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4 第五幕:最後的鐵騎兵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薰香如風字數:2210更新時間:24/06/29 12:59:35
    1943年11月9日,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國家榮耀:大戰役》首映式現場。

    隨着“第四幕:登陸日”在飛機坦克爆炸的轟鳴和血與火交織的濃煙中落幕。正當令人窒息的戰爭場面還在所有首映式觀衆的心中迴盪,無法平息時,“第五幕:最後的鐵騎兵”已在大銀幕上浮現。

    隨着彩色畫面徐徐展開,舒緩的旁白同時響起:“陸軍第504重裝甲營於1943年1月18日在法靈博斯特爾組建,最初編有兩個裝甲連,每連轄4個排、每排裝備2輛虎式和2輛三號坦克,所有虎式都安裝有潛渡裝置。第一連的人員來自第35裝甲團,第二連的人員來自第一裝甲團,首任營長是奧古斯特·賽登施蒂克少校。該連駐留在西西里島的帕切科地區,對意大利軍隊的坦克車組進行訓練……”

    “5月10日,駐地中海戰區最高指揮官空軍元帥阿爾伯特·凱塞林訪問了第504營第二連。”

    “5月20日,第二連在卡爾塔尼塞塔進行了重編,隨後配屬於第15裝甲擲彈兵師。”

    “5月26日,第504營第2連配屬於第215裝甲營,部署在皮耶特拉佩爾齊亞地區。6月20日,第二連的所有17輛虎式都做好了戰鬥準備。”

    “6月30日,第二連有15輛虎式可以行動。”

    每當有新的場景切換,就會伴有一句深入人心的畫外音。導演只用了幾個精彩的鏡頭,和不斷變換的年輕士兵的真實照片,就將所有人帶入了陸軍第504重裝甲營訓練和生活的場景之中。大銀幕前的觀衆也都清楚,隨着戰爭日期不斷逼近,陽光帥氣的小夥子們註定短暫的軍旅生涯,即將落幕。

    “7月10日,登陸日。第504營第2連海姆少尉指揮數輛虎式向靠近海岸的登陸艦艇開火,掩護第二連向卡爾塔吉龍地區集結。7月11日夜間,第二連在皮亞扎阿爾梅裏納附近得到警報,連夜經卡爾塔吉龍向南進軍至傑拉以東海岸。隨後以虎式坦克爲先導,‘赫爾曼·戈林’裝甲師向傑拉的盟軍灘頭陣地展開反擊,新任連長胡梅爾中尉的座車及其他兩輛虎式被美軍第67裝甲團擊毀。當日,第二連共損失5輛虎式,保有數量下降至12輛。”

    “7月12日海姆少尉率領一個排向維託裏亞方向反擊,與負責防守該地區的意大利‘那波利師’協同作戰。次日清晨,6輛虎式坦克奉命沿海岸攻擊尼謝米的交叉路口,在戰鬥中連長胡梅爾中尉的座車被再次擊傷,虎式坦克羣在擊毀16輛坦克後陷入包圍,3輛虎式被擊毀,剩下2輛虎式冒着炮火突圍,遭到盟軍的集火射擊,每輛坦克都被命中100次以上,雖然最終突出重圍,但也因燃料耗盡而自行炸燬,車組成員徒步返回部隊。當天參加進攻的6輛虎式全部損失,第二連保有的虎式坦克數量銳減至6輛。”

    全部由實景拍攝,甚至有可能就取材自真實戰爭場面的坦克大戰,再一次給予銀幕前的觀衆極其震撼的感官體驗。這也是對《大決戰》原初劇情中令人津津樂道的坦克大決戰的復刻。

    隨着旁白的述說,被帶入情景的第三帝國的觀衆們,也不由自主的爲不斷損失的虎式坦克以及對越發不利的戰爭走勢而揪心。

    “7月14日,配屬於施馬爾茨戰鬥羣的1輛虎式在倫蒂尼附近的龐特德伊馬拉蒂擊退了一支英軍突擊隊的攻擊。第二連將所有能戰鬥人員集中起來編成一個步兵排,由施託伊貝爾少尉指揮,在尼科洛西-特雷卡斯塔尼地區進行阻滯作戰,在夜間行軍中,泰恩上士的虎式不慎滑入山澗,無法回收,只能炸燬,第二連的虎式坦克降至5輛。”

    “帕特諾公墓防禦戰中,海姆少尉指揮兩輛虎式坦克防守左翼,戈爾德施密特少尉指揮兩輛虎式防守右翼,後向貝爾帕索撤退。在從貝爾帕索突破過程中,海姆少尉受傷,由戈爾德施密特少尉負責指揮。克魯澤上士的坦克受損後被迫炸燬,第二連僅剩4輛虎式。”

    “8月16日,第二連最後4輛虎式在阿裏馬里納附近進行防禦戰,其中2輛履帶受損,又發生引擎故障,最後被迫炸燬,還有一輛在試圖回收時丟失了履帶,最後也被遺棄,第二連僅剩1輛虎式可用。

    “8月17日,第二連由施託伊貝爾少尉指揮的222號車在卡拉布里亞地區蜿蜒曲折的山間道路行進時因懸掛系統發生嚴重故障被炸燬,至此第二連失去了最後一輛虎式坦克。”

    舒緩的旁白音在坦克手引爆222號車的爆炸聲中落幕。帝國無敵戰車轟然炸膛的場面彷彿壯麗的焰火,讓大銀幕前的所有人潸然淚下。

    正當觀影大廳有人忍不住低聲哭泣時,代替舒緩的旁白音,一行小字在再次流動的鏡頭前浮現。

    “1943年,8月18日。墨西拿海峽防線,卡拉布里亞灘頭陣地,支援塹壕。”

    一戰中的德國人是塹壕戰的發明者。對於構築塹壕,德國人特別擅長,除了作戰用的防禦壕外,還有作戰室、休息室、廚房、彈藥室、防空洞、甚至還有埋屍坑。相比於英軍和法軍那總是積滿泥水的塹壕,“德國人的防禦工事則算得上是非常享受了。”在德國人的塹壕體系中,大概可以分爲三段:

    第一道塹壕爲“前線塹壕”。這條塹壕離敵人最近,主要就是用於作戰,修築的也更爲堅固,塹壕深度最深,在塹壕的前方佈滿了遍地的鐵絲網,以防止敵人騎兵和步兵的衝鋒。

    第二道塹壕爲“支援塹壕”。這裏存儲了大量的預備隊,可以隨時通過連接第一道和第二道塹壕的交通壕去支援作戰。

    第三道塹壕爲“預備塹壕”。這裏儲藏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後勤物資,隨時用來給前線提供必備的物資。每段之間都有交通壕連接,在戰事吃緊時,後方的軍隊可以隨時進入複雜的塹壕體系中參與支援和各種工作。

    全景鏡頭從正奮力挖掘戰壕的德意聯軍的頭頂掠過後,又俯衝向下聚焦第二道支援塹壕內的一座防空洞內。

    當那張剛毅的年輕面容一出現,大銀幕前就響起一聲聲稚嫩的驚呼:“是海姆少尉!”

    隨着長鏡頭的不斷遞進,呼應“最後的鐵騎兵”,第504營第2連的施託伊貝爾少尉、戈爾德施密特少尉、泰恩上士、克魯澤上士……依次現身銀幕,最後定格在左臂打着繃帶的連長胡梅爾中尉身上。

    “哇——他們都活着!”稚嫩的歡呼聲自發的在觀影大廳各處響起。

    不得不說,這是專屬於電影的強大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