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章 賣藝父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解剖老師字數:2113更新時間:24/06/29 13:59:46
    哐當!

    鐵門關閉!

    嘟……

    輪渡發出長長的鳴笛聲。

    轟隆!

    輪渡與躉船脫離,掉頭向北而去。

    “瓜子一毛一包!”

    “花生一毛五一包!”

    “江城晚報,文化報、南方週末,中國電視報、今古傳奇、小說月報!”

    船上賣瓜子花生的小販和賣報紙雜志的大叔上來了,熱情的吆喝聲。

    這個時代,年輕人渴望知識,看書讀報的人很多,再過幾年,江城晨報、楚江金報和楚江都市報面世,看書讀報的人更多。

    每次下船時,甲板上隨處可見瓜子殼和花生殼,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是這個時代百姓的生活習慣。

    見怪不怪。

    “各位爺爺奶奶!”

    “各位叔叔阿姨,伯伯嬸嬸,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俺從冀省來,到貴地討口飯吃!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眼前,孫健多次在輪渡上見到的一位賣藝少年,還有一位瘦弱的父親,每次下船時,就能看見父子倆靠在一層輪機房外的凸出位置上,面帶笑容,清理兒子的勞動成果,孫健坐在座位上時,表演結束後,第一次他拿出一分錢,幾次後他拿出二分錢,到後來拿出五分錢,再拿出一角錢、二角錢、五角錢,沒有位置坐時,他就一分錢都不給,輪渡上有好幾撥賣藝的,都是冀省和豫省一帶口音。

    啪!啪!

    少年脫掉短褂,放到輪汽機外凸出的臺子上,露出搓板似的胸膛,左右手怕打胸部!拿起一顆直徑三公分的鐵球,朝鐵柱上一敲,金屬碰撞發出清亮的響聲。

    “俺給大家表演一段祖傳的硬氣功,俺把這個鐵球放在口裏,吞進肚裏,然後運一口氣,將它吐出!”

    “俺先給鐵球消消毒!”

    “噗!噗!”

    二口唾液吐在有些生鏽的鐵球上,一雙黑黢黢的小手將唾液抹勻!

    哈!

    少年大吼一聲!

    站馬步!拉緊腰帶!張開小口,將鐵球放入口中,閉口,伸長脖子,雙手往下運氣,脖子隆起!

    拿起一根鏽跡斑斑的鋼筋,往鐵柱上一敲,叮噹一聲!

    一米左右的鋼筋纏住少年的脖子,頓時臉紅脖子粗!

    啪!啪!

    雙手握拳,鞠躬,少年向座位上的乘客伸出小手,一位瘦弱的中年漢子端着一個敞口的紙箱,有人往裏面丟幾分錢。

    啪!啪!

    少年雙手握拳,鞠躬,又走向下一個乘客……

    這個時代,沒人會打賞一元,江城幹部職工平均工資才六十元左右,坐一趟輪渡才一角五分!

    一圈下來,箱子裏多了一堆一分、二分、五分和一角的硬幣和紙幣。

    座位上的乘客被討完了,就向站立的乘客走過來,不願意打賞的人一般躲開或背向二人。

    啪!啪!

    少年父子走向孫健,少年雙手握拳,鞠躬!擡起一雙期盼的眼神望着瘦長、面色平靜的孫健。

    “謝謝!謝謝!”

    孫健看着少年的眼睛,微微點頭,露出讚許之意,輕輕的放下一枚五角硬幣,中年漢子眼前一亮,連聲鞠躬致謝!

    目送少年父子遠去,孫健這次與曾經的心態迥然不同,以前還有些討厭,在醫學生的眼裏,認爲父子倆騙錢,今日是敬佩。

    這個時代,國家還較窮,用糧票和油票調節糧油流通,用價格調節糧油收儲,用農業補貼工業,城鄉差別較大,農村人認爲吃苦是出生不好,還有許多窮鄉僻壤,遇到天災人禍,老百姓就要餓肚子,爲了活下去,不得不外出討飯!

    不像前世,乞討成了一種職業,拿小孩、老人和殘疾人當道具,是爲了賺錢!

    這對父子給一百五十多號人表演了近十分鐘的雜耍,賺了二、三元錢,每天表演二場的話,一個月有一百多元,可以養活一大家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憑雙手養活自己和家人,減輕國家負擔,值得尊重!

    孫健可以送給他們一元,甚至十元,但他不會給。

    升米仇鬥米恩!

    等孫健發財後,儘可能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這是重生後發下的宏願!

    嘟嘟……

    鳴笛聲將孫健從思索中驚醒,他擡頭看見黑黢黢的南岸,燈火通明的鋼城碼頭出現在眼前,沒有手錶,五點鐘下班,從W醫院到Z醫院,還洗了衣服,根據天色估計,七點半左右!

    孫健要習慣沒有手機和手錶計時的習慣!

    再去買塊手錶?八十五元錢也太貴了,如何跟父母解釋?手錶掉了?

    這個時代,市場上的工業品絕大多數由國家定價,企業沒有自主定價權。

    江城衛校大門外面,市場上的走私電子手表和計算器早已經出現了,八元、十元電子手表開始在中專生中普及。

    到時候買塊十元的電子錶戴?習慣戴幾萬元一塊機械錶的孫醫生還有些放不下面子,也不習慣,覺得很幼稚,寧可不戴!

    面容是十八歲的孫健,稚嫩富有朝氣,心態是五十三歲的孫教授,睿智穩健。

    這個時代,江鋼雙職工的家庭都是三、四個孩子,小時候,家裏的條件差不多,你家吃的是豆腐白菜,我家吃的是白菜豆腐,穿着帶補丁的衣服,大哥不笑二哥!

    父母常年上班,沒有老人搭手,管不過來,老大帶老二,老二帶老三,都是放養,自己上學放學,父母沒有下班,一羣孩子胸前都掛着一把門鑰匙,趴在地下玩泥巴都可以玩一個多小時,天黑了才回家。

    實習後,孫父孫母也不知道他這個週末回不回家?他也沒有辦法告訴父母幾點回來?不回家,父母也不擔心。

    不管回不回家,孫母都會給孫健留一大碗飯菜,用碗蓋住保溫。

    這個時代,江城衛校才有一條外線電話,進出都要電話員通過模擬程控交換機轉接,一般醫院也只有二條外線,進出也是通過人工轉接。

    孫父孫母的單位也只有廠長辦公室才有電話,父母工作的地方趕到廠長辦公室要走十分鐘,孫健也不知道電話號碼?前世也沒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