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6 爲什麼要在如此艱難的時刻耗費巨資拍攝一部毫無用處的電影?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薰香如風字數:2121更新時間:24/06/29 12:59:35
“對,我是《國家榮耀:大戰役》片場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聽筒內響起既親切又陌生的女聲:“我們常駐阿德龍酒店的工作人員(星探)對您過目難忘。所以冒昧的詢問了您預訂的房間號,於是就有了這通電話。”
“啊……原來是你們。”永不凋零的“法蘭西玫瑰”拉長的語調並沒有鬆口的意思:“雖然,這麼說很冒昧。但考慮到如今的時局,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敗以及難分勝負的西西里戰役,帝國爲什麼要在如此艱難的時刻耗費巨資拍攝一部毫無用處的電影?”
事實上,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之後,德國在東線攻勢不再;西線也愈發顯得力不從心。國內隨着制空權逐漸失守,盟軍的轟炸機編隊開始頻繁出現在德國城市上空,第三帝國多個主要城市接連被炸成火海。爲了提振士氣。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真就不惜花費巨資,拍攝了一部號稱二戰德國電影界“最後的盛筵”的史詩大片:《科爾貝格(Kolberg)》。
於是,這場發生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末期,被德國人世代稱頌在名將格奈森諾的帶領下堅守孤城,對抗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親征的科爾貝格圍城戰,被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重新翻了出來。並在現有舞臺劇《科爾貝格》的基礎上,用最快的速度改編成了電影《科爾貝格》的劇本。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納粹耗費巨資拍攝的《科爾貝格》舞臺劇改編劇本,出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裔猶太文學家保羅·海澤之手。
納粹爲了拍好這部電影真可謂下足了血本。要知道當時彩色膠片的價格非常昂貴,後世所見很多二戰彩色照片其實都是戰後上色的。爲了拍好這部電影,戈培爾專門聯繫德國愛克發膠片公司,爲這部電影趕製了彩色膠片,爲的就是生動形象地展示“德意志民族的光輝時刻”。
戈培爾給《科爾貝格》一路開綠燈,爲了營造最真實的戰爭場面,德國宣傳部幫助電影制作組找來了18萬羣衆演員參演本片,創造了“羣衆演員最多”的世界紀錄,每人每天能有5帝國馬克的工資,這比一名工人的日薪都高。
還有爲羣演們準備的19世紀的戲服,單單這筆開支就成了天文數字。畢竟是戰爭大片,軍人羣演當然也就不可或缺。在這18萬羣衆演員中有5萬名德軍現役官兵,相當於3、4個師的兵力。
要知道此時四面樹敵的德軍各處戰線都已岌岌可危,前線指揮官們恨不得把一個師拆成好幾個去用,而那些回國休假的官兵,也都被儘量縮短假期,好讓他們儘快趕緊回前線。情況如此危急,戈培爾卻命令休假的士兵去電影拍攝地報到,穿上19世紀笨重的軍服忍受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折磨,可見納粹對這部電影有多重視。
也和《國家榮耀:大戰役》一樣,電影畫面感要儘量真實,所以拍攝爆炸場景用的都是真家夥,爲此還炸死了兩名羣衆演員,真可謂是用生命在拍戲。
科爾貝格圍城戰有許多冬季鏡頭,電影拍攝的時間不湊巧是1944年的夏天,那時候還沒有人造雪景,爲了趕進度更不能推遲到冬天取景。儘管盟軍空襲已經讓第三帝國的鐵路線大面積癱瘓,國內物資供應日漸緊張,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竟然命令鐵路系統調集了一百多車皮的食鹽,灑在地上充當積雪,任憑人馬踐踏。
就這樣一路“不計成本”的折騰到1944年10月,這部第三帝國的史詩電影終於拍攝完畢。整部電影的花費高達880萬帝國馬克,這相當於後世的3億多美元,即便是在當時也可以買下400多輛豹式坦克或一門多拉大炮。就在此時東線蘇軍已經打到了波蘭境內,西線盟軍也在法國長驅直入,而納粹德國卻把大把大把的緊俏資源用在拍電影上。
不難想象。很多人對《科爾貝格》的反應正如永不凋零的“法蘭西玫瑰”對《國家榮耀:大戰役》同樣的不可理喻。
但在納粹高層看來,宣傳工作是頭等大事。就算電影耗資巨大,只要能振奮民心、鼓舞士氣,那就值得。
等《科爾貝格》後期制作完成準備上映,時間已經悄然來到了1945年1月。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將首映日定在了1月30日。這一天是納粹奪取政權12週年紀念日。
可這個時候,整個柏林已被盟軍的空襲炸成廢墟,哪兒還有電影院。所以戈培爾只能把柏林一座地鐵站改成了電影放映廳,請元首大人草草舉行了首映儀式後。納粹宣傳機構迫切希望在德國各地公映這部振奮人心的“勵志電影”,所以票價給定的非常便宜,只有0.7帝國馬克,幾乎是請人看電影。
但在當時大多數德國城市跟柏林一樣被炸成了巨大的垃圾堆,城裏哪還有一座完整的電影院。躲藏在各處防空洞內的德國民衆也只能過一天算一天,哪還有心情冒着生命危險去露天看一部電影?無奈之下,納粹宣傳機構轉而採用了一種十分尷尬的手段去做宣發,那就是印刷宣傳海報。各級機構全力開動,在短時間內印刷了大量的《科爾貝格》電影海報,並且將這些海報送到德國境內的每一個角落,以“激勵民衆繼續固守國土”。
除此之外,德軍還派出所剩無幾的軍用飛機,將電影的海報和膠片拷貝空投給盟軍包圍圈內的德軍殘餘部隊,試圖“激起他們的抵抗熱情”。這些膠片拷貝有沒有在包圍圈內放映,已無從考證。不過這種景象也就維持了一個多月,1945年3月下旬,電影被強令下線。因爲科爾貝格這座城市已被蘇軍佔領。就這樣,這部納粹德國最後的電影作品,投入巨資,佔用了巨大的國家資源後,僅僅上映了不到兩個月就給撤檔。
而納粹德國也在一個多月後土崩瓦解。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這也是《國家榮耀:大戰役》最讓人驚歎的地方之一。簡單來說,從二戰的歷史進程上看,即便沒有這部“無限經費”的《國家榮耀:大戰役》,也會有“不惜工本”的《科爾貝格》。
這同樣是《大戰役》“類二戰劇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劇情融合時空”主線劇情自行衍生,令人信服的歷史座標,以及完全合情合理的劇情腳本。
對了,《國家榮耀:大戰役》也是一部彩色電影。