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鍊鐵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神武之戰字數:1655更新時間:24/06/29 13:07:04
    次日,李毅去了農會總會。

    高老丈如今是農會經理,負責聯絡各地的農會,統籌安排。

    他向李毅稟報了各地農會的情況,一方面是米脂縣越來越多的鄉里正在成立農會,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鄉民破產,成爲流民開始逃荒。

    說到鄉民斷炊,竟然溺死嬰孩,拖家帶口的出去討飯吃,高老丈就忍不住嘆息。

    他本就是熱心腸的人,最是見不得這種人間慘劇。

    這種情況李毅早有預料。

    記憶裏陝西天災不斷,到了清初還饑民遍地,餓殍滿地,眼下這種人間慘劇,接下來幾十年還會不斷上演。

    “眼看着春天少雨,今年怕是又要大旱,農會的鄉民有人也撐不住了,向農倉借了糧食後,夜裏就帶着家人逃荒,眼下大家心裏沒底,老漢我只能讓管事們儘量安撫。”高老丈說着現狀。

    李毅沒有想到,制約農會發展的並非是官府,而是天災兵禍引起的百姓逃荒。

    農會現在的主要是組織起鄉民,發動他們,帶領他們,卻沒有足夠的錢糧救濟逃荒的百姓。

    對此,李毅也沒有辦法。

    要想救濟這麼多饑民,需要的是海量的錢糧,還有朝廷大力的支持,很顯然,這些東西一個都沒有。

    李毅只能安排道:“範永年會將商隊的一萬兩銀子運到農會的錢庫裏,高老丈你去和他商量,買一批糧食充實農倉,無論如何,都要保證農會鄉民斷炊後,能夠借到三個月糧食。“

    “毅哥兒,你可想明白了?按照今年的收成,他們怕是還不上來?”高老丈擡着頭沉聲道。

    李毅堅定的道:“既然加入農會,咱們就不能不管他們死活。只要真是斷炊,就出借三個月糧食,只是沒有平賬,就再無借糧的可能。”

    高老丈點點頭。

    這也是無奈之舉,要想團結鄉民不能只靠說服,還需要付出一定的利益。

    出借三個月糧食,不僅能夠救活很多斷炊的鄉民,讓會吸引更多鄉民團結在農會下,讓農會一直保持影響力。

    等到離開總會的院子,李毅有些頭疼。

    雖然如今農會已經遍佈米脂縣,加入農會的鄉民足足有五萬餘人,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組織,可隨着局勢的惡化,如何管理飢餓的鄉民,也是個大問題。

    好在私鹽生意牟取了暴利,能夠換成糧食補充農會的農倉,救濟飢餓的鄉民。

    可是延綏廣闊土地上還有十幾萬饑民沒有救濟,沒有糧食,正在生與死的界線上苦苦掙扎。

    想到接下來夏收將到,李毅預感到,這個火藥桶很可能會在那時候爆炸。

    想到這裏,他心裏迫切的想讓從三百人擴充到八百人的碎金軍儘快形成戰鬥力。

    戰場訓練是一方面,武器裝備也非常重要。

    而不管兵器還是甲冑,都需要鍊鐵。

    李毅返回居所,搜尋着自己腦海裏的知識,想要設計出一款高爐。

    如今大明的產鐵量雖然遙遙領先,但是因爲鐵礦石雜質多,煤炭含硫量多,生鐵質量並不好。

    而要想冶煉出上好的鐵水,就需要能夠除掉雜質的高爐。

    只要上好鐵水打造的兵器,才能更加銳利耐用,製作成火銃,也能保持較好的性能,不至於炸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毅不會讓手下官兵拿着粗製濫造的明軍兵器,上戰場殺敵的。

    高爐鍊鐵在後世的教材上也有,在高爐中進行化學反應,進行脫硫和除雜質,進而得到上好的鐵水。

    可是理論是一方面,實踐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毅將高爐的結構設計好,趁着這幾日軍務不多,召集了範永年找到的匠人,開始建造高爐。

    因爲碎金鎮有許多人力可以調用,所以很快就造好了一個小型高爐。

    通過人力拉動鼓風,眼看着蓄熱室開始往爐內吹入熱風,高爐被燒的通紅,很快第一批鐵水就生產出來。

    劉宗敏本就是鐵匠,他用鐵鉗攪動一下鐵水,搖搖頭道:“這個高爐鍊鐵倒是挺好用,可是按照我的經驗,這種鐵水打造出的兵器,一定脆。”

    滿臉期待的李毅,被劉宗敏一盆冷水潑醒。

    他有點不信邪道:“找人打造個物件出來試試。”

    劉宗敏脫掉官服,取了一個鐵錠就開始鑄造,隨着粗壯的手臂揮動鐵錘,鐵錠被一點點打造出刀身的形狀。

    等到淬火之後,劉宗敏將刀身遞給了旁邊的李過。

    李過舉起來就砍到木樁上,隨着一聲清脆的響聲,刀身果然斷裂開。

    李毅徹底死心,很顯然煉出來的鐵確實脆,不能用。

    這也讓他明白,理論和實踐的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