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2 名利場才是最頂級的“歡場”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薰香如風字數:2667更新時間:24/06/29 12:59:35
發佈會後的自由訪談時段。
趁着這段短暫開放的採訪及交際間隙,落座在VIP區由兩位“第一夫人”率領的柏林女明星參訪團和納粹女黨員代表團正與出席發佈會的10位《國家榮耀:大戰役》明星主創們熱切攀談。
聚攏到她們身邊的各大媒體的記者們,也開始了更加深入也更有目的性的採訪和拍攝。與此同時,來自阿德龍大酒店的專業團隊也在有條不紊的就地佈置招待酒會現場。
正如納粹嚴格的等級制度。整個首映式的入場儀式也是分批次和分時段進行。最先舉行的發佈會只允許由兩位“第一夫人”帶隊的柏林女明星參訪團和納粹女黨員代表團和作爲“嘉賓”的著名女明星,以及受邀出席的媒體記者們出席。發佈會後的招待酒會,將允許先前乘坐豪華奔馳防彈汽車排着長龍列隊駛入營區,並完成個人安檢的柏林各界名流和大亨們出席。
事實上,看似並不重要的招待酒會卻是首映式第一個最重要的上流交際場。柏林名流大亨們想要結識的當紅女明星也都盛裝出席,翹首以盼的尋覓着下一個“幕後金主”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名利場才是最頂級的“歡場”。
說白了,“自古歡場無真愛,秦淮兩畔空灑淚”的本質還是交易。交易的原則也從來都是“錢貨兩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百忙之中抽空看了眼名流薈萃的酒會現場,那些實行配給制以來市面上越來越少見卻在一座集中營裏扎堆出現充足供應的大牌奢侈品,再聯想到一牆之隔被機槍塔和高壓電網圈禁其中數以十萬計的悲慘囚徒,大堂經理弗里德里希·羅意威的心中一時複雜難明。
對腦滿腸肥大獻殷勤的名流,和顧盼生姿欲拒還迎的女明星們,大堂經理弗里德里希·羅意威也完全沒有羨慕之心。
在納粹的鐵蹄下,這些出神入化的表演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順着騷亂傳來的方向,《信號》雜誌駐巴黎首席特派女記者麗莎·施特貝,一眼就看到了正從二樓包廂擁入的“不知名”女演員們。就像是喧賓奪主不請自來的“粗魯客人”。這些明顯是來“搶生意”的不速之客的唯一優勢就是“開價便宜”。而她們針對的“潛在客戶”,是那些不那麼頂尖的“名流”,或者一夜暴富想要一個“女演員”噱頭時常要考慮“性價比”的“暴發戶”們。
要知道,比起欲拒還迎、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當紅女明星,這些“不知名”女演員的素質,在某些方面比如“情緒價值”,對豪擲千金“博美人一笑”的“暴發戶”們來說,是最具誘惑力的。所以歡場的核心其實是“賣笑”。
“各位女士,看這裏。”和紛紛調轉鏡頭,準備搶拍“花邊新聞”的同行一樣,《信號》雜誌駐巴黎首席特派女記者麗莎·施特貝也衝這羣“不知名”女演員舉起了掛在胸前的相機。
“好的,‘施特貝’女士。”對於綽號“白鼠”的超級女諜“多米妮克”夏洛特·格雷用親暱的口吻叫出自己的姓氏,而不是熟悉她的人通常叫她的名字“麗莎”,一下子就引起了《信號》雜誌駐巴黎首席特派女記者,第七局駐柏林祕密特工,代號“阿爾塔”的麗莎·施特貝的注意。
趁着接受拍一張單人照的邀請,麗莎·施特貝終於從綽號“白鼠”的超級女諜“多米妮克”夏洛特·格雷的口中得知了隱藏的劇情要素:“自從1942年的某個時間點,第三帝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就沒有公開露面過。”
“我知道。”已經從個人的最新融合劇情記憶中獲得第一手情報的麗莎·施特貝,不動聲色的迴應:“從總理府傳出的絕密情報顯示,一年多來希特勒購買了大量的顏料。”
請注意,這是“SA3姐妹團”分支劇情主線的一次重要劇情要素的彙總。
“是繪畫用的那種嗎?”
要知道,綽號“白鼠”的超級女諜“多米妮克”夏洛特·格雷也是被女記者用空軍定製版徠卡IIIc“貼片相機”提前授予“超時空緩存”技術加持的「人物貼片」成功激活逆定因果律一鍵重置“洗詞條”的個人專屬分支劇情線徹底更新,已經進入“超時空打印隊列”之中,等着“超時空緩存”結束,由“地臺一體機”列隊打印出個人庇護卡牌,劇情時空的身份已被來自更高維度的“0326羣星魔方基地成員”的新身份取代的“SA3姐妹團”的一員。
“對,就是繪畫用的普通顏料。”用最短的時間將這段最新的融合劇情記憶融入記憶鏈的麗莎·施特貝再次確定情報的可靠。
“我聽說在成爲第三帝國元首之前,他是一個立志於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的年輕畫家。”綽號“白鼠”的超級女諜“多米妮克”夏洛特·格雷一定熟知元首大人的底細。
在20世紀初,阿道夫·希特勒並非後世所知的第三帝國的納粹元首,而是一名尋找藝術夢想的追夢青年。衆所周知,他在維也納藝術學院的落榜經歷成爲其政治生涯的轉折點。希特勒擅長描繪建築和風景,而人物畫卻不是他的強項。後世也曾公開展出過“藝術青年”時期的希特勒創作的畫作。
這些畫作是一名波希米亞的年輕人在1905年左右的維也納所畫。因爲當時沒有很多人欣賞這些水彩畫作,因此這個年輕人的路並不好走。後來,他靠着媽媽還有孤兒院(14歲時媽媽去世了)的資助,生存了下來。她接下來還申請入學維也納藝術學院,但被拒絕了兩次。於是人生理想破碎的這個波希米亞年輕,轉身成爲令全世界爲之膽寒的惡魔——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的藝術早期,作爲一個尋求藝術夢想的年輕人,其畫作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後世流傳的畫作無疑是一段探尋藝術道路的見證,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深入分析,人們能夠更好的理解這位歷史人物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首先,希特勒在畫作中展現出對自然風景的深厚感悟。從描繪湖光山色到雪中鐘樓,他對大自然的表達不僅顯示出對環境的敏感,同時也呈現了他在“藝術青年”時期對美的獨特理解。這種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細節的關注,爲人們提供了一個側面瞭解他內心世界的機會。其次,希特勒的建築畫作展現了他對建築之美的獨到見解。從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到廢棄修道院,他通過獨特的筆觸和透視表達了對建築結構和歷史滄桑的獨特感悟。這種對建築的關注不僅在藝術中找到了表達,也爲後來的政治生涯奠定了一種對權力和結構的理解。希特勒的風景畫作中,不乏對鄉村生活的描繪,如鄉村房屋和鄉村工坊。這反映了他對平凡生活的獨特眼光,通過對農村場景的描繪,傳遞出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
在一戰期間,希特勒創作了行軍素描和斷壁殘垣風景畫,這些作品反映了他身臨戰場時的情感和對時局的關切。素描中簡潔的線條表達出一戰的殘酷和軍旅生活的辛酸,而斷壁殘垣的畫面傳遞出時局的滄桑和變遷。最令人意外的是,希特勒罕見的人物畫作品,聖母與耶穌。這一題材在他的作品中佔據極小比例,然而,通過對這幅畫作的觀察,人們或許可以窺見他對宗教和信仰的一面。這種藝術上的多樣性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使人們更加全面地理解這位歷史人物。
總體來說,希特勒的這些畫作是對一個年輕藝術家追求理想和表達情感的真實記錄。在深邃的畫筆背後,人們看到了一個複雜而多面的阿道夫·希特勒。某種意義上說,他在藝術中探尋着自己的靈魂,而這也成爲了他後來政治生涯中的一種延續。這些畫作無論是在藝術上還是在歷史上都有着獨特的價值,值得人們深入思考和探討。”——改摘自《希特勒:畫筆背後的“藝術青年”往事》。
那麼問題來了,在《大戰役》“類二戰劇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劇情融合時空”下,元首大人究竟在畫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