期。

    根據IDC數據,199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中計算機佔比50,通信佔比8;2000年,計算機佔比40,通信佔比20。

    受到全球半導體產業不景氣的影響,據統計,2001年上半年,國內集成電路總產量爲4863億塊,總銷量爲4876億塊,同比分別下降142和345總銷售額爲20735億元,同比下降302;出口集成電路2543億塊,同比下降1380出口金額爲1076億美元,同比下降1142。

    國內由於個人電腦、功能手機、數字家電的逐漸普及,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一旦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繁榮週期,國內半導體產業將走在全球的前列。

    「周總,以公司名義向半導體產業基金申請1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同GCA談判,以15億美元的價格定購一條90n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趕在PGCA之前量產。」

    「好的,董事長!」

    京城半導體公司(BSEC)研制成功90nm製程工藝光刻機的正式公告擺在臺積電董事長張中謀的辦公桌上,驚訝之餘,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臺灣地區半導體以代工起步,在上世紀70年代,臺灣地區確定了以科技產業爲核心的政策,成立半導體產業基金,扶持了衆多科技公司,威盛電子、聯電、富士康均在此期間成立,而臺灣地區的電子產業相對完備,涉及手機、電腦、LED、電子組裝等,整個產業鏈非常完善,相關公司衆多,給了半導體企業發展和崛起的良好土壤。

    臺灣地區爲了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由政府主導成立的科技產業園區、新竹科技產業園。

    全球化分工更進一步,半導體代工模式興起,臺灣地區半導體企業起初專注於勞動密集型的封裝環節,到90年代末期,隨着全球貿易的進一步深化,臺灣地區憑藉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優勢,以客戶爲導向的晶圓代工模式興起,臺積電、聯電等臺灣本土IC代工企業崛起,給了半導體企業高速發展的源動力。

    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發展迅速,聯發科和晨星做芯片,臺積電、日月光專注於晶圓製造,精材科技做封裝,逐步將半導體範圍擴大到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

    STS的數據顯示,2001年上半年,包含臺灣地區在內,中國半導體生產和銷售額已經超過美國。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